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论文_第1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论文_第2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论文_第3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论文_第4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以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为例摘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

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通过教具使用、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求知欲。

关键词:生活化,兴趣,实验操作演示,地理教学,抽象,具体化引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即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教材编写选择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

力的内容呈现方式[2]。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贴近学生生活并且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一、贴近生活,从身边的地理出发1.创设“生活化”渗入教学的必要性

(1)地理科学在初中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和语数外物相比而言,家长、学生对地理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2)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方式固化了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局限于表面。这种情况下就忽略了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生活能力的需要,课

堂教学缺乏现实基础,更谈不上理解与运用。(3)地理考试改革的需要

如今地理学科已加入中考科目,地理考试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中考,都不再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侧重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分析,地理知识的运用。

地理从生活中来,更应该回归生活,把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1].。.如何创设“生活化”渗入教学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的球运动》第一部分内容——“地球的自转”为例,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课程标准要

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2].。针对这一内容,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生1活实际入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加以分析说明,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理

论知识的距离,逐步渗透地理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同时也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首先,导入部分就以学校门口早晨和夜晚的照片引入,配图标注日期和时间(校门口电子屏),提出问题——你能看出两幅图片最明显的不同吗?通过

本校图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从而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的导课方法使学生。良好的开始使成功的一半,所以贴近生活的导课方

式容易营造快乐轻松的情境和氛围,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争取将“龙头”“龙尾”相承一脉[1]。其次,课中部分选用体育赛事直播时间和宾馆悬挂

不同地区时钟的资料,引发思考,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入时间差异。最后,教师现场用手机的世界时钟功能给学生查看世界不同城市的时刻,加深对时间差异这一

地理意义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学生所经历和熟知的事件来辅助教学,起到降低难度,加深理解的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具体化的例证,

更容易理解抽象化的知识。教师将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这样运用生活例证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是新课标下所倡导的,

对学生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效的方法。二、重在实践,操作演示

1.必要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这就决定了我们的

地理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也不能固化和单一。另外,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成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地理学习的能力相对较低。对于表象的具体的

知识易掌握,而对于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更不会运用。一般情况下,

具体的学习对象要比抽象的学习对象容易接受,而且越具体越易接受。语言、文字、图像、模型、

实物被接受的程度依次逐渐增强。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于一些内容不容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口头传授——板书讲解——实验演示这几个教授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是逐级提高的,而遗忘率却是逐级降低,也就是说教学方式越具体,学生的遗忘率越低。

2所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具体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对知识掌

握的牢固程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

要想让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

就应该采用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可利用板书、板图、教具、

动手实验教学等。.具体操作

我们以“地球的自转”为例,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涉及的空间概念等知识比较多,学生很难直接感知。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开展了观测、演示等活动,

例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手电筒、地球仪等材料演示地球自转特征等。课程标准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因

此本节课设置了两个演示实验来完成课标的两个任务。探究演示实验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地球自转特征。

任务: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一)实验原理:地球自转运动

二)实验材料:地球仪、贴纸等三)实验步骤:

1234.结合课本及课件展示,缓缓拨动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致),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自转的中心及其指向。.观察自转方向,在地球仪上贴上方向贴纸;观察从南北极俯视时的运动方向并标注。

.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四)实验结论: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地球自转的特征定义

中心方向

周期具体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动画,到讲台面对大家演示地球运

动,大家评判演示是否正确。第二步:规定时间内,组内每位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演示中观察地球自转中心及其状态。第三步:在地球仪上

贴方向贴纸,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这个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实验二: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任务: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一)实验原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

二)实验材料:纸板,固定架,地球仪,手电筒、地球仪、贴纸等三)实验步骤:

12345.把纸板按地球仪大小在中间剪出一个圆

.摆好手电筒、地球仪、纸板,地球仪嵌入纸板中.打开手电筒,观察地球仪的亮面和暗面,观察晨昏线

.转动地球仪,观察亮面和暗面的变化.选择三个点(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转动地球仪,以台灯正对着照射为12点,

观察三点的时间早迟。(四)实验结论:填写《学习任务单二》

讨论:1234.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演示).一直拨动地球仪,北京会产生什么现象?(演示)

.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条件是什么?具体操作步骤为:

1((2(((3.分析昼夜现象的形成:

1)用手电筒照地球仪,观察(面向光源和背向光源)现象。2)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用手电筒照射时会有什么现象?

.演示昼夜更替:1)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

2)轻转地球仪,观察北京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线的变化情况。3)描述随着地球自转北京的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感受时间差异:观察北京和纽约随着地球自转运动各自的昼夜变化,确定一个同纬度的日本城

市,与北京对比,哪个先看到日出,哪个后看到日出。补充时区和区时加深对时间差异的理解

得出结论: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与问题的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

通过现象引入重难点的学习,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知识本身更具有价值,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正确使

用各种教学用具,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透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看到所包含的地理知

4识,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这也是如今地理中考的大势所趋。例如,为什么会有白

天和黑夜之分?为什么昼夜会更替?学生通过发散思维,

由点及面加以思考描述并分析归纳,必要时可以动手演示。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让地理课堂更具魅力。

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我们很难触碰,很多地理知识也是这样。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多钻研,运用一切手段辅助教学,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