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附有答案_第1页
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附有答案_第2页
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附有答案_第3页
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附有答案_第4页
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附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贤外21届中考第七周选择题训练(903)[复制]为方便老师统计成绩,请务必留下你的真实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受封的诸侯缺少独立性B.图二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提高行政办事效率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度,在台湾正式建省管理D.图四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后来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成祖设立东厂,“厂卫”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所以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正确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A项西周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B项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是元朝行省制度,在澎湖岛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排除。故选D。2.《商君书画策》中记载“民之见战也,入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此材料的思想付诸实践有利于(

)[单选题]*A.发展生产B.发展商业C.增强军事实力(正确答案)D.土地私有和买卖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之见战也,入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反映了秦民积极参战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这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措施造成的,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单选题]*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教育振兴,思想活跃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产生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4.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单选题]*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正确答案)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答案解析:依据“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可见体现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一举措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有利于从经济上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正确;依据题干“秦朝”可见此时秦已经完成统一,A排除;秦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直接关联,D排除。故选C。5.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单选题]*A.王国数量大大增加B.西汉王朝四分五裂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正确答案)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解析: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片数量进行分析可知,封国人口多于中央,封国辖郡多于中央,故图片反映的社会问题是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C正确;“王国数量大大增加”增加,只能反映其中一点,片面,A排除;B不合题意,排除;图片力量对比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排除;故选C。6.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

[单选题]A.①吴②东汉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正确答案)D.①东魏②东晋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中“朝代更替示意图”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可知,220年,曹魏建立,221年,蜀汉建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晋完成短期统一,但迅速败亡;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所以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①吴②东晋,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单选题]*A.士族在中原得到发展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正确答案)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答案解析:依据题干“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富”,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结合课本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鲜卑族拖把布迅速崛起,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C正确;士族制度主要是在南方得到发展,A排除;隋朝是在魏孝文帝改革后建立的,B排除;洛阳当时是受北方北魏的统治。D排除;故选C。8.“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北、中原和关中,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这表明安史之乱()[单选题]*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依据题干“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促使大批人口南迁,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因此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持续到了两宋时代,并不是指安史之乱持续到了两宋时代,A排除;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C排除。故选D。9.历史学家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隋唐时期,成功开放了公权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这段材料说明了(

)[单选题]*A.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正确答案)B.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形式呆板、脱离实际C.察举制使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府机构参政D.军功制破坏了旧贵族的利益,调动了农民战斗的积极性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隋唐时期,成功开放了公权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指的是隋唐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正确;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错误;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故C错误;军功制是战国时期的秦国选官制度,故D错误。10.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单选题]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正确答案)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因此示意图中③所示的是我国的隋唐时期,这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同时统治者比较开明,实行开放的政策,所以阶段③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是明清的阶段特征,排除。故选C。11.对同一时期不同空间下的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宋代城市与西欧同一时期的城市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A.宋代城市规模比西欧中世纪城市规模小,但商业更加兴盛B.宋代城市布局严谨,市坊分开,有专门的娱乐场所C.西欧城市里的富裕商人、银行家发展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正确答案)D.西欧城市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没有自治权答案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繁荣,宋代城市规模不比西欧中世纪城市规模小,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宋代城市布局并不严谨,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在西欧,允许城镇有一定限度的政治自主权,这是一个很深厚的传统,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西欧时期,城市里的富裕商人、银行家发展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12.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单选题]*A.徐杰:西汉和唐朝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正确答案)D.陈民:元朝和明朝答案解析:据“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可知,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元朝。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了宣政院。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清朝疆域辽阔,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所以-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的地图可能是清朝的地图。由此分析这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是元朝和清朝,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3.“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材料中所述现象在历史上的表现是(

)[单选题]*A.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元朝强化中书省和六部的权力D.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题干的“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反映出君权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故D符合题意;科举制与题干的“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无关,排除A;唐朝与宋元之后不符,排除B;元朝与题干的“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不符,排除C。故选D。14.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说:“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是指()[单选题]*A.忽必烈的船队B.郑成功的船队C.郑和的船队(正确答案)D.戚继光的船队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100—145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是指郑和的船队。明成祖时期,从1405—1433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二百多艘海船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忽必烈在位期间,船队征讨日本,但失败告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郑成功生活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戚继光抗倭发生在16世纪中期,排除。故选C。1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单选题]*A.清朝的军机处(正确答案)B.唐朝的中书省C.明朝的内阁D.元朝的宣政院答案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反映这一机构只是按上面传下来的命令去干事,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任何决策权,只起到“留声机”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跪受笔录,然后传到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A正确;唐朝的中书省有一定的实权,B排除;明朝的内阁是明代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是皇帝顾问咨询机构,无实权,C排除;元朝的宣政院是管辖西藏的机构,掌握西藏军民的各项事务。D排除;故选A。16.雍正三年(1725),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这表明清政府(

)[单选题]*A.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B.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C.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D.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据题干中“驱逐在华传教士”“防范来华的外国人”可知,这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乃至闭关锁国,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中“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而不是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且这只是现象的叙述,不是对现象的概括,与题意不符;B项是阐释题干中政策改变的影响,而不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与题意不符;C项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体现在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与题干所述现象没有直接关联,与题意不符。故选D17.下图为某校九年级学生绘制的近代物种交流示意图,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

[单选题]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B.哥伦布“发现”美洲(正确答案)C.达·伽马到达印度D.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18.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逐渐缩小的世界”。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题]*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正确答案)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火车的发明”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使人类进入了蒸机时代。“大清帝国的衰落”是指中国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在1848年马克思诞生后成立“第一国际”,努力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系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缩小的世界”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这个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是属于“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B项;-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C项;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19.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体现亚历山大二世这一态度的是:解放后的农民(

)[单选题]*A.没有获得人身自由B.不能自由选择职业C.没有获得选举权利D.以赎买方式得到土地(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依据材料“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这句话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愿让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体现出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是解放后的农民以赎买方式得到土地,所以D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故选D。20.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1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戈尔巴乔夫认为(

)[单选题]*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苏联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奠定基础B.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C.斯大林模式建立后帮助苏联实现了工业化D.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可知,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苏联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奠定基础,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21.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单选题]*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正确答案)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