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故乡的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故乡的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故乡的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故乡的优秀教学设计家乡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2.了解本文以“我”回家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支配情节的方法。

3.理解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怜悯劳动人民、渴望制造新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1.以中心大事为线索结构文章。

2.最终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三)应落实的学问点

1.“教学重点”1、2所列内容。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比方、借代等修辞方法。4.生字、生词。

(四)实施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1.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家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离别多年的家乡破败不堪,农夫生活非常穷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便以这段经受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2.速读全文,熟识情节,划分段落。

小说按时间挨次,写了“我”回家乡搬家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以“我”回家乡——“我”在家乡——“我”离家乡为线索,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完成练习一。

提示:段落划分见《教参》。

完成练习一要引导同学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进展变化:从渐近家乡时的悲凉,到在家乡见到闰土变化后的震动与怜悯,直到离开家乡时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盼望必定实现的信念。

3.分析人物

①闰土

①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作了鲜亮的对比描写。仔细阅读课文其次部分,作填表练习。

提示:从肖像、神情、“我”对闰土的.印象等方面制表。

②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

提示:要读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纯真和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

③提问:

a.是什么缘由使中年闰土“苦得像个木偶人了”?

提示:是苦难而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多重压迫所致。“多子”也给闰土增加了负担。

b.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通过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社会的弊端。

(2)杨二嫂

提问:杨二嫂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可有可无,你认为如何?

提示:杨二嫂是个家道败落的城镇小市民。她与闰土相比是个次要人物,但对主要人物起了衬托作用,使闰土的形象更加鲜亮。同时,通过她外貌与精神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急剧破产,劳动人民生活的日益贫困,深化、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因此说,这个人物也是必不行少的。

(3)“我”

简洁向同学说明“我”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的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虽有的影子,但并不是自己。

通过以上对人物的分析,达到理解文章中心,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4.研讨最终三段,突破教学难点。

这三段内容较深,个别地方同学难于理解,人们熟悉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无需深究,只要求同学理解这三段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即可。

提示:第一段:弄清三个“辛苦”的含义,理解“我”渴望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抱负。

其次段:“我”熟悉到要实现这种抱负,任务还很艰难。

第三段:“我”决心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抱负。可启发同学考虑以下问题:说“盼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是否冲突?

光有盼望,不去实现,盼望等于没有,即“无所谓有”;有了盼望,下决心实践,盼望才能落实,即“无所谓无”。这句话不但不予盾,反而恰当地表达了对踏出盼望之路的信念,为新生活的到来英勇实践的决心。

5.力量训练。

(1)在课文中选取现实中的家乡——“萧索荒村”和记忆中的家乡——“月下瓜田”两个片断,作对比填空练习,揣摩景物描写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