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教案_第1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教案_第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教案_第3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教案_第4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历史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计算和技能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水平1水平3【考查内容】地层的概念;地层新老关系的判断;地层性质反映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化石和地层的关系;研究地层的意义;地质年代表。【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地球的演化历程水平2水平4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理事实1.地层和化石(1)沉积地层的特点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2)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3)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核心概念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必备知识二: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理事实1.前寒武纪(1)时间:地球诞生-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2)环境变迁状况: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3)生物演化历程:①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②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③元古宙: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4)形成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2)环境变迁状况: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3)生物演化历程-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①早古生代:a.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b.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②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a早期,海洋面积广大,鱼类大量繁衍;b.中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c.晚期,气候变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d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e.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4)形成矿产:煤炭(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2)环境变迁状况: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3)生物演化历程: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②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③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4)形成矿产:煤炭(主要的成煤期)。4.新生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环境变迁状况:①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②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3)生物演化历程:①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③第四纪出现了人类。(4)气候演化历程:①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②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若干低洼的地方。③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核心概念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的一大类,胚珠生在子房里,种子包在果实里。胚珠接受本花或异花雄蕊的花粉而受精。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的一大类,胚珠和种子都是裸露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区别于“被子植物”)。蕨类植物:植物的一大类,远古时多为高大树木,现代的多为草本,有根、茎和叶子,茎有维管束,叶子通常较小,用孢子繁殖,生长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地带。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本章属于“地球知识”模块组,是教材的开篇章目的是让学生对地球与宇宙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第1节、第2节中分别讲述了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本节《地球的历史》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的内容,讲述的是地球形成后的演化过程。本节落实的课标内容要求是“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介绍了地球的历史。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主要包括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二是地球的演化历程,主要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及文字资料,这与本节的内容特点和课标要求相符。因此,学生课前应先对教材进行一个系统的浏览,形成大致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则应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使零散、片面的知识能够系统化、条理化,对教材中缺失的前提概念或者背景知识要进行一定的补充。本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多属陈述性内容,在记忆地质年代表和对应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环境的演化特征时存在较大难度。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理清教材结构和教学逻辑,借助古生物复原图、地质年代表、视频等形象、直观、简明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2.地球的演化历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和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有所涉及,但由于较长时间未接触,学生大部分已经遗忘。此外,初中所接触的相关知识比较浅显,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亟待丰富与强化。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地球的演变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但是,在探索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时,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鉴于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教学中需要通俗的文字、图像或视频作支持。本节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要识记的内容较多。此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记忆力极佳,有利于学生识记地质年代及相应的地理环境特征。学生在把握地球演变过程的规律,掌握相应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会更有利于重要知识的记忆。【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探究动植物的演化历程。活动目标:通过动植物的演化,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活动准备:1.搜索所在区域等级较高的地质博物馆参观并记录其中有关于动植物演化的典型事件、代表物种。2.条件不足的区域,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检索相关的资料,并整理成文。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活动1地层和化石活动2地质年代表任务二地球的演化历程活动1前寒武纪活动2古生代活动3中生代活动4新生代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地球生命历史与古地理环境,探索地球演化奥秘,形成时空观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2.从地壳运动、生物演化、环境特征等方面,分析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演化的整体特征。3.借助动画或视频,认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海陆变迁,明确现代海陆格局。4.结合地层、化石、生物演化顺序等背景知识,学会绘制表格将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特征相对应起来。教学策略设计本节内容在教学时,将课堂内容设计为两个任务。“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和“地球的演化历程”,每个任务分为若干个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各地质时代的模拟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少教精教,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掌握每个活动的重难点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关联能力、观察和记忆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等。教学方法建议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表分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难点: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教学材料准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化石样本。