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1页
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2页
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3页
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4页
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3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模拟试题【1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考前须知: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

一、选择题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中央工作的主要原那么,刮骨疗毒甚或壮士断腕,要不怕阵痛,这一过程具有艰巨性与反复性,因此必须再接再励。B.因为一场名誉权官司,曾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长期以来在书店里难觅踪迹,这让很多读者遗憾不已。C.优秀的人,独行在沉默的时光中,忍受着清贫与寂寞,踏着血汗的阶梯,攀上了他人企盼的高度;曾经的苦与累,成了他蜇伏的背景。D.金价的波动,唤醒了中国市场对黄金的购置热情,而投资大鳄和中国大妈之间的黄金多空恶战,经网络放大,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戏噱的色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再接再厉

C蛰伏

D戏谑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标准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印度,有一种品牌的中国手机相当“牛〞,其明星代言的广告贴得俯拾皆是,其年销量也居各种名牌手机之首。B.不管完成这项工作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都要适可而止,不为已甚,不然就会累坏身体,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C.虽然被推举出来对这种教学方法做出评论,但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修养,所以只能姑妄言之,敬请各位专家指教。D.他工作十分积极,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这段时间他病情加重,实在不宜过度劳累,而应在家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存)。A.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语境不当,应为“比比皆是〞。B.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分适可而止。感情色彩不当。D.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乱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开展生产,恢复元气。使用对象不当。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芦山县和宝兴县的局部乡镇受灾严重,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B.4月上旬以来,受H7N9禽流感影响,全国各地活禽交易跌入谷底,大量积压,养殖户资金压力倍增。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核心角色。D.近期以来,该公司出台多项管理方法,从源头上建立起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歧义,“局部〞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大量积压〞的主语不明。D.不合逻辑,“一定程度上杜绝〞自相矛盾。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曾经火爆一时的北京二手房市场在新年遭遇寒冬。记者昨天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元旦后第一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较上月同期相比,同比下降了八成。B.武王伐纣前天下号称八百诸侯,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部落联盟,如姬发在?尚书·牧誓?里着重提到的那几支盟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C.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阔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D.市民平时生小病时,早已习惯了直接到药店购置一些OTC类药品来缓解病症,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市民买药时不知如何选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同期相比〞和“同比〞重复,去掉“同比〞即可。C.成分残缺,在“认为〞之前加上“人们〞。D.缺宾语中心词,“不知如何选择〞后加上“的问题〞。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我们曾相信“围观就是力量〞,却在各种公共议题之间走马观花,鲜有驻足,问题被放在了台面上,却因为缺乏持续的关注而无法深入解决。B.当代艺术的反叛性、多样性琳琅满目,这会使人们质疑以往总结出的艺术规律是否还适应于今天,进而质疑艺术到底还有没有更深层的标准。C.李少白不仅给中国电影留下了一系列史书著作,而且留下了严谨的学风和钻研的精神,他的思想、人格魅力,必将通过他的学生厝火积薪。D.刷脸认证这一技术还未正式投入商用,很多网友已经严阵以待,然而,有人也忧虑:“要是去割个双眼皮、垫个高鼻子,淘宝还能认出我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历年高考试题说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成语的运用是常考点。要在理解句意的根底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根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概地观察一下。B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C项,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D项,严阵以待: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应选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评卷人得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悼朱光潜先生李泽厚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愣,四周是那样的寂静。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剧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文章中最好的一篇。贺把这信给我看了。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确实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因为自己懒于走动,我和朱先生来往不多。在“文革〞中,去看过他几次。我们只叙友情,不谈美学。聊陈与义的诗词,谈恩斯特·卡西尔……虽绝口不涉及政治,但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愤懑之情总有意无意地表露了出来。我把当时填的一首词给朱先生看了,朱先生却以“牢骚太盛防肠断〞来抚慰、开导我。并告诉我,他虽然七十多岁,每天坚持运动,要散步很长一段路程,并劝我也搞些运动。朱先生还告诉我,他每天必喝白酒一小盅,多年如此。我也是喜爱喝酒的,于是朱先生便用酒招待我,我们边喝边聊。有一两次我带了点好酒到朱先生那里去聊天,我告诉他,以后当妻子再干预我喝酒时,我将以高龄的他作为挡箭牌,朱先生听了,莞尔一笑。“文革〞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如今,一声惊雷,先生逝去。回想起当年情景,我真懊悔这十年没能再去和朱先生喝酒聊天,那一定会痛快、快乐得多。但这已经没有方法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复。只是记忆和感情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活在人的心底。而这也就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类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一九八六年三月七日晨五时匆草6.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作者和朱光潜先生曾有过剧烈的论争,学术见解也不甚相同,但在作者心中对朱先生却仍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B.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C.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深沉的悼念之情。D.“文革〞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E.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7.在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8.作者与朱光潜先生曾经剧烈地相互批评过这一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9.朱光潜先生对“论敌〞的态度给你哪些启迪?请你结合文本分条陈述。〔8分〕【答案】6.C3分;A2分;D1分。7.①朱光潜先生是一位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为中国现代美学做出巨大奉献的美学大家;〔2分〕②他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对批评他的人也能宽容对待;〔2分〕③他为人谦和,心态平和,不怨天尤人。〔2分〕〔答注意养生、爱运动等给1分〕8.①表达了作者的直率、坦诚;〔2分〕②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2分〕③更能表达朱光潜先生豁达大度的崇高品格。〔2分〕9.①在学术上认为对的要坚持己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2分〕②对对手的长处和优点应不吝赞赏,〔2分〕③不罗织罪状,夸张其辞,不整人;〔2分〕④把论敌当朋友,互相鼓励提高。〔2分〕【解析】6.B项对作者的评价和感情分析不当,D项原因分析依据缺乏,E项概括绝对、片面7.审清“简要概括〞,只答出“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即可,不用分析理由。8.作者与朱光潜先生曾经剧烈地相互批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直率、坦诚,更能表达朱光潜先生豁达大度的崇高品格。结构上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9.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评卷人得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宝绘堂记〔宋〕苏轼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缺乏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缺乏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缺乏以移人者,莫假设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那么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注]①锻炼:打铁。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虽尤物缺乏以为病病:祸患。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那么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分〕〔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答案】10.B11.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12.D13.〔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患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忧他们不肯给我啊。【解析】10.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11.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D项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13.〔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忧〕、“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患。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患,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概,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爱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缺乏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患就说不完了。钟繇开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开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开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开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患。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忧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忧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爱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患。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忧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患。评卷人得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4.略15.A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解析】略评卷人得

