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中学2023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长寿中学2023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长寿中学2023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长寿中学2023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长寿中学2023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二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已知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被还原C.每生成1molCuI,有12molKI发生氧化反应D.每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被氧化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C.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D.活性炭具有去除异味和杀菌作用3、下列微粒的表示方法能确定为氧离子的是A.168X2- B. C. D.4、对于反应2NO2(g)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①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②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④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油脂都有固定的熔沸点B.苯、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C.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都属于化学变化D.棉花、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A.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1,在293K时为2.5g·L-1B.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C.水结冰体积增大。D.SbH3的沸点比PH3高8、某学生探究0.25mol/LAl2(SO4)3溶液与0.5mol/L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I中,白色沉淀a是Al(OH)3B.实验2中,白色沉淀b含有CO32-C.实验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D.检验白色沉淀a、b足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B.将1molCl2通入水中,HC1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C.6.4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D.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10、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目一样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任意条件下,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B.同质量的A、B,其分子数之比为n∶mC.25℃、1.01×105Pa时,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的质量之比为m∶n11、从某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萃取(需选择合适萃取剂)及蒸馏等步骤。已知:物质Br2CCl4正十二烷密度/g·cm-33.1191.5950.753沸点/℃58.7676.8215~2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中Br—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B.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0.1molCl2,转移0.1mole—C.用乙装置进行萃取,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下层D.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12、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Al3+、Cl-、SO42-、CO32-、AlO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Cl-B.原溶液中存在NH4+、Fe2+、Cl-、SO42-C.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D.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2+和Ba2+13、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6gHe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2NA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个数为0.6mol.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D.常温下,1L0.1mol/L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1NA14、下列试剂保存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存放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B.漂白粉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C.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D.烧碱盛放在玻璃瓶塞的磨口玻璃瓶中15、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C.X不可能为第一周期元素D.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16、某有机物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0。将4.5gA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2.7g和6.6g。A能与NaHCO3溶液产生CO2,且两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有关A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3H8O3B.0.1molA与足量Na反应生成2.24LH2C.A催化氧化的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A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17、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则常温下0.02mol/L的NH4Cl的PH值为()(lg3=0.48)A.4.52 B.5.48 C.3.48 D.8.5218、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6g冰(图甲)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AB.12g金刚石(图乙)中含有σ键数目为4NAC.44g干冰(图丙)中含有NA个晶胞结构单元D.12g石墨(图丁)中含π键数目3NA1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固体B.溴水中滴加裂化汽油,溶液褪色且分层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加水溶解后可得到绿色溶液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钾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明亮的紫色火焰20、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21、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选择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B.将小块钾放在坩埚中加热进行钾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C.用20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D.用480mL容量瓶配制480mL0.1mol·L-1NaHCO3溶液22、有关乙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A.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π键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原子形成σ键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X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基态原子的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1)W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达);(2)与XYZ-互为等电子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3)1mol

