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022 动设备管理制度_第1页
(DOC)-022 动设备管理制度_第2页
(DOC)-022 动设备管理制度_第3页
(DOC)-022 动设备管理制度_第4页
(DOC)-022 动设备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2动设备管理制度

022动设备管理制度

一.离心泵完好标准

1.运转正常,效能良好:

1.1压力、流量平衡,出口压力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或达到铭牌能力的90%以上。

1.2运转平稳无杂音,封油、冷却水和润滑油系统工作正常,各静密封面无泄漏

1.3润滑油选用符合―炼油厂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的规定;滑动轴承温度不大于65℃,滚动轴承温度不大于70℃。

1.4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1.5轴承振动:1500转/分不大于0.10毫米,3000转/分不大于0.08毫米。

1.6轴封泄漏:

填料密封:轻质油不超过20滴/分,重质油不超过10滴/分。

机械密封:轻质油不超过10滴/分,重质油不超过5滴/分。

输送有化学药品的溶液的泵,泄漏标准按轻质油泄漏标准执行。清水泵泄漏标准为不成线、不四处乱溅为标准。

2.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

2.1压力表灵敏准确。安全护罩、对轮螺丝,锁片等齐全好用。

2.2主体完整,稳钉、挡水盘等齐全好用。机身上无点,坑疤,敲、打、铲、咬的明显痕迹。

2.3基础、泵座坚固完整,地脚螺丝及各部连接螺丝应超出螺母2-3扣,整齐紧固。

2.4进出口阀门及润滑、封油、冷却的管线安装合理,横平竖直,不堵、不漏。

2.5泵体整洁,保温,油漆完整,符合―炼油厂设备与管道油漆保温规程‖的规定。

二.运行与维修

1.操作人员要求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

2.泵工岗位每天7:30以前,要求对备用及停用机泵进行盘车,要求―单黄双红‖。

3.泵工认真填写机泵运行和操作记录、缺陷记录、换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作到故障处理有记载,启动、切换、停运有记录。每班必须定时对机泵设备进行检查,并作好测振、测温及电流记录。车间将不定期检查。

4.机泵启动、停车时泵工必须在场,并提前检查其备用状态,一项标准不合格不允许开车启动.

5.日常岗位巡检时要认真作到:

5.1检查机油润滑情况,包括液位、油质等现场情况。

5.2检查冷却水是否畅通良好,水量要适中,如有异常联系机修。

5.3压力表是否正常,警戒线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4检查测振、测温、各动、静密封点是否有泄露等,如有超标或泄露应及时联系机修维修。

5.5检查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班长进行调整和联系电工维修。

5.6检查热油泵是否预热良好,严禁热油泵未预热就直接启动运转;冬季,水泵要放空,防止冻凝。

6.机修人员拆装机泵时,应取得生产车间当班班长的许可,当班班长必须认真填写好《设备维修工作票》,在确认切断电源,机泵内无压力存在时方可拆检。

7.机泵发生重大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报告车间会同处理。

8.特护设备泵无论白天夜间,只要超标损坏,班长或泵工必须及时联系机修维修。其他机泵如夜间发现泄露或振动超标,但不严重,在备用泵良好及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可通知车间值班干部,推迟到第二天白班处理。

9.动设备附属设备、仪表、管线管理职责分工:

9.1动设备附件及其附属设备均由机修负责检查、修理及清洗。

9.2试压及水系统的清洗由生产车间负责,油系统清洗由机修负责,油箱、油箱内的过滤器由钳工负责清洗检查、修理并负责拆装封闭式油箱孔。

9.3凡动设备需要安装固定式测量仪表,如振动仪、测温仪及转速表等由仪表车间负责安装与维修。

9.4动设备用冷却水管线及封油管线安装或更新由机修负责,要求规格化,并负责与进排出总管接通,总管未装

时应由安装总管的单位负责接通。

9.5新安装动设备联轴器;制造厂不配套时由钳工负责配制(包括联轴器、罩壳)。

9.6动设备发生异常情况需对动设备和电机分别进行检查时,由机修负责拆装联轴器。

9.7与机泵连接第一道法兰密封由机修负责,第一道法兰以上工艺管线由生产车间负责。

三、润滑管理

1.操作人员严格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搞好机泵等动设备―五定‖―三过滤‖工作,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按照―五定‖的要求,做到班班对各润滑部位的油质、油量进行认真检查。

2.1定质:根据机泵设备、型号、性能、输送、介质、负荷大小、转速高低及润滑油脂性能不同,根据季节不同,选用不同种类润滑油脂牌号,按石油产品规格标准定质量指标

2.2定量:根据设备型号,负荷大小,转速高低,工作条件经计算后确定设备所需润滑油号,及各车间实际使用油量总和。

2.3定点:保证机动设备每个活动部份及磨擦点达到充分润滑。

2.4点时:根据润滑油脂性能与设备工工作条件,负荷大小及使用要求,定时对设备输入一定润滑油。

2.5定人:油库加油站,及每台设备由专人负责清洗。润滑部位注油及容器发放,保管要专人负责。

3.―三级过滤‖要求

一级过滤

二级过滤

三级过滤

大油桶---------

岗位贮油桶---------

油壶----------

注油点

60目过滤网

80目过滤网

100目过滤网

4.操作工必须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的规定,如发现违反以上规定只者,发现一次扣20元

5.维护好润滑器具,做到专油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如发现一次扣10元,如损坏或丢失,能落实到个人的扣当事人无法落实的扣当班20元。

6.保持所有设备油箱的液位计或观油孔完好,油箱必须定期清理,检查时油箱底部无油泥和水分等杂质,液位计、观油孔、机油杯应保持液位在1/2以上(按所化红线为标志)。

7.设备所加的润滑油按规定要求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润滑脂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由车间到期通知司泵人员进行操作。

