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附带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题库(共60题)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表观分布容积大B、半衰期长C、表观分布容积小D、吸收速率常数Ka大E、以上均不正确2.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3.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k值(),达坪浓度越快。4.青蒿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服清除率和AUC均降低B、口服清除率降低和AUC增加C、口服清除率和AUC均增高D、口服清除率增加而AUC降低E、以上都不对5.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两种机制--阴离子转运系统和阳离子转运系统,其转运机制不同的特点是A、均需能量B、存在转运饱和现象C、逆浓度转运D、适合转运有机酸或有机碱E、以上都对6.药物体内代谢大部分由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药物代谢酶主要存在A、溶酶体B、微粒体C、线粒体D、血浆E、细胞核7.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压浓度的差值小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压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式中维持一个恒定值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E、半衰期延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8.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等于单次给药的AUC与τ的比值B、为达稳态时的一个给药周期内的AUC与给药时间间隔τ的比值C、与剂量有关D、稳态时的一个给药周期的AUC与单次给药的AUC相等E、一个给药周期内的AUC与给药时间间隔τ的比值9.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是哪两种?10.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11.自身诱导代谢12.治疗指数低的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无药理活性的羟基苯妥英钠(占50%-70%),其代谢过程可被饱和,这样随剂量的增加,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C、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不变E、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13.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Ka的前提条件是A、k=ka,且t足够大B、k<<ka,且t足够小C、k>>ka,且t足够小D、k<<ka,且t足够大E、k>>ka,且t足够大1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B、能经肝代谢C、能由肾小球滤过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E、以上均不正确15.血管外给药后,采用尿药数据法求算药动学参数时,主要方法有()。A、速率法B、亏量法C、W-N法D、图解法E、以上都对16.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A、肝脏B、肺脏C、肾脏D、胃肠道E、胰脏17.BCS分类依据是A、溶解性B、体内外相关性C、分子量D、脂溶性E、渗透性18.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特点的是A、吸收速率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分布速度常数19.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A、代谢使药物失活B、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C、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加D、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E、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20.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大致是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B、包衣片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C、散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D、片剂>胶囊剂>散剂>水溶液>混悬液>包衣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包衣片剂21.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率降低B、食物通常会推迟主要在小肠吸收药物的吸收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物质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排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减慢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不容易透过细胞膜22.下列属于一级药动学消除的药物的性质的是A、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B、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C、时一量曲线的量为对数量,其斜率的值为一kD、tl/2恒定E、多次给药时AUC增加,Css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2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缩写为()。24.碳酸氢钠促进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的肾排泄属于A、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B、代谢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C、转运过程的相互作用D、吸收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E、分布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25.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过肾小球滤过,还被()分泌。26.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处置B、吸收C、代谢D、消除E、排泄27.下列关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除速率常数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B、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常数之和C、消除速率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同E、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28.某些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变化(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作用强度?29.