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课件07教师与学生_第1页
《教育学》教学课件07教师与学生_第2页
《教育学》教学课件07教师与学生_第3页
《教育学》教学课件07教师与学生_第4页
《教育学》教学课件07教师与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CHAPTERVIITEACHERS

ANDSTUDENTS学习目标了解教师职业及其产生与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素养,在实践中能自觉地促进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建构策略。案例导入

落入凡间的天使——《放牛班的春天》①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讲述了一位叫作马修的老师的故事。马修被调往一个被称为“死亡池塘”的学校,那是一个汇集了不安分学生的学校,或者说是一个病态的学校。马修老师如同其他老师一样服从制度,却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学生做点事。他相信学生的纯真,他以温和的态度感化他们,用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在的能力。而马修老师最后的成功也是值得庆幸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即使因此招来的结局是被校长赶走,但他已经真正地改变了学生,尤其是一个叫作莫杭治——有着天使的面孔和天籁之声的男孩。马修老师的特别在于他不体罚学生,而是用心去和他们沟通。例如,观看者都很感动他让学生重唱那段骂他的歌词,这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呢?孩子们并不是病态的,病态的是社会,是社会的不理解。社会和教育的不理解造成了孩子们心理上的病态。例如,放火烧学校的学①

a落入凡间的天使:《放牛班的春天》[EB/OL].(2008-08-19)[2018-11-10]http:///16682/reviews/1406898.html.(有改动)案例导入

生完全出于学校对他的不信任,他确实没有偷钱,放火烧学校那是他被逼急了才做的恶行。这能完全怪学生吗?又如其中的校长,他每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就在暴露他丑陋的灵魂。而马修老师,这样一个个子不高,甚至秃头的失败音乐家,有着不同凡响的耐心和理智,一个偶然的带点自私的理由,让他开启了孩子们一片音乐的天空。当伯爵夫人来听合唱时,《那段黑夜》的歌声从孩子们的嗓间流出,真的如他们所形容的天籁之声。尤其是小男主角的独唱传来的时候,那种沁人心脾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如果马修老师是一位心灵天使,那么莫杭治便是音乐天使,尤其是他的独唱,在其他孩子美妙的和声的衬托下,他那纯净、清亮的声音好像湛蓝天空下的飞鸟,自由,轻灵,穿透人心,让人感觉自己的心好像也被插上了翅膀,跟着他的歌声一起飞翔。马修老师离开时,孩子们的歌声从窗口飞来,他们折的纸飞机上签满了名字,那是他们对马修老师来自心灵的尊敬与感动。目录Contents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一节教师教师第一节广义的教师是指一切能给别人以积极影响的人,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狭义的教师是指一种职业身份。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以其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一种职业。教师便是从事这样一种职业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教师的概念

1.非职业化阶段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活动,也就有了老师。古代原始部落的氏族首领和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为了部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特别是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有意识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例如,我国古籍上记载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狩猎,神农氏教民农耕。这些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雏形,但由于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并不是独立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2.职业化阶段现代意义上的教师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就有了学校的雏形。传说夏代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商代又有了学、瞽宗,并且已有大学、小学之分。西周时期,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官学中设有专职的教育官。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的建议,实行吏师制度。汉代以后,中央及地方官学中有博士、祭酒、助教、直讲、典学等专职教师。唐代以后,除了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以外,还有学正、学录、监丞、典簿、典籍、掌馔等专职教师。这种官学的教师与后来的公办教师都是由政府委派的,其待遇和俸禄往往参照国家官员的标准。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2.职业化阶段除官学外,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奴隶主势力的衰落,官学废弛,典籍扩散,知识下移,私学开始兴起。儒家的孔子、法家的韩非和墨家的墨子都办有私学,他们通过授课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培植自己的势力。在私学任教的教师,既有官吏兼任或辞官还乡的;也有名儒大师不愿出仕,退而授徒的;还有清贫文人充任乡间塾师、书师的。从其来源和报酬上来看,私学的教师与当代的民办学校中的教师或公办学校的民办教师十分相似。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2.职业化阶段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很受人尊重。在古代印度,教师甚至处于最高的社会等级,属于婆罗门的一部分。但在古希腊后期,照本宣科的教学比较普遍,导致教师特别是启蒙教师的地位普遍下降,工资微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上层阶级经常雇佣奴隶担任教师,称之为教仆。教仆向儿童传递知识,然而身份依然是奴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高级学科如哲学、修辞学教师的地位则好得多,不仅有较高的待遇,而且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19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大多数由教堂里的唱诗人、旅馆的掌柜等来兼任。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3.专门化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随着教育的制度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丰富和发展,教育工作日益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专门职业。现代社会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近代,出现了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师范学校。1974年,法国创立了师范学校,开创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19世纪初,德国师范教育也发展起来;19世纪末,我国开始发展师范教育。1897年,在上海开设的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4.专业化阶段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教师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校,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掀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同期的英国逐渐建立起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即教师教育课程要求。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拓展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是指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大量招收乡村教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中小学近250万人,幼儿园42万多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8.3%。2019年1月13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向好发展。特别拓展“最美乡村教师”李灵:1000面国旗送防疫一线“当五星红旗在疫情防控指挥台上飘扬,人民群众就能增强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正值立春,“最美乡村教师”、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将一批国旗和物资送到程寺村各防疫卡点上。作为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李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她自掏腰包购买1000面国旗,率领学校同事自驾车带着满载酒精、口罩、食品和瓶装饮用水等物资,捐赠给周边的6个疫情防护值勤卡点。每到一处,李灵和同事们都会把事先准备好的一面面鲜艳的国旗分赠给卡点上执勤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居民,鼓励大家坚定必胜信念。“当前我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心里特别踏实。”李灵告诉记者。特别拓展“最美乡村教师”李灵:1000面国旗送防疫一线“有党和政府坚强正确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许湾乡的一位女干部接过李灵赠送的五星红旗时,激动地说:“每次看到五星红旗、看到国旗、党旗,我的心就非常激动,非常有信心、有底气。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一)教师的作用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教师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使命。相对于学生,教师闻道在先,掌握着较多的文化知识,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得以总结和世代相传;同时,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智慧,开启他们的潜能,使得人类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发展和突破。