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二实小来了很多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你们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节课我确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
师:刚刚我们的沟通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觉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
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如今让我们抓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通读状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确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师:你们都读得特别仔细,老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师:(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4.沟通学习古文方法
师: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如今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5.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同学们都读懂了吗?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禽)
师:引导理解“设〞时(课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呢?
6.说故事
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确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谁来说说?
三、解疑难,探究文字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慧。(板书:甚聪明)
师:杨氏子甚聪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
2.细辨别,探究人物特点
师: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谁来读一读孔君平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孔君平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觉得他是带着什么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齐读。
师:杨氏子有没有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能读出杨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师:那么再猜猜,孔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师:这么说杨氏子说完这句话以后,孔君平肯定没有生气?
师: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孩子,既维护了自己和家庭的尊严,又没有让客人生气。杨氏子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爱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留意读出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总结: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信任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秀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五、作业(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6个生字,把握多音字“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理解“甚、惠、诣、乃、示、曰、未〞等字意。
2、学习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4、通过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体会人物机灵。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体会人物机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释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有用语言进行沟通。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灵奇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幽默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日我们就要走进古人刘义庆,走进他的《世说新语》,去认识一位九岁的能言善辩的孩子。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
3、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氏之子或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二、初读课文,读通古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状况,在读文中发觉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着重强调多音字“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引导学生读懂停顿。〔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读去感受文言的特点,以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读懂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解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标记。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既能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更快地更简单理解课文的意思〕
2,、全体沟通解决难点。
第一句: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甚、聪惠。
第二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诣、乃。介绍孔君平。
〔2〕“乃呼儿出〞大家猜测一下,是谁把孩子叫出来的呢?叫儿子出来做什么呢?
师小结:从这我们能感受到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古文中省略了一些环节,我们还是能解其意,这就是古文语言精炼的一个特点。
第三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为、设。
〔2〕谁为谁设果?
师小结:由此我们发觉这句话虽然省略了主语,但我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想,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果有杨梅〞是只有杨梅吗?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但在这里只提到杨梅呢?
第四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此、君。
〔2〕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他家的水果呢?在与杨氏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君平把杨梅和杨氏之子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杨梅姓杨,杨氏之子也姓杨,说他们是一家子。〕
第五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未、夫子、“家〞和“禽〞与现代的“家禽〞比较。
〔2〕那杨氏子又为何这样作答呢?推想一下,杨氏子在作答之前,他是怎么想的?
3、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
四、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体会人物机灵。
1、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甚聪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毫不犹豫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比“君家果〞“夫子家禽〞。
〔2〕“应声〞答曰〔反应快〕,多么聪慧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听话的人感觉舒适,同样的意思,拐了个弯说,就委婉得体,而不失礼貌。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孔雀;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的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纳了否认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反对了孔君平的话。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引导:〔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设计意图:白话和文言对比着学习既能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
五、熟读成诵。
1,这么聪明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爱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留意读出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
21.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想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觉、积累、运用奇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有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仿照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敬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顺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留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
〔4〕竞赛朗读: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沟通,理解意思。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特别。〕“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慧。〕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特别聪慧。〕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慧,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宠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父不在〞〕
4.孔君平发觉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常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识。〕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你能用一句完好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款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宠爱之情。如今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3.体会语言的奇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假如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奇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觉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奇妙的回答,杨氏子肯定思索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毫不犹豫,几乎想都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灵敏、机灵,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奇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灵灵敏,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杨氏子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索、书写。
3.小组沟通。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本来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特别聪慧,没想到,他竟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明,今日一谈,果真名副其实哪!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把一个聪明、礼貌的杨氏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当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竞赛背诵,男女生竞赛背诵、小组间竞赛背诵。
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本文讲解并描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幽默幽默、机灵奇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洁,语言幽默,颇好玩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慧机灵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已把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如借助插图、参照解释、查阅字词典等的学习方法,这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方便,但这毕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及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小的困难。所以帮助他们消除畏难心情,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到达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1、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古诗词和古代名言警句,还记得吗?谁能试着背诵一首古诗词?师生接背古名言警句:天行健——;地势坤——。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光阴似箭——。书犹药也——。
2、像这样形式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用文言写成的诗,就叫古诗,那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我们就称之为古文,也叫文言文。
3、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完好的文言文,看老师写课题。——杨氏之子。
4、谁来读读课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李氏之子呢?你姓周,就是——;你姓郑,就是——这则故事的是——刘义庆,选自于哪本书?——《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
5、课前已经做了预习,谁能说说这文言文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一样。难读〔生涩,拗口〕;难懂〔意思不好理解〕;语言简练,字字如金。所以文言文读后,能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好这篇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读,我们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因为是第一次学文言文,所以要多读几遍,力求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还能读出画面和情节来。〔生自由读书,师巡察指导,并板书“诣、乃、曰、禽〞〕
2、检查朗读状况。指名读书,并适时评价,纠错。
3、老师范读,并画出节奏符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再请学生读,力求读出节奏和韵味。
5、书会读了,那课文的意思我们能不能都明白呢?首先来学习几个生字。〔学习板书中的生字:读音,书写,意思〕
6、那故事的大意,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师指导疏通文意,指名说故事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读出杨氏子的“甚聪惠〞
1、师:故事读到这,我们都能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事?〔板书:杨氏子,孔君平〕,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杨氏子的特点?〔板书:甚聪惠,联系“亡赖〞介绍通假字,惠同“慧〞,理解意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杨氏子的“甚聪惠〞?请将相关内容做上记号。
预设一:会听——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有道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有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声现象(第1期)解析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分式(7大考点50题) (第1期)解析版
- 第九课 我是情绪的小主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辽大版
- 2025年1月资产核算与物料核算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5年1月消防救援职业技能鉴定习题库与答案
- 2024年 第八章 第1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3-1
- 2025探讨我国合同法上租赁合同的性质
- 葡萄酒知识培训目的意义
- 现代文阅读及题目答案
- 沧州高二地理联考试卷及答案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