8.日常每班的贮油桶液面应保持在半桶以上,两油壶内必须保持1/2壶以上,并做交接班,

9.对三级过滤器具卫生,要求泵工随时检查,随时清理,日常保持清洁,做交接班。

10.机油泵房的卫生由泵工打扫,日常作交接班,

四、设备考核

1.设备运行及维修

(1)要求准确、及时的做好动设备运行记录,包括各泵、各时间的测温、测振、压力、电流情况,切、换泵记录及维修记录,如发现一处错误扣5元。

(2)要求及时巡检并挂牌(包括岗位牌和特护设备牌)。

(3)机泵要求在每天7:30前按规定(单黄双红)盘车180度,违反一台次扣2元。

(4)要求配合操作岗位将热油泵预热好,并做好检查维护工作,如违反一台次扣泵工和岗位各20元。

(5)对运转机泵要维护好冷却水的畅通,要求冷却水不可太大或太小,如因缺少冷却水而造成机泵密封烧毁者,扣100元。

(6)特护设备出现问题,如振动、泄露、温度、电流超标,要求及时联系机修或电修维修,违反一台次扣50元。其他普通设备,如晚上振动、泄露超一倍以内,必须联系机修、电修在征的其同意并确认备用良好的情况下,可推迟到明天维修,违反一台次扣10元。

(7)监督泵出入口压力表完好,维护好泵出入口压力表警戒线完整、准确,如有损坏、残缺,一处扣2元。

(8)日常维护好稳钉、防护罩、档水板、接地线的完好,如有缺失应及时补齐,违反一处扣2元。

(9)日常要维护好盘车线、观油窗液面线、机油杯液面线的完好,如有缺失应及时修补,违反一处扣2元。

(10)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的润滑管理规定,如发现违反一次扣20元。

(11)维护好润滑器具,做到专油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如发现违反一次扣10元;润滑器具如有损坏或丢失,扣20元。

(12)油箱内有水、机油乳化、机油变质发黑及机油液位不在规定范围内,一处扣5元。

(13)保持所有设备油箱的液位计、观油窗、机油杯完好,油箱必须定期清理,检查时油箱底部无油泥和水分等杂质,液位计、观油孔、机油杯应保持液位在1/2以上(按所化红线为标志),违反一处扣2元。

(14)由于机油箱缺机油而造成机泵轴承烧毁者,扣当班100元。

(15)日常每班的贮油桶液面应保持在半桶以上,两油壶内必须保持1/2壶以上,并做交接班,如发现违反一次扣当班5元。

(16).机泵启动前,泵工未检查其备用状态,而造成机泵或电机损坏,视情节严重扣泵工或班组50–100元。

(17).因机油箱缺机油造成轴承烧毁者,扣泵工100元。

(18).因缺少冷却水造成密封烧毁者,扣泵工100元

(19).机泵未按规定(单黄双红)盘车,扣泵工2元/台。在日常盘车及开车前机泵检查盘车过程中,严禁启动电机盘车,如有举报且情况属实,扣罚100元奖励给举报人。

(20).油箱内有水、机油乳化、机油变质发黑及机油液位不在规定范围内,一处扣泵工5元。

(21)压力表损坏及警戒线残缺,一处扣泵工2元。

(22)振动、泄露已超标,不及时联系机修维修,一台扣泵工及班长各5元。

2.卫生

(1)机油泵房的卫生由泵工打扫,日常作交接班,要求地面、墙壁干净;润滑器具摆放整齐;不得存放除润滑器具以外的其他杂物;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当班2元。

(2)对冷油、热油泵内划分的卫生区,包括地面、地沟、墙面,要求做到地面没有油污、垃圾及其他无关的零碎物品;地沟要见底;墙面没有污渍;日常各班共同维护。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责任人2元/处。

(3)精制泵房的卫生由泵工打扫,日常作交接班,要求如2,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当班2元/处。

(4)对机泵的泵体、基座、瓷砖、电机、防护罩、操作柱、管线等的卫生,责任人日常要保持清洁,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责任人2元/处。

(5)维护好机泵的泵体、基座、电机、防护罩、操作柱等油漆的完整,如有缺失应及时刷补,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责任人2元。

(6)对三级过滤器具卫生,要求泵工随时检查,随时清理,日常保持清洁,做交接班。考核时一处不合格扣当班10元/处。

(7)机泵维修完或其他施工完毕后,由当班者通知机(电)修或施工队伍,将现场卫生清扫干净,不清洁不得交接班。违反规定一次扣5元/次。

(8)当班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新的卫生问题,由当班处理,不清洁不得交接班,违反规定扣5元/次。

设备管理考核细则

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下达的各项设备管理任务,特制订本考核细则。

一、管理目标:

全部设备完好率≥95%,主要设备完好率≥97%;

设备管道密封点泄漏率,动点≤2‰,静点≤0.5‰;

密封点统计准确率≥99%。

二、考核条例:

(一)设备完好考核

1.日考核中,达不到下列条款的,每台次罚款5元。

(1)零、附件完好齐全,质量符合标准;

(2)运转正常,并达到设计要求;

(3)运行记录,资料齐全正确;

(4)设备整洁,防冻、防腐设施完整有效;

(5)周围环境整洁,设备本身达到―三见五无‖标准。

2.月考核各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95%,主要设备完好率<97%,每降1个百分点,罚款50元,依此类推。

(二)密封管理考核

1.密封档案不齐全、不准确,一次罚款20元;

2.密封点统计准确率<99%的,每降一个百分点,罚款10元,依此类推。

3.日考核超指标的漏点,每个罚款20元,检修后还没得到处理的漏点罚50元/个,指标内发现的漏点罚款5元/个。

4.月考核动、静密封点泄漏率超指标的,每超过一个千分点,罚款50元,依此类推。

(三)设备现场及设备日常保养的考核

1.没落实双包机的设备,每台罚款50元。

2.无设备牌和没按要求填写内容的,每台罚款10元。

3.巡回检查无记录或有问题没发现的,每次罚款10元。

4.设备及周边卫生达不到―三见五无‖标准的其中一条的,每次罚款5元。

5.备机不备,每台每次罚款50元(正在修理的设备除外)。

6.没按标准进行日常保养,每处每次罚款10元。

(1)润滑油位不合标准刻度;