教师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教师还通过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还在一定时期内,为传播进步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革命理论,维护进步的生产关系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1.传递人类文化,促进社会文明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社会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劳动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有人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从蒙昧、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先驱者,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展未来人才的规格与要求,进而通过教书育人来提升人类的素质。教师在促进人类自身完善的过程中,还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启迪人们的心灵,进而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还具有个体作用。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是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体现。教师职业是由教育专业人员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所从事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经济价值;教师职业既有付出与奉献,也在不断地收获。(一)教师的作用2.塑造人类灵魂,促进社会发展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二)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以及在社会政治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影响力等。从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不难发现,教师职业在产生初期,教师的政治地位总体上是低下的,处于一种被利用的地位。在中国社会,教师的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起伏波动。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1.教师的政治地位理论上,经济地位取决于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辛苦程度和所创造的价值。而教师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又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劳动,需要耗费体力、脑力的劳动。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经济待遇的相对高度,包括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和享用的状况以及待遇、生活水平、行业吸引力等。它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教师的经济地位不仅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二)教师的社会地位2.教师的经济地位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3.教师的法律地位(二)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权利、责任。教师职业的权利主要是指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教师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如生存权、选举权以及享受各种待遇和荣誉等)外,还包括职业本身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教师职业的法律责任是指教师遵照法律应该承担的义务。教师职业的权利与责任是统一的整体。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3.教师的法律地位(二)教师的社会地位(1)我国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下列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3.教师的法律地位(二)教师的社会地位(2)我国教师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对我国教师责任的总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我国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做出了下列具体规定: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二)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其实质就是拥有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它主要是通过从业标准来体现的,有没有从业标准和有什么样的从业标准是教师职业专业地位高低的指示器。教师都要接受一定期限的职业训练,树立教育职业的师德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教师任职资格,然后行使教师的专业权利。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职业所需要的教育培训时间越长,可替代性越弱,那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社会地位也就越高。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4.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职业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的培训,以达到从业标准。尽管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很难像医生、律师专业那样严格、规范,但教师的从业标准是相对较高的。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既有软性标准,如道德要求、个性要求等;也有硬性标准,如高学历、教师资格证书等。在我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没有确定的教师职业标准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教师短缺,需要大量补充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因而大大降低了教师职业的进入门槛,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影响。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教育的地位紧密相连,它不仅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有关,而且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有关,还与教师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相关。(二)教师的社会地位4.教师的专业地位三、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四、教师的职业角色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教师首要的角色。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或者知之不多与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教师无疑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接受者的角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古今的含义也有区别,古代教师的传授多以讲、诵、问、答为主;而现代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除讲求教学的科学性之外,还必须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1.知识传授者四、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学者,要学习教材,了解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以严肃的态度来研究教材、处理教材,把知识客体内化为自身的主体结构。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所教的知识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以适应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2.学者和学习者四、教师的职业角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高尚、更成熟。只传授知识的教师是“经师”,只有那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勤奋、刻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还要善于使学生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等等。3.学生的培育者四、教师的职业角色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会受到教师的言行、处世态度的耳濡目染。教师的示范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会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差教师的示范作用会给学生留下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导致学生行为上的缺陷。4.示范者阅读专栏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①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是1953年的美国,正处于时代大变革,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毕业于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安·威利斯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到学校后,凯瑟琳发现学校的陈规陋习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而当时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也在致力于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妇女们重新劝说回家。