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3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3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3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3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3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谦《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走送之(2)俟其欣悦(3)濂具以实对(4)微景廉7.翻译下面句子。(4分)(1)家贫,无致书以观。(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8.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门人弟子填其室10.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6.(4分)(1)跑(2)等待(3)全,都(4)没有7.(4分)(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2)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侦探监视。8.(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9.(2分)门人弟子/填其室10.(4分)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唯善是举、诚实守信等。【参考译文】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2014福建宁德)【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及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③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④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⑤,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⑥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注】①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沛公:即汉高祖刘邦。②倨:通“踞”,叉开双腿坐着。③且:还是。④从横:从,同“纵”,合纵、连横。⑤冲:要塞。⑥下:投降,归降的意思。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臣之妾/畏臣 B.今齐地方/千里C.使人/召郦生 D.何谓/助秦攻诸侯乎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3)于是沛公辍洗() (4)延郦生上坐()11.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分)(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12、下面对【乙】文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果你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B.如果你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C.如果你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D。如果你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13.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1)齐王发布的命令中“三赏标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2)在攻打陈留一役中,郦生给刘邦出了什么计策?(3分)【参考答案】9.(2分)B10.(4分)(1)偏爱(2)间或,偶然(3)停止 (4)邀请11.(4分)(1)(2分)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一定很深了。(2)(2分)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12.(2分)C13.(6分)(1)(3分)不能,因为“三赏”是按照纳谏方式的主次排列的(按照纳谏方式的直接程度与进谏人的勇气大小)(2)(3分)先礼后兵,即先是劝降陈留县令,如果县令不听,就里应外合,攻下陈留。【参考译文】【乙】沛公(刘邦)到了高阳(地名)驿馆,派人去召郦生(郦食其)。郦生到了,进来拜见,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这样会见郦生。郦生进来以后,只作长揖(行礼的一种动作)而不跪拜,说:“您打算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吗?还是打算率领诸侯推翻秦朝?”沛公大骂说:“书生小子!天下人受秦朝统治的苦难很久了,所以诸侯结盟争先攻打秦朝,怎么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一定要召集众人组成义军推翻无道的秦国,不应该傲慢的会见贤明的人。”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起来穿上衣服,请郦生上坐,并向他谢罪。郦生才说六国连横合纵的时候。沛公很高兴,赏赐给郦生饭食,并问他说:“有什么计策?”郦生说:“您集合乌合之众,找收散乱的兵马,不到一万人,打算凭此直接攻入强大的秦国,这就是所谓的虎口冒险。陈留(地名),天下的要冲,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地,如今这座城又囤积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县令关系很好,请让我出使陈留,让他投靠您。如果他不同意,您带兵攻打他,我做内应。”于是沛公派郦生前去,沛公带着部队在后边跟着,于是攻下了陈留。(2014福建三明)【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胡不仕乎()(4)孔子愀然不容()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行道之人弗受B辍耕之垄上C学而时习之D宋何罪之有翻译下列句子。(4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善哉,回之意!回答下列问题。(5分)(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分)(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参考答案】6.(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正确,每个1分。

(1)通“向“,从前(2)停止,放弃(3)为什么(4)……的样子7.(2分)C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1分,疑问句式1分)(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9.(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举出一例即可得2分。(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2)(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守的内容1分,乙文坚守的内容1分,表达1分。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参考译文】【乙】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2014福建厦门)【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环而攻之而不胜()(2)委而去之()(3)桓公仰而视天()(4)辅之则强()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助之至礼愈至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百姓为天D.三里之城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7.翻译下面句子。(4分)(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分)【参考答案】5.(1)围

(2)离开

(3)看

(4)辅佐,协助6.D7.(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评分意见:第5题4分。(每小题1分)

第6题3分。

第7题4分。(每小题2分)