HYZ3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4)YH3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24、(12分)由五种常见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4.56gX,在180℃加热分解,得到白色固体A和1.792L(折算成标准状况)纯净气体B,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将A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4.66g白色沉淀C和蓝绿色溶液D。③在蓝绿色溶液D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又得3.82g白色沉淀和黄色溶液。(1)X中5种元素是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蓝绿色溶液D与足量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应用广泛,已知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且在120℃以上发生分解。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在烧瓶中(装置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步骤2: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80~90℃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抽滤。步骤3: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装置A中通入SO2的导管末端是多孔球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①步骤2中,应采用何种加热方式____________,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②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2O外还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4)步骤3中不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写出步骤1中制取NaH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1)配制100mL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实验编号NaOH溶液的浓度(mol/L)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10.100030.0520.0020.100029.9520.0030.100028.2020.00①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是________,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甲.乙.丙.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盐酸浓度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A、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27、(12分)已知下列数据: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4478.00.789乙酸16.61181.05乙酸乙酯-83.677.50.900浓硫酸(98%)-3381.84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1)当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收集到较多液体时,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B,充分振荡,静置。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填字母)。A.上层液体变薄B.下层液体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C.有气体产生D.有果香味(2)为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①试剂1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操作1是_______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试剂2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操作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操作3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为下图中________(填“a”“b”“c”或“d”)所示,在该操作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外、锥形瓶,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28、(14分)已知:①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官能团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3)某学习小组设计物质B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根据图2装置回答问题。①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A.Na2O2B.KClC.Na2CO3D.MnO2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物质B的催化氧化产物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将所得的氧化产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铜是过渡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1)CuCl的盐酸溶液能够与CO发生反应:CuCl+CO+H2O=Cu(CO)Cl·H2O①电负性:C______O(填“>”或“=”或“<”)。②CO常温下为气体,固态时属于_________晶体。(2)Cu+与NH3形成的配合物可表示成[Cu(NH3)n]+,该配合物中,Cu+的4s轨道及4p通过sp杂化接受NH3提供的电子对。[Cu(NH3)n]+中Cu+与n个氮原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型,n=___________。(3)CuCl2溶液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可形成配离子[Cu(En)2]2+(En是乙二胺的简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配离子[Cu(En)2]2+的中心原子基态第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②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配合物[Cu(En)2]Cl2中不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__(填字母);A配位键B极性键C离子键D非极性键E.氢键F.金属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Cu(IO3)2中碘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KI中有的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22,据此判断。【详解】A.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Cu(IO3)2中碘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KI中有的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Cu(IO3)2作氧化剂,KI是还原剂,CuI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是单质碘,A错误;B.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Cu(IO3)2中碘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KI中有的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被还原,B正确;C.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mol×(2-1)+2mol×(5-0)=11mol,KI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则KI为还原剂被氧化,所以当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1mol,即每生成1molCuI,有11molKI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每转移22mol电子,有4mol被还原,因此每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被还原,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判断与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及参加反应的KI中起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B【解析】

A、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多糖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其的内壁涂层,故B正确;C、SiO2属于原子晶体,不导电,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制作光电池的原料是晶体硅,故C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去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故D错误;答案选D。3、A【解析】

A.168X2-表示质子数为8,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A正确;B.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能为硫离子,B错误;C.可能为Ne原子,或氧离子,C错误;D.表示为硫离子,D错误;答案为A4、D【解析】

①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加压,平衡右移,的比值减小;②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加压,平衡右移,的比值减小;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的比值增大;④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的比值增大;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①②是学生的易错点、难点,对于一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化等效于改变压强。5、D【解析】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时试管口应该略低于试管底,A错误;B.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B错误;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气体不能密闭,不能用装置丙收集氨气,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实验装置图的作用、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6、C【解析】

A.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天然油脂也是混合物,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A项错误;

B.苯中所有的12个原子共面,而甲苯中因有甲基,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甲苯中所有原子不共面,B项错误;

C.石油的裂化通常是指将16碳以上的烃分解为汽油,而煤的气化是指将煤转化为CO、H2等气体,二者均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完全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生成氮气,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项。7、D【解析】试题分析:A.甲酸是有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由于在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其在液态时的密度较大,错误;B.氨分子与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由于在二者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溶液形成一水合氨,错误;C.在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水结冰时分子的排列有序,因此体积增大,错误。D.SbH3和PH3由于原子半径大,元素的电负性小,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二者的熔沸点的高低只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正确。考点:考查氢键的存在及作用的知识。8、C【解析】A.实验I中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硫酸,但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a是Al(OH)3,A正确;B.实验2中白色沉淀溶解且有少量气泡,这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根离子,B正确;C.硫酸铝显酸性,碳酸钠显碱性,则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C错误;D.白色沉淀表面有吸附的硫酸根,因此检验白色沉淀a、b足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D正确,答案选C。9、C【解析】白磷(P4)为正四面体,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P-P键,0.1mol的白磷(P4)含共价键0.6mol,甲烷为正四面体,一个分子中含4个C-H键,0.1molCH4含0.4mol共价键,A错误。Cl2溶于水,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C1O、Cl-、ClO-,一部分未反应,以游离态的Cl2存在,B错误。S2、S4、S8最简式相同,硫原子物质的量为6.4/32=0.2(mol),个数为0.2NA,C正确。Cl2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计算,与NaOH反应,转移0.1NA电子,D错误。正确答案为C点睛:1.许多学生不知道白磷的结构为正四面体,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P-P键而选A答案,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键情况,如金刚石为正四面体结构、石墨为六边形的平铺结构、CO2、NH3及有机物的结构都是常考知识。2.Cl2溶于水,只有部分反应,且为可逆反应,若不能正确判断,则易选B和D答案。10、C【解析】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目一样多,即表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A与B的摩尔质量的比为m:n。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应该等于摩尔质量所以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m:n,选项A正确。同质量的A、B,其分子数(即物质的量)之比为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n:m,选项B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比,所以为m:n,选项C错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代表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比,即为m:n,选项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时,应该牢记物质的量换算的基本公式即:n=m/M;n=V/Vm。同时也要牢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的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比;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的比。11、C【解析】

