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下专题培训课件_第1页
医史下专题培训课件_第2页
医史下专题培训课件_第3页
医史下专题培训课件_第4页
医史下专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史下

第三节《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作者与成书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难经》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序》。关于本书的作者,有人认为是战国名医扁鹊即秦越人所作,迄今无定论。关于成书年代,研究者多认为,它是在《内经》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一部“中医古典著作”,大约编撰于西汉时代。二、《难经》的主要内容《难经》以问答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理趣深远”的医学问题,故称“八十一难”。根据吴澄的6篇分法,将八十一难分为: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三、《难经》的主要成就1最早提出“独取寸口”的脉诊法,为魏晋时期脉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系统地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症特点,弥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不足。3首次把右肾称为命门,强调了命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命门为“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从而开创了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第四节《神农本草经》一、《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及其流传《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本书之所以称为“本草经”,是因古代都以植物药为主之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药,治病草也。”至于书名冠以“神农”,一是因为古代有“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药物的传说;二是一种托古之风的反映。一、《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及其流传成书年代及作者: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家不断加以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流传情况:《神农本草经》原著于唐代初年己经失传,现今流传的本子都是后人从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中辑出的。二、《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和成就1、载药物365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一般是毒性小或者是无毒的,多属补养类药物;中药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多系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下药有毒的居多,兼有除热,破积聚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这是我国药物学上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2、提出了中药学一些基本理论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用药原则:《本草经》序录就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的记载,体现了针对各种疾病对证用药的原则。服药方法:对于有毒药物,不可多服久服。对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服药时间的关系也很注意:“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4、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主治病症:《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主治病症约有170多种,其中包括内、外、妇、五官(眼、耳、喉、齿)等科疾病。药物功效:经过长期临证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书中所记药效,大部分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海藻疗瘿等三、

《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初步确立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魏晋以后历代本草学的成就,都是在该书的基础上发展的。

促进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内经》中对临证医学亦总结了不少法则,但大都是单纯的理论概括,临床用药比较欠缺,《本草经》通过对药性理论和用药经验的总结,与《内经》结合,使祖国医学的理论与临床用药成为一个整体。

第五节《伤寒杂病论》一、作者简介二、成书背景三、流传沿革四、主要内容五、影响贡献一、作者简介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人。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仲景的学医经历,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里有一段话,说“张仲景,《汉书》无传”,《后汉书》没有他的传记。《名医录》云:“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在1182年,金人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明确提到了“仲景者,亚圣也”。直接称张仲景为“医圣”的是公元1589年方有执(研究伤寒的大家,错简派的创导人)在《伤寒论条辨》中说:“……称仲景曰圣”。二、成书背景从成书的社会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战争连年,天灾不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càn的《七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从成书的学术背景来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记载了东汉以前的医学著作,有医经7家,经方11家。张仲景熔“经方”和“医经”两家为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始,才开始出现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所以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人是张仲景。三、流传沿革公元200年前后,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王叔和收集整理,进行编次改名为《伤寒论》10卷22篇。王叔和对《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是第一大功臣。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林亿、孙奇、高保衡他们在公元1065年,正式校勘、发行、刊印了《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从此《伤寒论》才有了定本,使宋版能够流传到今天的,仰仗于明代赵开美在公元1599年刻《仲景全书》的时候,第一部著作就是《翻刻宋版伤寒论》。

《金匮要略》一书,共分二十五篇,原书前二十二篇中,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共载方剂205首。《金匮要略》的名称,是表示其内容极珍贵,应加以慎重保存而又简明扼要的文献。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中发现了一本“蠹(d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药及妇科。后经林亿等校订,将上卷删去,只保留中、下二卷的内容,并采集散在各家之方,附于某些篇末,凡二十五篇。四、主要内容1、提出了辨证论治范例确立伤寒及内科杂病的辨证纲领:即以六经辨证论治伤寒,以脏腑辨证论治内科杂病。概括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总结中医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对方剂学贡献:《伤寒论》用药80余种,其方剂多选药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人尊为“经方”。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法以方传,方以法立”。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等。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如白虎汤治暑温、茵陈蒿汤治黄疸、白头翁汤治痢疾。五、影响贡献1、指导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伤寒杂病论》成书以来,人们常常遵循六经辨证的原则治疗外感热性病,以其脏腑辨证的原则治疗内科杂病,连处方也多用该书原方。2、对世界的影响直到今天,日本还有不少医家专门研究《伤寒杂病论》,不但采用原方治病,而且还把其中的某些方剂制成成药,广泛运用于临床。思考题1、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三因极—病证方论》单选题思考题2、首先提出寸口诊法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脉经》D《脉诀》单选题思考题3、《伤寒杂病论》共收载的方剂有()A262首B113首C269首D112首单选题思考题1、《本草经集注》提出了哪些中药学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