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凯瑟琳大胆地向陈腐的教学制度发起挑战,在校方的压力之下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她的执着影响了当时在校的一大批女学生,使她们也包括凯瑟琳自己对艺术、人生和爱情有了新的见解。①盘点十大教师题材电影百变教师形象每部都堪称经典![EB/OL](.2015-09-10)[2018-11-10].http:///news/html/2015-9/179799.html.(有改动)四、教师的职业角色虽然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地位、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师生之间友情的建立。学生往往愿意并期望与教师做朋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可以使学生更亲近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作为朋友,教师就应成为学生的交心对象,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全面成长,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最好的教师是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种教师。5.学生的朋友五、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则。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人说:“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到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的一生一世。”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所提出的要求。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素养1.对事业——热爱教育,无私奉献(一)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态度的首要内容和崇高境界,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选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五、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托尔斯泰曾经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是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可以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将之长久地保存在内心深处。2.对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五、教师的职业素养阅读专栏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①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的朋友因为儿子拆坏了新买的表而把儿子揍了一顿。陶行知听朋友说了之后,风趣地对朋友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于是要求去朋友家会会这位“小爱迪生”。此时,“小爱迪生”正蹲在地上专注地看蚂蚁,陶行知问他为何拆表,孩子说好奇表里的声音是怎么来的。陶行知知道这个情况后,征得朋友的同意,带着孩子上街找了修理铺,陪着孩子观看了拆表、修表的全过程。孩子终于知道了表的声音是怎么来的,非常高兴。①先生归来: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陶行知[EB/OL].(2017-07-25)[2018-07-10].https:///a/159710943_177272.(有改动)3.对集体——热爱教师集体,团结协作(一)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劳动具有群体性特征,教育过程是教师集体配合、齐心协力的过程。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完成共同教育任务的成员所组成的复杂整体。学生的塑造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教育任务不可能由个别教师来完成,它必须由各门学科和发挥各种不同职能的教师来共同承担。只有教师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协调一致地活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每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教育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五、教师的职业素养4.对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其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和劳动态度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我国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的教师应“以身立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深厚的文化修养(二)知识素养教师历来给人以有文化、有知识的形象。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知识与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学科间的不断交叉、融合,学科内容涵盖各种领域,对教师文化知识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博古通今。教育不仅要传授给他人知识,还要提高个人的修为,而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修为,首先要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五、教师的职业素养2.扎实的专业知识(二)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与所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要达到精通、细密、扎实、深刻的地步,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熟悉学科的发展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才能在教学中统观全局,科学地处理教材,使知识摒弃符号、推理、结论的方式,展现活力并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理论和实践、知识和人生的统一。五、教师的职业素养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二)知识素养文化知识广博、专业知识扎实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但是,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怎样教,学会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知识系统和科学派系,有其独特的逻辑体系和发展脉络,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教、善喻、善问,做到循序善诱,将教育的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因此,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五、教师的职业素养资料表明,教育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相关性,即教师的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对教育效果就不再起显著的作用。同样,教师的知识水平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以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的相关性。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每个教师都应具备良好的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特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能力,是教师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教师的能力素养做保证,教师的职业道德将得不到体现,教师具有的知识、修养也将无法对教育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综合以往的研究及社会对教师的不同要求,现代教师至少应具备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基础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活动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自我完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三)能力素养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组织管理能力(三)能力素养(1)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能力。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有程序、有步骤地安排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2)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其是指教师应具有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励、唤醒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维持和组织课堂教学秩序的能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3)管理班集体的能力。其包括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能力,培养积极分子和选拔学生骨干的能力,营造舆论和班风的能力,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等。五、教师的职业素养2.语言表达能力(三)能力素养教育过程离不开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以及多媒体设计和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做到标准无误、形象生动、抑扬顿挫、节奏始终、层次清晰、风趣幽默,做到春风化雨,能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体态语要自然恰当、锦上添花,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板书设计要做到书写工整,设计合理;教师还应掌握多媒体设计和操作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和操作课件,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五、教师的职业素养3.