A、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所以2Br-+Cl2=Br2+2C1-,A正确;B、1molCl2与足量的碱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0.lmolCl2,转移0.lmole-,B正确;C、用正十二烷进行萃取溴,由于正十二烷密度小于水,所以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上层,C错误;D、把溶解Br2的正十二烷混合液进行蒸馏,由于正十二烷的沸点大于溴的沸点,所以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D正确;正确选项C。12、B【解析】

加入过量稀硫酸无明显变化,说明无碳酸根离子、Ba2+、AlO2﹣;加入硝酸钡后有气体产生,说明有亚铁离子存在且被氧化,沉淀为硫酸钡;加入NaOH溶液后有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铵根离子,气体为氨气,沉淀B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通入少量CO2产生沉淀,先后与OH﹣、Ba2+反应,沉淀C为碳酸钡,不能说明存在Al3+。因为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从电荷的角度出发,只能含有NH4+、Fe2+、Cl﹣、SO42﹣才能保证电荷守恒,K+必然不能存在。【详解】A.通过上述分析,原试液中确定含有Cl-,无法确定含有Al3+,故A错误;B.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存在NH4+、Fe2+、Cl-、SO42-,故B正确;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沉淀C的成分为碳酸钡,故C错误;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滤液X中不存在大量的Ba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检验,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另外本题需要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氯离子是否存在,难度较大。13、C【解析】

A.1molHe含有2NA个中子,6gHe是1.5mol,含有3NA个中子,故A不正确;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个数为0.6NA,故B不正确;C.2.7g铝是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Al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失去0.3mol电子,即0.3NA,故C正确;D.MgCl2溶液中Mg2+发生水解,其数目小于0.1NA,故D不正确。故选C。14、D【解析】

A.因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须贮存在煤油中隔离空气,故A正确;B.因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Ca(ClO)2能和空气中CO2、H2O发生反应生成HClO,且HClO光照或受热会发生分解,则漂白粉需要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故B正确。C.因液溴易挥发,保存溴时应加入少量水,故C正确;D.因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故D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试剂的存放,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玻璃瓶保存,但不能用玻璃塞。15、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符合题意;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以此来解答。详解:A氮元素和氯元素都能和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故A正确;BX为Cl时,对应的化合价有+1、+3、+5、+7价,则含氧酸钾盐化学式可能为KXO、KXO2、KXO3或KXO4,故B正确

;C由分析可以知道,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DHClO等为弱酸,故D错误

。故答案选D。16、C【解析】

n(A)=4.5g÷90g/mol=0.05mol;燃烧后产生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H2O)=2.7g÷18g/mol=0.15mol;n(CO2)=6.6g÷44g/mol=0.15mol,则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C:3,H:6;O:(90-12×3-1×6)÷16=3,因此该物质的分子式是C3H6O3;A能与NaHCO3溶液产生CO2,说明含有羧基,两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所以A的结构简式是。【详解】n(A)=4.5g÷90g/mol=0.05mol;燃烧后产生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H2O)=2.7g÷18g/mol=0.15mol;n(CO2)=6.6g÷44g/mol=0.15mol,则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C:3、H:6;O:(90-12×3-1×6)÷16=3;因此该物质的分子式是C3H6O3,所以A选项错误;A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说明在A中含羧基,由于2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化合物,则A是2-羟基丙酸,即,因为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一个羟基,羧基和羟基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因此0.1molA与足量Na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2.24L,故B错误;由于A中的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只含有一个H原子,所以催化氧化的产物是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是,故D错误。【点睛】考查分子式计算、官能团判断的知识,会用逆推法分析有机物的结构,例如本题中两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说明A中羟基位于2号碳原子上。17、B【解析】

