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_第1页
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_第2页
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_第3页
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_第4页
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第一页,共89页。

张伟兴,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是国内园林植保学术泰斗徐公天先生的关门弟子,国内著名草坪除草专家、园林植保专家、大树移植、弱树古树复壮专家,长期担任“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秘书长和《园林与植保》杂志总顾问。2003年创建坪安园林植保。在园林战线奋斗21年。现任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媒体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专著有《草坪化学除草》、《现代草坪养护管理技术》等。2001年研发出“坪安”系列草坪专用除草剂,在全国各地讲学100余场。2007年制作《树木移植十大核心技术》,在全国各地讲学200余场。2012年提出《一破二促三控的树木移植技术》,在各地讲学150余场。2015年制作《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2015年综合多年来在扦插育苗领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扦插秘技十六式》、“插穗防黑四大绝招”,并研发出扦插神器——纳米365,大幅度提高了各种植物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并为行业免费培育扦插技术人才数千人。第二页,共89页。

《树木移植十大核心技术》是我2007年制作的讲义,8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园林系统累计讲课300余场。除此之外,2010年我又对十大核心技术进行了提纯升华,制作了讲义《一破二促三控的树木移植技术》,2013年制作了《如何让移栽苗木快速度过缓苗期》,2014年,制作了《树木移植十八个常见误区》。多年来,我们在大树移植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今年,我对树木移植技术重新进行提纯升华,制作了最新讲义《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为了反哺行业,我们决定把多年来沉淀出来的这些核心技术开始公之于众,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愿意成长的企业。第三页,共89页。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我坚信不疑!很多技术措施包括所谓核心技术,其实都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可如果不捅破,很多人终生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讲义,始终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实战!希望朋友们上午听完,下午就能用!本讲义对树木移植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揭秘,包括各种技术文献,各种某些企业秘而不宣的绝招绝技!细节决定成败!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个个完美的细节最终决定的。学习最大的秘诀,就是掌握细节,并在生产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出来。不要在粗放的条件下,追求不合理的结果!第四页,共89页。药剂在树木移栽过程中很重要。合理使用药剂,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但绝不可以起死回生。在移栽过程中,涉及很多个环节,如果连基本的技术环节都做不好,一切药剂都无济于事!药剂不是神仙水,不要片面夸大药剂的作用,也不要无视药剂的重要作用。第五页,共89页。树木移植(新)十大核心技术断根缩坨(扩坨起树)疏枝疏叶(保水平衡)堆土圈根(浅栽高培)树穴增大(根际换土)及时固定(防摇伤根)上虚下实(氧气充足)定根浇水(必用药剂)根外打孔(透气增温)根际补水(抓土断墒)根外补水(正补反补)第六页,共89页。

几个专业术语解释:1、容器苗。2、木箱移植3、断根缩坨4、修坨5、掏底6、腰绳7、双股双轴8、铁板条9、观赏面10、南枝11、原土壤12、后期养护13、支撑第七页,共89页。

容器苗,这条不解释了。但有一点大家需要清楚,容器苗因为有四季皆可移栽的优势,必然成为一个最大的需求趋势。事实上,容器苗是国外苗木繁育的主流。国外著名的大型现代化苗木公司,提供的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容器苗。

木箱移栽,是指土球较大,一般土球直径达到或者超过一米六,用草绳捆绑的方法基本不能很好地保护土球,所以要采取用木箱移植装运,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土球完好。第八页,共89页。

断根缩坨和扩坨起树,前几天已经给大家讲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移植技术措施。主要涉及大树、古树的移植。比如修高速公路的时候,正好遇到古树大树占地,甲方又要求必须进行移植,因为存在时间差,我们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大树古树,就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采取断根缩坨和扩坨起树的方法,来提高树木的移栽成活率。

掏底: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对土球底部挖土断根,还要保持底部的平整。第九页,共89页。

修坨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般要求土球扁圆或者钝圆,外表光滑,在技术层面的要求是,土球直径应当是该树胸径的6-10倍。树小参照上限标准,树大参照下限标准。一般建议采取8倍的标准。

腰绳、双股双轴:用单根草绳缠土球,叫一股,只有一个轴心;用两股草绳缠土球,因为有两个轴心,所以叫双股双轴。

观赏面、南枝:树冠较美的那个面应当向着道路或者人流大的地方。南枝,就是在原种植地一直朝南方向的树枝。第十页,共89页。

大家在施工中,留取观赏面没问题,对于南枝的标记,大多不做,认为没有实际意义。这是个错误的看法。树木移植,“记取南枝”,不但影响大,还直接影响该树的缓苗时间。记取南枝,就是对南枝做记号,栽种时还要把南枝向南。举例说明:南枝上的枝条和芽眼由于长期的适应性,叶子长出后,叶片外边角度通过叶柄有扭转向下的趋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一般来说,南枝上的叶片角度,和日光大约成45度角。也就是说,南枝上的光合作用效率大约在50%。而北枝的叶片很容易和阳光成90度角,此时光合作用也是最高,大约在90%以上。第十一页,共89页。

我们现在假定南枝北栽,看看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了多少——北枝现在和日光呈平行状态,光合作用基本不到10%,南枝北栽后,也和日光呈平行状态,光合作用也不到10%。和上面记取南枝相比,光合作用下降了三分之二还多。当然,我们这样的表述光合作用的效率是不准确不严谨的,但这个例子能让大家明白,二者的差距是很大的。事实上,没有记取南枝的情况下,树木的缓苗时间会明显的延长。甚至最终影响成活率。这个事实,大家一定要认可并深刻了解之。第十二页,共89页。原土壤:指移栽树木原产地的土壤。这个情况对于我们下一步是否顺利移栽成活影响巨大!

