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0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0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0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0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4.(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参考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2007安徽)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1)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1)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2)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每空2分,共4分。l3.观蚊如鹤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参考译文】我回想小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对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007福建福州)李贺做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注释】①皇甫湜(shí):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奚奴:童仆。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始闻未信()(2)自是有名()(3)及暮归()(4)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译文:15.请写出与此文最后一句相关的一个成语:(1分)16.李贺做诗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出一点即可)(2分)【参考答案】13.(1)听(2)这(此)(3)到(等到)(4)停止14.让李贺作诗,(他)一提笔就完成了,像早就构思好了一样。15.呕心沥血16.要积累素材,要勤于动笔,要深入生活,不牵强附会,不墨守成规等,能联系写作言之成理亦可。【参考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拜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就写成《高轩过》,就像预先构思、打过草稿似的,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弱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他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像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2007福建三明)【甲】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乙】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②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③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朝顿丘人。②幽厉:周幽王和周厉王,都是亡国之君。③稽首:叩头行礼。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3)幽厉之君何以亡(4)各贤其臣15.将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杀臣,不能绝也。(2)知不忠而任之,何邪?16.简要回答下面问题:(6分)(1)有人为《公输》写了一个小剧本,请你根据[甲]段的文意为他填补空白部分。(友情提示:可描写神态、语气、动作、心理)(3分)公输盘理屈词穷,①地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墨子②地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楚王③地说:“这是怎么回事?”(2)劝说进谏需要婉转,请你在子墨子、京房两人中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他们的说话艺术。(友情提示:任选一个角度切入即可:①说话技巧;②说话的目的和效果。)(3分)【参考译文】【甲】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公输盘屈服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乙】京房和汉元帝一块儿谈论,京房趁势问元帝:“西周幽王、厉王为什么会灭亡呢?他们任用的都是什么人呢?”元帝回答说:“他们任用的人对他们不忠。”京房说:“知道不忠却任用,这是为什么呢?”元帝说:“亡国之君都认为他们的大臣贤明,哪里会知道不忠还任用他们?”京房跪拜道:“恐怕我们今天看古人,就像后人看我们今天一样啊。”(2007福建厦门)【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选自《四知》)【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自《初潭集》)【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举茂才()(2)故人知君()(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鱼()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闻其贤而辟之一国争买鱼而献之B君不知故人夫唯嗜鱼,故不受也C当之郡必有下人之色D明于人之为己者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1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0.(l)推举,选拔(2)了解(3)全(4)即使11.A12.(l)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字来送给杨震。(2)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13.示例:因为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如包拯等。14.示例:从他们的拒不受贿的言行,感受到他们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或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参考译文】【甲】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乙】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07福建漳州)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pA以弱为强者B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2007甘肃兰州)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参考答案】1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认为……轻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2007广东茂名)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⑦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注释】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辑履: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⑤奉:捧着。⑥嗟:叹词,表示呼唤。⑦唯:因为。(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2)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3)由上文生发出来的成语是□□□□。(2分)【参考答案】(1)2分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有(出现)这种结果(后果)。(2)2分示例:饿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或清高的人)。(3)2分嗟来之食。【参考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2007广东梅州)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1\*GB3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2A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晋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皇帝的。”“臣斗胆问荆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香居说:“臣请求回避。”于是香居小步快走着往外走。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诏来尚书说:“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2007广东汕头)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分)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期:()⑵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复出焉⑶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乃往,身自罢之。【参考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2007广东韶关)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释:①质:做人质。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1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11去;距离(1分)反:返回(1分)(如答到通假,不扣分;如只答通假,扣0.5分)12、“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参考译文】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葱对魏惠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这件事吗?”魏惠王说:“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惠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了。”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只因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批评我的人又不止有三个。希望大王明辨啊。”魏王道:“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谗言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庞葱回国,果然没有再见到魏王了。(2007广东深圳)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杨子之邻人亡羊亡:逃跑B。既率其党率:率领C.何追者之众何:为什么D。既反既:已经22、请将文中“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23、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参考答案】21、A亡:丢失22、岔道(或十字路口)之中又有岔道(或十字路口),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返回了23、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杨朱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邻居)的亲属,还请杨朱的僮仆一起追赶。杨朱说:“哈!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已经回来了,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弄丢了。”杨朱问:“怎么会丢了呢?”邻居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很多岔路,我不知道羊去了哪条岔路,所以就返回了。”(2007广东湛江)直躬救父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谒:告发。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不亦信乎信:(2)信且孝而诛之且: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译文:12.全面理解故事内容,依据直躬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10.(1)信:诚信、忠诚(1分)(2)且:而且、又(1分)11.父亲要被处死而(我)代他受刑,不也是孝吗(不也是在行孝道吗)?12.直躬告发父亲偷羊,说明他正直无私,诚实不欺,可见其直(诚、信)(1分);直躬替父受刑,可见其孝(1分);直躬临刑前据理申诉,最终获得赦免,可见其智(1分)。【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名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直躬将这件事报告荆王,荆王派人捉拿直躬的父秉打算杀了他。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直躬将要被杀的时候,他对执法官员说:“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不就是孝吗?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那么,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楚王听到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T-是赦免了直躬,没有杀他。(2007广西南宁)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参考答案】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2007湖北黄冈)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盖恐其复叛也②后讼者辄冒称盗户③适官署多狐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邑宰别之为“盗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而先以盗之真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反复相苦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D宰有女为所惑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2分)【参考答案】7、①因为②就,总是③适逢④竭力8、A9、(术士)用符(把狐狸)捉进瓶中,将要用为烧(它)。10、“我盗户也!”【参考译文】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寇受了招抚,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凡“盗户”与一般老百姓发生争执,官府总千方百计地袒护他们,为的是怕他们重新造反。后来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称是“盗户”,而另一方却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时,诉讼双方先不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还得烦劳官府去查阅户籍。正巧,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官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请了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进了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叫:“我是盗户!”听到的人无不暗笑。(2007湖北黄石)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