[NH3·H2O]/[NH4+][OH-]为NH3·H2O电离平衡常数的倒数,温度不变,常数不变,NH4Cl溶液中存在NH4++H2ONH3·H2O+H+,结合NH3·H2O电离平衡常数以及Kw计算。【详解】[NH3·H2O]/[NH4+][OH-]为NH3·H2O电离平衡常数的倒数,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已知①NH3·H2ONH4++OH-,Kb=1.8×10-5mol·L-1,②H2OH++OH-,Kw=1.0×10-14,则②-①可得NH4++H2ONH3·H2O+H+,K=1×10-14/1.8×10-5=1/1.8×10-9,则0.02mol·L-1的NH4Cl溶液中c(H+)===1/3×10-5mol·L-1,pH=-lg10-5+lg3=5.48。故选B。18、A【解析】

A.1个水分子含有2个共价键,所以36g冰(2mol)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A,A正确;B.金刚石晶胞中,1个C原子周围有4个共价键,平均每个C原子形成2个共价建军,所以12g金刚石(1mol)中含有σ键数目为2NA,B错误;C.1个干冰晶胞中,含有4个CO2分子,所以44g干冰(1mol)中含有个晶胞结构单元,C错误;D.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有3个C-C单键,所以每个碳原子实际占化学键为1.5个,12g石墨烯为1mol,其所含碳碳键数目为1.5NA,每一层只形成1个π键,故π键数目不是3NA,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点睛】B选项,在金刚石晶胞中,1个C原子周围有4个键,平均形成两个共价键。D选项,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有3个C-C单键,所以每个碳原子实际形成化学键为1.5个。19、B【解析】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B.溴水中滴加裂化汽油,发生加成反应,则溶液褪色,生成的卤代烃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在下层,出现分层现象,故B正确;C.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观察到棕黄色的烟,加水溶解后可得到蓝色溶液,故C错误;D.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故D错误;故选B。20、C【解析】

A.海带提碘是将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答案选C。21、B【解析】

A.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A错误;B.钾是固体,可以将小块钾放在坩埚中加热进行钾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B正确;C.应该用1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C错误;D.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用500mL容量瓶配制480mL0.1mol·L-1NaHCO3溶液,D错误;答案选B。【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用容量瓶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只能配制与容量瓶规格相对应的一定体积的溶液,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22、A【解析】分析:A.每个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形成π键;

C.每个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

D.乙烯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另一碳原子形成σ键。详解:A.每个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所以A项是正确的;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形成π键,故B错误;

C.每个碳原子的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故C错误;

D.乙烯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另一碳原子形成σ键,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s22s22p63s23p63d54s1N>O>CCO2(SCN-等)4×6.02×1023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解析】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2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Y基态原子的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Y为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为O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则W为C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Cr元素。(1)W核外电子数为2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N>O>C;(2)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有CO2、SCN-等,故答案为:CO2(或SCN-等);(3)HNO3的结构式为,1mol

HNO3分子中含有4molσ键,数目为4×6.02×1023,故答案为:4×6.02×1023;(4)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导致NH3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1)和(3),(1)中要注意能级交错现象,(3)中要注意硝酸的结构。24、Cu、S、NCu(NH3)4SO4CuSO4+4NH3↑2Cu2++4I-=2CuI↓+I2【解析】