1、原产地为沙土、沙壤土,弊端是不容易成球,优势是该树在原产地生长速度快。为增加该类树木的移栽成活率,提倡:一、小苗移栽(根系携带量大);二、对于大苗,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断根(苗班长的事情);三、对于大苗,提前浇水,在湿度最适合的时候起土球,比黏土地的规格要稍大,及时缠草绳;四、该树到目的地后,一定要挖大树穴,以便快速缓苗。

第十三页,共89页。2、原产地土壤酸性,比如南方苗到北方,必须改良北方移栽地的土壤酸碱度。特别是南方黏土,酸性,一般要求不超过2个纬度(南北距离720公里),一旦跨过两个维度,神仙来也无能为力。改良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大树穴填充腐熟后的作物秸秆。有人用黑矾硫酸亚铁改良土壤,希望能增加土壤酸性,该措施有效,但弊端也很多,后期容易造成单元素中毒和引起日灼病。因为硫酸亚铁是二价铁,被根系吸收后向上传输到叶片,和叶片内的氧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三价铁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是强氧化剂,能够直接氧化灼伤叶片。第十四页,共89页。如果原产地土壤粘重,这绝对不是好现象。栽到一般土地之后,因为树根部粘重保水能力太强,外面干透了,树根部还湿漉漉的,正常栽培,这些树大都因为根系被沤而死亡。

3、山地苗。容易死亡。

山地苗的问题表现如下:主根直根多,毛细根太少;根系太长,没法都保留;山上透气性太好,下山后不适应新环境;起土球几乎没有可能。

通用大树穴是最有效的一招!大树穴,好土肥土回填,保证透气性;浅栽,保证不沤根;南苗北移,坚决不能超过两个纬度;山地苗,大根拔起千万不要随意切断。第十五页,共89页。这是有充分的移植时间才能进行的一项技术措施。一般需要提前一年到两年进行,适合于大树、古树进行移植。断根缩坨要点如下:1、位置的选择:按照土球直径是胸径6-10倍的原则来进行确定。如该树胸径50公分,则按照大树选择标准下限的原则,我们确定土球直径为三米。那么断根的位置距离主干1.5米。2、断根长度的确定:一般为土球周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举例,土球周长9米,每次断根的长度不超过4.5米。第十六页,共89页。3、断根工具:口径12公分的洛阳铲,或者口径10公分以上的打孔机均可。4、断根深度:一般要求1米深度。如果实际需要还可继续加深打孔深度。5、断根后孔洞的处理措施:首先用好的壤土、草炭土进行回填,适当压实;接着,用速生根+杀菌剂根腐消+地衣芽孢杆菌溶解于水中,浇透回填土。6、断根后树上枝叶的处理措施:连续进行观察,如果树叶有发黄现象及时疏掉部分枝叶,以确保水分代谢保持平衡。或者喷施蒸腾抑制剂。或者进行根外补水挂吊袋。一般情况下做好第一条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第十七页,共89页。7、断根后根系生长情况:断根处一般10天后开始长出新根。两个月左右就能形成大量新根,均匀分布在回填土层。8、第二次断根时间的确定:2-3个月后。每年可以在4-9月份之间完成3次断根,实现该树全部根系的断根。9、起树前实行扩坨起树:一般扩坨20公分以上,以保护原断根处大量形成的新生毛细根系。挖出的土球用草绳、铁丝、无纺布或者遮阳网紧实缠束,或者直接进定制好的木箱。做好南向标识。再次对树木进行疏枝疏叶。一般疏掉总枝叶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运输时土球朝前,树冠朝后。到达目的地后,按照南向标示进行放置。树穴应当为土球的二倍以上。好土回填,放置土球,抽掉土球包扎物,固定,填土至满,定根水。第十八页,共89页。该课题前面讲过很多次了。有些老生常谈。但为了避免“拴马桩”、“电线杆子”等断头树的出现,还得讲。对于移栽前的修剪,我们必须要明确其目的——不是为了更加美观,不是为了整形,而是为了降低水分蒸腾,让移栽树木水分代谢保持平衡。但这项修剪需要技术含量,几个注意事项如下:1、有些树如常绿树种,只能轻剪。不少常绿树种萌蘖力较弱,一旦实行重剪,可能很多年都难以恢复其原先饱满的树冠。对于这些树,我们只能剪掉病虫枝、弱枝、重叠枝、内向枝、下垂枝、旺长枝。其它枝条基本不动。第十九页,共89页。2、有些树种不适合搞重剪。如合欢树。合欢树最大的问题是伤流现象非常严重。一旦造成伤口,很容易造成伤流不止,结果树势很快衰弱,于是土壤习居真菌中的镰刀菌顺势入侵,于是合欢枯萎病发生了。对于出酯流胶现象严重的树木,为了水分代谢能够保持平衡,我们一般建议春秋两季进行移栽,春季未萌芽以前,秋季落叶以后。如果在生长季节移栽合欢,不修剪的结果是水分过大生理干旱致死,修剪的结果是造成伤流使树势衰弱诱发枯萎病致死。大家都知道“冷松热柏”现象,为什么要冬季移栽松树?因为松树的出酯流胶现象在生长季节严重。冬季,松树的出酯流胶现象基本停止,进行移栽时就算进行修剪也没有问题。