【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导入教师:梁龙,是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它们体型巨大,拥有长长的颈部、尾巴和强壮的四肢,生活在1.5亿年前的北美洲大平原上,称雄地球上亿年。但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那么,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下来呢?今天的北美洲大平原还跟当初遍布梁龙时一样吗?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的历史。(设计意图)教师借助于恐龙这一荧屏常见的史前生物作为情境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球历史的积极性。教学精讲◆任务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活动1地层和化石教师:地球约有46亿年的漫长历史。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地球经历了火山喷发、板块碰撞、物种生灭等多种重大事件。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呢?(先学后教)教师介绍地球的漫长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提示,探索地球历史的研究途径—研究化石和地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l4—15,回答下列问题。(问题探究)化石和地层1.什么是地层?其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意义?2.什么是化石?3.地层与化石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自主学习)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有关化石和地层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了解化石和地层在研究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的最主要的途径。学生2:化石是在沉积地层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学生3: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教师:在回答三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沉积岩的概念。大家通过教材P14底部的注释文字可以知道,沉积岩形成的关键步骤是沉积、压紧固结。在生活中,关于沉积,我们有深刻的体会,重的、颗粒大的砾石先沉积,轻的、颗粒小的砾石后沉积,所以沉积岩一般都具有层理结构。地层,主要是沉积地层,其在形成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形成了化石;而在同一时代的沉积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我们知道,生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所以结合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来看,越是形成早的、埋藏深的地层,其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地层和化石教师: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化石和地层知识的学习,掌握沉积岩、沉积地层中生物化石对地球演化过程的指示作用。活动2地质年代表教师:一般而言,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化石往往是对比不同地区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设活动深探究)结合教材中P15图1.23A、B两地地层对比的示意图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础组织学生思考地层与化石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l5图1.23A、B两地地层对比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地层的对比1.图中地层可分为几层?划分依据是什么?2.A、B两地哪些地层在同一时代?为什么?3.A、B两地同一时代地层高度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什么?4.A、B两地含有不同时代地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比较和关联能力)结合教师的设问,学生仔细观察A、B两层,对比地层中化石的类型,准确判断同一年代的地层,同时思考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学生1:图中地层可以分为四层。划分的依据是化石的类型。学生2:A地的第二层和B地的第一层是同一个时代;A地的第三层和B地的第二层是同一个时代,因为相对应的地层中含有的化石相同。学生3:A、B两地同一时代地层高度不一致,可能是地壳的升降造成的学生4:A、B两地含有不同时代地层的原因可能是海洋和陆地的变迁。教师:化石类型相同或相似,可以作为地层判断的重要依据。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如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气候变迁导致的海水淹没侵蚀,火山爆发造成的局部地层损毁等。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编年,从而形成了地质年代表。【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地质年代表1.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六个地质年代单位。2.地质年代共分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太古宙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编年而形成的表。(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思考问题以及不同区域地层的对比,了解不同区域地层差异的原因,理解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和形成。◆任务二:地球的演化历程◆教师:我们知道,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不同,孕育出与之相适应的生物也不同。从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应的动植物的特点,从而推断出当时的地理环境。接下来,我们从四个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角度(环境变迁、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来学习每一个时期的地球演化。活动1前寒武纪教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球演化历程的第一个时期-前寒武纪。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l6前寒武纪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整体设计分步落实)教师从四个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角度(环境变迁、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来设计地球演化历程的讲授,带领学生学习每一个时期的地球演化特征。【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球演化1.前寒武纪是指哪一时间段?2.前寒武纪时期,地球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有怎样的变化?4.前寒武纪时期,形成了什么矿产?学生1: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学生2:前寒武纪时期,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学生3: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学生4: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教师:从时间、环境变迁、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这四个角度,基本上可以全面描述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理演化,同学们对于信息的提取也是比较到位的。我们列表总结一下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球的演化。【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前寒武纪时期地球的演化(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设置,从环境变迁、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这三个角度掌握前寒武纪时期地球的演化特征。活动2古生代教师:学习过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理演化,我们来学习地球演化的第二个时期-古生代。同样的,我们仍然从三个角度来学习此部分内容。(少教精教)教师设置古生代的一系列问题,自主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三个角度提取古生代的地球演化特征。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7古生代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古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1.古生代时期是指哪一时间段?2.古生代时期,地球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古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生物有怎样的变化?4.古生代时期,形成了什么矿产?学生1:古生代时期是指距今5.41亿年至2.52亿年的历史时期,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学生2:古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学生3:早古生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学生4: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海洋面积广大,鱼类大量繁衍;中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消失。学生5:古生代时期,是煤炭形成的重要时期。(概括和归纳能力)学生依据教师的设问,从教材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出古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特征。教师: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代,以古生代的寒武纪为界,地球上的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地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寒武纪也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古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特征,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梳理。