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演示文稿_第1页
血流变演示文稿_第2页
血流变演示文稿_第3页
血流变演示文稿_第4页
血流变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流变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与大量临床疾病有关,特别是在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大作用。第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液的流变特性(一)1、层流:血液的运动方式是流动,对于没有颗粒混合的单一流体,若在试管内呈层状流动,则其截面上的流速呈抛物线样分布,这种流体运动特性称为层。2、血液的粘滞性:当相邻的两层血液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平行接触面的切向力,流动快的与流动慢的血液层之间便产生内摩擦力,通常称为血液的粘性力。该特性称为血液的粘滞性。3、切应力:若血液流层的平行接触面积为S,接触面所受切向力为F,那么,驱动各层产生切线方向形变的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F/S,就称为切应力,用τ表示。4、切应变和切变率:液体分层流动中,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液层之间有一速度梯度,两流层间流动距离差与两流层间的距离之比称为切应变或切变。切应变随血液流动时间而成比例的增加,这一随时间变化的切应变称为切变率,用γ表示。第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5、牛顿粘滞定律及粘度:某些液体流动时,切应力τ与切变率γ之比为一常数,即τ/γ=η,此为牛顿粘滞定律。该常数的大小由液体的性质所决定,被称为液体的动力黏性系数,简称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切向力的单位为牛顿/米2,称为帕斯卡(Pa);切变率的单位为秒-1(S-1),因此液体黏度单位为帕斯卡.秒,简称帕.秒6、牛顿液体与非牛顿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粘度值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为一常数,这类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粘度值随切变率τ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切变率与切应力的关系为γ=fτ第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主要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第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液流变学报告单中的参数直接测量指标:全血粘度:低切(大动脉)?全血粘度:中切(中动脉)全血粘度:高切(微动脉)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沉参考换算指标: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第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全血粘度

1、全血是非牛顿流体。血液粘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较高,当切变率逐渐升高时,血液黏度逐渐降低;当切变率达到200S/1以上时,血液黏度便不再减少而接近一定恒定值(Casson特性)。血液黏度这种性质有利于血液的加速,也有利于血液的减速乃至止血。

2、高切变率(范围100~200S/1),中切变率(50~100S/1)和低切变率(1~50S/1)。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规定高切变率应当在150s/1,中变率应当在50-60s/1,低变率应当在1-5s/1。)

3、高切反映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反映细胞的聚集性,中切反应红细胞无明显变形和聚集时的流动性。第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临床意义1.

全血高切黏度:(正常男3.84-5.30女3.39-4.41)200S/1是血液在高速流动区(200S/1)表现出的黏度,单位:mPa·s。它的增高表明红细胞变形性不好,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硬化,红细胞压积增高都表现出高切黏度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烧伤,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等,都可以引起高切黏度增高。第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全血中切黏度:(正常男4.94-6.99mPa·s女4.16-5.62mPa·s)50S/1是血液在血管内周心与管壁之间流动的黏度,也是形成高、低切黏度的过渡点。是形成五大血症的过渡初期,选择点为(100-50S/1)也表示血球离散性指标。第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全血低切黏度:(正常男8.80.-16.05mPa·s女6.56-11.99mPa·s)5S/1是微血管或狭窄区或低速状态下的血流黏度。选择点为(50-1S/1)测定。增高表明:红细胞聚集症,细胞黏附力大,细胞负电荷降低,如五大血症:高凝血症,高粘血症,红细胞聚集症,高浓稠血症,高脂血症,都可增高:心脑血管病,脑血管梗塞等。第十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液粘度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参数,它可以从整体水平了解诸多影响粘度因素的综合变化,一旦血液黏度增高,可能提示机体处于一种无或有症状的病理状态,即高粘滞血症或高黏滞综合征,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异常可见于:冠心病与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某些遗传性红细胞异常、各类贫血、失血等。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浆粘度反映血液粘滞程度指标。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其次是球蛋白分子,还有脂类等。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血浆蛋白质增高的疾病均可导致血浆粘度升高。其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正常男1.25-1.8mPa·s女1.2-1.7mPa·s)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一定体积扥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红细胞压积对血液粘度的影响: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粘度相应升高;反之,血液粘度减低。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5mm/h女:0~30mm/h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泳的通用指标。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严重贫血、白血病、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三到四天血沉增快,并持续一到三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全血还原黏度