碱化尿液有利于下列哪种药物的排泄A、弱酸性B、中性C、强酸性D、强酸性E、弱碱性30.硫喷妥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是因为A、药物向BBB快速分布B、药物排泄快C、药物代谢快D、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E、药物吸收快31.药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难度:2)32.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包括A、分子量B、粒径大小C、溶解度D、温度E、粘度33.睾酮和黄体酮口服时几乎无效,这是因为A、它们被消化道和肝中的药酶代谢所致,首过效应明显B、它们在消化道中解离成离子型C、它们只能以静脉注射给药D、它们在消化道不吸收E、它们在消化道吸收很差34.肺部给药药物粒子大小影响药物到达的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8μm,50%沉积在喉部B、>10μm,沉积在上呼吸道中并很快被清除C、3~5μm,到达下呼吸道D、2~3μm,易通过呼吸排出E、>20μm,沉积在上呼吸道中并很快被清除35.以下属于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的是A、种族、年龄、性别B、剂型因素C、用药部位D、透皮吸收促进剂E、皮肤的状态36.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时,每次给予的剂量为X0,在第一次给药后体内最小药量(X1)min为A、X0e-K(τ-T)B、X0e-kτC、X0e-KτD、X0e-K(T-τ)E、x037.下列属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胃排空速度B、胃肠道的pHC、血液循环D、胃肠道分泌物E、以上均是38.下列反应药物在胃肠道渗透性高低的函数是A、溶出数B、剂量数C、吸收数D、渗透数E、胃排空数39.口服给药的负荷量与下列哪些参数有关A、X0,τ,k,FB、X0,ka,τ,FC、X0,ka,k,τD、Css,VE、X0,ka,τ,k,Css,F,V40.肺部给药的剂型有()、雾化剂和粉末吸入剂。41.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mL/min,表明该物质只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42.将实验所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以LNC对时间作图,如果得到一直线,可以估计为()模型43.关于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润滑剂大多为疏水性和水不溶性物质,加入会影响药物崩解或溶出B、崩解剂的用量与药物的溶出速度无关C、片剂中加入崩解剂的目的是促进片剂崩解,从而使吸收加快D、减少药物粒径可加快溶出速率和吸收速率E、活性炭对一些药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44.波动程度是评价缓、控释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难度:1)45.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部排泄A、磺胺嘧啶B、青霉素C、乙醚D、二甲基双胍E、红霉素46.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dXu/dt=keXB、dXu/dt=keX0e-ktC、Xu=keX0(1-e-kt)/kD、dXu/dt=kXE、dXu/dt=X0e-kt47.蓄积系数48.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的情况是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用量太小或体内表现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C、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D、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49.不同剂型注射给药药物释放速率顺序是A、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油混悬剂>W/O型乳剂B、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C、水溶液>油溶液>水混悬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D、水溶液>油溶液>水混悬液>O/W型乳剂>油混悬剂>W/O型乳剂E、以上均不对50.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A、肺B、唾液C、乳汁D、汗腺E、胆汁51.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该药物消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率B、肾清除力C、肾小球过滤速度D、肾小管分泌E、肾清除率52.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是()。53.多肽及蛋白类药物传统给药途径为注射给药,缺点为生物半衰期短,需长期反复给药,病人顺应性差。(难度:4)54.胃排空按照()速率过程进行。55.统计矩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计算依据是()。56.药物在体内运转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模型药物。57.影响药物代谢的病理因素不包括A、给药途径B、心血管疾病C、感染D、癌症E、肝功能异常58.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A、血药波动程度B、根据药时曲线求的的吸收半衰期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波动百分数E、AUC59.属于直肠给药的特点为A、吸收面积大,而且极为迅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有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有时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C、药物不易在此处吸收,必加入促渗剂D、不存在吸收过程,起效十分迅速E、吸收面积小,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60.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属于哪种速率过程?该过程有什么特点?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1.正确答案:A2.正确答案:肾脏3.正确答案:越大4.正确答案:D5.正确答案:D6.正确答案:B7.正确答案:D8.正确答案:E9.正确答案:药物可以经肾、胆汁、肠、肺、乳腺、唾液腺或汗腺排出,其中肾排泄和胆汁排泄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10.正确答案: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11.正确答案:一些药物能诱导其自身的代谢酶过量生成,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代谢,半衰期缩短,血药浓度及AUC降低,导致药理活性下降或无效。12.正确答案:B13.正确答案:D14.正确答案:D15.正确答案:A,B,C16.正确答案:A17.正确答案:A,B18.正确答案:D19.正确答案:A,B,C,D,E20.正确答案:A21.正确答案:B22.正确答案:A,B,D,E23.正确答案:AUC24.正确答案:A25.正确答案:肾小管26.正确答案:B27.正确答案:C28.正确答案:由于作用强度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对于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变化,可能导致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变化,因而会显著影响药物作用强度。