(2)润滑油变质乳化或漏油,不能按―五定‖―三级过滤‖标准进行的;

(3)冷却水量控制不标准的;

(4)备用设备没定时盘车的;

(5)闲置设备没进行封存处理的;

(6)违反规程用冷却水淋泵降温的;

(7)设备保养不能按―十字作业法‖进行的。

(四)抢修与检修考核

1.设备出现故障,抢修不能按―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夜‖的原则进行的,每次罚款50元。

2.不按设备检修规程进行拆卸的,每人次罚款20元。

3.不按技术要求进行装配的,每人罚款20元。

4.主要零部件更换没经设备科鉴定认可的,每人次罚20元。(曲轴、曲轴箱等)

5.检修后没按正常程序验收、试车并签字的,每次罚款30元。

6.检修后现场卫生达不到要求的,一次性罚款10元。

7.检修与抢修完毕后(8小时内),不能按要求填写记录的,一次罚款20元。

(五)设备台帐、报表、计划的考核

1.各单位设备、管线、密封点,仪器仪表、电器无台帐的,每台次罚款10元。

2.各种台帐、报表、计划不能按仿宋体认真、正确填写的,每张次罚款2元。

3.按无泄漏工厂标准建立健全各种原始台帐、记录、资料,不能做到的,每项次罚款10元。

4.设备考核月报表次月1-2日报设备科,下月外购及加工计划当月20-22日报设备科,每天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回执单于次日上午9:00以前报设备科,否则每项次罚款10元。

5.物质计划提错的,按损失价格全额赔偿。

6.因计划不周造成备件缺乏而影响生产,每次罚款50元。

7.因计划不周造成急件或备件积压的,每次罚款10元。备件积压超过三个月,按其价值的利息赔偿(大修物质因保养好而延长了使用寿命的配件除外)。

(六)备品配件及工具管理的考核。

1.备品配件因管理不善发生锈蚀、变形、损坏,按其损失程度处以相应的赔偿。

2.对领用的备件质量和价格负责,严格领用程序,对与生产物质询价有差异的要上报,如善自领用,其差额部分由领用人负责赔偿。

3.工具丢失或使用不当损坏的,按其使用年限的10%-100%进行赔偿。

4.动用公司设备私自对外干私活,每次罚款50元,造成加工设备损坏的全额赔偿。

5.公用工具没有专人保管,造成丢失,车间负责人全额赔偿。

(七)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1.凡出现设备事故一次,罚单位50元。

2.出现设备事故不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的,超过三天,一经发现,分别罚款50元-100元。

3.事故处理后,不及时填好报告单上报有关部门的一次罚款50元。

4.事故处理后,没有按要求做好防范措施的,罚款50元。

5.人为责任事故的处理,损失在500元以内的全额赔偿,损失500元以上的,以500元为基数,超出部分按5%赔偿。

三、奖励条例

1.通过考核,被评为红旗岗位的,包机人平奖励30元(每季一次)。

2.通过考核,被评为红旗机台的,奖励100元(每季一次)。

3.通过考核,被评为优秀设备管理员,优秀维修班长,优秀维修工的,各奖励100元。(每季一次)。

4.废旧利废,小改小革,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等,年底汇总评审后,为公司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按公司奖惩条例进行奖励。

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前期管理

规定了设备申请、选型、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及信息反馈等内容。

1.1申请

1.1.1申请的提出

各单位购置设备必须填写《设备购置申请书》中购置原因,报技术设备科,技术设备科依据现有设备技术状况分析、审核。

1.1.2对重大关键进口设备由主管厂长和总工程师直接组织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基建、财务等部门进行论证,论证结果要附在《设备购置申请书》上。

1.1.3批准

根据论证结果,技术设备科审核意见及厂家考察情况,由主管厂长批准申请。

1.1.4购置申请的更改

设备购置申请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若要更改需履行原审批手续,重大设备的更改要重新论证。

1.2选型

1.2.1选型总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

1.2.2设备选型要充分考虑设备九个性能:

①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设备的生产效益提高,保证企业产品产量完成;

②可靠性:设备在使用中,表现出精度、准确度好,经久耐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③技术性:设备技术性能要先进,自动化水平要高;

④维修性: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装合理,易于检查,拆卸,维修,实现了通用化和标准化,互换性强,选择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制造厂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备品配件的可能性及持久性;

⑤节能性:设备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要求,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

⑥环保性:对排放―三废‖的设备,要求配备相应的治理―三废‖的附属设备和配套工程,并把噪声控制在环境保**规规定范围之内;

⑦防腐性:设备必须具备防腐能力,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⑧灵活性:设备保证同类型产品,同操作单元过程的产品都能够使用,保证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的需要;⑨成套性:设备的系列化、标准化水平要高,成套能力强,使设备本身和更换零部件方便,有利于设备本身的更新改造;

1.2.3设备选型及确定生产厂家时,技术设备科还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①压力容器需到有证单位购置;

②尽可能选用厂内已使用的规格型号,以逐渐形成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③尽可能在已提供我厂设备的生产厂家产品中选用或采购;

④选择提供设备的生产厂家时,应对其提供设备的质量、价格、备件提供是否及时、交通是否方便等综合考虑,尽可能节约资金。

1.3购置

1.3.1购置的组织

现有装置检修、改造及日常更新、改型所需设备由技术设备科负责组织并协助供应科购置。

1.3.2设备采购

①设备采购严格按申请执行,技术设备科协助供应科进行;

