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解析版)_第1页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解析版)_第2页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解析版)_第3页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解析版)_第4页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知识记诵手册

文学常识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

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

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

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诗人出版了

第一本诗集《》。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

吟》等诗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月刊和《创造诗丛》,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

刺诗。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4.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集、、"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

新诗集《》《》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闻一多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他的学术著作

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

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他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

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5.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

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

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马伯乐》《—

》《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6.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

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回忆

录和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

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7.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人,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行新

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晚年号迂叟,世称“流水先生”。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

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

8.《资治通鉴》,简称“",是北宋______主编的一部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

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

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

训I,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它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

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

焉。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字音字形

筹()划孕()育宰()割鲜()为人知

开拓()大厦()奠()基燕()然勒功

元勋()颤()抖彷()徨殷()红

挚()友至死不懈()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古罗布泊(()可歌可泣()选pin()鞠躬尽CU1()

shu()名仰mu()妇ru()皆知家yii()户晓

马革guo()尸衰()微赫(燃

迭()起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气冲斗(件函()寄

仰之弥()高1K)尽心血一反》()往jidng()乎不同

咳嗽()调羹()校()对抹()杀

轻捷()竭()力喘()忧郁()

揩()疙瘩()更()

卿()岂()涉()

孰()遂()邪()

多音字

燕,—(热乐)(开拓)

_(燕子)(拓本)

—(湖泊).(鲜为人知)

泊-

—(停泊),(鲜花)

—(宝臧)(校对)

—(隐藏)(校舍)

r—(着色)(差遣)

一(高着儿)(差别)

着<

—(着急)(差不多)

(背着)(参差不齐)

形似字

铤(ting)摄(she)

.蜓(ting)慑(she)

瘁(cut)

键(jian)

,悴(cui)

健(尚n)

.粹(cui)

裁(cai)籍5)

载(zai)藉(jie)

'竭(jie).

‘碟(die)

揭(jie)

蝶(die)

碣(jie)

、喋(die)

、谒(ye)

'喘(chuan)

踹(chuai)

、瑞(rui)_

重点词义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敬仰思慕。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很少有人知道。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劳苦;已,

停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大的差别。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犹豫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的意思。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

[]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潜心贯注、全神贯注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全神贯注”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潜心贯注”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很不一样。

]既,已经。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泛指高耸特立之物。文中指超群、出众。

1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充满激情、痛快顺畅。例句:他慷慨淋漓的演讲感染了每一位学子。

1擦,抹。

]安稳。

]轻快敏捷。

]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心里怀有的念头。

]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

今义:孤单,单独。

治:古义:

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见:古义: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

一词多义

(与蒙论议,大惊()

1.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I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I自是指物作诗立胡()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与蒙论议

点拨:省略了主语“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积累

1.[]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本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

例句:小李虽然原来成绩不太好,但努力后成绩大为提高,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例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得不刮目相待。

中心意思

1.《邓稼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

2.《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

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

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

情。

4.《孙权劝学》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

才略的重要作用。

写作特色

《邓稼先》

1.以小标题构思全文0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选取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如在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时,“邓稼先

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一事例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又如在出现危险之时,“他只说

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一材料也具有典型性。

3.注意运用对比等写作手法,运用引用等修辞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

作者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作对比,更加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引用古文和五四时代的歌曲来烘托邓稼先工

作环境的恶劣和他贡献的巨大,使读者对邓稼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朴实的语言,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平白流畅。句式变化多端,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使用完

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这使得文章蕴含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和做》

1.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分别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尾用两段文字总结全文,使

全文结构严谨。

2.选材精当、精于剪裁。

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如“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等书的

情况加以表现。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如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的演

讲,作者没有过多记述,而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张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

等,突出他的大无畏精神。

3.夹叙夹议。

文章以记叙为主,但中间又夹以议论。如:第⑦段是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总结,是议论。第⑧、⑨两段是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总结,最后一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回忆鲁迅先生》

1.虽是怀人散文,却具备“史传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因素。

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所以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一一以真实人物

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一一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仅富有史传性,而且

也富有文学性。

2.捕捉人物生活中的灵性细节,从细微处见精神。

本文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通过捕提鲁迅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他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从细微处显

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比如夜里看完电影,鲁迅先生让车给别人坐;

深夜展读青年的来信。这些小事,都在无言中表现出鲁迅克己待人的品质。

《孙权劝学》

1.记事简练,剪裁精当。

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就

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

表现出来的。这样安排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及对比。

本文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

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以表现人物性格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如吕蒙读书

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展现出来的,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鲁肃话中的“非复吴下阿蒙”

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

增。

语法知识

副词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是不是好像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看到了累累的果实?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很大

程度上要归功于加点的三个副词的使用。

副词一般用在一词或一词前边,起、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常

用的副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下边《邓稼先》中的句子,看看其中的副词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2)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介词

把书(送去)沿河边(跑步)

上面的短语你可能经常在说在用,你能说出它们语言结构上的特点吗?

