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精研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_第1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精研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_第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精研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_第3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精研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_第4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精研精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前小练典例引领模拟练兵01020304目录考点概述课前小练(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标清题号,认真完成)第一部分课前小练(2022春·广东潮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2)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读了这两个选段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链接材料】(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选自《赵普》)课前小练【答案】1.只,只是不再是到,等到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2)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3.示例:一个人只要读书学习就能有进步。读书还要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能够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样读书才有价值和意义。【链接材料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课前小练考点概述(明确方向,精准备考)第二部分命题解读

文言文阅读考试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重点以课内为主。考查内容主要是:(1)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考查;(2)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划分句子节奏;(3)翻译或用现代汉语说说文言文某句(主题句、哲理句、描写句、特殊句式句)的意思;(4)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点、意义;(5)对文章的整体感悟;(6)开放性、探究性试题,谈读后感、谈看法等。命题解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期末复习备考重点)1.解释词语2.词义辨析3.断句停顿4.句子翻译5.内容概括分析

知识梳理第4课:《孙权劝学》(一)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知识梳理(一)重点句子翻译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知识梳理(二)重点知识1.劝说艺术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⑵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一说。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知识梳理2.人物形象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⑶鲁肃:敬才爱才。知识梳理3.开放试题⑴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⑵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知识梳理⑷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

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⑸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知识梳理练习(2020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知识梳理1.解释文中词的意思。(1)辞:

(2)见:

(3)过:

(4)刮: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文题是“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答案】1.①推托;②了解;③到,到达;④擦、拭。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②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知识梳理第9课:《木兰诗》

(一)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知识梳理(二)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知识梳理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知识梳理(三)课文分析1.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知识梳理2.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3.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知识梳理练习:1.对下面句子中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唯闻女叹息

(唯:只)

②卷卷有爷名

(爷:父亲)B.①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②愿为市鞍马

(市:买)C.①关山度若飞

(度:越过)

②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D.①出郭相扶将

(郭:内城)

②双兔傍地走

(走:跑)2.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本文富有北方民歌特色,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试举一例说明。知识梳理【答案】1.DD.①句意: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郭:外城;②句意: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走:跑;故选D。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如花木兰)十年之后得胜而归。3.①例句;②分析“问”什么,“答”什么,如何体现什么样的心理;③效果。示例:“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赏赐,木兰回答只想回到家乡。表现了木兰思乡心切的心理,不慕容利的品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知识梳理第13课:《卖油翁》一、词句注释1.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2.以:凭借。自矜(jīn):自夸。尝:曾经.3.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4.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5.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6.去:离开。7.发:射,射箭。8.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知识梳理9.知:懂得,知道。精:精湛,高明。无他:没有别的(奥妙)。10.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11.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12.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形容词作动词用。13.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14.覆:盖。15.徐:慢慢地。沥之:注入葫芦。沥,注入,滴入。之,指葫芦。16.惟:只,不过。17.遣之:让他走,打发。知识梳理二、重点句子翻译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知识梳理三、课文分析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知识梳理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5、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6、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知识梳理第17课:《陋室铭》(一)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知识梳理(二)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17课:《爱莲说》(一)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知识梳理(二)课文分析1.莲之爱(君子形象)。(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2.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知识梳理(二)课文分析3.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板”同“版”。【示例】板印书籍。2.“已”同“以”。【示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止”同“只”。【示例】若止印三二本。4.“文”同“纹”。【示例】文理有疏密。第25课:《活板》知识梳理二、古今异义词1、【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2、【自】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外

今义:自己3、【文理】文理有疏密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4、【药】药稍熔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知识梳理三、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2、五代时始印五经【印】名词作动词,印刷3、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用火4、再火令药溶【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5、木格贮之【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知识梳理四、课文理解1.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知识梳理2.概括活版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3.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答: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4.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答:文章在介绍活板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典例引领(例题引领,经验总结)第三部分典例引领例(2022春·安徽合肥·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活板》)典例引领(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又为活板

②则字平如砥

③瞬息可就

④殊不沾污(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持就火炀之。②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3)本文选自宋代沈括的《_______》,是一部________作品,详细地介绍了活版印刷术的制作经过、使用方法及优越性,突出其“_____”的主要特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的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刷典例引领【答案】(1)①同“版”;②磨刀石;③完成;④根本。(2)①把它拿到火上烤。②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3)梦溪笔谈笔记活优越性(4)刻字制版排版模拟练兵(学以致用,考场练兵)第四部分模拟大练兵一、(2022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赵襄王学御》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甲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所以:这就是……的原因。模拟大练兵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3)肃遂拜蒙母

(4)俄而与子期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此君之所以后也。3.【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4.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模拟大练兵【答案】1.(1)推脱(2)等到(3)于是(4)不久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3.【甲】蒙乃始就学

【乙】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4.示例:①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有很重要的作用;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③做事不能急功近利,比赛时一定要倾心于比赛,不能只顾及到对手,这样反而容易失败;④也体现了比赛时要有一种平常心,做好自己做的,就不会有多大失败或者后悔;⑤做事要掌握关键的要领,不要因为其他因素而丢失主要的目标。(谈两点即可)模拟大练兵乙文: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现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模拟大练兵二(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