②采购设备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好,比价格低,比服务优,比交货时间能满足生产需要,然后择优订货;③签订设备订货合同,由供应科负责,内容必须清楚完整,明确规定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价格、供货时间、结算方式、银行账号、包装、运输、到站等,另附有加工,带料,安装,调试,预付部分货款等条款,且需详细注明,双方承认,签章有效;

④为保证合同的执行,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要整理装订成册,及时签入台帐,供应科要经常分析检查合同的

执行情况,对到期未交的合同,应用信函,电报或派人催交,保证合同兑现;

⑤供应部门对超期不交货的合同要及时清理,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情况,办理结转延期交货或撤销合同的手续。

1.4设备到货验收

首先要核对设备订货合同与托收承付单所附供货票,名称、规格、数量是否相符。

1.4.2开箱检查设备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装箱清单等随机资料是否齐全。

1.4.3凡是设备验收时发现下列情况者,要及时通知供应科拒付货款,并交涉补发、退还等:

①到货设备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与订货合同不符;

②到货设备有严重质量问题,包装丢失损坏及配件不全等;

③到货设备有严重的受潮、锈蚀或系旧品伪冒等。

1.4.4随机资料不全时,报主管厂长同意后,可先入库,由供应科交涉补发。

1.4.5验货完毕,由技术设备科组织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

1.5安装调试

1.5.1新购设备安装前,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安装要求,设备施工中注意事项。

1.5.2安装过程中,有关基础的制作、装配、施工、电气线路自动控制等项应按照施工图纸或规范执行。

1.5.3安装中如有恒温、防震、防尘要求时,应在安装地点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施工。

1.5.4调试的组织

安装调试工作由安装单位负责,技术设备科、基建科、安监科、生产科等有关部门参加。

1.5.5调试类型

①无负荷运转调试;

②带负荷运转调试。

1.5.6调试验收的内容

①按出厂验收的精度、性能等技术参数进行检验;

②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油量、油温均应在规定范围内;

③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④设备进行空运转、负荷试运转,操作系统是否准确灵活,运转状态是否正确。

⑤设备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合格。

1.5.7验收单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由技术设备科组织安装单位填写《设备安装维修、竣工移交验收单》。由接受单位等有关单位签字后,并与交工资料一起由技术设备科入设备档案备查。

1.5.8大型技改项目的设备安装、验收由工程科负责。

1.6信息反馈

1.6.1大型设备及进口设备正式投产初期3-6个月内生产使用部门,应定期进行设备使用效果的性能评价与信息反馈工作,报技术设备科。

1.6.2技术设备科根据上报材料,对设备使用效果负责测定和记录,按问题的不同性质,分别向有关单位反馈信息。

1.7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验收,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执行。

1.7.1安全阀的年检由技术设备科根据使用情况制定。

1.7.2使用单位在领用新安全阀前提前一周通知技术设备科校验。

2设备使用管理

为管好用好设备,发挥设备的最佳性能,做到运行经济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1在设备投运前应达到设备安装验收规定中的诸项要求。

2.2新设备(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新系列)由技术设备科制订出操作规程、维修规程,技术资料由技术设备科归档。

2.3使用及维修部门做好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

2.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巡检的保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应把设备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交接清楚。

2.5车间每天将设备运行情况记入设备运行记录,月底将主要设备运行记录报技术设备科。

3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坚持―预防为主‖与―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证设备的效率,使之安全、稳定地运行,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3.1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中的职责

3.1.1大力做好―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人负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有人负责。

3.1.2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1.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人,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3.1.4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即为由操作者进行的保养,做到班前进行检查、润滑、备用设备盘车,下班前15分钟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清洗擦拭,将设备状况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上。

3.1.5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记录。

3.1.6保持设备外表的整洁及周围环境的卫生,达到无油污、无积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防腐、保温层完整,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无法堵塞要挂牌汇报,待机整改,做好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文明生产。

3.1.7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需记入交接班记录,并向下班交待清楚。

3.1.8严格按照润滑管理制度,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3.2设备维修人员的职责

3.2.1进行按期巡回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3.2.2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3.2.3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做好记录并对所修设备及场地进行卫生清扫。

3.3未经技术设备科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不得将设备拆迁。

4设备备品、配件管理

为了加强备品、配件的集中统一管理,做好设备备品、配件的储备、供应工作,抓好用、管、修、供四个环节,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检修计划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4.1供应科负责备品配件的采购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保持适当的储备量。

4.2备品、配件到厂后由供应科仓库管理人员按照购货单位和装箱单验货,重点备品配件由技术设备科按《设备前期管理》验货。

4.3技术设备科由专人负责配件、易损件图纸的测绘、整理、归档及修改工作,做到图纸完整。

4.4认真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提倡各车间开展好修旧利废工作,保证修复质量。

4.5严格履行有关备品、配件的入库手续,各类单据要齐全、完整,备品、配件的发放与使用必须与计划相吻合,否则供应科拒发放。

4.6所有备品、配件入库后应采取防锈、防腐措施。

4.7一般备品配件计划,由车间报生产科,生产科核实签字后报供应科购买;主要备品配件计划由车间报技术设备科,技术设备科核实,报主管厂长批准后报供应科购买。

5设备润滑管理

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减少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安全和正常生产,特制定本标准:

5.1技术设备科必须加强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配备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推广先进润滑技术,润滑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润滑管理水平。

5.2各车间设备主任对全车间的设备润滑负领导责任。操作人员具体执行设备润滑标准,认真做到:

5.2.1按设备润滑规定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

定点:按日常润滑部位注油,不得漏注。

定人:设备的加油工作同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代加。

定质: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合格。

定时:对设备加油部位,按规定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新油。

定量: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注所选定的润滑油(脂)。

三级过滤:领油大桶到固定储油箱,储油箱到油壶,油壶到润滑部位。

5.2.2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为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气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特殊油品按规定执行。

5.2.3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5.2.4经常检查润滑部位,温度情况,轴承温度应保持在规定指标内。

