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

训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综合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广5题。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对曰:“婴(晏

子)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

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令不给,

则隰朋侍;左右多过,刑罚不中,则弦章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

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成侍;军吏怠,戎士偷,则

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裴微,则管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

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

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昨。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

曰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曰:

“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

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禄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

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

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合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

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

食之。'夫尺蟆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

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

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兮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甚如出一

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烦诏谀之

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节选

自《说苑》,有删改)

L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

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

如出一口

B.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

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

如出一口

C.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

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

如出一口

D.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

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

如出一口

LB(原文标点: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

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

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文中是齐景公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

如此谦称自己。

B.“公作色太息”与“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两句中“太

息”含义相同。

C.”公以五十乘赐弦章”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乘”

字含义不同。

D.“乃晏子之遗行也”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遗”

字含义相同。

2.D(两句中“遗”字含义不同,“乃晏子之遗行也”中的“遗”

是遗留的意思,“小学而大遗”中的“遗”是遗弃、舍弃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想要搞好齐国的政事,晏子用先王齐桓公的为政之道来

劝说他,齐桓公能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晏子认为这才

是贤德的君主。

B.齐景公有一次宴请各位大夫喝酒时,以射箭助兴,他的箭射出

了箭靶,厅堂上的人却齐声叫好;齐景公很不满意,他叹息一声,放

下了弓和箭。

c.弦章告诉齐景公,君王喜好的,臣子就会信服,君王爱吃的,

臣子也喜欢吃,君王仍然有时爱听谄媚之语,所以才无人进谏,齐景

公听后很赞同。

D.齐景公很认可弦章的进言,赏赐给弦章鲜鱼,但是弦章坚决退

还了这些鱼,他认为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接受这些鱼,否则,就违背了

自己的道义。

3.D(“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接受这些鱼,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道

义”错误,原文是“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

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4分)

(2)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

色。(4分)

4.(1)景公变了脸色说:“齐国虽小,凭什么(说)没有配备应有的

官员呢?"(关键点“作色"''何为"“具”各1分,句意1分)

(2)这是众位臣子不才,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主的不足之处,

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冒犯君王的脸色。(关键点“不肖”、第一个“知”、

“犯”各1分,句意1分)

5.晏子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朋友高缭介绍给齐景公?请简要分析。

(3分)

5.晏子认为高缭虽然和自己是兄弟,但从未指出过自己的过错,

弥补过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只是追求俸禄的官员,不能够辅佐君主。

(3分。意思答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问晏婴说:“我想要听从先生您的意见搞好齐国的政治。”

晏婴对他说:“我听说,国家必须配备好应有的官员,政治才可以搞

好。”景公变了脸色说:“齐国虽小,凭什么(说)没有配备应有的官员

呢?"晏子回答说:“这不是我上面回答的本意。从前,先王齐桓公每

当身体懒散懈怠,词不达意时,就有隰朋帮助他;每当左右过失多,

刑罚不适当,就有弦章帮助他;如果在内宫恣意放纵,左右感到害怕

恐惧,就有东郭牙谏止他;田土不整治,人民不安定,就有宁戚帮助

他;军官懈怠,士兵散漫,就有王子成父帮他整治;行动不符合道德

仁义,信誉下降,品行有缺点,就有管仲帮助他。先王能用别人的长

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欠;因此,他的号

令传达到很远的地方也不会有人违抗,对有罪的人用兵讨伐而不会遭

受挫折;因此诸侯都前来朝贺他的盛德,天子也把祭肉赏赐给他。现

在君王您的过失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告诉您,所以说官员未配备好。”

景公说:“好!我听说高缭与先生您素有交往,请您帮助我见到他。”

晏婴说:“我听说为了争夺土地而进行战争的不能成就帝王的功业,

为了追求俸禄而当官的不能取得政绩。像高缭这样的人与我情同兄弟

很久了,但他从未指责过我的过失,补正我的失误,他只不过是追求

俸禄官职的臣子罢了,怎么能够来辅佐君王您呢?”

晏婴死后十七年,有一次齐景公请各位大夫饮酒,并以射箭助兴。

齐景公的箭射出了箭靶,厅堂上的人都齐声叫好,像出自一人之口。

齐景公脸色大变,接着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这时大夫弦章进来

了,齐景公对他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有十七年了,

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出了箭靶,可是喝彩

声却像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对齐景公说:“这是众位臣子不才,他们

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主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冒犯君王的

脸色。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听说:'君王喜好的,那么臣子就会

信服;君王特别爱吃的东西,那么臣子也就会喜欢吃。'尺蟆吃了黄

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青黑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

成青黑色。君王您仍然有时爱听谄谀之人的话吧?”齐景公说:“好。

凭今天这番话,你是国君,我是臣下。”当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齐

景公就用五十车鱼赏赐弦章。弦章回去时,鱼车塞满了道路。他抚着

赶车人的手说:“方才那些叫好的人都想要这些鱼。从前晏婴以拒绝

赏赐来补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现在这些臣子以谄

媚阿谀来求取利益,所以箭射出了靶子反而还齐声叫好。现在我对君

王的辅佐还没有在众人中见效,却要接受这些鱼,这就违背了晏婴的

行为准则,也在追求谄媚阿谀之人所追求的利欲。”因此他坚决地退

还了这些鱼不接受恩赐。品德高尚的君子说:“弦章的廉洁,就是晏

婴留传下来的好品行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

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

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

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

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

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

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

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

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

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

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

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

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

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

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

“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

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

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答案】B

【解析】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

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

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

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曰”

是标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

排除CD;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是“……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

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

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

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

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

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

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

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

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

故选Ao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

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

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

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

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

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

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

劳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

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

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

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答案】(1)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

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2)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

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

(2)“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供

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

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

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

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

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

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

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

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

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

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

“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

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

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

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

“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

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

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

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

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

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

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

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

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

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

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

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

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

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

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

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

程。

三(2023.江苏徐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

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

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

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

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

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

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

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

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党令对御讲。觉

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帘幕,

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

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傅上

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

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僧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

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

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

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

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

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

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

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

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

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

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

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

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

题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

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

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太宗幸国

子监谒文宣王毕”的意思是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句意

完整,“谒文宣王毕”是“太宗幸国子监”的目的,中间可不断,应

在“毕”后断开,排除A、D;“讲坐”是“顾见”的宾语,“顾”前

应断开;“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言觉方聚徒讲书”的主语,其

后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

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

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

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

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

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是儒、释、

道思想的资料汇编”错误,《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而不是

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故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

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

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

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僧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

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

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王禹傅也大力举荐他”表述错误,

由原文“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可知,王禹傅奏言,李觉不应

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2)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帘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

卦》,从臣皆列坐。

答案(1)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

升为国子博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

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

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1)“默然”,沉默不说话的样子;“色”,神色;“迁”,

升迁、晋升。(2)“因",于是;“张”,张设;“列坐”,依次而坐。

(2)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

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5.李觉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时,是什

么事情使得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他?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①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时,李觉有方法能使计算变得精巧简

便;②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

但他都能够立即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

一定要审清题干,在读懂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原文作答。根据题干

要求,”李觉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时,是什

么事情使得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他“,可知答题区间在最后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