如结合率高达98%的药物,若结合率降低1%,则可以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1.5倍,可显著影响作用强度。对于低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对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影响不明显,因此不会显著影响药物作用强度。29.正确答案:A30.正确答案:D31.正确答案:错误32.正确答案:B,C,D,E33.正确答案:A34.正确答案:D35.正确答案:A,B,C,D,E36.正确答案:B37.正确答案:E38.正确答案:C39.正确答案:C40.正确答案:气雾剂41.正确答案:12542.正确答案:单室43.正确答案:A,C,D,E44.正确答案:正确45.正确答案:C46.正确答案:A,B,C47.正确答案: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48.正确答案:A,B,D,E49.正确答案:B50.正确答案:D51.正确答案:E52.正确答案:膜孔转运53.正确答案:正确54.正确答案:一级55.正确答案:药时曲线下面积56.正确答案:单室57.正确答案:A58.正确答案:A,B,D59.正确答案:B60.正确答案: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属于一级速率过程。具有以下特点:①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无关;②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成正比;③一次给药情况下,尿药排泄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第2卷一.综合考核题库(共60题)1.属于慢速处置类药物的半衰期为A、≤0.5hB、0.5-3hC、3-8hD、8-24hE、>24h2.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加倍,给药间隔时间为4tl/2B、首剂加倍,给药间隔时问为3tl/2C、首剂加倍,给药间隔时间为2tl/2D、首剂加倍,给药间隔时0.5tl/2E、首剂加倍,给药间隔时间为tl/23.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A、转运B、分布C、代谢D、排泄E、吸收4.药物动力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难度:1)5.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难度:1)6.参与第一相氨氧化反应的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血浆B、微粒体C、线粒体D、细胞浆E、细胞核7.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有哪些?8.下列对平均滞留时间描述不正确的是A、为一阶矩与零阶矩比值B、MRT表示从给药后到药物消除63.2%所需要的时间C、MRT=AUMC/AUCD、MRT=1/kE、MRT表示从给药后到药物消除50%所需要的时间9.发生以下哪种条件时有利于药物向胎盘转运A、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提高B、药物的解离度提高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提高D、制成缓释片E、以上均正确10.同一药物用于不同患者时,由于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半衰期可能发生变化。(难度:3)11.对Wagner-Nelson法(W-N法)求相应参数描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单室模型药物,但与吸收模型无关。B、不能求kaC、W-N法不仅适用于一级吸收,也适用于零级吸收D、基本原理:吸收进入循环的药量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任意时刻体内存在的药量X,另一部分是在该时刻累积消除掉的药量XEE、要先求出待吸收分数12.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有A、二甲基亚砜B、普鲁卡因C、水合氯醛D、非那西丁E、阿司匹林13.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多剂量给药时A、稳态时一个给药时周期的AUC等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B、稳态的达峰时间等于单剂量的达峰时间C、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以至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进预防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14.关于被动扩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药物多以不解离型通过生物膜B、不耗能C、需要载体D、膜透速率是由膜两边的浓度梯度,扩散的分子大小,电荷性质及亲脂性所决定E、以上均不对15.鼻腔吸收药物粒子大小为A、2-20μmB、大于50μmC、20-50μmD、小于30μmE、小于20μm16.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lgC=-0.0739t+lg40.(式中:C单位:mg/ml;t单位:h)求t1/2?A、8.4B、9.4C、10.4D、11.4E、12.417.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的意义是包括()A、淋巴系统的转运对于脂类物质、蛋白类物质的转运非常重要B、药物经由淋巴转运可避开肝脏首过作用C、传染病、炎症、癌症转移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分布D、淋巴系统转运是血液系统转运的补充E、以上都是18.Distribution是A、转运B、分布C、代谢D、排泄E、吸收19.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利用血药浓度法求算K值,其方法包括A、W-N法B、速度法C、亏量法D、L-R法E、残数法20.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慢,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21.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有A、作图法B、残差平方和判断与加权(Wi=1,1/C,1/C2)残差平方和法C、拟合度r2判据D、F检验E、AIC判据22.平均稳态血浓是指A、相同剂量药物口服后的Cssmax和静注后的Cssmin的平均值B、Cssmax和Cssmin的几何平均值C、Cssmax和Cssmin的算术平均值D、以上都不是E、稳态时,给药间隔时间内曲线下面积与给药间隔的比值23.提高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A、微粉化技术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表面活性剂D、制成盐类E、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24.尼群地平不同晶型的溶解速度的顺序为Ⅲ型>Ⅰ型>Ⅱ型,其生物利用度大小最可能的顺序为A、Ⅲ型Ⅲ型D、Ⅲ型>Ⅰ型>Ⅱ型E、Ⅲ型=Ⅰ型=Ⅱ型25.下列不属于食物增加药物的吸收的机制可能是A、抑制p-gpB、血流量增加C、胃排空减慢D、崩解减慢E、胆汁分泌增加26.属于中速处置类药物的半衰期为A、≤0.5hB、0.5-3hC、3-8hD、8-24hE、>24h27.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分解反应D、结合反应E、还原反应28.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动力学特征,当C<<Km时,表现为()级速率过程。29.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模型为A、dXa/dt=-kaX;dX/dt=kaX-kXB、dXa/dt=kX-kaXa;dX/dt=-kXC、dXa/dt=-kX;dX/dt=kX-kaXaD、dXa/dt=-kaXa;dX/dt=kX-kaXaE、dXa/dt=-kaXa;dX/dt=kaXa-kX30.