5.3供应科新购入油品,必须随时附有质量保证书,库存三个月以上者,应逐桶检验分析后方可使用,不同类润滑油分类存放,做上标记。

5.4车间应有专人负责润滑油品,润滑器具的管理。

5.5关键设备在使用润滑油时,使用单位按油质情况取样分析,在质量不符合使用使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

5.6根据设备要求和工艺条件,正确选用润滑油,改变油品必须经技术设备科批准。

5.7设备的润滑系统部件应齐全好用,管道畅通,不漏、不渗。

6设备密封管理

为加强密封管理,消除跑、冒、滴、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6.1管理要求

6.1.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主管部门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台帐,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台帐包括:静、动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兑表)。

6.1.2各车间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6.1.3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6.1.4开展创建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活动,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登记挂牌。

6.2静密封泄漏检验标准:(达到以下要求,即为合格)

6.2.1设备及管线的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泄漏、无渗迹、无污垢。

6.2.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

6.2.3电器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6.2.4乙炔气、液化气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6.2.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mm宽、100mm长薄纸条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2.6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6.2.7酸、碱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渗漏、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6.2.8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6.3动密封检查标准:

6.3.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拭。

6.3.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试运行期间不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

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6.3.3各种注油器允许油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拭。

6.3.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为每分钟不超过一滴。

6.3.5各种转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漏,并应随时擦净。

6.3.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得多于20滴,末期不得多于40滴。

6.3.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得多于15滴。

6.3.8凡是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每分钟不超过5滴。

7设备检查管理

为了加强设备现场管理,督促设备管理工作的进行,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7.1各岗位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检,车间每天进行一次巡检,技术设备科每月集中对各车间进行一次综合性检查,各车间每月应进行一次设备完好,泄漏情况检查,将检查记录报技术设备科。

7.2设备检查记录包括设备完好率,泄漏率,设备运转记录。

7.3对检查出的设备缺陷及漏点,不停车可消除的应及时组织消除,需停车消除的,挂上显示牌,由车间列入计划,待机整改。

7.4所有在用设备均应参加检查,正在检修的设备按检修前的状况定级,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可不参加检查。

8设备检修管理

为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检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8.1设备检修分年度系统大修和日常维修,大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日常维修费用由生产费用支付。

8.2设备检修应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规程。

8.3根据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出系统大修计划,年初与生产计划同时制定,同时下达,同时检查考核。

8.4大修计划由车间提出,技术设备科组织平衡,制定出全厂大修计划,报主管厂长批准后下达。大修计划制定的同时,提出备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计划。

8.5严格认真执行大修计划,若确实需要调整,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8.6设备大修单位需要制定方案,复杂工程需要绘制网络图。

8.7设备大修时,施工单位在大修前按规定由安监科办理动火证等手续。生产车间负责对停车的设备进行处理,确保达到施工条件,并做好相关的协助工作。

8.8日常维修由施工单位与使用单位做好交接,设备大修必须由技术设备科组织验收。

8.9各车间认真填写检修记录,技术设备科做好大修台帐及验收记录。

9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为使企业对生产中所发生的设备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以达到消灭事故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9.1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的为设备事故:

9.1.1特大设备事故

设备损坏,造成全厂性停产时间72小时以上;三类压力容器爆炸或修复费用达到50万元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

9.1.2重大设备事故

设备损坏,影响多系统装置产品(成品或半成品)产量日作业计划损失50%,大型单系列装置日作业计划产品产量损失100%或修复费用达到10万元的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9.1.3一般设备事故

设备损坏,影响产品产量日作业计划损失10%以上或修复费用达到一万元的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9.1.4微小设备事故

设备损坏,影响产品产量日作业计划产量和修复费用低于一般设备事故的均为微小事故。

9.2设备事故的损失计算:

9.2.1修复费用即损失部分的修理费,包括:人工、材料、配件及附加费等。

9.2.2减产损失按减产数量乘以工厂年度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其中未使用的原材料等一律不扣除,以便计算。

9.2.3损失成品(半成品)的价值以该成品(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单位成本计算。

9.3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9.3.1发生重大事故时,车间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由厂领导、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科参加组织调查,本着―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找出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研究修复方案,事故单位及时写出事故报告,厂部根据情况给予处理。

9.3.2一般事故或微小事故,以技术设备科为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写出书面报告并进行必要的事故处理。

9.4特大设备事故:在事故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如事态仍在继续,则每隔24小时报告一次,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厂部,厂部七天内报上级主管部门,不得隐瞒或逾期不报。

9.5任何重大事故均应及时填写事故报表且同季报一并上报。

9.6设备事故原因可分为:

9.6.1设计不合理;

9.6.2安装调试有缺陷;

9.6.3制造质量差;

9.6.4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9.6.5维护保养不周;

9.6.6检修技术方案失误;

9.6.7野蛮检修作业;

9.6.8检修质量差(包括材质不合理);

9.6.9超期检修、检验;

9.6.10安全附件、仪器仪表失灵;

9.6.11其它。

9.7技术设备科要与安监科配合搞好设备的安全运行,做好事故预防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10设备更新改造管理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10.1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

设备更新:以比较先进、完善和经济的设备来代替物质上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使企业能够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中,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使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设备的改造是把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到企业的现有设备,有步骤有重点地改变现有设备的技术落后面貌,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10.2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制定

10.2.1主管厂长负责对全厂现有工艺设备,特别是耗能大、污染严重,技术落后,陈旧老化的设备,做到更新改造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规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

10.2.2技术设备科负责一般设备的管理工作。根据各车间的申请,结合专用资金情况,编制设备更新计划,经主管厂长批准后,具体执行。

10.2.3在决定设备更新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适当考虑到设备的经济寿命,凡属下列情况的设备,应有计划地申请更换。

①经过预测,继续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不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②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③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好更新经济的;

④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强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⑤其它应当淘汰的。