译文: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参考答案】8.(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1分。9.C,2分。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参考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2007湖北随州)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参考答案】7、A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参考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2007湖北孝感)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26.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7.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参考答案】23.①同(通)“辨”,分辨。②尽头。③长久,永远。24.B25.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26.C27.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2007湖南常德)【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不盈期月盈:

(b)尝极东方极:(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分)

(a)

(b)

(c)

(d)

(e)(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

尊称:

成语:

【参考译文】【甲】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到后,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经很有老成的智慧了。”她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乙】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2007湖南郴州)公输(节选)①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②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③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④楚王问其故。⑤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卜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⑥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20.请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①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选文中的第②段和第③段中都有“吾不言”,这两个“吾不言”分别有什么隐含义?(2分)公输盘“吾不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墨子“吾不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墨子是怎样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20.①子墨子九距之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1.公输盘“吾不言”指:企图杀害墨子,但不不告诉。子墨子“吾不言”指:已明白公输盘企图杀害自己,却不点破。

22.墨子通过说服公输盘来说服楚王,在说服公输盘的基础上说服楚王。或通过攻战的演示说服公输.盘和揭示公输盘的阴谋说服楚王。【参考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公输盘屈服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2007湖南衡阳)晏子巧救国人①《晏子春秋》景公使圉②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③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④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⑤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之,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注:①选自《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l962年版)。晏子,春秋时齐国政治家。②圉(拍)人:养马人,马夫。③解:支解:古代支解四肢的酷刑。④矍(jué)然:震惊、清醒的样子。⑤属(zhǔ):交付。23.下列句中加点词都是指代圉人的一项是(2分)()①使其知罪②公使汝养马而杀之③百姓闻之必怨吾君④汝杀公马⑤夫子释之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4.晏子为臣进谏言,很注重策略,在这一故事中,晏子运用归谬的方法使齐景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结果不支解并释放了圉人。你能从齐景公的角度解释不杀圉人并释放圉人的原因吗?请简述原因。(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B24.支解人的酷刑不能从我开始。不能因死一马之故积怨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总之,勿伤吾仁也。【参考译文】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景公说:“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这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说:“请您释放了他吧!请您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2007湖南衡阳)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参考答案】13、多次(1分)

14、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15、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参考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2007吉林)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4.(1)离开(2)至或到达到15.围绕“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回答。16.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艰难创业;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参考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的家庭,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2007吉林长春)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2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文: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22.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原句:蒋氏乡邻作用:【参考答案】19.①使……活下去②用完③冒着④怨恨20.D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而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参考译文】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2007江苏淮安)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欲荐诸朝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分)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A.黑质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12.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8.(1)隐藏(2)两次(3)一起(4)之于

9.选C。

1O选D。11.(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12.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2007江苏连云港)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②皆朝于魏()③二国皆怒而去()④使乐羊伐中山()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例句:君将安之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参考译文】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韩、赵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分给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2007江苏南通)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败:②期年不克克: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④南面而王耳王: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D.怅恨久之10.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译:②汝何敢言若此!译: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