交往、沟通能力(三)能力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真正的教育是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灵魂的。”教师主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交往来引导和影响学生。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是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愿意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进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力。五、教师的职业素养阅读专栏崔永元的两扇窗①崔永元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上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他在《不过如此》一书中道出原委。事情是这样的:上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拿粉笔头准确无误地向他砸过去,还说他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而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①赵公明.神奇的教育世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6.(有改动)4.教育科研能力(三)能力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一种决策和创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表现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运用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开展实验活动,制订研究计划,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方面。教育活动与教育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围绕教育活动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教育活动,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身处教育实践一线的优势,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敏感性和探究精神,要将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教育研究者的角色。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可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重视自己的情感修养,使自己有积极、乐观的情绪,让学生通过这种积极、乐观情绪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情感,并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四)心理素养五、教师的职业素养2.豁达开朗的性格豁达开朗是健全性格的标志之一。教师的豁达开朗表现为胸怀开阔,度量宽宏,情绪稳定,善于忍让,能体谅和理解别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做到礼让、宽恕,能与学生融洽相处,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四)心理素养五、教师的职业素养3.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的行为要有很强的自觉性、果断性,对复杂的、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能坚持不懈,面对困难能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做学生意志的榜样。(四)心理素养五、教师的职业素养特别拓展班上一半学生考100分儿子考98小学老师患上抑郁症9月10日,除了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选择一种极端的解脱方式:让自己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自杀的人中,有70%都是抑郁症患者;而在抑郁症患者中,有70%的人都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不由得让我们更加关注起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工作辛苦,压力巨大,这是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注定我们可能承受多种多样的压力。有源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有源自生活方面的压力,有源自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职业倦怠、身心透支等现象侵袭着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幸福感。有老师直说“不敢想,心乱如麻是现状”。特别拓展班上一半学生考100分儿子考98小学老师患上抑郁症39岁的秦女士(化名)是一所重点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忙工作,32岁才生宝宝。儿子5岁时,她就让其上小学,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久而久之,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今年4月,儿子一次考试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遗书,吃了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后来在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吴万振副主任医师的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具有特殊性(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特殊性在于双专业性,即教师专业既是学科专业也是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但仅此定位是极为有限的;教师专业发展还包括综合素质的提升。六、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线性的过程,包括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表现,这些阶段构成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所以,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我们应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过程中,让所有教师朝着专业成熟的方向持续前进。六、教师的专业发展3.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依靠教师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教师要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依赖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六、教师的专业发展1.社会环境教师的社会属性注定其专业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从宏观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国家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教师的职业价值越来越被认同,地位越来越高,前途越来越好,方向越来越明,标准也越来越明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六、教师的专业发展2.组织文化这里的组织是指教师任职的学校。教师任职的学校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领导、同事及学生也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结构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六、教师的专业发展3.个人经历个人生活史研究源于对美国土著历史回忆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主要通过叙述教师自己的成长史来反映教师教育行为及教育观念的建构过程。教师个体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以及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六、教师的专业发展1.专业学习(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职前专业学习和职后培训。职前专业学习可使教师具备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把学术性、示范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形成专业信念体系,培养敬岗爱业的精神,建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职前专业学习应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制度。职后培训主要在弥补理论缺陷的基础上锤炼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素养。六、教师的专业发展2.专家引领(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专家引领是指将专业研究人员引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研究人员是相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的,是指长期处于系统的理论积累过程中的、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的人,包括骨干教师、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大学教师等。这些专家主要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座谈、合作客体研究等形式对一线教师进行引领。专家引领会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专家的理论深化也具有推动作用。六、教师的专业发展3.同伴互助(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个体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自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同伴互助是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同伴互助强调教师队伍的力量。同伴互助的表现形式多样,实践中会有帮扶式、研讨式、谈话式等。学校中的教研组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借助教研组的教育研究活动,教师个体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六、教师的专业发展4.