五、语言表达17.以下图是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1〕构图要素〔不超过30个字〕〔2〕徽标寓意〔不超过50个字〕【答案】参考例如:〔1〕〔2分〕徽标由内外两局部组成,内为中文“宛运〞二字的声母大写,外为椭圆。〔2〕〔3分〕中文“宛运〞二字的声母代表宛运公司,两个字母相接并与外围椭圆相连,象征宛运公司通达四面八方,事业兴旺。〔如有其它理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这是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先利用题干明确徽标所针对的对象——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再观察徽标的组成局部及构成的形象,最后结合图形的形状及徽标所指的对象分析其寓意。【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此题属于把图标转换成文字。一般包括两种题型,一是介绍说明图标的构图要素。注意介绍的顺序〔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局部,局部注意顺序〕,说明的语言。比方此题中,可以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描述构图要素。二是表述图标的寓意。同介绍构图的局部顺序一致,分别讲要素的含义,最后表述整体的寓意。评卷人得

六、名著导读1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①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

〔?论语·里仁?〕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③,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那么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③菑:同“灾〞。〔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4分〕〔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1〕孔子和孟子分别从跟仁者和不仁者做邻居好不好的角度、能不能和不仁者说话的角度来谈。〔2〕远离不仁者。对于不仁,孔子说跟没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不明智的,孟子那么说不仁的人是不能和他说话的。【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清楚文段的意思。速读题干明确要求“如何对待他人〞,圈出有关语句孔子“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结合注解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可知孔子从跟仁者和不仁者做邻居好不好的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的;而孟子“不仁者可与言哉〞能不能和不仁者说话的角度来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答题时要读题干,明确要求“对于‘不仁’〞“共同的态度〞,在文中圈出有关语句孔子“择不处仁②,焉得知〞即: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孟子“不仁而可与言,那么何亡国败家之有?〞即: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因此他们的共同态度是:远离不仁者。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评卷人得

七、默写19.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每空1分,共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述国家走向灭亡有国内国外两大因素的语句时:“

〞。〔2〕?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答案】〔每空1分,共6分〕〔1〕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3〕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拂〞“罔〞“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防止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评卷人得

八、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环境与成长当今社会,在评价人的成长因素时,大多评价者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人内在因素对成长的影响,有一种“内心强大,啥也不怕〞的感觉。但是,外界环境真的那么无关紧要吗?否!外界环境的好坏,恰恰是影响人的心态与健康开展要素。正如小鱼在鱼缸里长不大,那是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而放到大水池中,小鱼就成长为大鱼,那是宽松的环境,为小鱼的成长提供了长大的空间。所以,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这个大熔炉中,生物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正如狼一样,在野外,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体验,去发现食物,顽强地活下来。而如果在人们喂养照顾中,狼会成为逆来顺受的宠物,慢慢退化了它的适应性机能。所以,生物都会向着生存方向成长。纵使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现实制度,但他们依然生活在他批判的世界里,不也是一种适应吗??进化论?告诉我们,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不适应环境,就要灭种灭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视。适应环境,但不影响人们改变环境。人类适应环境不是生存的目的,改变环境,使之美好,并与之和谐共生,才是最高的境界。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的曹子建,放纵不羁,一介书生的王子安,亦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以现实为出发点,力主去改变某些不适应的社会现实。林和靖需要一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优美境界;李白高歌“夕阳残照,汉家陵阙〞的悲慨壮丽;秦少游苦吟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迷惘与惆怅。这些仁人志士,都是梦想着建立一种美好的家园而孜孜以求地探寻着,摸索着。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影响巨大,人可以按照理想去改变和追寻美好的环境。心有梦想,在改变自己中改变环境。一个很沉默少言,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在别人的眼中不算聪明,身体弱小的他怎么也无法让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位教授讲了一堂课,并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人提出的伟大猜测时,他被吸引了,立志要解决这一猜测,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