还有松树扎根的适应温度很宽,所以在哪个温区都不会生长速度太快,所以冬季移栽松树不影响其扎根。柏树就不一样了。柏树,首先基本没有什么出酯流胶现象,另外,根系扎根的适应温度就是20摄氏度以上在天热的时候。所以五六月份移栽柏树,因为扎根速度快所以适应热天移栽。第二十页,共89页。3、有的树不能截干。截干的结果是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如大树老树古树,主干上的芽原基已经深度休眠。截干后,芽原基一旦不能被激活,该树必死!也有如复叶槭,截干之后被憋死已经让很多苗木人吃了大亏!正确的做法如下:1、对于适合修剪的树木,在移栽过程中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保持其基本树形。当年长叶当年见效,几年之后就能根深叶茂美化环境。2、对该类树木,要最大限度保留其主干主枝。给大家一个较为合理的建议——分至少于三个的全部保留,分枝过多的,可以最多保留到5-6个。第二十一页,共89页。3、对于主干和分枝上面的二级分枝可以酌情保留,三级分枝可以全部疏除。4、疏枝疏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移栽时为萌芽前,我们完成的疏枝疏叶工作只是第一步。进入生长期后,随着萌芽、展叶、叶量增加,我们还要紧密观察,随之进行调控。5、在生长季节,一旦发现回芽、叶而不展、叶片小、叶量少、叶片干边、焦叶、干叶、干枝等现象,说明该树体水动力不足,水分代谢已经失去平衡。如果听之任之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对此树下一步的成活必将不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观察及时通过疏枝疏叶进行修正。第二十二页,共89页。6、一旦出现第五条之现象,各种保水措施都做的情况下——比如挂吊袋、树叶喷水、喷施蒸腾抑制剂、用愈合灵处理伤口等等,必须进行适当的疏叶。一般首次进行疏叶,就要疏掉总量的一半以上。之后通过几天观察,发现以上现象终止,说明疏叶有效,如果无效,还要查找其他原因。总之,疏枝疏叶措施一直进行到度过三伏天。7、大家不要忽略喷施蒸腾抑制剂的作用。8、大家不要忽略处理伤口的作用。第二十三页,共89页。我们开始到现场进行苗木考察。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适植时间、产地、存圃数量、价格成本等。移植大树前,有条件的或古老大树,应提前1-2年采取断根缩坨法。树种选择:冠型、高度、胸径、生长势、阴阳面等;符合要求的拍照编号、挂牌、建档、做记号。古人讲,“移树无时,莫让树知”。从理论上讲,只要时间掌握好,措施合理,任何品种树木都能进行移植,现仅介绍常见移植的树木和采取的方法。第二十四页,共89页。凡常绿树和落叶树非休眠期移植或需较长时间假植的树木均应采取带土球法移植,一般干径15-20cm,土质坚硬可采用软包装土球法移植,土球直径1.5-1.8m。干径20-40cm采用方木箱移植法,方箱规格为1.8-3m。一般土球,大木箱规格为干径的7-9倍。凡休眠期移植落叶树均可裸根移植或裸根少量带护心土。一般根系直径为干径的8-10倍。移植大树的时间。落叶树:在落叶后树木休眠期进行,一般为春秋两季。常绿树:春、夏(雨)、秋三季均可进行,但夏季移植应错过新稍生长旺盛期,一般以春季移植最佳。第二十五页,共89页。第二十六页,共89页。第二十七页,共89页。第二十八页,共89页。第二十九页,共89页。第三十页,共89页。在断根前必须先用吊车扶定——挖树神器自身就有固定的功能,大树的中心在起吊部位下方。起吊的部位,提前用无纺布或者纸箱纸包扎树干,要厚实,然后用木板夹固,用铁丝缠紧!找准重心,一次起吊成功!坚决避免树被吊起后自动翻转扭伤树皮!扭伤树皮,急救方法如下:把掉下的树皮原位复位,之后用小鞋钉沿树皮边沿固定,不使树皮外翘,然后马上用一抹愈合灵涂抹伤口,之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以保水。目前的伤口涂抹剂中,只有坪安的伤口一抹愈合灵具有让伤口形成愈伤组织的功能。大家看下图——插穗伤口因为涂抹愈合灵,而大范围在伤口形成愈伤组织。第三十一页,共89页。第三十二页,共89页。第三十三页,共89页。第三十四页,共89页。第三十五页,共89页。10年前我们就研究透气管。发现在土球周围埋下透气管后对树木快速扎根很有效。再后来我们认识,有效的是孔,不是管子。管子多贵?直接打孔就行!在土球外围打孔,一样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同时还剩下了买管子的钱。后来,在孔内放入速壮根密度棒,发现效果更好,不仅透气性好根量大,还改良了根际环境,更适合生根。明显缩短了移栽树木的缓苗期。定植前疏枝疏叶,有可能的话在苗地直接进行,防止运输过程大量失水。修剪后及时使用愈合灵涂抹伤口。第三十六页,共89页。大家知道,树木移栽后,之所以能够成活是因为两点:

一、保水平衡使得树木保持了生命力得以维持;二、树木快速扎根实现了自养。一旦这个良性循环形成,树木就活了。如果这个良训循环没有形成,树木就必死无疑!那么种树这个环节是所有移栽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重中之重,直接涉及到能不能最短时间缓苗生根,所以这个环节的各项技术措施,更要细腻到位。第三十七页,共89页。生根的条件——两个要点必须同时出现才能促进生根:一是透气性,根及周围透气性要好,氧气要充足才能顺利扎根;二是根际周围的地温要适合,15-25摄氏度最有利于扎根,25摄氏度扎根最快。30摄氏度扎根速度变缓,超过35摄氏度,根系基本停止生长。所以,我们看看南方的行家朋友是怎么囤积大树的——他们根本不挖树穴,直接把土球放到地上之后,开始在周围堆土,到一定直径之后,直接用砖块砌起。这是一个非常善于制造生根条件的例子,也是活学活用的典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际周围的透气性和地温都达到了最佳状态,所以,这类移栽树缓苗特别快,成活率极高!第三十八页,共89页。我们北方的苗圃朋友应当学习南方朋友的这种做法。这种苗一旦成活,对于下一次的继续移栽非常有利,属于移栽成活率很高的那一类苗木。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对于土壤,对移栽成活率影响极大。黏土地栽树,死树的原因,90%以上是被淹死。砂土地栽树,90%以上的原因是被旱死。第三十九页,共89页。在实际中,淹死也属于旱死的范畴——我们把这种干旱称为生理干旱。以前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就是论证一颗胸径30公分的法桐,到底需要多大范围的根系量才能进行正常生长——加入树冠在地上的投影是100平米,那么根系分布的范围应当是树冠投影的1-1.5倍,也即根系范围应当是100-150平米。移栽后,土球上基本都剩下了大根,严重缺乏毛细根,虽然树冠已经被大幅度的进行了疏枝疏叶,但因为该法桐的大根系受到了严重损伤,所以该法桐一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动力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出现了生理干旱现象。这时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补水补水再补水。根部补水,根外补水,水分反补,树干输液等等等等。即便如此,在补水的各个环节中,因为我们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整个树木实际上是一直处于生理干旱状态。第四十页,共89页。随着逐步进入4月5月6月,这种生理干旱现象和该树的生根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生根量越大,生理干旱越轻,生根量越少,生理干旱越重,甚至导致树木死亡。植树人最容易走的两个极端在这个过程中层出不穷!先是怕旱着,拼命浇水。结果造成了水大沤根!吃过亏后,就开始怕水大沤根,结果是水少直接导致了生理干旱加重。所以咱们前面专门讲述了如何规避这两个极端的有效方法,从而做到合理浇水。根部浇水,在浇完定根水之后,下一次什么时候浇,该不该浇,如果用经验判断的话,最有效的方法是抓土断墒。取根际土壤,手抓成团则不浇水,手抓不成团则开始浇水。如果用一起测定的话,根际土壤湿度应当在60%以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上。此时既能满足水分供应,又能满足氧气供应。第四十一页,共89页。可是仅凭根部浇水远远不能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所以我们还要进行根外补水,包括正补和反补。反补措施,主要包括疏枝疏叶、处理伤口、抑制蒸腾等手段。正补措施,咱们后文还有专门讲述。我们不可能仅靠人为措施完全解决移栽树木的生理干旱问题。我们所能做到的,是让生理干旱轻一点,轻一点,再轻一点,让这种生理干旱对树木的影响降到最低。咱们展开说一下植物的生理干旱现象。大家都知道几种病害非常令人头疼,甚至被称为不治之症。常见的病害有杨柳树腐烂病、桑树萎缩病、枣树枣疯病、合欢枯萎病。我们对这几类病害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均属于植物在生理干旱状态下更容易被侵染。生理干旱,又叫生理缺水。为什么这时候病菌容易入侵?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人类的身体。第四十二页,共89页。这几天,如果我们吃的干东西太多而喝水太少,那就很容易引起上火。所谓上火,实质上就是生理缺水,生理干旱。如果我们此时不加改善调整,那么很快就可能被感冒乘虚而入。为什么?人的免疫系统只有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才是最完美的!一旦上火,在生理失水状态,这个免疫系统就出现了漏洞,病菌平时攻不破的防线就这么轻松的被攻破了。树木也一样。生理失水状态,抵抗力太差。所以,黑腐皮壳属的真菌侵染了杨柳树,就爆发了腐烂病(烂皮病)!镰刀菌侵染了合欢,就出现了合欢的枯萎病,类菌原体侵染了枣树,就出现了早熟的枣疯病。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疫病之外,大多病害都属于弱寄生病害,植物生长健壮病菌入侵不了,即便入侵也不能很好的存活,更别说大量繁殖再次侵染了。在这里想给大家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想告诉大家,病害一点都不可怕!只要你的树木生长健壮,病害根本起不来!第四十三页,共89页。同理,这几天一直有朋友问蛀干害虫的事情。对于蛀干害虫中的小蠹虫和吉丁虫,我们已经确认为该类害虫属于弱寄生害虫!就是说,树势强壮,这些害虫根本不能危害我们的树木。对于天牛,还存在争议。我认为天牛也属于弱寄生害虫,也有专家认为天牛不是弱寄生害虫。我们常见的各类叶斑病、叶枯病、枝枯病、干腐病,常见的各种介壳虫,都属于弱寄生害虫,树势强壮,它们上不了树。所以,在苗木栽培过程中,培育壮苗是规避病虫害最有效的法宝。合理施肥,又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但大家要学会合理施肥,而不是单一的施用尿素。长期施用尿素的结果,就是制造一地病虫。我们回到堆土栽树的层面。通过堆土栽树,我们可以继续引申出一些技术措施——在施工中,要挖大树穴,可以适当的进行浅栽高培土,如果是小苗木,可以搞成起垄栽培。第四十四页,共89页。咱们前面说到,树木移植成活的原理,有两个要点:一是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要保持足够的活力就必须长时间达到保水平衡,换句话说,就是让水分的蒸腾量和吸水量最大限度实现平衡,树体才能保持充足的活力;二是树木尽快扎根实现自养。