自我反思(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在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以充实生活和丰富体验,拓宽和加厚文化底蕴,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工作动机,实现自我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教学后记、观摩教学、微型教学、行动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第二节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独特性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每个儿童的生命都与成人不同。他们不是父辈的复制与延伸,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他们的生活阶段并非仅仅是成人期的一种预备,他们有着与成人相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存在着质的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善于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言行中发现学生表现出的潜在优势,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激发它、发挥它和强化它。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严格来说,人的一生始终处于未完成之中,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只不过各时期的成长幅度有所差异而已。学习期间的学生恰恰处于人生最为关键的未完成期,可塑性极大,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还表现在心理上;不仅表现在速度上,还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这说明,学生正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某方面的潜在特长或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开展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历程。一、学生的本质属性3.自主性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与条件,然而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这也是生命的意义。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不可忽视。无论学生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否则就会在无形中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的主动行动、思考、选择、应答常常会受到压抑,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压抑,被各种“科学”的标签压抑,其创造的天性也就被压抑了。一、学生的本质属性特别拓展有关学生的解释1.在校学习的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2.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特别拓展有关学生的解释3.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宰相王溥父祚,少为太原掾属。宿州防御使既老,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学生》:“陈省华对客,子尧叟等列侍,客不安,省华曰:‘学生列侍,常也。’”4.整体性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有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需要,也有强烈的认知欲望和要求。如果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育的根本意义。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般性的认知、积累和加工,还要通过学生的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其内心世界,与其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结合起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杜威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因此,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杜绝动脑与动手的分离、记忆与思维的分离以及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分离,找寻完整的生命意义是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要求。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并没有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价值的生命存在,从而忽视了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使侵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现象屡见不鲜。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要确保儿童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儿童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权益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的社会地位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对青少年儿童的权利及其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我国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生活获得照顾权,民事活动代理权,休息娱乐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荣誉权,著作权,平等对待权。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均被称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享有特别的受保护权。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他们既不是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也不是以职业劳动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人,他们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半”社会成员。这一点正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学生的法律、法规来看,对中小学生身份地位的确认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初等或中等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中小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权利与义务的特殊性。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它把学生看成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知识的容器。学生相对于教师来说,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它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的一切措施应围绕着学生转,全部的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的,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师生关系第三节(一)师生关系的概念(1)哲学认识论角度:师生之间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间的关系。(2)教育学的角度:师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3)心理学角度:师生之间存在着认知、情感、个性的相互作用。(4)文化角度:师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共享和创新的关系。(5)社会学角度:师生之间存在角色关系、互动关系。(6)管理学角度:师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一般认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表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1.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结成的授受关系授受关系是对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的最简单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的指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积累社会经验。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目的,教育最终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关系概述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活动的基本关系。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但是同时,学生又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关系概述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关系。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还有思想上、情感上、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通过精神的感染、道德的濡化,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教师真正的威信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这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关系概述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育效能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热情。