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兰亭集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兰亭集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兰亭集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兰亭集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丞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3.联系时代背景,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知识链接一、序。序,又名“序言”“前言”,一般写在书籍或者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序的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或某一文章,说明其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明一些同著作或文章相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其内容。(其它见《学与测》P43)古人参加宴会时,常常一同赋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本文即在兰亭集会的文人们所作的诗文集的序,对集会情况作了生动的描绘,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王羲之及其书法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王羲之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后四处游历,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其楷书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出于前师但有所创新,“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文化常识

(1)纪年法:A.干支纪年(岁在癸丑)B.帝王年号(宣德间)C.王公纪年(赵惠文王16年)D.年号干支并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2)暮春(孟春、仲春、季春)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学与测》P42)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学与测》P43)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赏读课文。

1.欣赏配乐朗读,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熟悉抑扬顿挫的朗读,并尝试体察《兰亭集序》的写作思路与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能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几个词。

明确:“乐”、“痛”、“悲”。

2.赏读第1、2段。思考:作者“乐”在何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明确: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良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乐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闲景)合作探究

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明确: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友情”;四、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余”。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易逝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检查学生第1、2段的背诵情况。二、赏读第3段。思考:作者“痛”在何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明确: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解析:作者概括了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谈玄论道,即“悟言一室之内”;一是归隐山林,就着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就着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寄情于山水,寻求生命的意义。)第二课时二、赏读第3段。思考:作者“痛”在何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自主学习】一、检查学生第1、2段的背诵情况。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检查学生第1、2段的背诵情况。第二课时二、赏读第3段。思考:作者“痛”在何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自主学习】一、检查学生第1、2段的背诵情况。第二课时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解析:无论哪一种生活态度,人们无不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又在一时的陶醉和满足中,感慨“不知老之将至”。人就是这样无止境地在追求中不断地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这是一种人生易倦的“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解析:往昔的聚会、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东逝而去,真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人的寿命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无论长短,结果都是死亡。“天若有情天亦老”,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无情的时间的吞噬。这是一种欢乐易逝的“痛”,也是一种生命短暂的“痛”。)

小结: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受,联想到认得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而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结果都是“终期于尽”,个体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三、赏读第4段。思考:作者“悲”在何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明确: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解析: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最后都会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人生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都归于虚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的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所以,人在有生之年里应当多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这就是作者的生死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解析:古人悲,王羲之悲,我们同样也会悲,因为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们对生命本质的体验都是一致的,王羲之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能如此深深地打动我们。这里的“悲”是作者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之悲。快乐由于易逝而难得,生命因为短暂而宝贵,人生因为事业而永恒。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奋斗,用我们的成功,用我们的业绩,让生命成为永恒。)【深入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可选做其中一题。)一、作者的这种“悲”是否是消极悲观的?结合历史人物故事,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二、学了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体会)一、参考:第一种观点:这是悲观的。相比之下,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消沉,积极进取,乐观旷达,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第二种观点:这种对生死和生命长短的“悲”并不是消极悲观的。曹操曾经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终成为了乱世的英雄。李白也曾经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他最终成为了一代“诗仙”。王羲之在忧人生、叹易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嗟悼”,在否定“一死生”“齐彭殇”的同时,认为不应空谈玄理,而应该不断努力,在有生之年里应多做实事。【归纳总结】王羲之的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才对岁月的流逝如此悲叹。王羲之在书法上、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人生执着的体现。我相信同学们也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课文结构兰亭集序记会慨叹明意写景状物

畅叙幽情所遇既倦所欣已陈终期于尽昔感合一虚诞妄作乐

痛悲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感情线索:

【拓展延伸】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抵挡。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答案】B【分析】(“抗”应为“相当、匹敌)【评注】本题考察的是单音节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能力考察为C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答案】D【分析】(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评注】本题考察虚词的用法,虚词用法较为灵活,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中的意思来理解分析,不可硬记,课本中考察的重点实词在复习中要重点强调。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C【分析】(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评注】关于人物的性格要结合文章逐一排查,理解任性而为的意思,就是坦率随意。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筛选能力及理解辨别能力,考察能力级为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