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6/61长亭送别

2023/6/6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王实甫及《西厢记》。2.反复诵读,把握故事内容与矛盾冲突,鉴赏曲词美、人物美及意境美。3.认识《长亭送别》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2023/6/63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023/6/64唐·元稹《莺莺传》

(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

(亦名《王西厢》)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西厢记》的形成2023/6/65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长亭送别》中这一表现尤为突出。2023/6/66戏曲之美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曲词之美意境之美2023/6/67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第二部分〔

“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下)〕:赶赴长亭长亭饯别2023/6/68第三部分(“(旦唱)[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拜辞。):第四部分(“(旦唱)[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临别叮嘱夫妻分别2023/6/69合作探究:赏析曲词之美本文中共有19支曲子,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支,并说明理由。(可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赏析)2023/6/610【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意境:萧条、凄凉情感:忧愁、伤感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曲词之美2023/6/611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023/6/612【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恨恨恨怨2023/6/613赏析【滚绣球】意象:柳丝玉骢疏林斜晖感情:恨怨直抒胸臆:由情及景(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抒发莺莺的依恋惜别之情。夸张:(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写出莺莺身心的交瘁。2023/6/614[叨叨令]

排比、反复、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音韵和谐,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2023/6/615【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爱情轻功利2023/6/616《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2023/6/617

[满庭芳]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2023/6/618【二煞】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怕1、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2、表现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承受的巨大压力及屈辱的地位。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忧。2023/6/619【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蔼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青山”三句,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二句是写耳闻,进一步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

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2023/6/620莺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重情义,轻功名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人物之美2023/6/621本文戏剧冲突的焦点是什么?

戏剧冲突: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已获得爱情,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对妇女的压迫。2023/6/622练习:将[端正好]改写成一段散文。

(100字左右)

暮秋时节,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