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吉林白山市面向高校招考聘用基层治理专干3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某企业员工编号为6位自然数,其中前两位代表入职年份的最后两位数,第3位代表所属部门,后3位代表员工当年在部门中的入职顺序。2018年入职的员工小张发现,自己的员工编号能同时被5、9和101整除。问:当年他所在的部门最少可能有多少人入职?A.不到250人B.250~499人之间C.500~749人之间D.超过749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编号后3位表示员工的入职顺序,应将小张看作该部门当年最后一个入职的员工。则满足题意的数字中,后3位最小的即为所求。由于5、9、101互质,则能同时被5、9和101整除,也必定能被5×9×101=4545整除,前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应为18。总共为6位数,则符合18XXXX且能被4545整除的不会超过3个数字,可将其试出后再进行判断。5、9和101的最小公倍数为5×9×101=4545。小张的员工编号能同时被5、9和101整除,则其员工编号必为4545的整数倍。因为小张是2018年入职的,所以员工编号6位数的前2位为18。又因为4545整数倍的前两位满足18的只有4545×40=181800,4545×41=186345两种,所以当年小张所在部门最少可能有345人入职。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第二步,由自己的编号能同时被5、9、101整除可得,最小公倍数为4545,员工编号为18xxxx,一定能被4545整除。若4545×40=181800,符合,则编号为800;若4545×41=186345,符合,则编号为345,4545×42=190890,不符合,由此可得最小为345。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小张18年入职,则6位工号前两位为18。由于其员工编号能同时被5、9、101整除,因此,其6位工号组成的数是5、9、101的最小公倍数4545的倍数。前两位是18且是4545倍数的六位数只有4545的40倍为181800,及其41倍为186345。已知后三位为员工入职顺序,故其部门18年最少有345人入职,在B项的范围内。故正确答案为B。2.以下因素中,不会导致家具行业产品供给上升的是(

)。A.家具价格下降B.木材的价格下降C.家具行业的税收下降D.工人的工资下降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A项错误,家具价格下降,厂家利润下降,从而厂家对于产品供给会降低。B项正确,木材属于商品的原材料,资本家把原材料作为成本,成本降低,利润升高,对于商品的供给会上升。C项正确,家具行业的税收降低,资本家出售商品获得的利润更高,商品供给会上升。D项正确,工人的工资属于成本,成本降低,从而使利润升高,对于商品供给会上升。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根据相关规定,下列确定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65岁退休的李某B.17岁工厂上班的赵某C.15岁辍学在家的张某D.35岁在国外上班的王某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主体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项中,张某十五岁辍学在家,其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无法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故张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选择C选项。A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六十五岁退休的李某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且并未说明张某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故张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项正确。B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第二款,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七岁工厂上班的赵某已经年满十六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项正确。D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王某年满十八周岁。故王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项正确。4.反社会人格犯罪是行为人基于反社会型变态人格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行为人的特点是:①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②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③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④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教养或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行为人精神智力正常,其中最符合反社会人格犯罪特征的是:A.陈某经常怀疑有人跟踪自己,某天下班后将走在自己后面的李某刺伤B.林某多次上班迟到被领导当众呵斥,林某感觉受辱,将领导打成重伤C.吴某有偷盗前科,某天下班遭遇抢劫,与劫匪搏斗中将劫匪打成残疾D.王某街上闲逛,突然将陌生人郭某连刺两刀,随后将停在路边的汽车砸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定义反社会人格犯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分析其行为人的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反社会人格犯罪的定义要点:①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②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③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④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教养或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A项,陈某经常怀疑有人跟踪自己,属于有妄想,不符合要点①。B项,林某感觉受辱,将领导打成重伤,属于有明确的动机,不符合要点③。C项,遭遇抢劫,与劫匪搏斗中将劫匪打成残疾,属于有明确的动机,不符合要点③。D项,王某街上闲逛,然后刺伤行人,砸毁汽车,属于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②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③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④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教养或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经常怀疑有人跟踪自己,属于“妄想障碍”,刺伤李某也是因为怀疑,不符合定义;B项:林某打伤领导是因为多次上班迟到被领导当众呵斥,林某感觉受辱,具有“明确的动机”,不符合定义;C项:将劫匪打成残疾是因为遭遇抢劫,其行为具有“明确动机”,不符合定义;D项:闲逛时,突然将陌生人郭某连刺两刀,属于“无明确动机”,对其他关键信息无明确体现,但也没有违背,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行为人基于反社会型变态人格而实施的犯罪行为”“①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②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③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④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由前提条件“下列选项中行为人精神智力正常”可知各选项均满足关键词①。A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怀疑有人跟踪自己将李某刺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多次被领导当众呵斥将领导打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未涉及关键词④,满足关键词②,“因被抢劫将对方打成残疾”,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突然将陌生人连刺两刀”,无明确动机,符合关键词③,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A.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和意义B.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C.老字号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D.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讲了一首老北京的民谣,以此来说明老字号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后面则是列举了一系列的老字号,并总结为它们成为了人们珍贵记忆中的一部分。文段是“分—分”结构,全面概括,即强调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因此,选择A选项。6.法律

