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二)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默写。

1.请默写李白的《送友人》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答案】①.浮云游子意②.落日故人情③.挥手自兹去④.萧萧班马鸣

【解析】

【详解】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浮、挥、自、兹、萧、班、鸣”的正确书写。

2.依据课文填空。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纪陶《河中石兽》)

②,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传统文化《论语》

【答案】①.可据理臆断欤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作答此题要做到:首先,深入理解诗文;其次,认真审题,选准句子;最后,准确默写,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臆断”“匮”“朝廷”“慎”等。

3.根据提示默写。

①谭嗣同《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②读到范仲淹《渔家傲》中“,”两句时,会为那份功业未

就、思家难归的两难心态所触动。

【答案】①河流大野犹嫌束②.山入潼关不解平③.浊酒一杯家万里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作答此题要做到:首先,深入理解诗文;其次,认真审题,选准句子;最后,准确默写,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嫌束”“潼关”“未勒”等。

(二)(4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4.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

落瓶中之花。

5.思念家乡。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

态突出静态。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

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

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

【5题详解】

试题分析:关键要对诗句进行分析。如“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这两个写景句

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

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本篇则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

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三)(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口:“陛下使

人攻城略领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

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⑤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了。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子房:西汉名将张

良。⑤连:率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本吾能用之

B.战胜画不予人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此用以失天下也所以动心忍性

D.索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案,弗敢专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遐陛下

(2)层以众议举宠为督

(3)高起等利曰______________

(4)所降下者坦以予之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此三者,人杰也”相同的一项()

A.鱼,我所欲也。B.微斯人,吾谁与归。C.尝射于家圃。D.帝感其

10.[甲][乙]两文都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6.A7.①.给予②.因此③.回答④.于是,就

8.(1)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2)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9.A

10.重用人才,国家方能兴盛:“知人善用,用人所长”亦可。(紧扣“用人”,意思对即

可)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A.都是代词;

B.表转折/表并列;

C.……的原因/用来;

D.怎么/安身;

故选A,

【7题详解】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遗:给予。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是以:因此。

(3)高起等对日:高起等人回答说。对:回答。

(4)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因:于是,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良实,忠良诚实的人;志虑,志向和思虑。

(2)所以,……的原因;何,什么。

【9题详解】

“此三者,人杰也”是判断句。

A.判断句;

B.倒装句;

C.省略句;

D.被动句;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回答。两篇文章的主题都与“用人”有关。甲文的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

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和乙文的“此三者,人杰也,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了。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从正反两方面谈

到要重用人才,要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这样国家方能兴盛。

【点睛】[甲]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

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

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

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

能的人各得其所。

[乙]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

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

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

得了地盘的人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

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

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所

收拾。”

二、现代文(40分)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昆明的雨

李,是浓绿的。草本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子夸张的旺盛。

③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绣了

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

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

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

酸!

④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

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

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

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

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

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

人,不是思乡。

⑤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

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

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

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

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

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酉()Z。的细碎

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

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⑥我想念昆明的雨。

(选文有删改)

II.请给加点的汉字注音,给有注音的写出汉字。

密z。()za绿釉()

12.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

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13.选文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

乡。”请说一说作者此时内心究竟是怎样的情思?

14.第⑥段“我想念昆明的雨”独立成段,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11.①.匝you

12.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

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13.作者陶醉于缅桂花的馨香,陶醉于房东送花这种淳朴的人情之美,陶醉于昆明诗意雅致

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昆明雨季喜爱之情。

14.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之情,韵味悠长;

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密匝匝:读音mizaza,意思是很稠密的样子。

绿釉:读音liiyOu,瓷器中一种釉色。釉: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能增

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防止腐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力的能力。

句中用“戴”“穿”“坐”“吆喝”等一系列的动词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很明显,

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以及“吆唤一声:'卖杨梅一一’,声音娇娇的”中采用的语

言描写出卖花女孩的情态,刻画出卖杨梅姑娘的娇憨、柔美;娇憨“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

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分析,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

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情感的能力。

第④段,“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它

很香,香得像兰花”写作者陶醉于缅桂花的馨香;结合“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盛开

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

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分析,作者陶醉于房东送花这种淳朴的人情之美,陶醉于昆明诗

意雅致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昆明雨季喜爱之情。所以,作者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

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1)分析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写“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第③段写“雨季的果子,

是杨梅”,第④段写“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

人,不是思乡”,以及第⑤段写“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最后第⑥段

总结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显然是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样第⑥段起到深

化主题的作用。

(2)分析结构上作用

第⑥段起到结束全文的作用。此外,文章开头第①段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所以第⑥段

又与开头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13分)

阅读《滑雪、滑冰、乘冰槎,古人也爱冰雪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滑雪、滑冰、乘冰槎,古人也爱冰雪运动

①冬天虽是潜藏生机的季节,但在冰天雪地中,人们却总忍不住要走出室内,拥抱冰

雪,冰雪运动因此而生,中国古代也诞生了一些冰雪运动项目。

②从地理上来说,冬季降雪较多的北方地区适合开展冰雪运动,而较为温暖的南方地

区冰雪运动不发达。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

运动的地方冬7。据报道,考古学者在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一幅岩画,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