然而,师生关系如何,如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能不能主动配合教师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兴趣,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正如苏联心理学家及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师生价值建构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形态,对建构师生自身的价值具有不同的意义。专制的师生关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依从性、专制性的品质,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民主素质。师生关系除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手段价值外,还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本体价值、目的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既作为独立、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共创者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学生在教育交往中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着个性,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幸福,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可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3.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发展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彼此具有同理心。教师对学生有同理心,则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能尊重、信任、鼓励、支持和赞扬学生,使学生心灵深处充满愉快和幸福,逐渐养成自信、乐观、向上、积极、友好等优良品格,同时情感、意志等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对教师有同理心,学生会理解、尊重和支持教师,使教师对教育工作感到愉悦和幸福。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4.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即时形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教育实践充分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师生间真诚的信赖与沟通以及教育活动中的平等、民主关系,不仅有利于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人文与人格的熏陶,养成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格、礼貌谦逊的交往方式等。相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相互割裂和封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疏远和淡漠,学生就有可能养成“看客”心理和占有性的人格。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互尊、互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师就是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学生对教师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现代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爱生就是教师爱护、信任、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并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是同志式的团结、互助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育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强调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要求教师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参与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师生民主、平等地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协调,形成和谐、亲密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2.民主、平等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教学相长(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礼记·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对教学相长客观规律的揭示。教学相长就是教育过程中师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尽管闻道在先,但不是完人,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而广,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汲取信息和知识。这样会打破传统师生间的尊卑等级,有利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了解和研究学生(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和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以及班集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等。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正确的学生观有: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学习和自我反思。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等过程。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会出现不和谐情况,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与学生交心;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等。(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特别拓展南京邮电大学回应研究生校内身亡:老师辱骂学生并要求学生干私活2019年12月26日,南邮一研究生校内身亡。1月5日,南京邮电大学通报称,该生导师张某某已被取消导师资格。该校宣传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经调查,张某某存在让学生干私活以及辱骂学生的行为,但是该研究生的死亡是否与被骂有关,仍在调查中。某媒体此前报道,近日,“南邮一研究生意外死亡”事件,因被曝出涉事学生不堪导师长期谩骂压榨、人格侮辱等情节,引起舆论关注。尚待权威证实的质疑显示,该研究生在生前,“被其女性导师谩骂和压榨,进行人格侮辱,不给修改论文,还被要求签延期毕业材料”;涉事导师“指使学生运送溶剂给自己公司的客户,要求学生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导致学生重度抑郁”,“其在实验室里私自囤放大量易燃溶剂,将实验室作为公司库房……利用学生帮自己打黑工”,最终“因为不堪此重负”,研究生“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特别拓展学生持砖殴打老师:将老师当仇人,师生关系为何上演“变形记”?记者获悉,四川省仁寿县“学生持砖殴打老师”事件中受伤的黄涛老师经三个多月的治疗未能治愈,于2月14日离世。事件起因是学生颜某在学校内违规骑自行车载人,被班主任黄涛批评教育,招致该学生不满。一位年轻的教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本就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位老师遭遇的“毒手”竟然是学生的“持砖殴打”。虽然案发时颜某只有15岁还是未成年人,却已经触碰了刑法,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作为一种重度的失范行为,不可避免要接受法律的规训与惩罚。特别拓展学生持砖殴打老师:将老师当仇人,师生关系为何上演“变形记”?从乡村教师到通过努力到县城任教,一位对教书育人充满认同和感情的“好老师”,遭遇了成绩较差、纪律性弱、有些调皮的“差生”;为了去网吧找颜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黄涛老师曾经“在大半夜开着车满城跑”。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初三学生而言,家长眼中对学生管理严格的好老师,“良苦用心”或许并不能得到颜某的理解和体谅。“学生持砖殴打教师”背离了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也背离了法制、文明的现代话语。对于社会化不足的未成年人来说,“只要一轻率,人就会犯糊涂”;对老师的角色扮演不满意的颜某,没有通过制度化渠道去表达诉求,却有计划、有图谋地拿着砖头去攻击老师,用“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同态复仇,去发泄不满和愤怒,毁了两个家庭。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与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等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有智慧。(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式思维。(3)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忍耐、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是()。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C.法律地位D.专业地位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A.专职性B.拥有高深的知识C.具有示范性D.职业角色多元化3.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A.艰巨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效性4.“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应具备()。A.马列主义理论素养B.教育理论知识素养C.学科专业知识素养D.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5.()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教师最首要的角色。A.知识传授者B.学习者C.培育者D.示范者思考与练习6.“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师德中对()的要求。A.事业B.学生C.集体D.自己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