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_第1页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_第2页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_第3页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_第4页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课件2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和开展教师教育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在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3参考书目1〕伍德勤,杨国龙·?新编教育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9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人教社,19993〕张乐天·?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根底?·教科社,20024推荐阅读书目1.?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2.?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开展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57.?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开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开展?,钟启泉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1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教育学概论?朱德全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推荐阅读的报刊和杂志(一)报刊1.?中国教育报?2.?中国教师报?3.?教育文摘周报?(二)杂志1.?教育研究?2.?课程•教材•教法?3.?人民教育?4.?教育艺术?5.?教育探索?7

推荐观看的电影1、?美丽的大脚?(中国)2、?放牛班的春天?(法国)3、?乡村女教师?(苏联)4、?死亡诗社?(美国)5、?蒙娜丽莎的微笑?(美国)8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四节现代教育改革与开展9教学目标:3.了解教育开展的历史形态10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对“教育〞的理解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起源四.教育开展的历史过程11

拉丁文中教育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在我国,我国在20世纪之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因此,我们这里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

一.对“教育〞的理解1.“教育〞〔education〕的词源12:左上局部是汉字易经的爻字,左下局部是子字,左边表示一个小孩在面对易经中的爻字;右上局部是个象形字,相当于汉字今天的丫字,右下局部是又字,古汉语中表示一个手,右边整体上的意思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树丫或树枝。?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

:第一个育的左边是“女〞字的古体,右边是个倒立的“子〞字。其综合意思就是妇女在哺育小孩。第二个育的上边是一个倒立的“子〞字,下面是一个“月〞字。而汉字的月字多表示身体或肉体,如脸、胖、肴、刖、膑。“育〞字原表示妇女在哺育小孩。〞?说文解字?:“养子使做善也。13

从“教育〞的词源学意义上看,我国的教育中,儿童需要在成人的棍棒监督之下习字学文,从德向善,这是认为儿童天性本恶,因此多强调“外烁〞;而在西方,教育重在对儿童的固有本性加以引导,使之完善开展,此处隐含儿童天性本善,故而更关注“内发〞。14

中国教育家的各种观点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2〕“修道之谓教。〞——?中庸?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4〕“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5〕“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2.先贤先哲们对“教育〞含义的论说15

西方教育家的各种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只有受过一种适宜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2〕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形成由于教育。〞3〕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5〕德国思想家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6〕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人的经验的改造〞。163.对“教育〞概念的现代界定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但凡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17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开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开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效劳的人。18更狭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19“教育〞的东方理解第一,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第三,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强制性。20“教育〞的西方理解第一,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在西方教育中,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就在于此,此反映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第二,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与,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教师只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自动者,教育中少有教师强制、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此反映西方教育中自动性之特点。第三,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用之特点。21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认识,并以此认识为根基去解释中、外教育的思想对国民素质的影响。22

小结:

教育是促进人的开展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有方案、有目的、有组织的促使社会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的实践活动。23二.教育的要素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育是一个系统。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教育也不例外。那么,构成教育系统的要素有哪些呢?要素:构成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或局部。它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对系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24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影响教育的根本要素25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广义的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26教育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开展及社会开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自称为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具有根本素质:27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开展以及教育开展的任务和使命。②了解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开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开展以及社会开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28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在广义的教育中,但凡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而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主要指学生。29“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概念,主要原因:1.受教育者〞这个概念,将教育认为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2.“学生〞这个概念中的“生〞字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30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根底。3.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4.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学习者的特征:31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意义所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环境32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根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33三.教育的起源3435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观,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表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36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开展。37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84.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9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对劳动起源说提出质疑。认为:

教育对劳动不是附属关系,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物的过程。而教育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过程,本质意义上来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40

劳动起源说的质疑第一,教育与劳动同属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实践活动,二者不存在主从关系,因此不能把教育看作是起源于劳动;第二,在远古时期,教育除传授劳动经验外,还有战争、避灾、宗教、风俗、艺术等方面经验的传授;第三,教育起源于劳动也与个体开展情况不相符合,教育儿童的活动并不是开始于劳动,而是开始于儿童学习语言或更早一些的活动。因此,讲“社会起源〞比讲“教育起源〞更贴切,即“社会起源说〞。41讨论讨论425.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有学者明确主张“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认为:“对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起源,只能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求,尤其要从最根本、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生产中去寻求.

“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在其进行与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需要。〞43

印痕式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奥康德·劳伦兹提出的,认为动物在初生的一段时间内都倾向于把与自己接触最多的移动的物体当作自己的父母。这种学习对于动物初期的生活以及对于以后的择偶行为都会有明显的影响。44四.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4546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的根本特征:第一,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原始性。第二,教育内容取决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教育具有宗教性。第三,教育手段和方法简单,无制度化教育机构。第四,教育权利平等,对象没有等级区分,教育无阶级性。472.古代的教育(古代中国教育)

周代的官学表达六艺教育有权势人的子弟的学校礼:政治历史孝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击技术御:防御,驾驭书:学字习写数:计算48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

中世纪修道院学校

中世纪的骑士教育49学习四书五经

在中国“四书〞、“五经〞成为“天理〞。所谓知书达理即知“四书〞、“五经〞才能达理。

在欧洲如“原罪说〞学说体系,使?圣经?变成了欧洲人的道德教科书。50?论语?“四书、五经〞各指那些著作?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提出教育的目的使人扬善,提出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提倡发扬儒家思想。即中庸之道。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倡和谐?孟子?主张仁义治国的王道反对霸道51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易?