前,“岩画上有一排7人,其中4人尾随牛马等动物,3人弯腰撅臀,手持木棍,专家学

者称此为单杆,脚下踩着长条形物件极似滑雪板,此岩画就是阿勒泰人单杆滑雪狩猎的场

景”,阿勒泰因此也被认为是人类滑雪运动的起源地。

③到了隋朝,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一支叫作北室韦的民族在雪地中“骑木而

行”,骑着木制的滑雪板快速行驶在冰雪中,之所以“骑木而行”是因为“地多积雪,惧

陷坑阱”。有的文献还提到了“木马”,也是滑雪板,它可长得不像马,按照《元一统

志》的说法,它“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

上,可及奔马”,看来是速度如奔马一样快而得名。

④宋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滑冰运动,称之为“冰嬉”,又名“冰戏”,既然是“嬉

戏”,应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难怪《宋史》中提到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

嬉”。冰嬉是各种冰上观赏与运动项目的统称,明朝人提到一种冰嬉项目:“冬至冰冻,

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

这种冰床还可以相互连接,就像龙一样在冰面上飞腾。

⑤明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后金的努尔哈赤率众人在浑河上举行了一场冬季运动

会,主要项目是跑冰鞋,这种鞋子最早是用兽皮制成的,鞋底有冰刀,其他项目还有冰

球、冰上射箭、冰上武术等,一项叫“双飞舞”的运动,由两人在冰上翩翩舞蹈,演绎出

各种姿势,颇似如今的花样滑冰。

⑥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有一种叫“冰槎”的项目,用竹竿撑

着木筏在冰上滑行,清代晚期著名的《点石斋画报》记载:“京师近日天气甚寒,护城河

渠积冰厚尺许,冰槎以此均下河,都人士女乘之往来,极如飞梭,风雪中望之,俨然图

画”。

⑦查史料可知,清代的冰上运动更为多样,难以尽数,它不仅让人们在冬季运动起

来,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

琉璃世界行”,这是清代杨静亭的《都门杂咏》,是夏季运动所难以营造的美感。

⑧让我们带着对冰雪文化的品味,尽情释放对冰雪的喜爱,一起走向未来!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12.17)

15.在不同时期,古人进行的冰雪运动也不尽相同,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最早,在新疆北部,阿勒泰人:单杆滑雪狩猎一隋朝:①_____一宋代宫廷:②一

明朝:跑冰鞋一清代:③O

16.选文第②段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地方之下。

17.第②一⑦段介绍古人的冰雪运动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18.在分享环节,请你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骑木而行”这一运动项目。

【答案】15.①.骑木而行②.“冰嬉”(或“冰戏”)③.“冰槎”

16.不能删。“之一”表明阿勒泰地区只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一个地方,不是唯一的,

若没有“之一”,就过于绝对。

17.采用了时间顺序。说明了最早的新疆北部、隋朝、宋代宫廷、明朝和清代各个时期古人

的冰雪运动,使读者能够清楚得了解到冰雪运动的历史发展,感受其悠久历史。

18.“骑木而行”是隋朝的一种冰雪运动,由于当时大兴安岭“地多积雪,惧陷坑阱”,因

此一支叫作北室韦的民族在雪地中骑着木制的滑雪板快速行驶在冰雪中。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提炼

这句话是讲述不同时期,古人进行的冰雪运动也不尽相同的,第①个空需要提炼隋朝的冰

雪运动,由朝代定位到文章第③段,结合“到了隋朝,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一支叫作

北室韦的民族在雪地中‘骑木而行',骑着木制的滑雪板快速行驶在冰雪中,之所以‘骑

木而行’是因为'地多积雪,惧陷坑阱’"可提炼隋朝的冰雪运动是:骑木而行;第②个

空需要提炼宋代宫廷的冰雪运动,由朝代定位到第④段,结合“宋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滑

冰运动,称之为‘冰嬉‘,又名‘冰戏’”可知,宋代宫廷的冰雪运动是:冰嬉或者冰

嬉;第③个空需要提炼清代的冰雪运动,由朝代定位到第⑥段,结合“巾帼不让须眉,女

性也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有一种叫‘冰槎’的项目,用竹竿撑着木筏在冰上滑行,清代

晚期著名的《点石斋画报》记载:'京师近日天气甚寒,护城河渠积冰厚尺许,冰槎以此

均下河,都人士女乘之往来,极如飞梭,风雪中望之,俨然图画’”可知,清代著名的

《点石斋画报》记载的叫“冰槎”的运动就是其时代的冰雪运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第②段“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地方之

语句中的加点字“之一”能否去掉,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删去,要对词语“之一”进

行解释,“之一”是其中之一的意思,在本句话中联系上下文是说明阿勒泰地区只是人类最

早开展冰雪运动的一个地方,但不是唯一的,若没有“之一”,就过于绝对。“之一”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由文章第②一⑦段介绍古人的冰雪运动时,第②段结合“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

