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阳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马卡连科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

3.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A.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

4.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

5.

6.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A.政治素养B.知识素质C.能力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7.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目的B.课程计划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

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9.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

10.

26

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1.德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教育

12.

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1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4.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15.班主任就学生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总结,这属于()。A.A.专题总结B.全面总结C.学期总结D.具体总结

16.某人在面对问题时,善于把握事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全面地分析问题,这体现了他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B.广阔性C.逻辑性D.严谨性

17.

8

我国提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18.

1

身为教师,一言一行都必须注意,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力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意志力

20.系统脱敏法最早由下列谁创立的?()A.A.罗杰斯B.弗洛伊德C.沃尔甫D.杜威二、填空题(20题)2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22.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3.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4.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25.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6.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27.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2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9.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0.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1.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32.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4.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35.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6.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7.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38.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9.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40.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三、论述题(5题)4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

42.注意的品质有哪些?43.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应如何应对?

44.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45.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论述题(5题)46.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47.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48.试述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9.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50.试分析态度的理论。五、辨析题(5题)51.复习知识要“趁热打铁”。52.教材就是指教科书。53.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54.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55.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六、(5题)56.以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急躁冲动、反应迅速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57.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58.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59.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60.“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

2.B

3.B危机期是指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充满矛盾,所以是指少年期。

4.D

5.B

6.D

7.D

8.D

9.A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10.C

11.DD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2.C

13.D再认或回忆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

14.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15.A

16.B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17.C

18.B

19.D

20.CA罗杰斯倡导人本主义疗法。BD无关。C沃尔甫创立的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21.稳定,统一22.社会家庭23.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24.强制性强制性

25.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26.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27.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0.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1.强化强化32.识记保持

33.认识

34.生活化生活化35.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6.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7.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38.壬寅学制

39.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4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41.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解析】此题较难,首先,要把要点答完整;其次,要注意每个要点中的重要概念;最后,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42.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43.(1)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②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44.(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当做到: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4)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结合教育、教学举例,并联系上述要点阐述)。

46.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7.(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48.(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则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关系密切。

(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4)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外因,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解析】在回答本题时可先列出要点,再解释说明,然后举例分析。

49.(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解析】该题是一道重点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发展规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们如何按这些规律做好教育工作。50.(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七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恢复认知平衡: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