【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古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活动3中生代教师:中生代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地球演化时期,因为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阶段。(先学后教)教师简单地介绍中生代的命名及其三个阶段,设置相关的问题提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中生代时期的演化特征。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l8中生代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中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1.中生代时期是指哪一时间段?2.中生代时期,地球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生物有怎样的变化?4.中生代时期,形成了什么矿产?学生1:中生代时期是指距今2.52亿年至6600万年的历史时期。学生2:中生代时期,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学生3: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学生4:中生代时期是煤炭的主要形成期。教师:相比于古生代末期的物种大灭绝,我们对于中生代的物种大灭绝更为熟悉因为这一时期,我们所熟知的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中生代结束。(设计意图)对比古生代,了解地球在中生代时期的演化特征,并为新生代时期地球演化特征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中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活动4新生代教师:新生代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类,被称为“最近的生物时代”。新生代开启了人类的进化史。(以学定教)新生代这一时期距离现代最近,出现了人类,有关于这一时期的演化特征,也更为易得易感,教学时可以根据已经有的知识积累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如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8—19新生代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新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1.新生代时期是指哪一时间段?2.新生代时期,地球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新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生物有怎样的变化?4.新生代时期,形成了什么矿产?学生1:新生代时期是指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历史时期,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学生2:新生代时期,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学生3: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学生4:新生代的主要矿产应该还是煤炭。教师:教材中并没有涉及新生代的矿产形成,其实,在新生代同样有矿产生成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各种盐类等。此外,新生代的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概括和归纳能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累以及教材图文内容,从三个角度归纳出新生代的地球演化特征。【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新生代时期的地球演化(设计意图)地球演化特征,尤其是在环境变迁、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三个方面的特征变化,很好地表现出了地球历史的推进,通过四个时期、四个角度,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师:地球从诞生之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生机盎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地球在这数十亿年中所经历的发展和演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和现代地理环境。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形貌的变迁、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发展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实践活动(方向与建议)1.探究当地的沉积岩地层,观察其层理结构。2.网上搜索资料,看当地存在哪些化石。3.结合地质年代表,推测当地明显经历的地球历史时期。(解释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当地地层以及化石资料的查阅,推测当地所经历的地质年代。教学评价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和各地质年代的主要事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评价目标和水平要求做出准确的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结合教学评价目标,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评价。评价目标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地层与化石只能说出地层和化石的概念能说出化石和地层的关系会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理解研究地层的意义地质年代表和地质年代只能说出一两个地质年代能够说出全部地质年代和一两个地质年代的主要事件能够说出全部地质年代的主要事件--板书设计(以学定教)通过板书展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定准学习重点。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研究地球历史的途径和地球的演化历程,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既有法国博物馆梁龙化石的展示,也引入了形象直观地讲述地球历史的视频;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提升了本节课的趣味性,也有效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针对地质年代表中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要事件等记忆难度较大的知识,视频和图像的运用非常到位,既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又化抽象事物为具体,增强了教学效果。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矿产形成的角度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采用探究法、案例法、师生互动法等多个方法,达到让学生理解的效果。由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学习情况,将重难点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以学论教)通过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理解得比较透彻,掌握得较好。第三部分:本节学习评价—巩固学科素养【学习目标分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2.地球的演化历程。1.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地层和化石的比较和关联,能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学会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测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特点;2.通过熟记地质年代表,综合推论出地球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球面貌、地壳运动、古生物情况;通过观察化石、野外考察地层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深度学习建议】1.学会用不同方法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分析生物演化过程,探究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学习评价任务】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通过对生物的演化特征等必备知识深度探究,并结合关键能力深度训练,能够强化解释和实践能力、比较和关联能力,巩固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运用比较和关联能力、综合和探究能力探究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的判定方法,并结合典型例题练习巩固,逐渐增强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三学科素养评价:在判断地质年代、分析地球生命演化、化石分布的区域特点等高考常见的知识情境中,运用观察和记忆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巩固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典型评价设计】◆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必备知识深度探究(探究点)生物的演化特征生物演化特征依据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并且在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全球大约44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大约3亿多年前晚古生代中期两栖动物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大量从海洋向陆地扩展,覆盖全球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诞生、兴盛,另一些生物出现衰退和灭亡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大发展◆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学习能力深度探究(综合和推论能力)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的判定方法1.根据地层岩石年龄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如果岩石年龄已经确定,则年龄越大的地层形成的时间越早,反之越晚。同时,还可对照地质年代表确定该岩石所属的年代。如距今5亿年的岩石形成的时间早于距今2亿年的岩石,对照地质年代表可知,前者形成于古生代,后者形成于中生代。2.根据地层分布确定地层顺序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居下,后形成的居上。这里的“正常情况”主要是指地层大致呈水平分布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