第8题5分。(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2014福建漳州)【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臣未尝闻也()(3)休稷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日(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士以故归之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不思则罔C.聂政之刺韩傀也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D.安陵君其许寡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翻译。(4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译文:(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译文:21.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2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答:【参考答案】18.(4分)(1)交换(2)曾经(3)吉祥(4)道歉19.(2分)C20.(4分)(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2)安陵国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活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在啊。(2分)21.(2分)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22.(5分)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甲][乙]两文答出对“士”的合理的理解,即可得分。示例:我认为“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如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的只是小本事;像唐雎这样的士是忠君爱国,有勇有谋的英雄,有大本事。【参考译文】【乙】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泰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2014甘肃白银)【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冶士②,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______________(2)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咨:______________(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淑:______________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朝而往,暮而归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如土石何C、试用于昔日宫中府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俱为一体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3.对【乙】文中画线句“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B.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C.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D.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14.诸葛亮和孟子都对君王有所期望。结合选文,回答问题。(5分)(1)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为此,他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2)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参考答案】10.(3分)(1)时(2)询问(3)善11.(3分)C12.(4分)(1)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给予陛下您。(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为期不远了。13.(3分)D14.(1)(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意思对即可)(2)(2分)希望君王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断交')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2014甘肃兰州)【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阵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曾益其所不能(2)吴既赦越1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甲】:【乙】:20.【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2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C.是可忍,孰不可忍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2.品读【甲】【乙】两文段,谈谈忧患意识对中学生的现实意义(60字以内)。(2分)【参考译文】【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2014甘肃天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汉蒋琬①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②,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③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④,敏得免重罪。(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注】①蒋琬: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②东曹掾犍为杨戏: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史的人事官员。掾是僚属的通称。犍为,郡名。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③督农:掌管农事的官职。④心无適莫:適,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心里无可无不可。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陶后鲜有闻(少)B.素性简略(朴实.)C.或谓琬曰(有的人)D.诚不及前人(确实)7.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B.是以默然(因,因为)C.公与戏言而不应(表顺承)D.同予者何人(指代人,译为“的人”)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A.琬与言论,时不应答(蒋琬和他谈话,他有时不回答)B.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扬了我的错误)C.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主管法纪的人请问他糊涂的样子)D.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后来杨敏坐了监狱,大家都犹豫担心他一定会死)9.选出对“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A.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B.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立在那里。C.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D.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10.选出下列对【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蒋琬觉得人心很难猜测,不能单从脸色判断出来,所以不能轻信于人。B.蒋琬并不认为杨戏怠慢自己,反而认为杨戏是一个率性之人。C.杨敏曾毁谤蒋琬,但蒋琬并没有公报私仇,足见其雅量。D.蒋琬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能主动地反省自己。【参考答案】6.B7.C8.D9.C10.A【参考译文】【乙】汉朝时蒋琬任大司马,东曹掾(官名,当初蒋琬也曾任过该官职)杨戏素性简略,不喜辩论,蒋琬向他交谈时,也常静默不答。因此有人向蒋琬:“公与杨戏问话,杨戏默而不答,不是太傲慢了吗?”蒋琬却笑着回答道:“人们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说相反的话’,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诫。杨戏想要赞许我的看法对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沉默不语了,这正是杨戏快性的地方呀!”督农杨敏曾在背后批评蒋琬道:“做事糊涂,一点也比不上前任”有人把这些告诉蒋琬,主管法纪的人就请求追究杨敏不敬之罪。蒋琬却坦然地表示:“我的确不如前人,没什么可追究的。”主管法纪的人就问其糊涂的表现,蒋琬说:“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后来,杨敏犯事进狱,大家都认为他死定了,但蒋琬内心没什么偏见,杨敏得以免除重刑。(2014广东佛山)【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自得

欲出不得B.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娟然如拭C.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D.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10.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何以战C.贤能为只用D.余之游将自此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甲】【乙】两文的划线句都是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文德划线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

(2)千嶂里

千嶂:

14.【丙】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11.(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我这)才知道郊田(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12.主要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的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乙】文的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13.(1)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2)千嶂:崇山峻岭14.这两句词包含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是因战事未平,功业未成(或还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参考译文】【乙】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2014广西贵港)【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B.时时而间进(间:偶尔)C.数烛邹已毕(数:数量)D.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13.请把【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参考答案】10.C;11.A;12.C;13.(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重点词:“使”“以”)【参考译文】【乙】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2014广西柳州)【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钉(dòu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陈涉世家》)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三峡》)C.居右者椎髻仰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D.篷桅橹舵咸具各具情态(《核舟记》)11.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尝奏荐某人为官(《赵普》)乡为生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D.【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参考答案】10、D11、A12、A13.(1)(3分)(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2)(3分)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参考译文】【乙】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2014广西钦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宋史•苏洵传》)11.请用“/”标示下列句吕的语意停顿。(2分)(1)媵人持汤沃灌(2)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缊袍敝衣(2)主人日再食(3)闭户益读书(4)遂通《六经》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2)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译文:14.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答:15.古代名人苦读的故事很多,请你再写出两个。(2分)①②【参考答案】11.(2分)①媵人/持汤沃灌②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12.(4分)①破②每天③更加④于是,就13.(4分)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14.(3分)示例: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或只要学习,就为时不晚)(言之有理即可)15.(2分)示例:囊莹映雪凿壁倫光等【参考译文】【乙】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2014贵州黔西南)【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⑨谢:道歉。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D.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1)以光先帝遗德光:。(2)尝微行就饮肆中尝:。(3)使者及门及:。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译文:。13.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3分)答:。【参考答案】9.(2分)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标对三处给2分;在“情”与“欺”之间标出给1分)10.(3分)B11.(3分)(1)发扬光大(2)曾经(3)到(至)(每小题1分)12.(4分)(1)这实在(的确、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时刻、时期、关头)啊。(2)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那什么来回答?(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3.(3分)忠实(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鲁宗道担任负责教育太子的官员时,家离酒馆很近。曾经有一次乔装打扮前往酒馆喝酒,偶然真宗有事急切召他进见。传达命令的使者到鲁宗道家,等候很久,宗道才从酒市回来。使者先回宫了,和宗道约定说:“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我)拿什么话来回答?”宗道说:“只需如实回答。”使者说:“如果照实回答,你必定会受皇上怪罪!”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最大的罪过。”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这样询问,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臣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里贫穷,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馆去招待他。”真宗听了认为鲁宗道非常忠实可以重用。(2014河北)【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光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16.把【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7.【甲】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5.D(2分)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共4分)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参考译文】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2014河南)【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①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②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④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释:①困剧:非常困倦疲累。②因:因而。③踬仆:倒下。④货:货物。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薄暮冥冥薄:(2)至若春和景明景:(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病: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其怠而踬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B.不以物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D.人或怜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是进亦忧,退亦忧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理解填空(2分)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行为。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译文:【参考答案】10.(4分)(1)薄:迫近(2)景:日光(3)先:在……之前(4)病:困苦不堪11.(2分)C(A顺承/修饰B.因为/用C就/就D代词,代蝜蝂/动词,到、去、往)12.(2分)A13.(2分)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聚敛资财,意思对即可)14.(4分)(1)(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同谁)(2)(2分)(它)爬行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它。(“辄”,就;负,背着)【参考译文】【乙】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行走。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抓取东西。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直到(从高处)掉到地下摔死。现在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这会成为它自己的累赘,还只怕财富积累得不够。等到他疲累跌倒垮下来的时候,被罢免不用了,被放逐到偏远的地方了,也就受其财物多的害了。如果一旦再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面临摔落下去的危险,即使看到以前因极力求官贪财而丧命的人也不知引以为戒。虽然他的形体看起来庞大,名义上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这也太可悲了!(2014黑龙江大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2)恐已暮矣__________1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参考答案】11.(1)到了……的时候(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1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1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评分标准:(2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2014黑龙江龙东)【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压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9.与“臣之妻私臣”中加点“之”字埘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0、翻译(1)皆以美于徐公。译文: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译文:

11.【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2分)

【乙】文中楚庄于想要伐越的原因:

。(2分)12.【甲】【乙】两文都以

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1分)13.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答:

【参考答案】9.D

评分说明:(2分)选择正确得2分。10.(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1.【甲】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

【乙】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评分说明:(4分)【甲】【乙】各2分,各有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12.设喻(类比、比喻)

评分说明:(1分)填写正确得1分。1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评分说明:(2分)结合【甲】【乙】文内容谈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得2分。【参考译文】

【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白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察。‛

(2014黑龙江绥化)【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译文:

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2

分)【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答:

【参考答案】25.A26.D27.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没有一个院子里不充足。(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目睹的,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2014湖北黄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当亦如是而止耳问今是何世D.虽未尝身至其地后狼止而前狼又至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以其境过清A.扶苏以数谏故B.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咨臣以当世之事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11.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2)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2分)【参考答案】8.D

9.A

10.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