10.3更新设备的选择

10.3.1设备选择型号,首先要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规格适当参数准确,配套消耗量少的设备。

10.3.2设备选型还要考虑设备的节能性,使用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量少的设备。

10.3.3选择设备要注意经济、耐用、可靠,在性能、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选用寿命长和价格低廉的设备。10.3.4尽量选用通用性强和标准系列化设备,其零部件有互换性、便于维护和修理,配件也可保证供应。

10.3.5选择设备要重视环保和安全性,对某些有噪音的设备,要求附设消音、隔音装置,对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一定要附有安全防护装置。

10.4设备订货

10.4.1订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严格按设备更新计划执行。

10.4.2设备订货按《设备前期管理》规定执行。

11生产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人民的财富,是生产的物质基础。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1.1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的设备资产为固定资产,设备固定资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1转动设备

在机械设备上装设的电动机,不论规格大小,同主机一起作为固定资产,备用电动机功率在7.5KW以上的单独列为固定资产。

11.1.2所有的静止设备

属于整体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的,但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该整体应列为固定资产。11.1.3特种车辆

11.2凡设备固定资产购入、新建和自制,由财务部组织技术设备科参与固定资产查定、建帐等管理工作,无审批与验收手续者,使用部门有权拒绝使用,财务部不予转帐。

11.3所使用的设备固定资产因生产需要转移时,报技术设备科,经主管领导批准,通知财务部后,方能转移,调出部门销帐,调入部门登帐,财务部转帐。

11.4更新、挖潜、改造后拆除的闲置设备,其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写出申请,由技术设备科签字后,通知财务部与仓库及时转帐、退库、妥善保管。需出租或卖出时,由技术设备科申报,经主管厂长审批后,财务部方能办理固定资产出租或卖出手续。

11.5设备固定资产的报废由使用单位填写详细名称,技术设备科、财务部共同组织有关人员鉴定,经主管厂长批准,方可报废。然后进行帐务处理。

11.6经改造和更新后,固定资产新增的部分,应当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11.7财务部、技术设备科、各车间共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由技术设备科牵头进行一次清查,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认真处理。

11.8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得的收益,由技术设备科控制用于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11.9固定资产自租入之日起的维护、保养、检修、检测等各项工作由租入单位负责。

12设备状态标识管理

车间及各岗位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对检修、备用、停用的设备进行挂牌标识;

对正在运行中的设备可不作标识;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压力容器的管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依据(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新近颁布《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和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使用于本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指压力容器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

第四条本制度是公司对压力容器管理的基本要求,各单位在生产、技术引进与开发、新、改、扩建项目和设备管理中,凡涉及到压力容器设计、选型、制造(含现场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报废更新等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按《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依据其职责,全面管理各单位压力容器设备,指导各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压力容器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东兴公司压力容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在总经理领导下,依据《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管理要求和职责,全面负责公司压力容器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压力容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保证压力容器全过程管理的落实。公司指定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机动部,负责压力容器全过程管理,并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压力容器主管部门机动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

(二)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参与审查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三)组织或参与压力容器的设计、采购、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更新等全过程管理。

(四)检查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使用检验情况,编制压力容器的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规定办理延期检验手续。

(五)负责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注销手续,并向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统计报表,定期检验计划及实施情况报告。

(六)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参与抢救并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和处理。

(七)协同有关部门作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压力容器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九条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二)负责压力容器的运行管理,确保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符合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时的参数。

(三)组织需全面检验的压力容器的倒空、置换或提出延期检验的书面申请。

(四)负责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延期检验的监控使用措施。

(五)负责组织编制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压力容器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工作,监督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参与重大修理、改造方案的审查。

(三)负责组织审定事故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一条人事教育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

(二)负责组织压力容易作业人员参加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和考核并取得相应资格。

第十二条采购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对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及安全附件供应商的资质审查。

(二)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和有效的设计图样或按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标准型号采购压力容器。

(三)负责组织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使用单位或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参加压力容器的到货验收,并及时向使用单位或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提供满足国家有关法规及设计部门规定要求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四)对采购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及安全附件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在工程项目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安全措施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

(二)负责组织压力容器工程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按时移交竣工资料。

第十四条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规章、本制度及实施细则。

(二)编写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三)申报压力容器更新计划,参加压力容器采购、安装验收及试车。

(四)负责按规定使用和维护压力容器,提出检验、修理、改造计划及延期检验申请,并参加相关工作。

(五)向压力容器主管部门提交压力容器的设计条件、选型、使用、封存和报废等有关报告。

(六)向压力容器主管部门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报告。

(七)编写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八)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立即组织处理并按规定程序报告,协助事故调查和处理。

(九)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压力容器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十)负责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注销申报。

(十一)负责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和管理技术资料。

第三章设计、制造、安装

第十五条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设计单位确保所提供的设计文件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法规要求。压力容器主要管理部门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压力容器的制造(含现场组焊)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制造单位承担,并要求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法规要求提供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所有购置的压力容器都必须进行由采购部门组织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使用单位或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参加的压力容器到货验收。

第十八条进口压力容器(指境外制造的压力容器),其境外制造单位应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许可证书。对进口压力容器应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安全性能的监督检验。

第十九条压力容器安装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安装单位承担,并督促其按规定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压力容器安装情况书面告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压力容器安装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及相关部门参加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将下列资料移交使用单位,并办理书面移交手续。移交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容器制造、现场组焊技术文件和资料。

(三)压力容器安装告知书。

(四)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记录。

(五)设备安装记录。

(六)基础检查记录。

(七)隐蔽工程记录。

(八)设计变更通知书。

(九)压力试验记录。

(十)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证书。

第四章使用、修理与改造

第二十一条公司按《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到安全监察机构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第二十二条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台帐,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管理部门统一保管。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台帐、技术档案,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备份。技术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资料目录。