即?周易?的简称。主要论阴阳八卦的。即古代的辨证法。?书?

指?尚书?,主要内容有中国上古的历史文件和局部古代的事迹的著作的汇编。记载着西周初期的重要史料。52?诗?、?礼?、?春秋??诗??诗经?的简称。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于春秋时代。?礼??仪礼?的简称。古代也称?周礼?、?礼经?如人无礼那么不生,事无礼那么不成,国家无礼那么不宁。?春秋?

即指春秋史。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整理修订而成。53〔1〕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反对禁欲〔2〕教学内容的古典主义〔3〕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4〕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贵族性特点54〔1〕学校班级授课制度的出现和开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别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综合化〔3〕教育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并存,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4.近现代的教育特点:55〔1〕教育开展受到高度重视,学校发生一系列变化。〔2〕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越加普遍,教育的国际化与外乡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义务教育年限普遍延长〔4〕高等教育朝着群众化和普及化开展5.当代教育的特征和开展趋势:

〔机器—智能的信息社会〕56一、教育学萌芽阶段〔前教育学阶段〕P11-12二、教育学独立形态的阶段P12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开展阶段P12-14四、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阶段P14-16五、教育学在中国的开展P16-17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57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根本特征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58代表人物和代表作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2〕无名氏·?学记?3〕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孟子?4〕老子·?老子?5〕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庄子?6〕韩愈〔768-824〕·?师说?7〕朱熹〔1130-1200〕·?朱子语录?8〕王守仁〔1472-1528〕·?传习录?59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开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对世界尤其是对东南亚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称他为“师祖〞。孔子创办私学,整理并编订了“六经〞,从教约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60?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仅用了1229个汉字,以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的原那么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原那么和方法都已到达了很高的水平。61

它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还早300多年。62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古希腊,公元前469-前399〕:“产婆术〞2〕柏拉图〔古希腊,约公元前427-前347〕:?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公元前384-前322〕:?政治论?4〕昆体良〔古罗马,公元35—公元95〕:?雄辩术原理?63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古代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雅典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雕刻师,母亲是助产士。70岁时被控告不信神和腐蚀青年,判处极刑。他的一些活动和言论见色诺芬的?回忆录?、柏拉图的?申辩篇?和?美诺篇?等著作。苏格拉底对研究自然世界不感兴趣,宣称从树木和石头那里学不到什么。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人的智慧贵在“自知其无知〞;道德是一种善,知识包括一切的善,因此,“美德即知识〞。他强调教育对于培养德行的重要性,“美德〞由教育得来的。64

苏格拉底在讨论问题时,通常用启发方式,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露对方的矛盾,逐步到达一定的结论。苏格拉底宣称,他虽无知,但通过这种方法,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像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产婆能接生一样。因此,后人称他所倡导的这种方法为“产婆术〞,也称“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问答法65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是古代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少年时曾随苏格拉底学习。公元前387年创办“学园〞,著书讲学,这个“学园〞是古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活动中心。柏拉图用对话的形式写了不少著作,主要有?申辩篇?、?美诺篇?、?理想国?、?法律篇?等。66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表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在他所描述的理想国里,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武士、农民及手工业者。哲学家从事理念世界的探索,能洞悉真理和“善〞的理念,是理想国的统治者;武士从事战争,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事生产,供养他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国〞,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统治者获得真知。为了培养理想国的保卫者〔哲学家和武士〕,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案。他主张对一切儿童尽可能施以强迫教育。6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是古代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17岁进入柏拉图学园,在那里学习和工作了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为止。公元前335年,他在吕克昂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科学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古代西方的一个“最博学的人〞。他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等都进行了研究。他的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学?、?伦理学?、?工具论?、?灵魂论?、?政治论?等。他在?政治论?里表达了他的教育观点,但并未完卷。68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反映着中等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并为它效劳。像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把教育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他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是由国家组织进行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公民和统治者的德性。他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学的讨论之中,并最早设想按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的各个开展阶段。他很看重音乐的功用,但认为那只是一种供自由民消闲的方式,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和高贵的,他的这种“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也译成“博雅教育〞〕思想,两千年来一直支配着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69不能无视这一时期人类的教育认识,特别是那些伟大思想家们的教育认识的价值。恰恰相反,应该高度重视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所提出的精辟观点。一方面,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科学成分,对后来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70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雏形阶段形成阶段71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开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卢梭72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73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开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学?74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

?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75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学校即社会,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的学校学习就是一个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打破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要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76四、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阶段P14-16

教育学研究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问题,而且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性的教育问题。五、教育学在中国的开展P16-17

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西方教育学输入后。1903年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