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它们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一词或—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

点、时间、比较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知识记诵手册

文学常识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

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

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诗人出版了

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

诗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月刊和《创造诗丛》,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4.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

《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

之情。学者:1932年闻一多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他的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

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

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

他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

特务刺杀身亡。

5.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

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

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

传》《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6.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

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

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

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7.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

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晚年号迂叟,世称“辣水先生”。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

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8.《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

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

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

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它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

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战!”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字音字形

筹(ch6u)划孕(yiin)育宰(z狗割鲜(述n)为人知

开拓(山6)大厦(sh&)奠(dUn)基燕(回)然勒功

元勋(xiln)颤(chAn)抖彷(pang)徨殷(回)红

挚(zhl)友至死不懈(xi3)当之无愧(kui)锋芒毕露(1U)

古罗布泊(p6)可歌可泣(qi)选pin(聘)鞠躬尽cui(瘁)

shti(量)名仰mil(慕)妇nl(孺)皆知家yti(脸)户晓

马革gub(裹)尸衰(shudi)微赫侬)然

迭(d⑹起锲(逆)而不舍兀(wCi)兀穷年潜(逾1)心贯注

慷慨(kWngkai)淋漓(HnIf)气冲斗(d6u)牛函(hWn)寄

仰之弥(mD高11(沥)尽心血一反川既)往ji6ng(迪乎不同

咳嗽(k6sou)调羹(geng)校强)对抹(mb)杀

轻捷。诏)竭59力喘(chuOn)忧郁(yh)

揩(幽)疙瘩(geda)更(g©ng)

卿(qing)岂(qi)涉(sh6)

孰(shii)遂(sui)邪(范)

多音字

yan(燕京)tud(开拓)

拓《

"''lyan(燕子)ta(拓本)

fpo(湖泊)sJxian(鲜为人知)

泊〈’[xihn(鲜花)

Ibo(停泊)

,Jzang(宝臧)4[jiao(校对)

cang(隐藏)[xiao(校舍)

"zhuo(着色)rchai(差遣)

zhao(高着儿)cha(差别)

着《,/亲鸟、差〈

zhao(看急)cha(差不多)

、zhe(背着)、cT(参差不齐)

形似字

J铤(ting)铤而走险摄(she)摄取

[蜓(ting)蜻蜓

.慑(sh6)震慑

'瘁(cul)心力交瘁

键(jian)关键

<悴(cui)憔悴

健(jian)稳健

、粹(cui)纯粹

裁(cai)裁缝籍5)书籍

载(zai)记载藉(jie)慰藉

,竭(jie)竭力

.碟(die)碟片

<揭(jie)揭露

<碣(jie)墓碣,蝶(die)蝴蝶

.喋(die)喋喋不休

、谒(ye)进谒

喘(chuan)喘气

<踹(chuai)踹门

・瑞(rui)祥瑞

重点词义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劳苦;已,

停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大的差别。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犹豫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诗兴不作: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的意思。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

潜心贯注: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潜心贯注、全神贯注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全神贯注”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潜心贯注”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泛指高耸特立之物。文中指超群、出众。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揩:擦,抹。

安顿:安稳。

轻捷:轻快敏捷。

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不岂欲卿检经为博古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单独。

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学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如彳主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一词多义

(与蒙论议,大惊(副词,表程度,十分)

■[木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使用)

2,4〔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可译为“认为”)

(蒙乃始就学(从事)

,I自是指物作诗立砥(完成)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与蒙论议

点拨:省略了主语“鲁肃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本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

例句:小李虽然原来成绩不太好,但努力后成绩大为提高,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例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得不刮目相待。

/--------------------X

中心意思

.__

1.《邓稼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一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

2.《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

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

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

之情。

4.《孙权劝学》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

才略的重要作用。

写作特色

《邓稼先》

1.以小标题构思全文。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选取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如在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时,“邓稼先

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一事例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又如在出现危险之时,”他只说

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一材料也具有典型性。

3.注意运用对比等写作手法,运用引用等修辞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

作者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作对比,更加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引用古文和五四时代的歌曲来烘托邓稼先工

作环境的恶劣和他贡献的巨大,使读者对邓稼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朴实的语言,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平白流畅。句式变化多端,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使用完

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这使得文章蕴含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和做》

1.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分别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