(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三)压力容器登记卡。

(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通知书。

(五)《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容器制造、现场组焊技术文件和资料。

(六)压力容器安装记录(一般包括压力容器安装告知书、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记录、设备安装记录、基础检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压力试验记录、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证书)。

(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八)修理改造记录(一般包括修理改造方案或图样及施工方案、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告知书、实际修理改造情况记录、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压力容器重大修理和改造监督检验证书)。

(九)检查、检修记录。

(十)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十一)异常工况记录。

(十二)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第二十三条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应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一)压力容器的工艺操作指标(含工作介质、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液位控制等)。

(二)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三)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

(四)压力容器停用时的封存和保养方法。

第二十四条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会审,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签署批准。

第二十五条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经当地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并

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独立从事压力容器操作。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发现压力容器有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应主动采取有关措施,并及时上报。

(一)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用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三)安全附件失效。

(四)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五)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六)过量充装。

(七)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八)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九)其它异常情况。

第二十六条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经当地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严禁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任意修改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时的参数,如确需要修改,应以书面形式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校核,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向设计单位提供全面检验报告及相关文件,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能修改操作参数。

第二十八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固定式压力容器,按规定办理监控使用手续后方可投用,其累积监控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应对其缺陷进行处理,提高其安全状况等级,否则不得继续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4.5级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或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固定式压力容器。不得继续使用。压力容器报废后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九条安全状况等级为4、5级的压力容器或者使用时间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不得转让、注销或异地安装仍作为压力容器使用。报废压力容器做报废设备材料销售时,应先进行破坏性解体。

第三十条压力容器的保温(保冷)层应牢固、整齐、美观,防腐、防震、防静电、防雷击设施均需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对备用的压力容器应妥善维护和处理,防止压力容器内的剩余介质引起不良反应或腐蚀。对拟停用1年以上的压力容器应采取安全封存措施。

第三十二条拟进行重大修理或改造的压力容器,其修理或改造方案(包括施工方案)应报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审查。压力容器重大改造方案应由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制定。

第三十三条压力容器修理或改造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并督促其按规定将拟进行的压力容器修理或改造情况书面告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

第三十四条压力容器重大改造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相关部门参加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工程管理部门应将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将其存入该压力容器的技术档案。移交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修理改造方案或图样及施工方案。

(二)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告知书。

(三)实际修理改造情况记录。

(四)材料质量证明书。

(五)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及资料。

(六)压力容器重大修理和改造监督检验证书。

第三十六条压力容器事故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章定期检验

第三十七条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执行。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投用前需进行全面检验和耐压实验:

(一)停用2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压力容器(指原来使用过)。

(二)从外单位移装的已经使用过的压力容器。

(三)改变使用介质并且可能造成腐蚀现象恶化的,或超过原设计参数并且经过强度校验合格的旧压力容器。

(四)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有怀疑的。

第三十八条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使用单位压力容器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也可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单位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及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各检验项目中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

第三十九条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检验单位指定制定的检验方案进行审查。

第四十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内容及要求、,安全状况等级的规定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执行。换热压力容器耐压实验程序按GB151的有关规定执行,夹套压力容器的夹套耐压试验时,夹套与内筒的压力差应符合设计图样。

第四十一条压力容器经全面检验达到符合继续使用的安全状况等级后方可投用,检验单位应及时将检验结论告知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一般设备应在10个工作日内,大型设备可以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因设备使用需要,检验单位应在报告出具前,先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将检验初步结论书面通知使用单位。检验报告一式三份,检验单位一份,使用单位二份。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将定期检验合格标记和下次检验日期注在使用登记证上,移动式压力容器由检验单位负责在使用登记证上标注检验合格标志,并将检验数据写入IC卡。第四十二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执行。公司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协调和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时间,确保在用压力容器按定期检验期限的要求按期或提前进行全面检验。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进行全面检验时,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办理延期检验手续。公司应制定延期检验的压力容器监控使用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安全运行。

第四十三条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在每年底应编制下年度压力容器全面检验计划,下发到各有关单位,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监察机构。

第六章安全附件、密封件与紧固件

第四十四条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管理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规范标准要求。

第四十五条压力容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阀台帐。

第四十六条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阀的整定压力、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安全联锁装置的设定值除有特殊要求外,按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的1.05~1.1倍设定,但不得高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阀的整定压力按罐体设计压力的1.05~1.1倍设定(低温深冷型罐车安全阀整定压力不得超过罐体设计压力)。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必须在安全阀的整定压力范围内。

第四十七条严禁使用单位任意变更压力容器安全阀的整定压力、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安全联锁装置的设定值,如确需要修改时,应以书面形式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必要时应先由压力容器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校核。

第四十八条安全阀校验周期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的定期校验原则上应该在校验室进行,进行拆卸校验有困难时,可在每两个校验周期内进行一次校验室校验和一次在线校验。但安装在介质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不允许进行在线校验。在线校验必须在保证人员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校验时应有使用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场。杠杆式安全阀和静重式安全阀一般不宜在校验室进行校验。

第五十条安全阀应由专门从事安全阀校验的单位进行校验,安全阀经校验后,必须加铅封。铅封的正面上部打印校验单位代号,下部打印校验年份的后两位数,铅封的反面打印校验的月份。铅封处还应该贴有标牌,标牌上应有校验机构名称,校验编号,安装的设备位号,整定压力和下次校验日期。

第五十一条新安全阀或备用安全阀在安装之前,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试后,才准安装使用。已开启或压力超过整定压力与允许误差上限值之和未开启的安全阀,经修理或更换部件的安全阀,都必须重新校验。爆破片超过最大设计爆破压力未爆破必须更换。

第五十二条当爆破片和安全阀串联使用时,爆破片与安全阀之间应装压力表和排气阀。当爆破片装在安全阀的进口侧,正常使用时,压力表应无压力显示,当爆破片装在安全阀出口侧,正常使用时应定期检查排气阀能否顺利排气、排液,检查周期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当压力容器与安全阀泄放装置(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之间或安全阀泄放装置出口管线上装有阀门时,在压力容器正常运行状态下阀门必须全开,并加铅封且定期检查,阀门结构与通径应不妨碍安全泄放装置的正常运行。

