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_第1页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_第2页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_第3页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_第4页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讲义

一、云南大学的中国民族史讨论1.杨成志在云南的人类学调查

1928年7月,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夫妇、中山大学教授中心讨论院特约编辑员容肇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讨论所助理员杨成志等,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讨论所和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派遣,到云南进展人类学方面的调查。从广州经香港、越南到昆明,8月,容肇祖返回,10月,因社会混乱,土匪出没,史禄国夫妇返回。杨成志于1929年9月初动身,经嵩明、寻甸、会泽到巧家,深入凉山彝族聚居区调查,12月返回昆明,对昆明和河口民族进展了调查。之后回广州,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写成《云南民族调查报告》(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讨论所周刊》,第十一集,1930年)等。

杨成志(1902年~1991年),广东海丰人,是我国老一辈民族学、人类学家,也是最早参与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学者之一。后获巴黎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长期在中山大学和中心民族学院担当教授。

史禄国,俄国人类学学者,著有《满族的社会组织》与《族体:民族和民族志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则讨论》等。1922年移居中国,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其后半生根本都在中国度过,对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进展有重要影响。2.吴文藻建立的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

1938年秋,吴文藻到昆明,在云南大学建立社会学系。1939年,在洛克菲勒(罗氏)基金会资助下,吴文藻代表燕京大学在云南大学建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1940年因日机轰炸迁往呈贡魁星阁。先后在该站工作的有费孝通、张之毅、田汝康、谷苞、史国衡、王康、林耀华、李有义、许烺(langˇ)光、瞿同祖、胡庆钧、张宗颖等。

吴文藻(1901~1985),中国当代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江苏江阴人。汉族,1923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思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任燕京大学讲师、教授、社会学系主

/6任、法学院院长。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后任中心民族学院教授。

或许是偶然的巧合,当时聚在魁阁中的成员,以他们精彩的成绩使魁阁名符其实,在中国话里,魁阁的字面含义即是精英集团,事实上,魁阁当时的工作风格和学风,大体可以说是早期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一个雏形。

现代学术集团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该集团首领的学术地位和个人魅力,而讨论室有费孝通这个总助手,他完成了这个使命。

胡庆钧先生归纳魁阁的传统为四个特征:自由讨论的风气,敬重个人的表现,公开的辩论,伙伴精神。

参见谢泳:《魁阁——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雏形》,载《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方国瑜与云南大学西南文化讨论室

1938年7月,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筹措资金,以国币10万元作为讨论西南史地之用。熊校长邀方国瑜和文史系主任楚图南共同协商,成立“西南文化讨论室”,聘方国瑜主持,聘姜亮夫(寅清)、陶云逵、费孝通、楚图南、方树梅(臞仙,臞[qu?],同癯,瘦)、徐嘉瑞(梦麟)为讨论员。先后出版西南文化讨论丛书10种。或说“11种”。

第1种,张印堂著《滇西经济地理》,1943年7月;第2种,方国瑜著《滇西边区考察记》,1943年7月;第3种,徐嘉瑞著《云南农村戏曲史》,1943年7月;第4种,方树梅著《明清滇人著述书目》,1943年7月;第5种,英人HaTvay著,李田意译《缅甸史纲》,1944年12月;第6种,陈修和著《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讨论》,1943年;

第7种,张镜秋译著《僰民唱词集》,1944年;第8种,李拂一著《泐史》,1947年2月;第9种,李拂一著《车里宣慰使司世系考订》,1947年4月;第10种,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1949年7月。

方国瑜(1903—1983),闻名教育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学家,纳西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本科及北京大学讨论所国学门,先后师从钱玄同、余嘉锡、马衡、黎锦熙等治音韵、训诂gu(解释古书词句意义)、名目、校勘、金石、名物、文字之学;又从陈垣、梁启超、杨树达等治史地之学,1934年到南京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从赵元任、李方桂治语言学

。1936年到云南大

/6学文史系任教授,是云南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讨论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开拓了对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的讨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1938年,方国瑜与友人凌纯声、向达、楚图南、闻宥(you?)等发起主办《西南边疆》杂志,10月出版创刊号。在“发刊词”中,强调“我们的主要旨趣,即在以学术讨论的立场,把西南边疆的一切介绍于国人,期于抗战建国政策的推行上有所奉献。”4、杨堃、江应樑教授先后到云南大学任教。

杨堃(1901~1997),字象乾,河北大名县人,闻名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曾用名杨赤民,笔名有张好礼、杨念基等。1921年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1926年转入文科,1928年赴巴黎大学学习社会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和