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正常男5.56-9.87女5.98-9.48是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黏度值,有利于不同红细胞压积血标本黏度比较,是附属检测指标,还原黏度越高,全血黏度越大。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血沉方程K值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计算公式:K=ESR/-[1-H+InA]

式中:ESR为血沉;H为压积,计算时化为小数(例如:H为40%时可化为0.40):1一H为血浆的比值:In指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即Ig2.71828)。(正常男0-77.66女0-88.88)临床意义:是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客观地反应红细胞聚集性,是检测红细胞聚集性一个辅助指标,它的增高表明红细胞有聚集现象,会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正常男0.496-1.112女0.536–1.173)是红细胞变形与血液流动的关系,它的相对黏度是高切黏度,是了解观察红细胞硬化程度的指标,急性心肌梗,变形能力下降,脑血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吸烟等都会使细胞变形指数下降。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聚集指数是全血低切黏度(1S/1)和全血高切黏度(200S/1)比值正常男3.767-11.6女3.894-11.25红细胞聚集性是指当血液的切变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所谓“缗钱状”聚集物的能力。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增高。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电泳指数(正常男13.76-20.4S女13.16-18.68S)是检测红细胞静电,负电荷带电量,电泳时间长表明带电量减少,容易发生红细胞聚集,导致血液黏度增高。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男2.078-9-8.38女2.625-8.514)是不同硬化程度的红细胞相对黏度,是检测红细胞表面硬化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它的指数增高表明红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硬化,高脂血症,红细胞聚集,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症指数增高。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卡松黏度卡松黏度:(正常男0.57-3.3女0.63-2.92)是红细胞变形限度指标,它的增高表明细胞拉力强度好。弹性好,它的降低表明弹性差,会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卡松屈服应力卡松屈服应力:(正常男6.86-14.71女6.7-13.7)它和全血低切黏度有相关性,是红细胞碰击本身的应力,是红细胞变形的一个辅助指数,应力大细胞有程度不同的硬化。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九、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源自临床医生的质控问题源自临床护士的质控问题源自临床检验科的质控问题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源自临床医生的质控问题应明确检查目的,如体检、初诊、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使检验人员心中有数;医生通过交流,消除受检者心理紧张;嘱健康体检者停用保健药品,忌烟忌酒;确定初诊患者的用药和治疗情况;不定期反馈检测数据的效果评价,并对检验科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嘱受检者抽血前12小时禁食海鲜、高脂类食物如禽畜肉类;嘱患者检查前3天禁用各种药物,包括溶栓抗凝药物、降脂药物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阿司匹林制剂,治疗腹泻药和减肥类药物等;嘱患者晚上注意休息好,采血一般应在清晨且空腹进行;应避免经期采血,因女性月经期血黏度偏低。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源自临床护士的质控问题

执行有关医嘱;正确选择抗凝剂肝素抗凝;正确选择针头(8号);取坐位,选择肘静脉抽血;正确应用止血带:采血时应尽可能减少压脉带对血管的压力,尽可能缩短血管受压的时间,采血速度应迅速,力求一针见血,以免对红细胞造成损伤;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正确混合标本:混匀时轻轻用手握住试管中部搓动或沿桌面作圆周运动,以保证不发生凝集和溶血;或及时颠倒混匀5-8下。标本保存:血标本离体后应密闭,在室温18~25℃左右放置,一般认为室温放置lh~4h稳定,时间过长会造成血碳酸分解,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H值改变而使血液黏度增高,超过6h明显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情况必须延长存放时间的,可将血样放入4℃冰箱内,但不超过12h。血标本不可冰冻保存,否则将发生严重溶血。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源自临床检验科的质控问题

门诊病人按规范取样和处理标本(与护士同);建立所用仪器当地正常参考范围。厂家仪器中提供的正常参考值,未必是当地医院的正常参考值。各地区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会形成人群间的差异,检测当地的正常参考值作为检测值的比较标准是必要的,参考值按性别,年龄等合理分组。这也是血流变学指标规范化的要求。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定期校标:仪器的标定是确保检测准确性和精确性的关键,虽然仪器在出厂时已用标准油作为标准物进行过标定,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磕碰等原因,会造成检测精确度降低。因此,在工作中一般每隔一个月左右就要按仪器规定程序对仪器进行一次标定,使仪器测定的各切变率的粘度值与标准油的粘度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3%。与此同时,每隔一个月左右,对仪器的水平状态进行一次校正;参加室间质评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坚持室内质控(与临床标本一起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