之于

民法

相当于

之于

)A.物理;公理B.定律;方法C.实数;自然数D.华东;江苏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民法”是“法律”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物理”是一门学科,“公理”指作为推理前提、不需要加以证明的命题,也可以指公认的道理,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定律”是客观规律的统称,“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C项:“自然数”是“实数”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江苏”是“华东”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7.从容不迫

对于

相当于

异口同声

对于

)A.慌张;一致B.惊慌失措;众说纷纭C.淡然;吃惊D.手忙脚乱;不置可否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迫”与“慌张”属于反义关系;“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与“一致”是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惊慌失措”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从容不迫”与“惊慌失措”,属于反义关系;“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异口同声”与“众说纷纭”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从容不迫”与“淡然”属于近义关系;“异口同声”与“吃惊”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手忙脚乱”指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从容不迫”与“手忙脚乱”属于反义关系;“不置可否”指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即不表明态度,“异口同声”与“不置可否”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8.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_________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_________,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缩小

扩展B.消失

传播C.消失

蔓延D.缩小

侵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语境“‘疟疾和寄生虫病’等疾病将向北”可知,不好的东西将向北扩散,因此,该空应填“蔓延”,“蔓延”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通常接不好的情形,如“火势”、“疾病”等,符合语境。A项“扩展”指向外伸展,中性词。B项“传播”指广泛散布,中性词。中性词被用来描述疾病的肆虐,“灾难性后果”,不恰当。故A项和B项排除。D项“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侵蚀”后通常需要接名词,因而不符合语境。故答案锁定C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将“消失”代入语境,“森林消失”和前文“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程度相呼应,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9.将不能量化的诗歌(以及纯文学)评价标准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标准拼接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件不伦不类的事。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贡献,足以证明其本领之强,

。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比较,即使科技再发达,想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诗歌与文学的世界依然是人类情感和灵魂最佳的栖息地,守卫好我们的心灵家园,依然要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却不能弥补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的缺陷B.完全可以取代人类智慧自主开展诗歌创作C.没必要和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一决高下D.毫无疑问将能够实现诗歌评价标准的量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在中间,联系前后文把握话题的一致性。横线前阐述将诗歌评价标准与人工智能算法标准拼接,人工智能在科学方面存在的优势,结合横线后,介绍人类也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去相比,后文详细解释诗歌与文学同人类的关系,指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的优势,依据横线后句子出现“也”,横线处应该与后文形成并列关系,即人工智能没必要和人类的优势去比较,对应C项。A项,“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的缺陷”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根据后文,人类在诗歌创作领域是有优势的,因此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表述错误,排除;D项,根据前文可知,诗歌评价标准是不能量化的,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光明网:人工智能写诗与纯文学无关》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首先观察横线处在文段的位置,分析其前后文。注意横线处前文的主语是“人工智能”,下文又提到了“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比较”,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应有“人工智能”没必要和“人类”比较之意。横线处位于文段的中间部分,要能承前启后。由横线后面的“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比较……”可知,横线处填的句子应含有人工智能和人类进行比较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填入恰当。A项未提及“人类”,且文段首句就提到诗歌以及纯文学不能量化,A项表述与原文不符。B项与后文“诗歌……依然要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意思相悖。D项“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的缺陷”表述不当,由后文可知,人类在诗歌创作上是具有优势的,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由横线前“人工智能……足以证明其本领之强”可知,横线前讲人工智能的好处;由横线后“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相比较”中“也”可知,横线处要体现“比较”之意。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有“比较”之意,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和技术同等重要