史前考古,1930年获文科博士学位,并与张若名女士结婚。1931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中法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1947年到昆明,担当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3年转入历史系任教授

。张若名先生任中文系教授。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讨论所讨论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心民族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建立新中国的民族学,主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学派。

江应樑(1909-1988),祖籍广西贺县,生于云南昆明。1926年进入上海暨南大学,1936年进入中山大学讨论院人类学组,师从朱谦之和杨成志,1938年获人类学硕士学位,任中山大学历史系讲师,曾赴粤北瑶山、海南岛五指山考察。1941年只身到大凉山彝族地区考察,其间赴云南腾龙边区(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沙甸回族村寨、普思沿边地区(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考察。1946年受聘任中山大学、珠海大学教授,兼任珠海大学文史系主任。1948年受聘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3年转任云历史系教授,出任西南边疆历史讨论所所长。长期从事民族学和民族史的教学与讨论工作,主见把民族史与民族学的讨论方法相结合。著有《傣族史》、《百夷传校注》、《江应樑民族讨论文集》、《中国民族史》等。

5.方国瑜、杨堃、江应樑参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

1953年云南大学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系,杨堃、江应樑转入历史系任教。其时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工作开头,方国瑜先生担当了云南民族识别讨论组

/6副组长、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云南省历史讨论所副所长。杨堃、江应樑等均屡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积存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资料上千万字,为云南省的民族调查与民族识别工作做出了重要奉献。

6.云南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特地化的建立。

1955年4月10日,周恩来总理到云南大学视察,指示云南大学“要依据云南的特点,着重讨论民族问题,要讨论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特殊要讨论少数民族对我们宏大祖国的奉献。”(林超民《在周恩来总理的指引下——记云南大学民族学的教学与讨论》,载《林超民文集》其次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云南大学历史系建立了中国民族史教研室和讨论室。1961年创办中国少数民族史特地化,为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中国民族史专业。开设《中国民族史》、《云南民族史》等课程,编写《中国民族史讲义》、《云南民族史讲义》。

1959年开头,中国民族史教研室方国瑜、江应樑等招收了三届中国民族史专业四年制副博士讨论生。

1979年,历史系中国民族史讨论室进展为西南边疆民族历史讨论所。

1981年,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是云南省第一个博士点,培育了中国第一个中国民族史专业的博士。7.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讨论的进展

1986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学科。1987年以民族史为根底,经国家教委批准历史系设置了人类学专业。1995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

人类学专业进展为人类学系,建立了人类学讨论所。2023年,以西南边疆历史讨论所为根底建立了教育部重点讨论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讨论中心”。同年,民族学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零”的突破。2023年,以民族史学科为核心的特地史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方国瑜先生的讨论

江应樑先生的讨论

尤中先生的讨论

木芹先生讨论

徐文德先生的讨论

林超民教授的讨论

/6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讨论生的论文集《新松集》、《新浪集》、《新凤集》、《新翼集》,均为云南大学出版社。

思索题:

一、解释名词

方国瑜

江应樑

杨堃

二、论述题

1、阅读方国瑜《略述治学经受》、江应樑《自传》、杨堃《杨堃自叙》,结合三位先生的学术经受,谈谈你自己的熟悉和感受。

方国瑜《略述治学经受》,原为方国瑜著《滇史论丛》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自序”,收入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一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江应樑《自传》,载《江应樑民族讨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杨堃《杨堃自叙》,载《史学理论讨论》1998年第4期。

高增德等编,《世纪学人自述》,共六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二、当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教学目的:逐一介绍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族源、简史、文化等内容,使学生把握各少数民族的根本状况与根底学问,结合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感性熟悉,从而正确理解和评价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和民族公平政策。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评价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和民族公平政策。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皇清职贡图》四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境内的民族较为简单,尚无科学的分类和“识别”。古代因少数民族众多,大多冠以“百”、“九”等,如“百越”、“百苗”、“九夷”、“九黎”等。到清代乾隆年间,完成了《皇清职贡图》四卷,代表了当时清廷对国内民族的熟悉。第一卷收外国民及藏民、回民;其次卷分关东7族,福建2族,台湾13族,湖南6族,广东10族,广西23族;第三卷分甘肃34族,四川58族;第四卷分云南36族,贵州42族,总计共达233族。

但分类不科学,且有民族偏见,“所载图说,大抵采录志书,略有改易,非当时专事调查所得。图像亦以意为之,缺乏依据也。”(方国瑜语)

?当代中国有56个民族。

/61953年,新中国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登登记来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云南最多,有260多种,贵州有80多种。这400多个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区的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译音,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一识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公平政策。因此,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