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我关系_第1页
第五讲人我关系_第2页
第五讲人我关系_第3页
第五讲人我关系_第4页
第五讲人我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人我关系第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是不是都有良心?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良心?这些问题义务论是疏于继续考察的。功利论的看法是:人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功利就成为善良价值的来源,但是,人为什么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什么不能毁灭自己的利益?它认为相反的假设是匪夷所思的卡西尔:《人论》一书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鲍曼:《个体社会》乔治麦克林《传统与超越》:人是与他人一起的共在。一个人并非孤独地拥有世界,而是进入这个世界并分享这个世界,其他人也是一样。------人的世界就是与他人在一起。马丁布伯《我与你》:“我——你”和“我——它”两种关系。“我——你”关系具有相互性、直接性、开放性:“我”通过与你的关系而成为“我”;“我——它”是对象性或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象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它”仅仅为我所用而并不与我相互沟通。第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神秘的生命冲动,其核心是性欲的冲动,又名“力比多”,它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驱力”;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是无意识或潜意识,是“力比多”的原始、本能的永恒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强烈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一种按照现实外界的规范要求满足本我的自我协调,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在后天的道德、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作用下构成的下意识,是一种不定型的带有盲目性的是非感,如通常所说的“良心”、“良知”等,它遵循“至善原则”上述三部分,本我是最根本性的东西,是人的先天的本质,是真正的人格。第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杜威:人是求生存的动物,生存就是应付环境。萨特: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人,不外是自己造就的东西。”马克思的人学观点: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对于人的优先地位,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和劳动的关系中,人是劳动的前提,也是劳动的结果;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人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社会历史规律也即是人的活动规律;在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中,历史是群众的事业,各个人的意志产生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在个人和阶级的关系中,他们的个性受非常具体的阶级关系所制约,社会发展就是由“偶然的人”向“有个性的人”转变,最后达到“自由个性”;等等。第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1、把人看作复杂系统,从哲学、经济学、政治理论等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对人进行整体研究的整体性原则;

2、主张从现实的人出发,反对关于“抽象的人”、“一般的人”的空洞议论,研究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现实性原则;

3、强调劳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和动物的最终的唯一的区别,把劳动实践的观点看作人学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实践性原则;

4、要求对事物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对实践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对人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的主体性原则;

5、突出考察人的历史发展,着重研究历史地发生着变化的人的本性的历史性原则第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武志红:《聆听你内在的声音》

最近一个月,我常常问自己,刚才那种感觉、那种声音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呢?结果发现一个规律: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觉是从头部发出的;同情、包容、爱、悲伤等围绕着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种种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这些感受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简而言之,可以说,头部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思维的评判,心口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爱与不爱,小腹部产生的感受与链接感有关。第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我们认同的观点是:人的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实是:人是自然界的物种,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的存在是经过自然选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从这一事实出发,尽量少对人性做出太多的假设,而把利益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没有不变的善,也没有不变的恶,只有不变的利益。”那么不变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更好地生存。问题:如何完成一个我?

1、什么是我?许慎《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自我之“我”,是把自己杂置于众人之中,自称则第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为“我”。我离不开与“我”相关的众人。“我”是众人的一分子;与众人相联系又能把自己同众人区分开来,才有所谓“我”。2、我的发现,有赖于人心的自觉。3、真我,必使此我可一不可再。也就是说,除却此一我外,更不能别有一我,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我。4、人之求成为我,必当于人中觅取之,必当于人中之先我,即先于我而成其为我者之中觅取之。5、如果不遍历异境,则将不见己相。6、凡为杰出人,必成一种人样子。然进一步言,最杰出人,却始为最普通人。因其为人人所期求,为人人第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之楷模,为人人所挑选其所欲到达之标准,此非最杰出之人而何?7、其人虽杰出,而仍然不普通。必得其人成为尽人所愿意挑选之人样,始属最好最高的人样,此一样子,则必然为最杰出者,同时又必然为最普通者。换言之,此乃一最普通而又最不普通之样子。再换言之,必愈富人性之我,乃始为最可宝贵之我。8、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行而道问学。此三语,为中国人教人完成一我之最高教训。第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关于自我的观点:1、斯芬克斯之迷2、认识你自己!3、看清自己比看清别人更重要,因为人要和自己相处一辈子。4、人贵有自知之明。5、自知曰明,知人曰智6、“知人知面不知心”,对自己呢?第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多面的“我”1、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2、自我,镜中我3、我有=我是?4、小我,大我5、有我,无我6、本我,自我,超我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人际互动1、生活是一面镜子,你朝它笑,才能看到笑脸;你冷漠地看着它,将看到一个冷漠的面孔;你对它怒目而视、挥舞拳头,将看到一个对你怒目而视、挥舞拳头的形象。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3、交朋友的首要方法是要够朋友。4、德不孤,必有邻。(孔子)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人我关系的各种情形及规范1、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整体)。往往强调集体主义,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2、在等级制、特权制社会,个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处理人我关系的规则是与身份等级相联系的名分、纲常。3、在政治、法律地位平等的个人之间,逻辑上唯一可行的规范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用孔子之语称之为“忠恕之道”。4、由于处境、条件、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当有人需要帮助时------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认为,人际模式可以分为四种:1、我行,你不行;2、我不行,你行;3、我不行,你也不行;4、我行,你也行。前三种都是不健康的人际模式,真正健康的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我们无条件地爱自己,也无条件地爱别人。无条件地爱自己,可以让我们远离“我不行”的惶恐,让我们可以理解并接受自己,在做个人决断时以自己为圆心,而不是以别人为圆心。无条件地爱别人,可以让我们理解并接受别人,在关系中不陷入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让我们真正地和别人和谐相处。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忠恕之道1、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犹太教希勒尔拉比:你不要别人做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做。3、基督教《圣经》: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4、伊斯兰教《纳瓦维四十圣训》:你们当中,谁若不想要兄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谁就不是信徒。5、耆那教《克里檀戛经》:对待此世的一切生灵,应该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像自己想得到的对待那样。6、佛教《相应部》:在我为不喜不悦者,在人亦如此,我何能以己之不喜不悦加诸他人?7、印度教《摩诃婆罗多》:人不应该以己所不悦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乃是道德的核心。8、德国哲学家康德:按照你希望它成为普遍准则的准则去行事。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使自己为人并尊重他人为人。10、德国诗人席勒:表现自己的自由并保障他人的自由。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1、达尔文: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道德的奠基石。这些观点表述来自不同地区、民族和时期,但却极为相似,说明了什么?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种价值律:金律:欲人施之于己,亦施之于人。银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铜律:人施于己,反施于人。铁律:己所不欲,先施于人。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对人和对己在实际的人我关系中,对每个“我”而言,把握自我总比强求别人如何如何要容易,因此,从我做起,主动体谅别人是必要的。近代学者李叔同说:“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清代学者金缨说:“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违,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泰戈尔诗选这世界一度是你的,也永远是你的。因为你无所企求,你的财富不足以使你欢乐。你视财富如草芥。所以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把你的一切给予我,而在我内心不断地赢得你的王国。一天又一天,你从我的心头买得黎明,而且发现你的爱已刻成了我生命的形象。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人际感情的因素1、外表:长相、衣着、装扮、气度2、语言:内容、口才3、才华、能力4、性格、脾气5、品行、价值观、信念6、相互因素:相似性、互补性、偏好。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人性参考书1、人性论英国休谟