B.科学研究向技术进步提出新的课题

C.科学发展反过来激励技术进步

D.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未论述二者的重要性,排除A项。B项对应“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排除B项。C项和D项对应“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C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排除C项;D项与原文表述一致,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11.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首句通过下定义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的话题,接下来阐述过去“科学普及”所面临的问题,即很少有人谈论。尾句指出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互动更强,根据“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可知,文段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了“科学普及”的发展,对应A项。B项,“道路艰辛”对应文段前文“科学普及无从谈起”,是在介绍以前的情况,非重点,排除;C项,仅仅提到“联系社会”表述片面,文段中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并且“切入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随着近代科学兴起”为背景的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一论加强科学普及》解题思路:由“主要阐述”可知,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应抓住“科学普及”这一主题词,明确文段主要阐述的是科学普及从“无从谈起”到“顽强生长”的原因。文段首先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话题,接着介绍了在人类进程中,科学普及曾遇到的难题,然后说明这一难题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得到解决。“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为文段的重点句,A项与此相符。B项论述科学普及曾遭遇的困难,未涉及问题的解决,非重点。C项仅提到紧密联系社会这一项,不具概括性,且“切入点”文段未提及。D项也仅对应科学普及得到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具概括性。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人类史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接着指出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无从谈起”这一问题,尾句指出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使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开始散发光芒。尾句是主旨句,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促进了科学的普及。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12.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是(

)。A.推进政治体制改革B.完善法律制度C.发展先进生产力D.发展先进文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A、B两项属于实现手段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13.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防火墙是一项协调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它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小张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防火墙软件,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防火墙软件有可能导致小张的电脑不能访问特定的web网站B.防火墙软件有可能导致小张无法访问自己电脑硬盘上存储的文档C.防火墙软件使得小张在网络购物时,不容易被虚假广告所欺骗D.防火墙软件使得小张在和陌生网友聊天时,可以伪装自己的性别和姓名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排除法解题。B项访问电脑硬盘与网络通信无关,不受防火墙软件影响,可排除。C项不被虚假广告欺骗主要依靠自己的辨识能力,与防火墙无关,可排除。D项中伪装自己的性别和性别与社交软件的个人设置有关,可排除。防火墙是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它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访问web网站是对外部网络数据的接收,防火墙的设置可能会使某些特定网站无法访问。B、C、D三项皆与防火墙软件无关。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信息技术。第二步,“防火墙”是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用来控制访问尺度,让允许的人和数据进入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所以小张安装防火墙之后,可能导致电脑不能访问特定的Web网站。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防火墙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建立起的一个安全网关,因而有可能导致电脑不能访问特定的Web网站。A项正确,当选。B项读取硬盘数据无需网络数据,排除。C项是否被骗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力,防火墙无法判断广告内容是否虚假,排除。D项的内容无需通过防火墙软件实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4.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建设“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

)。A.地球望远镜无法解决来自地球干扰光线的负面影响B.将带有探测器的航天器放在预设位置目前难度较大C.来自太阳系外恒星的光线会从不同高度进入地球大气D.正在建造的高清望远镜能准确捕捉到太阳系内天体的光线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可利用地球大气弯曲和聚焦光线,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望远镜镜头”。论据:当太阳系外恒星的光线抵达地球大气时,光线会发生弯曲(或折射)。这种弯曲使光线集中并聚焦在地球另一边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在距地球150万公里的轨道上,放置一架带有探测器的航天器就可以捕捉到聚焦的光线。这意味着,这种被称为“地球望远镜”的设备能够进行超灵敏探测,揭示太阳系外恒星的特征。论点说的是“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论据说的是“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的原理,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削弱论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明地球望远镜还存在无法解决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设“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不可行,能够削弱,当选;B项:该项说明目前将航天器放在预设位置实现难度较大,但难度大并不代表不能实现,为不明确选项,不能削弱,排除;C项:该项说明太阳系外恒星的光线会从不同高度进入地球大气,但与建设“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无必然联系,为无关项,排除;D项:该项说明正在建造的高清望远镜功能强大,但不影响建设“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为无关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5.填入文章第5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铭记

原谅

欣赏

记着B.发现

欣赏

记着

原谅C.感谢

忘掉

原谅

记着D.欣赏

记着

原谅

包容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此空修饰“错处”,表示的是对待别人的错处时采取的态度,根据“不去故意挑剔别人,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可知,应体现出包容之意。A项“欣赏”指认为好和喜欢;享受美好的事物,“欣赏错误”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记着”意为记住,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原谅”意为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符合语境且“原谅错误”搭配得当。第二步,看第四空。此空修饰“缺点”且根据语境可知,表示对缺点的宽容之意。C项“记着”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包容”指宽容大度,符合语境且“包容缺点”搭配得当。第三步,验证第一、二空。“欣赏”与“记着”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铭记:指牢记在心。发现:经过研究、探究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感谢:用言语行动表示感激。忘掉:忘记。16.(1)市场仓库起火