药物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决定性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C、药物分子大小D、解离度E、以上均不正确31.应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隔室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的药物A、隔室B、非隔室C、以上都是D、线性E、非线性32.静脉输注稳态血药浓度Css主要由()决定。3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唾液腺B、汗腺C、胆汁D、呼吸系统E、呼吸34.药物代谢一般产生A、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B、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D、酸性增强的化合物E、极性减小的化合物35.稳态血药浓度是A、CmaxB、KaC、CssD、KeE、Tmax36.肝首过作用大的药物不适宜的选用剂型是A、气雾剂B、舌下片剂C、透皮给药系统D、肠溶片剂E、口服乳剂37.治疗药物监测的指针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个体差异大C、无明显可观察的治疗终点或指标D、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E、肝、肾、心及胃肠功能损害38.药物代谢后极性降低的是A、硫酸的结合B、磺胺类的乙酰化C、硝基的还原D、烃的氧化E、醛酮氧化39.影响药物脂肪组织分布的因素A、药物的解离度B、药物的脂溶性C、蛋白结合率D、药物的酸碱性E、药物的分子量40.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A、转运速度取决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浓度B、蛋白结合的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C、置换现象D、蛋白结合可作为药物贮库E、可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41.胰岛素的释放为A、胞吐B、胞吞C、胞饮D、入胞E、渗透42.肺部给药能够起()作用和局部治疗作用。43.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44.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B、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45.影响药物疗效的生理因素包括A、种族差异B、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C、性别差异D、病理生理状态E、年龄差异46.关于药物肾清除率的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ml/minB、min-1C、min/hD、min/mlE、ml/h47.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纵坐标是()。48.不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的是A、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C、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E、以上都不对49.曲线下面积越大,说明药物在血浆中的相对累积量越大。(难度:3)50.肾清除率为肾排泄速率常数与()的乘积。A、给药剂量B、消除速率常数C、血药浓度D、表观分布容积E、半衰期51.对于双室模型而言,由于肝肾这两个主要的消除器官都归属于()。52.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利用血药浓度法求算Ka值,其方法包括()A、残数法B、亏量法C、L-R法D、W-N法E、速度法53.α和β分别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难度:2)54.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减少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空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减慢E、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5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B、药物低浓度符合线性C、也称为剂量依赖药物动力学D、t1/2、k、V、Cl与剂量无关E、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56.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包括()A、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B、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C、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D、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E、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57.酸化尿液有利于下列哪种药物的排泄A、弱酸性B、中性C、强碱性D、强酸性E、弱碱性58.一期临床研究受试人员一般为()。59.不属于眼部给药的剂型有A、水混悬液B、涂剂C、油溶液、油混悬液D、软膏E、眼用膜剂60.同一隔室可由不同的器官、组织组成,而同一器官的不同结构或组织,可能分属不同的隔室。(难度:2)第2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1.正确答案:D2.正确答案:E3.正确答案:D4.正确答案:正确5.正确答案:正确6.正确答案:C7.正确答案:①角膜的渗透性;②角膜前影响因素;③渗透促进剂的影响;④给药方法的影响。8.正确答案:E9.正确答案:C10.正确答案:正确11.正确答案:B12.正确答案:D13.正确答案:A,C14.正确答案:A,B,D15.正确答案:A16.正确答案:B17.正确答案:E18.正确答案:B19.正确答案:E20.正确答案:蓄积21.正确答案:A,B,C,D,E22.正确答案:E23.正确答案:A,B,C,D,E24.正确答案:D25.正确答案:D26.正确答案:C27.正确答案:D28.正确答案:一29.正确答案:E30.正确答案:B31.正确答案:D32.正确答案:k033.正确答案:C34.正确答案:C35.正确答案:C36.正确答案:D,E37.正确答案:A,B,C,D,E38.正确答案:B39.正确答案:A,B,C40.正确答案:A,B,C,D,E41.正确答案:A42.正确答案:全身治疗43.正确答案:处置44.正确答案:A45.正确答案:A,C,D,E46.正确答案:A,E47.正确答案:血药浓度48.正确答案:A49.正确答案:正确50.正确答案:D51.正确答案:中央室52.正确答案:A,D53.正确答案:正确54.正确答案:C55.正确答案:D56.正确答案:A,B,C,D57.正确答案:E58.正确答案:健康志愿者59.正确答案:B60.正确答案:正确第3卷一.综合考核题库(共60题)1.尿药数据法求算药动学参数的特点包括()。A、取样较方便B、尿药浓度往往很低,难以准确测定C、尿样成分杂质干扰严重,难以测定D、对机体无损害E、以上都对2.下列关于消除速率常数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B、消除速率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C、消除速率常数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D、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同E、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常数之和3.女性体内白蛋白高于男性,故水杨酸的蛋白结合率女性()男性。4.