2、理解人性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人性论人性问题自古就受到重视。《韩非子》提出:“夫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莎士比亚对人性的颂扬:“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理性多么高贵!才能多么广大!外形和行动多么特殊,让人赞叹!举止多么象天使!理解力多么象上帝!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可是,人性难知。苏轼说:“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但要待人处世,总难免要了解人性,知己知彼嘛。《红楼梦》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皆有天赋良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仁、义、礼、智的根源。“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汉代董仲舒加上“信”,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孟子的性善论,通过后来《三字经》的通俗化而广泛传播。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皆好利恶害,必然要与他人抢夺争斗,导致伤害残杀。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为保障秩序,就要制订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他的两个学生韩非、李斯将这种观点发挥到了及至。荀子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与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恶是由于不能存其心、养其性)针锋相对。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人对人是狼”“几何公理要是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遭到反对。”法国哲学家萨特:他人就是地狱。意大利马基雅维里:人性自私,权利欲和财富欲支配着人的行为,为满足这些欲望,人皆不择手段。因此“目的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基督教:原罪说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亦善亦恶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论,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根源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而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贪,自私。仁,利他)宋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英国哲学家休漠:“仁慈的确是存在的,不论它是多么的少。------在人性中,除了狼的凶残,蛇的歹毒,总还有鸽子的善良。”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性无善无恶说洛克:白板说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人的一切品行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因此教育是万能的。广东《新三字经》:人之初,如玉璞。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对人性论的评析1、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反映出人性的复杂。2、人性论是社会规范和个人待人处世的一个出发点。根据性善论,道德是可行的;根据性恶论,法律是必要的;因为原罪,就要赎罪,要信仰、博爱、忍耐;根据马克思,就要革命,要用暴力推翻私有制;按照白板说,教育就是万能的;依据马基雅维里,人就要变得“象狮子一样凶狠,象狐狸一样狡猾”。3、人是历史的、民族的,抽象的人性论可能太空泛,很难具体确切。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民族性据说当年联合国向世界各国征文,要求以“大象”为主题。结果德国人文章的标题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罗斯人充满民族自豪感地命题为“俄罗斯的大象——世界上最伟大的象”;意大利人则写上一首诗“象啊,象!”英国人写的是“关于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波兰人的论文题目是“论大象和波兰主权的关系”;而中国人的论文标题是“大象的伦常。”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行驶中出了故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逃命.船长深谙世故,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说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就跳;他对法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法国人爱赶时髦,听完即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严于纪律,服从了命令;船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许!”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你不让他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船长就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的,不亏!”对中国商人则说:“你不是家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么,你不跳水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呀?”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中国的民族性历史学家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对权势的崇拜狂;2、自私、不合作、窝里斗;3、淡漠、冷酷、残忍;4、文字欺诈5、对僵死规则的迷恋和肤浅虚骄。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总结出历史上较公认的观点十种:(1)自私自利(2)勤俭(3)爱讲礼貌(4)和平文弱(5)知足自得(6)守旧(7)马虎(8)坚韧、残忍(9)韧性(10)圆熟老到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林语堂《中国人》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特性是:(1)老成温厚(2)遇事忍耐(3)消极避世(4)超脱老滑(5)和平主义(6)知足常乐(7)幽默滑稽(8)因循守旧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当代的研究沙连香《中国民族性》(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三万多人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两个问题及被选择最多的答案如下:1、你认为自己的品质主要是:——仁爱、理智、进取、忠孝、勤俭2、你认为世人的品性主要是:——实用、势利、中庸、嫉妒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一点分析1、对自己的评价多是褒义词,反映出人们对这些美德的认同,反映了人性向善的一面。——人们喜欢受到肯定、赞扬,不愿意受到否定、贬低。2、对别人的评价多是贬义词,反映了人性中以自我为中心,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倾向。——不要说自己有多好,别人一般不会相信;不要说自己有多坏,别人一般会相信的。第三十五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