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从而趋利避害。2、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建议: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常见酸和碱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两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中考方面来看,本课题是中考考点之一,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这是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重点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应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校地处城北农村,学生课外知识面不及城里学生,很多学生的家里都种地,对土壤酸碱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难点:能运用中和反应相关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其作用原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信息资料。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导入>如图,通过上节课学习,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取哪些信息?一、酸碱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过渡)既然大家都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0H-的反应,H+和0H-又直接影响溶液的pH,那么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呢?02024681012142468101214161820V/mLpH77请大家阅读P20“活动天地”,并思考坐标系中(18,7)代表什么意义,而图中蓝线、红线又各代表什么意义呢?标出ABC三点,学生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物质。<拓展>小红在做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她向盛有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完全中和为止,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医疗卫生请大家阅读课本P21,人的胃液中含有,所以呈性,若胃酸过多,。<问题情境>有位病人胃酸过多,胃部疼痛,在医生建议下服用了下列药品(标签如图),你能写出该药品治疗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吗?(主要含氢氧化铝、氢氧化镁)2、改变土壤酸碱性<自学引导>(1)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____________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来改进土壤的结构。(2)如下图所示,某地土壤主要含硫酸,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处理工业废水(情境导学)经调查,某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其治理措施是除改用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外,还可将工厂产生的废气_______________。另外,如下图,生产过程的废水中含少量硫酸,应该怎样处理后才能排放?

调节溶液酸碱性多媒体投影,如下图:介绍科学实验中对溶液pH的控制,并介绍一些像pH计等先进的测量仪器。<课堂小结>“七嘴八舌话收获”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交流讨论,然后回答。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当滴入盐酸不足时pH>7,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___性。当滴入盐酸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显___性。当滴入盐酸过量时pH<7,盐酸有剩余,溶液显___性。学生根据前面的分析,通过这个问题背景,反思:把碱液逐滴加入酸液中,情况和原来刚好相反。阅读课本并填写空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思考回答问题,并到黑板进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下面的问题。到黑板展示化学方程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辨析正误)。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听教师讲述,观看投影,拓展知识面,感受化学科学的发展。感受精确控制溶液酸碱度,是化学学科的又一突出贡献。学生回顾,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知识是对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回顾,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让学生直观感受H+和0H-数量改变,直接影响pH的大小。让学生明白中和反应过程中pH如何变化。感受“过量”“剩余”“恰好”等词汇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并灵活应用。引导学生自学。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对土壤酸化、碱化有一定认识,这也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法宝。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问题的解决巩固知识。比单纯讲解或让学生自己看课本的效果更好。这块知识易于理解,放手给学生自学,老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及时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评测练习: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Fe2O3B、CaCO3C、ZnD、NaOH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2HCl=CaCl2+H2OB、NaOH+HCl=NaCl+H2OC、Ca(OH)2+CO2=CaCO3+H2OD、CaCO3+2HCl=CaCl2+H2O+CO2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不能与盐酸反应也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5、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物质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PH397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的涂在皮肤上,理由是。6.如下图所示,田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冰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装入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表:实验方法可能的现象结论效果分析:本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组织起来,迅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教学理念是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中分析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离子变化是教学的难点,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攻克难点。中和反应的应用是考试中考查的关键,其中考查比较多的是中和反应用于医药。比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而他们和胃酸主要成分盐酸的反应就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在常用药中碳酸氢钠的使用不属于中和反应。另外中和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用于除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