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九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展辨析。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教学重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学方法: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教材。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考虑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课前准备利用《完全解读》课前预习;发导学案,天平称一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目的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方程的意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的,知道我们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展辨析。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二、自学讨论展示交流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2.学生小组讨论后,在小黑板上展示相应的学习成果。〔图1〕在天平左边放一只100克的空杯子,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两边〔〕。〔图2〕在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发现〔〕,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重,如今还需要增加〔〕克的重量才能使两边平衡。假如水的重量是X克,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图3〕天平1的法码有200克,左边杯子重100克,假如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根据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可用式子表示〔〕。天平2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边倾斜。〔〕边重些,可用式子表示〔〕课堂小结:1像这样含有〔〕的等式,称为〔〕。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三、课堂小结过关检测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2、下面老师将对同学们所学的内容进展检测,看哪些同学学得好。〔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在〔〕里打√。28+12=40〔〕x-1351〔〕y+17〔〕4x+48=64〔〕34〈11+42〔〕5〔a+3〕=35〔〕〔2〕根据下面数量关系列出方程。〔1〕a的5倍等于100〔2〕125与y的和等于200〔3〕x除以2等于b〔4〕a的2倍减去y的差是20小学数学教案篇2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七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纯熟的进展计算。教学过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8。2、一代面粉吃了3/103、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4/7。4、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35。填空题: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二、口算。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四、文字题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五、应用题1、地球外表积约7/10是海洋,其余是陆地,陆地约占地球外表积的几分之几?2、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丙队单独做需要18天,三队合作一天可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教学目的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才能和创新意识。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好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3、如今,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好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可以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三、稳固应用,内化进步(一)涂一涂。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2、学生自主涂一涂。3、指名订正。假如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假如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二)摆一摆。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3、学生展示作品。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三)比一比。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好话。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四)笑一笑。1、师:我们成功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如今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如今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4、学生老实评价自己。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3、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方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刚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搜集信息。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考虑后交流方法。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搜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假如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搜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搜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搜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三、理论应用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搜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搜集15个,小伟搜集16个,小朋搜集12个,小新搜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搜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班级三〔1〕三〔2〕三〔3〕三〔4〕踢的次数632654668646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师总结。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材简析: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一样,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让学生联络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获得运用数学规律进步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过程: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1、99×37+37=37×(□○□)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考虑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11×58+49×1112×77+8×77(12+8)×7736×25+4×25(58+12)×1427×21+27×2927×(21+29)11×(58+49)(36×4)×2558×14+12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二、学习例题1、出例如题图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怎么把这个过程完好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板书:32×102=32×(100+2)=32×100+32×2=3200+64=3264(元)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展简便计算。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局部。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100×12=1200比拟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详细的题目来选择。)三、完成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适宜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四、探究考虑题99×99+199○100×100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99×99+199=99×99+99×1+100=99×(99+1)+100=99×100+100×1=100×(99+1)=100×100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究过程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五、布置作业p.57第2、4、5、6题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p才能,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判断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老师准备口算卡片假设干张.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2404036090280904008020230540602.老师出示下面的两道除法题,指名两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3.指名学生参照上面做的两道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总结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那么.二、新课〔一〕教学例11.1.出例如11:计算973078,并用乘法验算.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计算的数都比拟小.假如计算的数大了,同学们还会不会算?〔1〕老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这道除法的竖式,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哪里?〔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先说一说从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计算.〕〔2〕老师引导学生看题,问:这道除法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因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97,比除数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这样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数了.〕〔3〕老师:这道除法最后除尽了吗?〔没有,余58.〕那么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道题计算的数比拟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如今大家就一起来用乘法验算.〔指名一学生口述验算过程,老师板书,并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2.稳固练习.让学生翻开课本第61页,做例11下面做一做.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着重检查学生写商的位置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假如有共同的错误,要一起说一说.〔二〕教学例12.1.让学生看课本第59页例12.指名学生读题,老师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2.老师:谁能不经过计算就说出它们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学生答复.〕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判断最快?学生的答复可能有多种.老师继续引导:假如让我们计算,当算到哪一步时,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只要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几位数了.〕3.老师小结.我们只要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假如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指着例12的第1题说〕,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假如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指着例12的第2题说〕,说明在被除数的前两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两位.我们看对不对?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例12的第3题,商是几位数.4.稳固练习.让学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来.〔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仍然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只是被除数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数〔板书课题〕.除的时候,要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那么去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特别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写错.我们还学会了不用计算就很快地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有没有错.三、课堂练习1.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是几?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112222436975901929901649〔当堂判完,及时讲评.对于差生进展详细的辅导.〕3.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在□里填上商.老师问: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为什么?两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为什么?4.同学们大扫除,清扫操场的有36人,是清扫教室的人数的3倍,清扫院子的27人.参加大扫除的一共有多少人?5.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适当的数.628□=277小学数学教案篇7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惯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才能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才能。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才能、操作才能和合作意识。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惯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形式:“自主探究”教学形式。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才能。才能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才能。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才能。教学形式:“自主探究”教学形式。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展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展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才能点: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动手操作的才能。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形式:“自主探究”教学形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小学数学教案篇8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开展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的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详细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开展的理念下进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策略的原意是计谋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谋与谋略,详细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考虑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络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局部,前一局部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局部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拟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展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拟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拟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挑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进步。〔1〕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第一,带着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搜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构造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络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严密联络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穿插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一样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挑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考虑。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穿插点就是解题步骤。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展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那么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展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展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开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单独填表整理的时机,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时机,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假如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明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一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展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展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才能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程度,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2〕解决新颖的问题。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表达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开展。假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练____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展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根底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打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才能。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着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局部是四年级栽的,另一局部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小学数学教案篇9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1.播放片头,提醒两种写法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2.汇报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略)3.比拟不同,提醒课题师:如今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二、观察比拟,探究特征。1.明确学习目的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看书自学: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时而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晚上12时叫24时。问题二: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1.尝试练习师:我用普通计时法问,你用24时计时法答:我们上午7时30分到校,(生:7时30分)下午4时30分放学。(16时30分)。中午12时,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问,你用普通计时法答:16时4时12分24时2.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数字是一样的,13时(中午1时)之后,两种时刻上的数字相差12。3.练习:1.以下钟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时刻?(课件)1时13时4时16时6时18时改用普通计时法说说。强化0点。师:假如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昨天明天师引探:你想对这个点说些什么吗?生:我想对昨天和今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时、昨天晚上的12时今天的0时。生:我想对今天和明天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