第五十四条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压力表(含新启用的压力表)由使用单位划定警戒红线并送到有相应资格的校验单位校验,压力表校验合格后应加铅封。校验单位应及时将校验合格证交使用单位,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压力表的选用要求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

第五十五条液面计应实行定期检修制度,检修周期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应超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周期。压力容器上的玻动板等液位计应以能看清液位为准,并划有警戒红线,如有模糊不清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清洗或修理,自动控制液面计应灵敏可靠。液位计的选用要求,耐压试验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督察规程》执行。第五十六条现场温度计,自动控制温度计应灵敏可靠。测温仪表应定期校验,校验周期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五十七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应选用具有相应制造资格的单位生产的产品,安全联锁装置应当动作灵敏、可靠,应定期检修,检修周期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应超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周期。第五十八条紧急切断装置在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时应当从压力容器上拆下,进行解体,检验,维修和调整,做耐压、密封、紧急切断等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并且重新铅封方准使用。

第五十九条压力容器及其接管所用紧固件、密封件应符合相应标准。采用有特殊要求的紧固件、密封件应建立紧固件、密封件规格表和更换记录,并定期更换。

第六十条应加强腐蚀严重的压力容器接管的检查。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将对各单位压力容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进行整改。

第六十二条本制度所引用的相关规范标准均为有效版本,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要求各单位应及时使用最新版本。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条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以国家规定为准,本制度与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以及本单位在本制度实施之前下发的其它制度相抵触,以本制度为准。各单位应根据本制度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单位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对本制度适用范围以外的压力容器管理由各单位制定管理制度予以规范。第六十三条本制度由东兴公司机动管理部负责解释。不当之处以总部制度为准。

第六十四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以往的制度自行废止。

附录:

引用文件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三)《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

(四)《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

(五)《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质总局令第2号

(六)《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七)《管壳式换热器》GB151-1999

压力管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压力管道的管理,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依据(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新近颁布的《压力管道管理制度》和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的压力管道及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压力管道的类别和级别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划分。参见附录。

第四条公司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更新和报废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和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机动部门按《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依据其职责,全面管理各单位管道,指导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压力管道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公司压力管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管理要求和职责,全面负责公司压力管道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压力管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保证压力管道全过程管理的落实。公司指定压力管道主管部门为机动部,负责压力管道全过程管理,并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压力管道管理工作。

第八条压力管道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司压力管道管理制度。

(二)制定本公司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组织对重要压力管道安全运行的检查,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三)负责组织或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压力管道设计、安装和重大修理改造的方案审查,组织或参与工程质量的检查和竣工验收。

(四)负责对从事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修理、改造、检验单位和压力管道元件(包括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下同)制造单位资质的审查。

(五)负责组织编制和上报压力管道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压力管道事故,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

(七)负责组织压力管道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总结。

(八)组织推广压力管道先进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交流压力管道管理工作经验。

第九条人事教育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备压力管道管理人员。

(二)负责组织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资格。

第十条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定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二)负责压力管道运行中的生产调度,根据在用压力管道的检验计划,安排压力管道的停用和倒空置换工作。

(三)组织制定压力管道事故预防方案(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四)参与压力管道重大修理、改造方案的审查,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压力管道投用前的检查验收。

(五)组织检查压力管道的操作使用情况,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及巡回检查制度的落实。

(六)参与压力管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十一条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压力管道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监督。

(二)参与压力管道重大修理、改造方案的审查。

(三)负责压力管道各项安全措施检查,事故预防方案的审查。

(四)组织或参与压力管道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十二条工程建设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在工程项目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

(二)负责组织压力管道工程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按时移交竣工资料。

第十三条物资采购部门主要职责:

(一)组织对压力管道元件供应商资质的审查

(二)按采购计划,及时、保质,保量提供压力管道元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三)建立压力管道元件验收制度,对于新采购进厂的压力管道元件,由物资采购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验收合格的应按材质、规格分类存放,妥善保管。

(四)对采购件的质量负责,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压力管道使用单位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压力管道管理制度,并组织执行。

(二)负责压力管道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和管理技术资料。

(三)负责编制上报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员工按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管道不超温、超压。

(四)负责编制上报压力管道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安排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的校验和检修工作。

(五)参与新、改、扩建压力管道及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的验收工作。

(六)对存在隐患的压力管道应及时采取措施,对重大隐患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七)压力管道发生事故时,应主动组织处置并按规定程序报告。

(八)协助人教部门组织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三章设计、安装

第十五条从事压力管道设计工作的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设计工作。

第十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应进行设计,设计单位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包括空视图)。相关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进行设计审查。

第十七条所选用压力管道元件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第十八条压力管道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管道安装,严禁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压力管道的安装工程。

第十九条压力管道安装工程开工前,应按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手续。

第二十条压力管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国外引进装置管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可按协议规定的规范或标准执行,其中重要的安全技术指标不得低于国内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加强施工过程中对压力管道元件的管理,应制定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保管制度。材料没有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证明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材料质量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二条管道的设计变更或材料代用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同意。

第二十三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组织施工单位在施工完工后30日内,向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移交竣工资料。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管道补偿器的予拉伸或予压缩记录。

(二)管道系统的压力实验,泄漏性试验,真空度试验记录。

(三)管道系统吹扫记录。

(四)管道系统隐蔽工程记录。

(五)爆破片、安全液封、阻火器等安全措施的安装记录。安全阀试验、调试记录。

(六)管道组成件、焊材的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复验、补验报告。

(七)设计修改文件及材料代用报告。

(八)管道焊接工作记录及射线检测布线图。

(九)无损检测报告。

(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