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_第1页
《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_第2页
《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_第3页
《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_第4页
《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写作指导一、题目猜想按要求作文。我们的成长,是正在书写的文章,加一些“标点符号”,也许会更精彩;当你行色匆匆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逗号,暂且停一停,积蓄新力量;当你风光无限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省略号,休整之后继续出发;当你不知方向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问号,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坚守什么;当你急功近利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感叹号,警醒自己别丢了初心……请以“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二、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为题进行创作。我们可以根据材料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确定文章的主旨。“当你行色匆匆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逗号,暂且停一停,积蓄新力量”,这不是人生的终点,安排逗号,整理行囊再出发;“当你风光无限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省略号,休整之后继续出发”,未来有无限的可能,需要我们修整后继续前行;“当你不知方向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问号,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坚守什么”,对前路感到迷茫时,扪心自问,自己为何出发,将去往何方;“当你急功近利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感叹号,警醒自己别丢了初心”,让我们不急功近利,寻找初心;我们还可以加上句号,表明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始更要有好的收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从一而终,都要把事情做完整,都要有完美的结果,等等。先要明确给自己加的标点是什么,在分析这个“标点”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三、学生习作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个标点常言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这句所强调的,是一种善始善终的精神。然而,许多人在做事时却都是只重视开始而忽略结尾,从而造成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失败结局。西楚霸王项羽小时候就是一个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刚开始时,他父亲让他读书,他读了几天就想着去练武,还振振有词说天下大乱,只有武术才是争夺天下的法宝。他父亲只好又教他武艺。但可想而知,不久之后他又想着去学别的东西了。就这样,项羽长大了,后来他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失败了。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虎头蛇尾的做事态度。这是他不肯善始善终而造成的恶果。唐玄宗刚刚执政时雄心壮志,决心治理好国家。他也做了很多出色的成绩,使得唐朝再度繁华。可是后来他松懈了,整天与杨贵妃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从而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的繁荣成为了历史。可以说,唐玄宗的开头是做得很好的,不然就不会有“开元盛世”,可是到了后来,他却放松了,所以才招来祸患。注重开始而忽视结尾往往导致失败。西方有一位数学家,毕生从事圆周率的计算。他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的七百多位数,可是后人却发现他在小数点后的二百多位数那里就出错了,这意味着他后面的努力全是无用功。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他计算时能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态度,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么大的遗憾了。事情一开始时,人们都能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去做,可是,做到一半时,就会有人松懈。只有由始至终都能克服自己的躁动,以不变的态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们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地向别人请教,终于成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还有我们的航天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计算、训练,却始终以热忱的心去对待,不忽略任何一个小数点、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才使得我们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至今还未出现美国“哥伦比亚号”那样的悲剧。开始是重要的,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结尾同样也是重要的。因为如果在事情将要完成之时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请像重视开始一样重视结尾吧!为你的成长之路加上一个句号吧,因为:谢幕也要一丝不苟!四、注意事项适合写成记叙文,写成议论文的难度较大。我们可以从学习生活中选取自己看到的经历多的事情来写,可写人记事,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增强文章感染力。