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1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2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3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4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普通高中课程目标解读评价建议解读教学建议解读国际国内背景……2021/7/231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1/7/232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比较信息时代信息素养英国、日本、澳大利亚

……2021/7/2332000年,摄于英国一所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国际比较英国于2000年制定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2021/7/234美国于2000年陆续制定并公布4套《全国教育技术标准》IT/ICT课程IT/ICT整合国际比较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2021/7/235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2021/7/236中国未来5-1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学生:技术素养信息素养更优的学习过程,全面发展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教师)的能力建设国内调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2021/7/237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回顾——“两大工程”自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底,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校校通”工程国内调研2021/7/238课程名称:“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内容:模块制教学和评价方式:“任务驱动”《中小学IT课程指导纲要》——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内调研2021/7/239截至到2001年底国内调研1.2519万92.15%1.2511万65.32%4.4190万10.32%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2021/7/2310《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推进“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国内调研第二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2021/7/2311“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

2003年5月30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项目国家财政50亿,地方财政40亿国内调研第二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2021/7/2312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大屏幕彩电、DVD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20人左右)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一”+卫星收视设备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模式一”+“模式二”+网络计算机教授针对农村初中

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2021/7/2313目标二:利用三种技术配置,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差异资源

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教研制度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2021/7/2314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促进“三教统筹”

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基层党员教育“让党员不断受教育”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2021/7/2315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1/7/2316培养目标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核心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价值观导向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2021/7/2317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2021/7/2318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2021/7/2319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2021/7/2320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重视信息需求分析2021/7/2321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2021/7/2322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2021/7/2323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划。2021/7/2324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2021/7/2325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评价技术优缺点技术创新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高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分析测验结果价主体。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分析缺陷,鼓励创新。2021/7/2326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021/7/2327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021/7/2328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2021/7/2329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两条主要线索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面向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对技术活动的评价、创新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个体社会2021/7/2330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三维解析模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液态智力、晶态智力多元智力加涅的教学理论

2021/7/2331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1/7/2332实施建议课程建设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资源开发与使用

2021/7/2333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2021/7/2334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

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

2021/7/2335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结合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2021/7/2336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低阶高阶结构良好完全解结构不良部分解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近迁移远迁移知识水平领域性质认知结果获得能力学习效率任何教学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当地及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现实的教学方式处于从客观主义的教学取向到建构主义的教学取向的连续体上。学习效果2021/7/2337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2021/7/2338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吸收、总结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校本研究和实践,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2021/7/2339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正确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效: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以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为例2021/7/2340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

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2021/7/2341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

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2021/7/2342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1.把握适用范围:理解“任务驱动”适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用要适度、适当,避免滥用和泛化。2021/7/2343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2.合理设置任务: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高水平思维。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尽量相互联系,形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理梯度和任务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感兴趣的任务主题。2021/7/2344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3.以评价促教学: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在呈现任务的同时呈现有关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用2021/7/2345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4.典型作品引导:可通过典型作品和问题解决的范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5.教师收放有度: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新知识,或提供必要帮助、提示和引导;对具体操作的讲解既要坚持科学准确,又要给学生留下尝试不同操作和解决思路的空间,发挥学生创造性。2021/7/2346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理论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强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应用”的学习流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开放型、参与性问题更真实,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先前知识的联系2021/7/2347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流程分析:生活经验先前知识学习中的问题情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新学习情景实际问题联系联系新的学习问题解决应用提高应用提高2021/7/2348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2021/7/2349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2021/7/2350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2021/7/2351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2021/7/2352教学建议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2021/7/2353教学建议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2021/7/2354教学建议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2021/7/2355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教师注重讲解和提示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技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信息技术领域的终生学习能力。2021/7/2356实施建议课程建设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资源开发与使用

2021/7/2357评价建议课程建设一、评价原则1.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一方面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要慎用定量评价,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2021/7/2358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评价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2021/7/2359评价建议课程建设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评价要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时,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评价原则2021/7/2360评价建议课程建设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信息技术课应采用表现性评等过程性评价方法,以学生在实际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关键环节,切实其对学习的促进功能2021/7/2361评价建议课程建设(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必要时,可以为不同指标规定不同的权重。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2021/7/2362评价建议课程建设

比较重要的评价之前可挑选部分学生进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表现性评价量规示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3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可用于搜集表现性评价资料的任务主要有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用和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4评价建议课程建设用于搜集评价资料的任务的要求: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

(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5评价建议课程建设(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6评价建议课程建设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3)评价结果的处理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7评价建议课程建设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3)评价结果的处理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2021/7/2368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及时引导。避免学期末一次性的量化评价创设情景,“察其言,观其行”,避免只重其表,不重其里加强交流讨论,重视人文关怀,逐步内化,避免“贴标签”2021/7/2369评价建议课程建设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进行总结性评价(1)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模块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2021/7/2370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纸笔测验与上机测验相结合总结性测验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适度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例,注意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2021/7/2371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优缺点:纸笔测验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施建议:控制信息技术纸笔测验中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短文写作等,以拓展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纸笔测验2021/7/2372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上机测验上机测验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供选择的上机测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独立任务,如软件操作水平测试、作品设计与制作等;另一类是综合任务的上机环节,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上机活动。2021/7/2373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一定要安排上机测验,设计一定比例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它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灵活选用上机测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不能单纯依赖题型单一、只考察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机考系统,避免对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产生误导。上机测验2021/7/2374评价建议课程建设1、选用评价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价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评价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分析评价方法的优劣、选用评价方式时,一方面要考虑评价方式在具体教学目标、评价内容和被评学生方面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讲究效益,充分考虑各种评价方式对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对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要求。结合班级规模、时间和经费及其它现有条件,选择有针对性、高效益的评价方式。2021/7/2375评价建议课程建设2、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编制评价题目、实施和管理评价过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等方面,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结合本校实际,追求信息技术在评价中应用的效益和实际效果。不要脱离目标和实际,“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避免使用题目固定、形式呆板的考试系统或考试软件。2021/7/2376评价建议课程建设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评价的专业技能,加强团队合作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通过各种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评价的信心和操作能力。为教师提供评价咨询服务和和支持系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评价方面的研讨和经验交流。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之间在信息技术评价方面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2021/7/2377实施建议课程建设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资源开发与使用

2021/7/2378教科书课程建设一、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适应性

通过教材多样性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区差异:充分调查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师资状况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编写适合各地情况的教科书,保证不同地区都能开好信息技术课。通过教材的弹性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科书的设计要有一定开放性,具体要求要有一定弹性,内容的呈现要有较大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021/7/2379教科书课程建设通过教材多样性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区差异:充分调查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师资状况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编写适合各地情况的教科书,保证不同地区都能开好信息技术课。通过教材的弹性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科书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