这两个要点缺一不可。那么树木快速扎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条件,就成了实践中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大问题。植物生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根系需要足够的氧气,二是根系扎根需要适合的地温区域。植物有两套呼吸系统,地上一套,地下一套。地上以叶片为代表吸碳放氧。地下以毛细根为代表吸氧放碳。第四十五页,共89页。地下呼吸系统在有氧气的情况下,是吸氧放碳。如果缺氧,就会启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水。导致无氧呼吸的出现,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在土壤中释放不出来,二是土壤不透气水分过大氧气缺乏。所以,在此我们必须明白,制造一个通透性好的环境,对于我们的移植树木快速扎根是多么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土壤通透性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合理的处理措施也会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第四十六页,共89页。我们先说土壤层面的问题,再说地温方面的问题。最简单的土壤分类方法,就是根据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简单把土壤分为砂性土,沙壤土,壤土,轻粘土,粘土。最然不够科学,但很实用。以上几类土壤中,仅从透气性而言,砂性土最好,粘土最差。这些土壤都分别有着什么样的优缺点呢?第四十七页,共89页。先说粘土。粘土地的土壤颗粒最细,所以保水保肥能力很强,但是透气性差。下雨之后三天不能进地。因为地温升的慢,所以又叫冷性土。容易板结,干时像铁蛋,湿时是泥蛋,不干不湿是肉蛋,又称“三蛋地”。这种地总体特点是养老苗不养小苗。施肥可以搞一窝轰。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就是属于粘土地。可以集中施肥。我国大约一半地方都属于粘土地。南方的红土也是粘土地。再说沙土。沙土地的土壤颗粒最粗,所以,透气性极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很差。下雨之后很快就能进地。因为地温升得快,又叫“热性土”。这种地的总体特点是缓苗快,但往往因为后期肥力不继容易造成产量不高,属于典型的养小苗不养老苗。施肥上必须要少施勤施少量多次。粘土缓苗慢,沙土缓苗快。第四十八页,共89页。所以搞苗圃一定要选沙土、沙壤土、壤土,如果你选的土地是粘土,那基本就是个灾难。最好的地还是壤土地。壤土地同时具备沙土和粘土的优点,通透性也好,保水保肥能力也强,因为土壤当中的腐殖质已经使土壤形成了团粒结构,是最完美的土壤种类。种什么都适合。我们来到田间地头,看看土壤的透气性如何。老百姓常年耕种的土地,是大家公认的好土地,透气性能不能满足移植树木根系的呼吸呢?答案是:不能!我们先看看移栽树木的根系分布深度。以胸径30公分的树木为例,它的根系分布深度约在60-80公分的深度。我们的土壤又是什么情况呢?整个耕作层分为表土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表土层一般深20公分,犁底层一般深10公分,心土层一般深10公分,然后达到底土层。这就是目前老百姓耕地的现状。第四十九页,共89页。在过去生产队的时候,讲究精耕细作,大型犁地拖拉机深翻,会达到50-60公分的深度。现在呢?大家都用旋耕耙整地,深度也就20公分左右了。整地也是有要求的,六个字——深厚净细实平。深,表土层要深,使得整个耕作层也要深。厚,表土层应当达到40公分。净,整地时,要把草根、垃圾、枯枝等等收拾干净,特别是恶性宿根性杂草的根系。细,土壤颗粒要细。实,整好的土壤是典型的上虚下实。平,相对平整,便于灌溉。大家想想,无论是你做苗圃还是做工程,有几个人还这样做?绝大多数园林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都丢掉了。甚至,园林施工,我基本就没有见到整地的,直接挖坑栽树,仅此而已。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整地,答曰,甲方没给这个预算!晕死!就算是为了你的苗木成活率高,整整地也是必需的!一亩地进行精耕细作,细犁多耙,也就百十块钱!甲方非得给你说,这费用中有100块钱是让你整地的才行吗?目前,我们园林施工层面,外行多,白脖多,脑残多,猪脑多!形成了园林施工层面独有的“四多”现象!第五十页,共89页。有了精耕细作这个基础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关心60-80公分深度土壤的透气情况。前面给大家讲到,我们用土壤孔隙度表示土壤的透气状况。根系在土壤孔隙度低于10%的时候,基本不能扎根。达到土壤孔隙度10%以上缓慢扎根。25%以上扎根良好,30%以上快速扎根。没有经过整地的土壤,孔隙度如何呢?以壤土为例,40公分的深度已经进入生土层,土壤孔隙度大约是10%。粘土在这个深度只有5-8%。可见,这样的土壤孔隙度根本满足不了植物快速扎根的需求,你让移栽树木如何快速度过缓苗期呢?我们再看看整地后。这里指的整地,是指对树穴进行深挖整地。死土层一旦被破碎,土壤孔隙度奇迹般的从5-8%增加到了25%。如果把死土挖出,进行好土回填,那么,情况会更好,对移栽树木快速扎根缩短缓苗期更为有利!第五十一页,共89页。我们说了透气性对移栽树木新根扎出的影响。我们继续说地温对生根的影响。须知,透气性和地温对于植物扎根而言,缺一不可。植物在0摄氏度以下根系不活动,也就是说不会扎根。高于0摄氏度,根系开始缓慢活动。大中原及其南方,之所以提倡秋季进行树木移栽,是因为整个冬天的平均地温在0度以上,栽后有很长时间可以缓慢扎根。达到10摄氏度以上,根系生长加快。15-25摄氏度,扎根速度最快。25摄氏度,植物生根速度达到高峰。超过30摄氏度,植物扎根速度开始下降。超过35摄氏度,植物根系基本不活动。我们搞反季节栽树,在三伏天栽树,原理就是,地温在25-30度之间,能快速扎根。可是行业内的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跟风,不知道原理进行快速促根,因而导致移栽失败。真是个杯具事情!第五十二页,共89页。以上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就是挖大树穴并进行适当浅栽。多大算大呢?树穴一般应当是土球直径的2-3倍!