如:成长路上,给自己加上省略号,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为自己的成长加上句号,即使某项学习任务再简单,也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到底,等等。结尾最好能够写出体现中心的主旨句。五、素材积累(一)陈梦:挫折中逐梦磨砺下成长中国乒乓球队“直通德班”世乒赛选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混双第二阶段第一轮比赛中,陈梦因伤退赛,让许多球迷担心不已,在队医的帮助下,进行紧急包扎治疗后,她积极乐观面对伤病,期待能够继续单打比赛。女单半决赛,她将与陈幸同争夺一张决赛门票。年少成名但冠军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谈及国乒女队核心主力队员,年少成名的有很多,但是像陈梦这样大器晚成的球员却少之又少。在2011年年底的世青赛上,进入国家一队一年时间的陈梦就拿满了四项冠军。卡塔尔公开赛,她从资格赛打起,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女单冠军。2013年,陈梦参加了多项赛事,成绩斐然,东亚运动会女单冠军、巴黎世乒赛女双季军、中国公开赛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全运会女单决赛和新科大满贯得主李晓霞拼到了决胜局,在年底的国乒教练述职会上,时年17岁的陈梦被列进了国家队主力。这个成绩不仅仅是靠天赋,更重要的是来自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年少成名,但陈梦的世界冠军之路走得异常艰辛。直到2020年陈梦26岁时,在当年的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决赛中,她4比1战胜孙颖莎,获得职业生涯首个单打世界冠军,毫无疑问,这个冠军极具含金量,也正是如此,她如愿出现在了奥运名单中。在东京奥运会上,27岁的陈梦成为国乒历史上首次参加奥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在女单决赛中,她再一次击败孙颖莎,获得女单冠军,成为大器晚成的实力派球员。竞争激烈从“三朵金花”到“五朵金花”众所周知,国乒女队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不仅有孙颖莎、陈梦和王曼昱这女单世界前三,更是不乏陈幸同、王艺迪等非常有实力的选手。从原来“三朵金花”竞争的格局到如今“五朵金花”相互竞争的局面,巴黎奥运周期国乒女队主力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今年1月15日,陈梦在海南陵水训练基地度过了自己29岁的生日,新的一年,自然有更多的期待。这一年,南非德班世乒赛、杭州亚运会及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系列赛等赛事即将燃情上演,对于陈梦而言,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备战每一个大赛。在伤痛中前行,在挫折中逐梦,如今的陈梦展现出了成熟的一面。“在大家觉得我该成长起来的那几年,我并没有成长起来,现在这个年纪让大家看到了我的进步和成熟,我觉得其实不晚。”她说。身兼两项混双“首秀”有点紧张作为国乒女队现役主力中年龄最大的球员,陈梦在本次直通赛上身兼两个项目,自从她搭档马龙出战混双比赛后,两人就备受关注,但两人的首次合作之旅,以陈梦的受伤而告终。谈及两个人的混双“首秀”,陈梦直言紧张,“本身我对混双项目打得也不是特别多,而且跟龙哥配还是有点紧张,这种压力不是对手给我的,是那种无形中的压力。赛前龙哥给我很多鼓励,尤其在入场的时候跟我说能赢,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可以称之为“容易”。伤病是运动训练中非常正常的现象,也很难避免,面对挫折和伤痛,陈梦都是一笑了之,迎难而上。“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但它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心怀梦想,继续奔赴自己的热爱。”陈梦说。关注男女单打四强出炉马龙上演逆转好戏2月21日,国乒德班世乒赛选拔赛(第一站)进入第四个比赛日的争夺。当天上午,男女单小组赛最后一轮全部结束,男单方面,樊振东3比1战胜周启豪,马龙上演让二追三的戏码,连扳三局逆转战胜袁励岑夺取三连胜;女单方面,何卓佳3比0战胜韩菲儿,王曼昱、张瑞则因发烧遗憾退赛。比赛开始前,王曼昱和张瑞因为发烧退出本次选拔赛,因此张瑞与陈梦、王曼昱与范思琦的比赛也随之取消,这样陈梦不战而胜直接晋级女单四强,她也成为继孙颖莎、陈幸同后第三位晋级女单四强的主力球员。女子单打第3轮的较量,由何卓佳对阵小将韩菲儿,整场比赛何卓佳发挥出色,她以总比分3比0击败韩菲儿,晋级女单四强。根据抽签情况,女单半决赛孙颖莎对阵何卓佳,陈梦迎战陈幸同。在男单第一组当中,前两轮保持全胜的樊振东对阵小将周启豪。比赛开始之后,周启豪的搏杀打法给樊振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樊振东还是凭借着更强的个人实力,以总比分3比1战胜对手,小组赛全胜闯入四强。另外一场男单焦点赛事,由马龙对阵袁励岑。比赛开打之后,袁励岑表现强势连赢两局,经过短暂调整之后,马龙迅速做出调整,加强主动进攻,连赢三局上演大逆转,总比分3比2击败了袁励岑。至此,男单淘汰赛抽签出炉,男单半决赛樊振东抽到王楚钦,马龙对阵梁靖崑。(二)“追星”青年刘博洋,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影像的意义在于记录,每一个历史时刻、历史事件都应该有人记录。谁来记录中国空间站的成长和变化?如果没有人做的话,那我必须去做!”2022年9月20日傍晚,赤色染透了天空,云彩如一团绚烂的火焰。从北京昌平的住处出发,“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载着200多公斤重的天文观测器材,驱车3个小时来到位于北京密云不老屯镇的国家天文台密云站附近,等待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中国空间站过境的5分钟,力争为“天宫”留下一张从地面拍摄的清晰影像。从“一”字型、“土”字型、“L”型,再到“T”型、“十”字型,这些影像背后,是一名“追星”青年50多次的追逐,是中国空间站从小到大的成长记录,也是一部中国人“太空家园”的成长日记。一次次披星戴月的路途,换来一张张激动人心的影像,拉近着“天宫”与地球的距离。他的望远镜,成为聚焦中国空间站与浩瀚苍穹对话的“新窗口”。一份“特殊礼物”国家天文台密云站是我国早期射电天文的主要观测基地,也是北京周边观测星空和天文摄影的绝佳去处。9月21日,是刘博洋今年第38次拍摄中国空间站,他打算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拍摄中国空间站的计划始于今年3月,而拍摄人造天体的想法早在两年前就已萌生。