X在180℃加热分解,得到白色固体A和1.792L(折算成标准状况)纯净气体B,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B为NH3,NH3的物质的量为1.792L÷22.4L/mol=0.08mol;将A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则A中含有Cu2+,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4.66g白色沉淀C,4.66g白色沉淀C为BaSO4沉淀,故A为CuSO4,BaSO4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得到蓝绿色溶液D,在蓝绿色溶液D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又得3.82g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CuI,CuI的物质的量为3.82g÷191g/mol=0.02mol,所以n(Cu2+):n(NH3):n(SO42-)=0.02mol:0.08mol:0.02mol=1:4:1,所以X的化学式为Cu(NH3)4SO4,据此答题。【详解】(1)由分析可知,X中含有的5种元素分别是H、O、Cu、N、S,故答案为Cu、S、N。(2)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Cu(NH3)4SO4,X受热分解生成CuSO4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H3)4SO4CuSO4+4NH3↑,故答案为Cu(NH3)4SO4CuSO4+4NH3↑。(3)蓝绿色溶液D与足量KI反应生成Cu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故答案为2Cu2++4I-=2CuI↓+I2。25、(球形)冷凝管增大接触面积使SO2充分反应吸收二氧化硫并防止倒吸水浴加热均匀受热、容易控制温度HCHO防止产物被空气氧化Na2SO3+SO2+H2O=2NaHSO3【解析】

(1)装置A中通入SO2的导管末端是多孔球泡,可增大二氧化硫气体和Na2SO3液体的接触面积;(2)装置C是尾气吸收装置,结合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分析解答;(3)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在120℃以上发生分解;HCHO易挥发据此分析解答;(4)根据化合价分析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的性质,结合次硫酸氢钠甲醛的性质分析判断;(5)步骤1中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装置A中通入SO2的导管末端是多孔球泡,可增大二氧化硫气体和Na2SO3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增大接触面积使SO2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度;(2)装置C是尾气吸收装置,倒置的漏斗可以防倒吸,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并阻止空气进入装置A,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并防止倒吸;(3)①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在120℃以上发生分解,根据分解温度应选择水浴加热,而且水浴加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故答案为:水浴加热;均匀受热、容易控制温度;②HCHO易挥发,在80°C-90°C条件下会大量挥发,加冷凝管可以使HCHO冷凝回流提高HCHO的利用率,故答案为:HCHO;(4)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还原性,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次硫酸氢钠甲醛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质,故答案为:防止产物被空气氧化;(5)步骤1中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O2+H2O===2NaHSO3,故答案为:Na2SO3+SO2+H2O=2NaHSO3。26、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s不褪色8.2~10.00.1500mol/L丙CDE【解析】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显碱性,结合酚酞的性质分析解答;②根据c(酸)×V(酸)=c(碱)×V(碱)计算;③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在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排出;④根据c(待测)=分析误差。【详解】①在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时,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所以滴定终点时溶液pH为8.2~10;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8.2~10;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误差较大,删去,根据c(酸)×V(酸)=c(碱)×V(碱),消耗的V[NaOH(aq)]=mL=30.00mL,则该盐酸的浓度为:=0.15mol/L,故答案为:0.15mol/L;③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在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排出,图示丙操作合理,故答案为:丙;④A.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稀盐酸溶液润洗,会导致盐酸浓度偏低,需要NaOH体积偏小,测定值偏低,故A错误;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锥形瓶中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的NaOH的量不变,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导致消耗的NaOH体积偏大,测定值偏高,故C正确;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小,消耗的NaOH体积偏大,测定值偏高,故D正确;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消耗的NaOH体积偏大,测定值偏高,故E正确;故答案为:CDE。27、ABCD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分液漏斗稀硫酸蒸馏b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略高于118℃【解析】

分离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利用其性质不同进行分离,如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然后利用乙醇易挥发,进行蒸馏等等,据此分析;【详解】(1)A、从试管A中蒸出的气体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醇,振荡过程中乙酸、乙醇被碳酸钠溶液吸收,上层液体逐渐变薄,故A正确;B、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上层,下层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试管A中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溶液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故B正确;C、根据B选项分析,故C正确;D、乙酸乙酯有水果的香味,故D正确;答案选ABCD;(2)①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