好土回填之后——这个好土用表层土即可——不但根际范围透气性好,地温升的快,还有以下好处:1、通过深挖,可以把建筑垃圾更多的挖走,让根系生长在一个无害的空间。2、通过深挖,可以获得良好的排水功能。假定土球深度为80公分,我们的树穴挖了一米六,即便好土回填,也有足够的孔隙度容纳水分。树木栽上之后,土球在上部,下部还有一半空间可以容纳大量水分,使得土球可以避免不被水泡。3、深挖树穴,可以让移栽树木安全度过雨季。第五十三页,共89页。树木成活与否,发芽不是判断的标尺。树体营养充分,发多少芽都不是问题。特别到雨季,叶片展开之后蒸腾量大增,如果遇到雨后暴晴,就是考验树木栽植是否合理的关键时候了。如果树穴小,雨后树穴内一定是满槽水,此时爆晴,蒸腾量上来了,根系却因为缺氧不能吸水或吸水量过少,就会直接导致干叶死树。如果树穴够大,一次雨水之后,雨水基本都下沉到树穴底部,根系范围没被水泡,就能安全度夏。根据国内著名专家张乔松老师的测算,土球2-3倍的树穴在全国各地,在正常的雨季,都不会造成雨水泡土球而导致死树。4、深挖树穴之后,再结合浅栽,不但透气性更好,扎根更快,还能提高地温,对于扎根更为有利!第五十四页,共89页。树木运输到目的地分散放置后,不是直接放到树穴内的。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好土回填,表土回填。填到什么深度?一般来说,根据土球的高度来进行确定。如果土球深度是60公分,我们回填并适当踩实之后距离地面还有30公分。这是个经验数据。为什么要填这么高?因为回填土要沉降。我们就记着这么一个常识,那就是,此时浅栽,沉降之后接近平栽,此时平栽,沉降之后就成了深栽。而深栽,对于树木根系的透气升温极为不利,会大幅度延长移植树木的缓苗期,所以这是移栽树木最为避讳的事情。而现实中,树木深栽是一种普遍现象,结果导致长时间缓不过苗,甚至因为透气情况不佳,大量造成沤根。我们前面总结的“黏土地栽树90%以上的死树原因是淹死”就是指的这么一种情况。第五十五页,共89页。很多施工公司习惯于挖小树穴,土球一米二,树穴一米三。土球放进去后纹丝不动,他们美其名曰,这样做固定做得好。几年前我去广西某地讲课,发现他们当地基本上没有地上固定,全靠小树穴、深树穴来固定移栽树。当时他们邀请我去讲课,就是因为移栽树木成活率不高,即便成活,三四年了,还是缓不过苗,叶片少,半死不活的样子。我问他们园林系统负责人,问他们工程监理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回答更是令我哭笑不得——乙方都要这样做,我们也没有办法。我气愤的指出,你们的栽树水平在全国太有特色了,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第五十六页,共89页。还有更极端的事情。一家房地产公司,为了地势增高,在原树木没有进行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往地上均匀垫土1.2米。为什么找我到现场?因为该树开始大片干叶了。那是一颗胸径50公分的广玉兰。施工中被机械干掉了宽30公分长1.5米的树皮没人理,接着又躺枪,无缘无故的被“大埋活人”!这些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大家记住那句话:移栽树木,任何情况下进行深栽都是错误的行为。还有一种变相深栽的现象在城市层面非常盛行!那就是画地为牢——用一个小格子直接限定了根系发展的范围。可能有些朋友会问,不会吧,格子下面还是土壤啊,根系怎么能扎不出去?第五十七页,共89页。是真的扎不出去!多少血淋淋的现实无数次的论证了这一点!深圳、潮州、汕头、长春这些地方,出现过台风之后,好多树木被连根拔起!事后我们观察发现,超过树穴格子外面20公分,基本没有有效根系!在石家庄某高校,他们邀请我诊断大法桐为什么连年干枝的问题,看完现场后我直接告诉他们,第一树木栽植过深!第二画地为牢!第三法桐到了石家庄已经是边缘树种,如果不能做到根深叶茂,就一定会出问题的。在天津、北京领域,法桐、白蜡都属于边缘树种,如果树穴增大或者直接为树木留下生长带,情况要好得多!哪些树基本不受种树格子的影响?南方的小叶榕!不但不受格子的限制,还能钻到路面一下,把公路破坏变形。为什么?榕树有大量的气生根系,人家吸氧基本不靠地下。第五十八页,共89页。以上现象,基本都属于变相深栽!对于移栽树木缓苗极为不利!即便树木成活,想达到根深叶茂也不大可能。移栽小树情况好点。随着树木逐年增大,问题会越来越多。不但存在安全隐患,病虫害会逐年加重!特别这几年来树木的蛀干害虫为什么逐年加重越来越重?因为遍地皆是衰弱树!月前在鹤壁搞高端论坛,看到一种现象感到很欣慰,通过园林系统的努力,不少道路上种植的行道树不再是画地为牢,而是专门留下了一条绿化带。很好!所以,必须浅栽,也就必须进行固定了。第五十九页,共89页。对移栽树木进行固定,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防倒。其次是防止刮风时摇树伤根。对移栽树木进行固定,方法有很多种——四点支撑、三点支撑、连片支撑等等。实际上,四点支撑就是个误区。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三角形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四点支撑实际上是浪费了一根材料而已。三点支撑才是王道。大家一般用小木棒进行。说小,也得两三米长。到底支撑如何做才能达到真正固定的效果呢?首先是角度问题。木棒和树体呈45度角,是固定最合理的角度。上角达到60度,不够稳,上角低于45度,防风能力发挥不出最佳效果。第六十页,共89页。两个关键的知识点开始出现了——地面处如何处理,树干接合处如何处理。很多人对于地面的处理基本不加关注。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支撑棒的下端放置在地上。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旦出现连续阴雨大风天,这些固定就是形同虚设。树体照样被刮翻。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费点事,费点功夫,是完全可以规避这一失误的。那就是在支撑木棒接触地面处挖个小坑!问题就迎刃而解。有人说了,那还是雨小风小,再大一点,地面都成浆了,还是没有固定效果,照样被刮翻!坑下再放块砖,这也是一点小诀窍,挖个40公分的小洞,下面再放块半截砖。任你风吹雨打,固定效果就更加有保证了。第六十一页,共89页。关于支撑棒和树体的接合,更有讲究。既要稳,还不能伤害树体的韧皮部。那就需要先对树干进行保护。选用无纺布、土工布、麻袋布进行树干包扎,然后用一公分厚度的小木板围着树干均匀放置一圈,用铁丝进行缠束。这个措施到位了吗?没有。为了防止该保护层上下滑动,我们采取两种办法进行加固。第一种方法就是在支撑棒和树体结合部位用铁钉固定。直接使用铁钉,砸进支撑棒并穿过支撑棒达到一公分厚的木板上。用绳子缠束的办法基本就是小儿科,根本起不到加固的作用。第六十二页,共89页。