2020年,还在西澳大学读博的刘博洋惊讶于国外的摄影师能够在地面拍出国际空间站的精细影像,作为一名天体物理学的“专业选手”和天文摄影的“忠实爱好者”,他暗暗决定也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从地面拍摄太空中的运动物体,绝非按动快门那样简单。首先,需要能够实现光学跟踪的软件,控制望远镜跟踪拍摄。但刘博洋所能找到的软件,要么开发年代久远,要么设计不够成熟,难以正常运行。“开发出光学跟踪程序,自己编程!”今年3月18日,刘博洋决定不再等待,他不想错过记录中国空间站“从小到大”成长轨迹的最佳阶段。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关键之年。5月上旬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迎来在轨建造阶段。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再到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伴随每一次发射任务而来的,是中国空间站构型的不断变化。这期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中国空间站的形态都可能不一样。如果不能在天舟四号发射前,开发出跟踪拍摄空间站的技术,那刘博洋就会错失记录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从最小构型到完全建成的“成长经历”的机会。意识到这点,他“非常激动,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但是时间也立马变得紧迫起来。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4月19日,在河北衡水郊外,刘博洋第一次使用自主开发的光学跟踪程序,成功捕捉到清晰的中国空间站特写影像。“如果没有亲手拍摄、亲眼见证中国空间站的变化,你很难想象,一个在我们头顶飞行的空间站还能像机器人一样变形。”短短30天,刘博洋兑现了自己对中国空间站的“诺言”。在刘博洋的好友兼搭档、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王卓骁看来,“刘博洋近一年对空间站的拍摄,完整记录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复杂的过程和隐藏的细节,在未来十年乃至更久的空间站应用阶段,都将持续让公众和专家回味这惊人的一年,将会成为空间站重要的档案之一。”等待中国空间站划过夜空“天文学不是活在历史书上,而是活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世界各地都会有天文学团队做出新的发现,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进步的脚步。”1990年,刘博洋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普通家庭。这一年,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船将哈勃望远镜送入太空,人类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宇宙的更深处。上小学前,父母带他参观了众多博物馆,他对天文馆情有独钟,于是父母花两个月的工资托朋友买了一台60毫米口径、700毫米焦距,附带赤道仪的折叠式望远镜。有了这台望远镜,刘博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夜空。高中时,刘博洋报名加入了天文社。因入社考试成绩好,当上了社团技术部部长,这是一个需要给其他社员讲课的角色。为了讲好课,他恶补读了很多天文学科普书籍。他还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在天文论坛刷各种帖子,慢慢积累起很多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社的“镇社之宝”是学校唯一一台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和社员一起外出观测时,刘博洋第一次有了野外观星的体验。透过望远镜,璀璨的银河扑面而来,无垠的宇宙、无数的星河,以及无限的未知,更加驱动着这位少年的好奇。高考时,他坚定地选了天文学专业,并如愿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大三休学的一年,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补课业成绩,二是筹办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把全国高校天文社团的骨干聚拢在一起。直到现在,中国天文科普圈的同行中,有很多依旧是当年那帮社团活动中最活跃的人。本科毕业后,刘博洋去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之后通过联合培养去西澳大学读博。就这样,从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个喜欢用望远镜看月亮的男孩,到天体物理学博士,再到国内在地面拍摄到中国空间站清晰特写影像的天文摄影师,刘博洋用多种方式探索星空,把星辰大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随着每一次发射任务的完成,中国空间站不断改变着构型,而在地面,能观测并拍摄中国空间站过境的条件却十分有限,甚至某种新构型的拍摄机会只有一两次。为了不错过良机,刘博洋自费辗转多地,寻找具有更好拍摄条件的地点,北京、河北、海南、甘肃、陕西、江西、江苏……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带着两大箱设备,赶往拍摄地,等待中国空间站划过夜空的那几分钟。复杂的拍摄工作要求对程序算法不断迭代演进,观测条件的瞬息变化更让刘博洋追着云层赛跑。尽管有接近一半失败的拍摄经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自4月19日以来中国空间站的每一种构型,刘博洋都拍到了。昼伏夜出,是这位“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的工作常态。刘博洋说,要想与日月星辰对话,熬夜是必修课,受冻挨饿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拍摄中国空间站,刘博洋去过荒漠、上过高原,甚至差点在没有信号的野外迷路。这些辛苦在刘博洋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儿时的那台望远镜不断变大,再变大,将遥远的太空逐渐拉近,再拉近。更多人透过他的望远镜看向了太空,看清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作为一个90后,没能经历发射东方红一号时的艰难困苦,但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同样值得铭记。历史将我置于此时此刻,我就要见证斯人斯事。”六、金句积累1.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