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A、4hB、1.0hC、0.693hD、2.0hE、1.5h5.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并逐渐趋于一个恒定的浓度,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6.可以用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波动度B、Cssmax/CssminC、波动百分数D、坪幅E、血药浓度变化率7.pharmacokinetics为药物动力学或药动学。(难度:1)8.硫酸结合反应的催化酶为A、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B、磺酸转移酶C、环氧水合酶D、细胞色素P450E、甘氨酸9.下列关于肾清除率描述正确的为A、单位时间内从肾中萃取或排泄掉的所有药物相当于占据血液的体积数B、Clr=dXu/dt/CC、Clr=kVD、Clr=keX/CE、Clr=keV10.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的摄取的能力称为A、脑内转运B、血脑屏障C、脑靶向性D、脂质屏障E、脑屏蔽11.达稳态时,t=τ时的血药浓度即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难度:1)12.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为A、fss(n)=1-e-nkτB、Css=C0e-kt/(1-e-kτ)C、R=1/(1-e-kτ)D、r=(1-e-nkτ)/(1-e-kτ)E、r=1-e-nkτ13.Vm为药物在体内消除过程中理论上的()消除速率14.所有隔室模型中,最简单、最基本的隔室模型是()。15.下列属于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的是A、药物化学性质B、药物的某些物理性状C、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D、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E、药物的药效16.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B、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E、具有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17.以下哪些药物不需要多剂量给药A、降糖药B、降压药C、镇痛药D、抗结核药E、降脂药18.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负荷剂量后,经过一个给药周期(t=τ)时的血药浓度C1*,等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ssmin。(难度:3)19.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方式包括主动重吸收和()。20.根据其PK/PD特征,抗菌药物可分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和()依赖型抗菌药物2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包括A、拟合度判别法B、生物利用度判别法C、残差平方和判断法D、均差平方和判断法E、AIC判断法22.biotransformation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是指药物的()。23.影响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是A、药物的代谢过程B、药物的吸收过程C、药物的消除过程D、药物的排泄过程E、药物的分布过程24.关于多剂量给药的达稳态后描述正确的是A、在坪幅内波动B、等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维持一恒定值D、血管外给药的达峰时间与单次给药相等E、达坪时间相等25.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不可逆过程,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正确26.单纯扩散属于一级速率过程,服从()扩散定律。27.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A、代谢B、降解C、分布D、吸收E、排泄28.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型形式存在。29.甲基化反应的催化酶是A、甲基转移酶B、还原化酶C、水解酶D、细胞色素P451E、乙酰基转移酶30.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称为()血药浓度。31.在单室模型中,如果用单次静注方式,则达稳态血药浓度Css的表达式是k0/()。32.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A、消除速率常数B、肝肾功能C、最小中毒浓度D、最小有效浓度E、以上都是33.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一个给药间隔的AUCA、与每个给药周期的AUC相等B、与单次给药的AUC相等C、与首次给药的AUC相等D、与n次给药的AUC相等E、其值与消除速度常数无关34.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以血药浓度法求药动学参数时,通过直线的斜率可求得的药动学参数是()。35.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尿药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和亏量法两种。36.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lgC=-0.0739t+lg40.(式中:C单位:mg/ml;t单位:h)求C0?A、2B、3C、4D、5E、637.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吸收A、角膜B、结膜C、巩膜D、角膜和结膜E、结膜和巩膜38.硝酸甘油有强的首过效应,对于药物制剂设计的建议是A、设计成口腔给药B、设计成控释制剂C、设计成定位释药制剂D、设计成缓释制剂E、设计成速释制剂39.以下属于药物消除零级动力学的特点有A、药物半衰期不固定B、单位时间内消除量相等C、单位时间药物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无关D、多次用药时,增加剂量则可超比例地升高血浆稳定浓度E、当体内药物降至机体消除能力以内时,则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40.二室模型静脉注射模型混杂参数A、k12B、k21C、k10D、αE、β41.在进行口服给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不适于采用的动物为:A、家兔B、犬C、大鼠D、小鼠E、以上都不对42.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A、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C、隔室模型D、统计矩模型E、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43.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44.外周室45.氢化可的松制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是为了增加其()。46.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A、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B、磷酸化酶C、环氧水合酶D、细胞色素P-450E、还原酶47.下述描述自身酶抑制作用正确的是A、时间依赖药物动力学B、产物抑制C、米曼性动力学D、非线性药物动力学E、产物促进48.波动度与什么有关A、消除速度常数B、给药时间间隔C、剂量D、A+BE、B+C49.由肌酐清除率估算消除速度常数,从而调整肾功能有问题的给药方案,采用的方法有A、Wagner法B、Giusti-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