第二种办法更简单,直接将钉子通过小木板钉进树体。有人说,这对树木有影响吗?会有,但基本忽略不计。我们在移植树皮的时候都是采用小鞋钉钉进去固定的。简单、效果好。刚才说了实用木棒进行树木固定的方法。现在介绍一种更省钱固定效果更好的方法。这就是麻绳打摽固定法。依然是三点固定,依然是45-60度角固定,所不同的,一是固定材料换成了直径1公分以上的麻绳,二是固定的地面端要进行打小木桩。树干的处理办法同上,只是木板必须进行楔钉进树体进行固定,防止保护层上下滑动。地面打地楔的做法也很简单。选用直径5毫米以上木质坚硬的木棒,长度可以达到50公分,反向呈45度角砸进地面40公分,地面留10公分,三角形均匀分布在树干周围——至于距离树干多远,依据40-60度角灵活确定第六十三页,共89页。麻绳,线径1公分以上——大家根据树木的大小灵活选用,将麻绳的一端绕过树体,另一端绕过木桩,然后把绳头系牢或者固定劳,此时,三根麻绳,就成了三个环套。下面,就开始进行打摽了。选取小木棒一根,插进其中一个环套,转圈打摽,直到摽不动为止。其它两个环套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摽紧后,把小木棒的一端抽长一点,别在地上即可。麻绳打摽法,好用,不贵,但固定之后效果是纹丝不动!除了极端的大风雨天气,正常情况的阴雨风天对其无可奈何!也有人将麻绳打摽法改良了一下,人家不用麻绳,直接用钢丝,在一端装上自攻螺母,通过旋转自攻螺母加固,也是个好方法,更加美观!但成本增加了。第六十四页,共89页。在传统的栽植观念中,种树回填土后,是一定要踩实的。不然的话,会被认为根系和土壤不能紧密接合,就会影响生根,甚至会出现吊空导致根系饿死的现象。做过扦插的朋友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在扦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有时无意插下的插穗,既不深,也不稳固,特别在水分较大的情况下,别的苗都死了,恰恰就这个苗活了。我做了长达5年的观察,在扦插上这种现象客观存在。甚至,有的插穗只是放在基质表面,仅仅是皮层和基质接触,也能扎出根系。从2011年以来,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的把踩实这个环节放弃掉。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检验不断论证,事实也证明没有踩实的,比踩实的扎根更快一些,缓苗更快一些,沤根更少一些,成活率更高一些。第六十五页,共89页。为什么老祖宗一直认为的踩实环节竟然毫无意义?老祖宗为什么要坚持进行踩实这个环节呢?不踩实又有什么好处呢?老祖宗这个观点的形成,根据老师傅们的综合,理由大致如下:1、踩实可以让根系和土壤紧密接合,根系扎出后可以顺利进入土中吸收营养;2、踩实可以最大限度的固定树木,防止倒伏变形。3、踩实可以防止树体土球后期下沉,导致树木深栽现象出现。4、踩实可以把土壤当中的大土块压碎,防止吊根现象的发生。大概上就这四点。

