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沏茶(qì)雕栏玉砌(qì) 博闻强识(zhì) 锲而不舍(qiè)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 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C.淬火(cuì) 荟萃(cuì) 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 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解析:A项,“沏”读qī。C项,“犄”读jī,“掎”读jǐ。D项,“孺”读rú。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宵衣旰食侯门似海事必恭亲装潢B.钟鼓馔玉繁文缛节天资聪慧目眩C.虚与委蛇云销雨霁誓不两立蛾眉D.骨骾在喉渡过难关彬彬有理蚊蚋解析:A项,恭-躬。C项,誓-势。D项,骾-鲠,理-礼。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径自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解析:A项,即,就。B项,悔恨。C项,弹奏。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解析:结合主旨领会。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组是()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看渗透在大多数民众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这些观念怎样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形成或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实际力量。________。文化传播的流向则基本上是进步的文化向落后文化所在地区流动,图书、影视作品的进出口状况可以显示这种趋势。①文化中的什么东西才能影响对方?只能是有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因素,才能为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②那么,如何进行交流呢?交流的前提是双方各自的选择自主权。③那些不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虽然会由于种种原因,如巧妙的宣传、精心的包装、对方的愚昧,逞一时之效,但终究是要被抛弃的。④只有从这里,我们才能看到或优或劣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文化面向世界,就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⑤于是,历史上文化传播方式基本上是从价值观相对落后处走向价值观相对进步处,留学和移民的状况可以证实。⑥由于我们是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仍然是平等交流中的重心。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⑤④②③⑥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③⑥①⑤②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2)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5)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2)人事音书漫寂寥(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4)叶上初阳干宿雨(5)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6)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7.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比如__________的《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答案:李煜虞美人张继枫桥夜泊三、阅读题(共52分)(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10题。(10分)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唐都城长安。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答案:诗眼应该是“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句,描写了梦醒时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为后来的景物描写、个人的感情抒发做了铺垫。16.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选取了“深夜”“莲叶响”“水寒”“未眠鸥”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衬托出作者的悲苦。答案:①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2)衬托手法,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6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7.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做简要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第一句写“新绿”“重重”,第二句写花之“小蕾”“数点红”,“深藏”二字包含着对客观景观与主观意愿的表达。答案:“深藏”既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罩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写海棠花不轻易吐艳,也是写作者珍惜时光的意愿。18.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桃李闹春风”之际,海棠“小蕾深藏”,这是运用反衬的手法。启示要结合全诗主旨以及自身的体验来考虑。答案: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6分)西江月段克己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琤①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明,涵泳②一江秋影。注:①琤:玉石的声音。②涵泳:沉浸、浸润。19.“人与寒林共瘦”中的“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瘦”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体貌特点,在这里形容寒林,结合秋天树林的特点分析即可。答案:“瘦”字形象地写出了木叶脱落后寒林的疏朗,使寒林有了人的情貌与神采。20.词的末尾两句情景交融,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目指明了情景交融,找出其中的景,结合作者的情分析即可。答案:末尾两句状写了斜阳落霞映现于澄碧江水中的倒影之美;透露出词人以山林秋水为朋、物我共适的人生意趣。(意思对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海上吊吴野人【注】墓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21.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的首联作者选取了“落日”“海气”“一坟”“空村”等意象,渲染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答案: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2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的后两联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写出其表达效果。答案: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吴野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作者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6分)不见【注】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2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以议论方式写的直抒胸臆的诗歌,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后的注释和诗句“吾意独怜才”中把握。答案: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的颔联将“世人”和“吾”进行对比,“皆欲杀”和“独怜才”相对,可以看出这是对比手法;另外这首诗采用的直抒胸臆的手法也比较明显。答案:①对比手法。颔联通过“世人”与“吾”,“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②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写出一种,意思对即可)四、语言运用(8分)25.《曹刿论战》中的指挥员曹刿在准备追击败退的齐军的时候,对齐军是佯退还是败退有过考察,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对这两句,有学者提出该这样断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请你写出这样断句的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这个问题,仍需放在原文里面来分析。可从对人物形象的作用,是否符合生活常理和句子本身的特点来解读。答案:理由:①强调了人物的动作行为(“下/视”:下了战车,仔细看),突出了人物形象;②更符合生活的情理(“登/轼”:登上车,扶着车扶手);③增添了句子的节奏感。(或答:①“下视”变为“下/视”更能表现曹刿观察仔细。因为“下/视”意为“曹刿走下战车,察看敌车车辙”,而“下视”只是“向下看”。②“登轼”变为“登/轼”后翻译起来更合理一些,“登上车,扶着车扶手”。“轼”是车厢前面的横木,供车上的人作为扶手使用,是不可以登上去的。)26.仔细观察下面武汉城市形象标识(Logo),请从图文的特点出发,简要写出它的创意。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超过6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将标识分为上下两部分,再从结构特点上分析繁体“漢”字所寓含的意义。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武汉的地理特点和文化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