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_第1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_第2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_第3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_第4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和计数器。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数。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搜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拟、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假如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展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老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根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根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活动二:理论练习。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项选择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场面。练习此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详细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根底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搜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展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时,先让学生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展改写?在此根底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拟方便。教学反思: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拟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拟,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应,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浸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化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展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根底。教材处理: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拟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化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边设疑边探究;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教学目的: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教学过程:一、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答复为毛线、白线等等〕师:同学们答复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详细来研究它们。板书:直线射线线段【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构造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二、实验验证探究真理〔一〕分组活动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生:我发现线是直的。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老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活动2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生:这条线也是直的。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生:那个线头就是老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活动3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汇报观察到的结果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生:它有两个端点。生:它也是直直的。老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重的兴趣开场积极探究考虑。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考虑、探究,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程度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程度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程度方向运动,然后停顿运动。【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三〕介绍线的读法三、联络生活理论应用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生:太阳光线是射线。生:视线是线段。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师:假如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生:……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表达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步数学修养。】四、总结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进步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稳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也得到了培养。】五、评价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的,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缺乏;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笔算方法。1、出例如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符合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稳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54×145=254×36=217×83=43×139=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比照的根底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拟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略〕四、教学反思: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究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第42-43页〕教学目的:1、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出示题目:11=1111=111111=11111111=要求学生以又快又准的速度进展计算。分组答复计算出来的答案,待全班核对答案后,进展讨论发现。2、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例如:1111111111=111111111111=等等。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5你发现了什么?首先要求学生自主算出得数,再进展四人分组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计算结果,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发现的规律是: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由1、2、4、5、7、8这几个数字组成的。而且,计算得出的得数都是依次向右类推过去的。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6、7的得数。1428576=1428577=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1428577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所以要求学生注意这一个规律只对部分的算式成立。完成该算式和规律后,第二关闯关成功。三、第三关:神奇的91、出示题目:99=9999=999999=的得数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自主动笔计算,并针对上面两条题目总结出来规律。2、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学生掌握了也代表第三关闯关成功。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出示题目: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如选1、3、7、8四个数字,最大的数是8731,最小的数是1378。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举书本上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应该怎么样算,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选四个任何的数算一下,通过学生的详细计算计算和得出结果。〕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数都是存在的,无论所选的四个数字是什么,那个数字就是6741。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四步完成后,向学生说明连闯四关成功。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上下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才能和综合、抽象、概括的才能,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的观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才能和综合、抽象、概括的才能,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的观点。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二)探究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假如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假如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例如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假如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假如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稳固发散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四)评价反应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敏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1、本单元教材内容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间隔。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2、重难点、关键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才能的培养。3、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课时划分6课时〔1〕垂直与平行3课时左右〔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左右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二、探究活动解决方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拟了。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考前须知:1、要有图例2、找好间距3、一格表示的数量一样4、制图名称四、完成试一试五、课堂小节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比拟等活动中。体验探究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考虑、答复,老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引入新课:答复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老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3个问题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老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根据。老师板书:4×5和25×4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老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答复,明确:4×25=25×4〕〔2〕举例验证老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老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老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老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老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老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老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2、教学乘法结合律〔1〕发现问题:老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拟选择的算法是否一样,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25×〔5×2〕比拟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2〕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老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15×4〕×10○15×〔4×10〕〔125×8〕×5○125×〔8×5〕学生计算后,指名答复,明确是相等关系。〔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拟老师提问:比拟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三、稳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四、回忆整理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考虑,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五、作业练习七第2、3题。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25=25×4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25×5〕×2=25×〔5×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究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创新才能。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消费理论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教学策略】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展,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开展有一个比拟全面的理解。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开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展实际的演示。【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场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进步学习兴趣。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开展的过程。1.远古计数: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开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2.算筹: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场想一些新的方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板书:算筹〕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3.算盘: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如今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____、朝鲜等国。进展了改良。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4.计算器:师:我们如今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生:计算器。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生可能答复: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一样?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一样。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理解,为下一步详细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根底。并引起探究的兴趣。5.电子计算机: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创造了什么?生:电脑。微机。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师:随着科技的开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计算工具开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兴旺。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将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创造。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师:如今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生探究,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刚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师:如今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展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生进展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23-8925=126×39=312÷8=6.34-4.7=生进展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展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展提取,输入等号。师:重新演示一遍,以稳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展四那么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才能。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四、练习应用: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1.闯关游戏:〔游戏规那么: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场以老师口令为准。〕2.寻找方法速算:25×4×8=13897×16×0=99+199=155555÷5=五、拓展延伸: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1.远古计数2.筹算3.算盘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5.计算机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教学目的:1、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理解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展简单的数据分析^p。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搜集到的信息进展整理和分析^p。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假如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绘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5、全班汇报交流。分析^p:〔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三、稳固应用,内化进步: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教学目的:●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才能。●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历,开展学生的推理才能。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假设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以下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8125=〔〕620=〔〕24125=〔〕6200=〔〕72125=〔〕〔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根底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假设干倍时,积也扩大一样的倍数。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假设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1〕请学生完成以下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804=〔〕25160=〔〕404=〔〕2540=〔〕204=〔〕2510=〔〕〔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一样,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假设干倍时,积也缩小一样的倍数。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假设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4、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3〔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考虑,发现规律:①请学生完成以下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1824=10545=〔182〕〔242〕=〔1053〕〔453〕=〔182〕〔242〕=〔1055〕〔455〕=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展概括。〔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2475=180036104=3744〔24○6〕〔756〕=1800〔364〕〔104○4〕=3744〔24○3〕〔75○□〕=1800〔36○□〕〔104○□〕=3744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假如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p,培养学生的分析^p推理才能。4、进一步感受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答复以下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的的施行〕一、情景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p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2、自主探究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②设疑问难: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3、合作交流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老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③全班汇报、交流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⑤联络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p人口逐年变化情况。三、稳固应用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答复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②假如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答复以下问题。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浸透环保意识〕四、拓展应用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五、回忆总结,展示个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二、教学目的: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络和区别。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拟方法。四、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底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五、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六、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如今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生:操作。〔期望:学生可以画出:直线、曲线、线段〕〔补救方案一:假如学生都画出直线,老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生:〔一直,一曲。〕〔板书:直〕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补救方案二:假如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老师画线段〕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二〕探究新知1、认识射线引言:刚刚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假如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老师版画:〕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假如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方: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2、认识角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补救方案三:假如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学生操作后讨论。〔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老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____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43、角的大小比拟师:出示活动角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如今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师把=根硬纸条叉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叉开、撑开等〕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叉开了。师讲述:如今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1两条边是这样叉开的,3两条边呢?〔叉开的比1大〕,2两条边呢?〔叉开的比3小〕老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叉开得小,角就小。出如今投影片上。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在投影片上比拟,着重比拟的过程。〔三〕稳固扩展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拟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拟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拟的?生操作后回报。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五〕布置作业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搜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开展数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