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2019-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2019-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2019-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2019-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四单元伟人之音一、现代文阅读(4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地结合在一起。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显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

进程。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

治地位。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

稳定。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

预期的效果。123√解析答案解析A项“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地控制在手中”。C项“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推断不当,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并不是此后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此后的朝代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123解析“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理解错误,应是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123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

论证。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

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

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解析答案12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

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

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

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解析答案解析C项原因分析不当,李唐政权的灭亡不是由于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是“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的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大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相关链接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4564.下列对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B.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C.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D.在师资方面,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教授治校。解析解析D项是体现蔡元培办学理念的具体做法,不能体现“引领时代风气”。√答案456解析√答案456解析A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B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原文是“据理力争”。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原文是“由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6.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持北大。(2)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3)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4)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456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雕刻火药一把刀——记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弹武器装备的“心脏”,发动机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而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则更令人生畏”,他介绍说,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1987年,我不到19岁,从技校毕业后,在母亲的建议下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装药整形车间工作,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还是把我看呆了,没有想到会这么危险。”徐立平回忆道。这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由于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药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术人员自己判断。为了练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划着切、削、铲等基本功,揣摩着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还不放下。上岗操作时他更是一丝不苟,虚心请教,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多年下来练坏了30多把刀具,手却越来越有感觉,药面整度也越来越高。到后来,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选择整形岗位,就意味着选择与危险为伍,与死神做伴。

“有一次,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进入研制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再次出现药面脱粘”,徐立平回忆道,为了彻查原因,当时在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条件下,专家组毅然决定,就地挖药,寻找“病根儿”。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挖出浇注固化好的火炸药,而且挖药量极大,这在工厂历史上是头一次,艰难可想而知,危险更是不言而喻。然而没有丝毫犹豫,一支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突击队迅速组成。经验丰富的班组长打孔探明位置,车间主任当起了“首操作”,徐立平也主动请缨加入,成为最年轻的突击队员。相关链接①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药面整形工,航天特级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摘自《百度百科》)②……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789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药面整形

工作,药面整形需要很高的精度,机器不能做这项工作。B.药面整形工作危险性很高,因为固体燃料有其特殊性,如果操作人员不慎碰到金属

壳体或静电放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C.药面整形难度很大,因为固体火药韧性很强,且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力道不易把

握,用刀时药面很难保持平整,药面整形迄今仍是世界性难题。D.药面整形需要高超的技术,用刀次数的多少,药面平整不平整,全凭技术人员自己

判断,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反复琢磨和苦练用刀技巧。解析√答案解析“机器不能做这项工作”表述绝对,原文是“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789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立平从技校毕业后就从事装药整形工作,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的宏伟场面,

深深震撼了他,于是他下决心一定将药面整形工作做好。B.徐立平在药面整形工作方面善于虚心请教,更重要的是,他不间断地勤学苦练,

技术越来越高,经他整形的产品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C.徐立平主动请缨参加了以车间主任为首的青年突击队,挖药的工作非常危险,徐

立平进入燃烧室只能坚持几分钟,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D.挖药寻因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突击队历时两个多月,将推进剂全部挖出,

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经过修复,发动机地面试车圆满成功。解析√答案789解析A项徐立平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感受到试验场面带有危险性,“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他并不是因为受到震撼才下决心将药面整形工作做好。C项“只能坚持几分钟”不合文意,原文是“每人每次在里面最多只能干上十几分钟”,而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D项“将推进剂全部挖出”错,原文是“突击队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只交代了数量,不一定是全部。7899.从徐立平的工作经历来看,你认为“大国工匠”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精神?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答案①要有一丝不苟、虚心请教的态度;②要有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③要有长期琢磨、坚持勤学苦练的意志;④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⑤要有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勇气。答案(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马克思之墓(节选)南帆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作阿尔勃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太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⑥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有删改)1011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戴安娜受到人们爱戴是因为貌美,有平民精神,她的故事中寄托了众多凡

人的白日梦,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对比的作用。B.第⑤段中,作者说“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

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人们的势利之心并没有因为马克思的呐喊

而有所改变,这里的感叹中包含着作者内心的苍凉。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

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

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解析√答案121011解析A项“对比的作用”错,此处应该是“衬托的作用”。C项“欲扬先抑”错,此处是意在与马克思墓的被冷落形成对比,衬托出马克思身后的寂寞,也表现出世俗的心态和世人的浅陋。D项“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错,此处是为了表现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的“无限感慨”之情。12101111.对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作者“心中无限感慨”,应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慨”?(6分)答案(1)马克思对世界的认识深刻,令人佩服。(2)马克思的贡献得到历史认可,让人欣慰。(3)马克思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人感到遗憾。答案12101112.为了突出中心,文章中有多处呼应对照的语句,请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案12101112答案(1)“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2)“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或:纪念阿尔勃特的是在“海德公园里矗立”着的“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或“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而“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3)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戴安娜王妃的故事,而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的马克思受到的却是平民的沉默。(4)没有多少人知道阿尔勃特的生平事迹;“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好处:(1)(2)(3)都是前后形成对比,衬托出马克思身后的寂寞;(3)还可答成“对马克思的冷漠,对权贵的热衷,表现了世俗的心态、世人的浅陋”。(4)体现出世人承认马克思对世界有巨大贡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雪夜感旧①陆游江月亭前桦烛②香,龙门阁③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注】

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做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1314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中的“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

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B.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

为下文抒情蓄势。C.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

人借此表达了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

独坐,老泪纵横,既点明了诗题,又呼应了首句。解析解析

“比喻”的说法有误,“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属于借物抒情;“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的说法较为片面。√答案131414.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6分)答案含义: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效果:既表达了诗人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2)李白的《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3)《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一幅老幼生活安宁、人人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答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做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

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

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

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

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61718解析答案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角度设误。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第二个“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所以B项是完全正确的。161718161718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解析解析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A项和B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A项和B项。C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D项。选C项。√答案161718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解析√答案161718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横线前有“各种实验室”,其中“各种”和“一应”语义重复。在这里应选用“应有尽有”。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或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强调对海底世界的观察没有遗漏,应选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语境是说矿物样品和海底水样很容易能得到,用“轻而易举”更恰当。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这里没有“失势”的意思,应选用“再接再厉”。答案①“召见”改为“邀请”。②“于百忙之中抽身”改为“有幸”。③“惊闻”改为“欣闻”。④“大快人心”改为“倍感荣幸”。⑤“鼎力”改为“大力”。19202119.某校举行20年校庆大典,特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为学生们作励志演讲。该校友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即兴演讲,不料,才开讲了几句,台下就一片哗然。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辞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多次接到母校的召见函,总因各种事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同学们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答案2219202120.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3分)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案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2221.下图是有关“一带一路”的徽标,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00字左右。(4分)192021答案(示例)徽标以两条舞动的丝带组成两只重叠的脚印,既体现“一带一路”的主题,也表达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蕴含着再长的路脚都可以走到的寓意;丝带上还有一叶帆影以及成行的雁的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