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地方之一”、第③段结合“到了隋朝”、第

④段结合“宋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滑冰运动”、第⑤段“明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

第⑥段“清代晚期著名的《点石斋画报》记载”,每段明显的朝代是按照历史的顺序即时

间顺序来进行说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各个朝代的冰雪运动,这样一目了然,使读

者能够清楚得了解到冰雪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冰雪运动有着如此悠远的历史,也让人们

感受到了冰雪文化的品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题干,场景设置在分享环节,请“你”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骑木而行”这一运

动项目。由文章第③段,结合“到了隋朝,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一支叫作北室韦的民

族在雪地中'骑木而行',骑着木制的滑雪板快速行驶在冰雪中,之所以‘骑木而行'是

因为'地多积雪,惧陷坑阱’”可知,“骑木而行”是隋朝的一种冰雪运动形式,“骑木

而行”的原因是大兴安岭的地理特点“地多积雪,惧陷坑阱”,这一运动形式突出的代表

人群是“一支叫作北室韦的民族”,据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示例:同学们,“骑木而行”这种冰雪运动是我们历史上隋朝比较流行的运动形式,有支

名为北室韦的少数民族,因为身处大兴安岭,那里“地多积雪,惧陷坑阱”,所以他们采

用了着木制的滑雪板在雪地中骑快速行驶的形式。

(三)(15分)

阅读《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

望远镜工程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许多用于观测星

系的望远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被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

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在一个月左

右。

②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去调试望远

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蔬菜、种西瓜,用以改善生活。那年头

儿,人们都讲奉献精神,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室,观

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这是让人无比欣喜的事情,所以父亲对出差毫无怨

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

有点儿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

了6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

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

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

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

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

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

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

实。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当时绿皮火车要走56个小时。在漫长的旅程

中,父亲带足了榨菜、方便面,还有自己做的紫菜饭卷。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

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

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

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

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

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两个女儿看一看,真正的棉

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

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

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有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很好,做

一床棉胎,可以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

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

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

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一

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家里没有这么多花瓶,母亲不仅动用了没有来得及扔

掉的白醋瓶、腌腊八蒜的坛子,还抱着余下的玫瑰,送给邻居。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

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了一把惹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

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

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

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

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⑧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

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

上的清杳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

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⑨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女孩子成长中

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

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

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

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

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19.仿照示例,概括文中另外两次“父亲归来那一天”带给我们的惊喜。

示例:父亲从陕西归来,让“我”见识到临潼石榴的硕大和味道鲜美。

(1)____________

(2)

20.有人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优秀而伟大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是怎

样的人?

21.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

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

蜜,还有些许酸爽。

22.谈谈对第⑨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

【答案】19.①.父亲从新疆归来,让我们见识到生长在棉枝上的新疆棉花。②.父

亲从云南回来,让我们见识到云南的白玫瑰花和昙花,还送给我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

20.①父亲爱护家人,教子有方。他出差回来为孩子带东西,拓宽孩子的视野,还为我们做

昙花汤。②父亲严谨认真,不辞劳苦,甘于奉献。③父亲木讷、谨慎但不失浪漫。他为母亲

带回白玫瑰:④父亲朴实勤劳,他和同事种蔬菜改善生活。

21.“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几个词表现出石榴甜得诱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

们”吃石榴时奇妙的感受。

22.父亲带回陕西的石榴、新疆的棉花、云南的鲜花等,各个地方别有特色的东西,使我们

认识了不同的事物、不同世界,在认识这些事物的过程中摆脱狭隘的世界、扩宽了视野,培

养了看世界的别致视角,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第一空:根据④段“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

大纸箱"''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可以

概括为:父亲从新疆归来,让我们见识到生长在棉枝上的新疆棉花。

第二空:根据⑥段“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⑦段“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

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父亲还放了一把蕉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父亲买了

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可以概括为:父亲从云南回来,让我们见识到

云南的白玫瑰花和昙花。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

①根据⑨段“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归来的那一天,

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

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可以看出:父亲爱护家人,教子有方。

②根据①段“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天

文台中,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被小心翼翼地运往各

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

他一出差就在一个月左右”②段“那年头儿,人们都讲奉献精神,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

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室,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这是让人

无比欣喜的事情,所以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可以看出:父亲严谨

认真,不辞劳苦,甘于奉献。

③根据②段“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儿刻板和

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可以看出:父亲木讷、谨慎但不失浪漫。

④根据②段“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去调试

望远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蔬菜、种西瓜,用以改善生活”可以

看出:父亲朴实勤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句子描写了我们一起用勺子挖石榴籽细细品尝时的感受,“多维的”“立体的”“丰富

的”几个词用来表现石榴籽的味道,词语的连用表现出石榴甜得诱人,再辅之以“醇厚甜

蜜”,,些许酸爽”,则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吃石榴时奇妙的感受。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根据⑨段“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

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联系前

文具体所写父亲从陕西归来,让“我”见识到临潼石榴的硕大和味道鲜美;父亲从新疆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