第六十六页,共89页。我们现在开始逐条批驳。第一条:根系和土壤是否接合紧密和土壤无关!只要土壤合适,浇完透水后土壤也会和土壤结合紧密的。第二条:树木的固定和踩实无关!如果踩实就能固定好树木,我们搭支撑干什么?第三条:土球后期下沉和踩实有关系,导致栽植过深和踩实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浅栽高培土的方法避免土球下沉后出现深栽现象。第四条:踩实和大土块破碎无关!大土块是提前破碎的,一旦把大土块放到树穴里,上面堆了很多土后在进行踩实,并试图破碎大土块,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行为,因为大土块根本很难被破碎掉了。四条批驳,证明老祖宗留下的踩实措施,貌似意义不大。第六十七页,共89页。那么踩实还有那些弊端呢?首先,关于踩实因为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导致人们在使用该技术措施的时候不加辨析,甚至生搬硬套!比如,只要土壤含水量超过30%,就不能踩实。换句话说,只要土壤湿润,手抓能成团,就不能踩实。此时踩实,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踩实后会造成土壤板结!其次,踩实,踩多实?是用脚踩?还是用砖块砸?还是用铁锨把砸?因为没有说明,这几种情况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结果呢,就出现了“深挖死砸,扁担发芽”这种很奇怪的说法。这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第三,深挖死砸的做法导致根系区域严重不透气,严重缺氧,根系呼吸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出来,又反过来抑制根系的发生,最后导致根系失去活力,出现沤根现象。我们总结的粘土地种树,死树的原因90%以上是淹死就是从这里总结出来的。第四,深挖死砸的做法还会在粘土地上直接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上面浇成浆了,水分下不去,形成“上涝下旱”的奇葩现象。第六十八页,共89页。对于不加分辨的盲目踩实,我们明确提出“上虚下实,氧气充足!”首先,好好整地,避免大坷垃的出现。回填底层土后,可以进行踩实。因为土粒较细,浇水后,土壤和根系会自然接合,充分结合,不存在吊根现象,也不会存在吊死根的现象。第二,放置土球后,此时的回填土不提倡踩实。用搭支撑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东倒西歪。浇水后让土球周围土壤自然落实。第三,底层回填土虽然进行了踩实,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土球进一步下沉最后导致树木深栽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浅栽高培土的植树原则。挖大树穴后,第一步回填土是土球未进树穴时进行的,如果土球高80公分,我们直接回填到距离地面40公分的深度。回填的是好土,是表层土。我们可以在下层铺设大沙乃至小石子,既能增加根系的透气性,还能防止底层土较大程度的沉降。事实证明,在底层铺设30-40公分的土掺沙或者土掺小石子,能大大提高根际的透气性,还能大大提高树穴的排涝能力,对于移植树木的快速扎根意义重大。第六十九页,共89页。上虚下实的好处大致如下:1、土壤透气性更好,对扎根更为有利;2、避免踩实直接造成土壤板结;3、省工省力降低费用;4、明显降低水大导致的淹死现象。5、避免了粘土地栽树上面淹死下面旱死的奇葩现象。第七十页,共89页。在栽树时有一个最大的原则,就是“随起随运随栽”!为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水,最大限度保持树体活力。现在,树木终于栽上了,固定了,浇水堰也搞好了,就该浇定根水了。那么,浇定根水之前,我们还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这时的准备工作,除了水箱水管的准备,就是必用药剂的准备。首先是浇水方法上给大家一个建议——传统的浇水方法,是从外往里浇,从上往下浇。对于沙性土壤,壤土地都没有问题,但对于粘性稍大的土壤,就可能因为土粒过细,而出现浇不透的现象。我们上节课讲到的上边淹死下面旱死的问题,最容易出现在粘土地这种土壤上。第七十一页,共89页。我们给大家的解决方法是,水管头部接一个长金属管,直径4-5公分,前面尖形,类似消防栓。浇水时,把金属管尖端插进树穴内土球外缘,变浇水方法为“从里往外浇,从下往上浇”,这样的浇水方法,不但规避浇水不透的现象,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板结。一旦水从下面开始大量往上冒,就说明水浇透了。关于药物的使用,主要是指生根剂和使根系消毒的杀菌剂。目前在园林领域,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是过于依赖药剂的作用,二是轻视药剂的作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上了当之后,一下子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所有的此类产品都是哄人的,安慰人的,骗人的。干脆全部弃之不用。第七十二页,共89页。我们应当理性认识药剂,药剂不是什么神仙水,只是可以促进植物生根、利于植物生根的药品,效果可能有差异,但都会有效。合理使用药剂,虽然不能起死回生,但可以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今天,我想较为全面的给大家展开树木移植浇灌定根水后可以借鉴使用的药物种类。1.生根类药物此类药物常见的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即通常意义上讲的生长素。这些药物施用到植物的根部之后,有利于植物根系的长出,有利于植物早一天实现自养,因此属于必用药剂。所不同的是,这几种药物的实际作用是不相同的。萘乙酸,主要促进植物主根的发生。因为树木移植后实现自养基本全靠毛细根,所以萘乙酸很少适用于木本植物,而主要适用于草本植物。第七十三页,共89页。所以在实践中喜欢使用萘乙酸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用到草本植物上,那是对的,如果你在移栽树木或者扦插木本植物上以萘乙酸为主,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萘乙酸对大多木本植物作用不大。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后者比前者的活性高得多,特别是制成钠盐之后,理论上,吲哚丁酸钠盐要比吲哚乙酸的活性高出50倍以上。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毛细根、不定根的发生,因此,在木本植物领域,吲哚丁酸的使用最为广泛。吲哚丁酸钠盐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上下传导。这个作用是绝大多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目前,在杀菌剂领域,能够在树木体内进行上下传导的药物只有三个,如吡氯灵。此类杀虫剂只有一个。为什么在此提到药物在植物体内的上下传导?因为意义十分重大!第七十四页,共89页。如果药物能够在树体内进行上下传导,大家想一下,我们就可以全面实现中医上“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的治疗手段,就能极大的提高对植物病虫害控制的手段。如果杀菌剂能够进行上下传导,我们防治根腐病,就可以通过喷施叶片来实现!防治小蠹虫吉丁虫,我们就可以通过药剂来实现!防治树干上危害的介壳虫,我们就可以通过叶片喷药来实现!现在呢,我们防治根腐病,就只能灌根,防治小蠹虫和吉丁虫基本没有有效药物和有效方法,防治介壳虫只能对为害部位进行淋洗式喷药。绝大多数药物通过根系或者树干吸收后,从下往上传导,是没有问题的,这可以靠蒸腾拉力实现。第七十五页,共89页。吲哚丁酸不一样。该药剂不但能通过根系吸收通过木质部上传到叶片,还能从叶片顺着韧皮部往下传达到根系。所以使用吲哚丁酸,不但可以灌根,还可以喷施叶片。但吲哚丁酸的意义不仅仅于此。科学家发现,吲哚丁酸的上下传导作用是可以利用的。华中农大的教授们,在实验室中成功的将吲哚丁酸和三唑酮拼接到一起。大家注意,是拼接,不是复配。复配是简单的混拌,拼接是将两个不同的化学结构进行实体链接成为一个全新的化合体,这个东西可以在植物体内进行上下传导。更为神奇的是,这个全新的结构体不但保留着吲哚丁酸的作用,还保持着三唑酮的杀菌剂作用。大家想想,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可以设想,在未来,会有和吲哚丁酸更多的特效药剂的拼接药品出现,最终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植保体系。第七十六页,共89页。生根类产品中还有一个好东西,恐怕基本上已经被学术界遗忘。大约2000年左右,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大连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一份礼物,老师们送给我10克海洋生物提取物——海藻酸类制品。并告知我,这东西具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双重功效,也就是说,这个海藻酸类制品,技能促进主根生长,也能促进次生根的生长。当时我做实验的结果印象还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成果并没有被大量开发并市场化。这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细胞分裂素也是促进生根的药物。细胞分裂素是组培领域必用药物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对于根系来说,主要是让细胞横向伸长。可以使根系增粗。第七十七页,共89页。玉米素也是一类全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素的功能堪称卓越。既能促进细胞延长,又能促进细胞增粗,表现在根系上,就是让根系又长又粗,集了吲哚丁酸和细胞分裂素双重作用。玉米素虽然可以工业化生产,但全球没有一个企业愿意这样做。为什么?因为8万公斤玉米才能提纯出一公斤玉米素,这成本,谁受得了?但科学家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发现,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些株系,代谢产物中含有不少的玉米素,生产地衣芽孢杆菌的成本要低得多,所以,我们要使用玉米素,一般都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第七十八页,共89页。在这里继续给大家扫盲。很多人的观念里,细菌就是病菌。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细菌中害菌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细菌都是益菌。在我们人体中,如果没有大量细菌的存在,我们对食物根本无法消化吸收。对于植物也是一样的。土壤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土壤的肥瘦,那就是碳氮比,碳氮比越高,土壤越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嘛。还有一个指标,衡量土壤肥沃与否也是同样精准,那就是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例。这个值越高,说明土壤环境越好,土壤越肥,这个值越低,说明土壤环境越差,土壤越瘠薄。目前,地衣芽孢杆菌已经被引进植物栽培领域,希望大家给予高度关注。第七十九页,共89页。消毒剂的使用。主要是指杀菌剂。作用是防止真菌侵入根系,导致新发生的根毛死亡。土壤中能够导致根毛死亡的菌类,主要是土壤习居真菌中镰刀菌。平常我们使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不进对此菌类防效不明显。建议使用镰刀菌特效药剂根腐消。关于赤霉素的使用,可以打破休眠。但赤霉素灌根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赤霉素抑制次生根系的发生,所以,大家可以用赤霉素喷施叶面,喷施树冠,千万不要使用赤霉素灌根。第八十页,共89页。事实上,这个措施也是促根极为有效的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最早是从挖土晾根变化过来的。但人们发现,挖土晾根这个措施效果虽有,但不够明显。根据根系发生的条件——要有足够的氧气参与和适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