(2)房屋突发坍塌(3)进入火场排除火患

(4)市民街头悼念(5)消防战士被埋A.1-2-5-3-4B.1-3-5-2-4C.1-3-2-5-4D.3-1-4-2-5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消防战士救火”的过程。选项中首句为事件(1)或事件(3),只有先“市场仓库起火”,才能“进入火场排除火患”,因此事件(1)和事件(3)相邻,且事件(1)排在事件(3)前面,排除A、D项。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B项和C项符合,事件(2)和事件(5)的顺序不同。通过分析事件(2)和(5)得知,应先“房屋突发坍塌”,才会“消防战士被埋”,事件(2)应该排在事件(5)前面,从而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仓库起火”“房屋坍塌”“进入火场”“悼念”“被埋”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事件的发展顺序,因此考虑直接进行排序。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排序。题干描述的是仓库起火消防战士英勇牺牲的事件。因为(1)市场仓库起火,消防员(3)进入火场排除火患,在救火过程中(2)房屋突发坍塌,导致(5)消防战士被埋,事后(4)市民在街头悼念。故本题选C。17.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消极

无功而返B.盲目

知错就改C.反面

偃旗息鼓D.偏颇

改弦易辙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出现在递进关联词“甚至”之前,需要填入一个与“错误”语义相近,程度较轻的词。A项“消极”指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B项“盲目”比喻认识不清;C项“反面”指坏的、消极的一面。这三个词均不能与“错误”构成递进,排除A项、B项和C项。D项“偏颇”指偏向一方,不公平,能够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改弦易辙”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符合文段纠正错误这一含义。因此,选择D选项。无功而返: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知错就改:比喻人知道了错误就改正。偃旗息鼓: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18.当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并为用户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被称为:A.VR虚拟现实B.AR增强现实C.HT全息技术D.裸眼3D技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第二步,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因此,选择A选项。B项: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B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C项:全息技术是指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C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D项:裸眼3D技术是指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即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D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19.旅游团安排住宿,如果4个房间每间住4人,其余房间每间住5人,空余2个床位;若有4个房间每间住5人,其余房间每间住4人,正好住满。该旅游团有多少人?A.28B.42C.44D.48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方法一:设该旅游团总人数为x。如果4个房间每间住4人,其余房间每间住5人,则空余2个床位,可说明x-16+2可以被5整除。A项:28-16+2=14,不可以被5整除,排除;B项:42-16+2=28,不可以被5整除,排除;C项:44-16+2=30,可以被5整除,满足条件;D项:48-16+2=34,不可以被5整除,排除。方法二:根据题干条件,设其余有x间房,则可得方程:4×4+5x-2=4×5+4x,解得x=6。因此,共有4×5+4×6=44人。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除4个房间外,设其余房间数有x间,由题干前半部分可知总人数为4×4+5x-2;由题干后半部分可知总人数为4×5+4x。第三步,由于总人数不变,有4×4+5x-2=4×5+4x,解得x=6,故旅游团有4×5+4×6=44(人)。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题干等量关系为总人数=4×4+5×剩余房间数-2,调整分配方式后总人数=4×5+4×剩余房间数,前后两次总人数相同,仅有一个未知量,列方程求解。设除前四间房外还有x间房,根据总人数相等,则4×4+5x-2=4×5+4x,解得x=6,则旅游团共有4×5+4×6=44人。故本题选C。20.删失数据是指在观察或试验中,由于人力或其他原因未能观察到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因而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如果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称之为第一类删失;如果删失发生的数量是事先预定的,称之为第二类删失;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称为随机删失。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在500小时的寿命试验中没有损坏,这属于第一类删失B.无线电信号因突然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接收,这属于随机删失C.机器从今天上午6时到现在已经出现了3次故障,这属于随机删失D.吃了有毒物质的小白鼠到4月2日早晨8时尚无明显反应,这属于第二类删失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删失数据:“未能观察到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第一类删失:“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第二类删失:“删失发生的数量是事先预定的”;随机删失:“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中灯泡在500小时的寿命试验中没有损坏,满500小时的时刻是删失发生的时刻,首先符合“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符合“删失数据”的定义,同时500小时是试验前就设定好的,也符合“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符合“第一类删失”的定义,当选;B项:该项中无线电信号因突然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接收,“突然”的干扰是意外情况,其是否影响了整个过程的数据记录并不明确,不符合“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不符合“删失数据”的定义,也不符合“随机删失”的定义,排除;C项:该项中机器从今天上午6时到现在已经出现了3次故障,机器出现故障是不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不明确,不符合“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不符合“随机删失”的定义,排除;D项:该项中吃了有毒物质的小白鼠到4月2日早晨8时尚无明显反应,4月2日早晨8时这个时刻是事先设定的,符合“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符合“第一类删失”的定义,不符合“第二类删失”的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1.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如知识成倍增长,新学科不断出现,旧学科依然存在,学校的扩大趋势不可阻挡,因此大学变得更难管理,足以耗尽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管理者是从教育者中挑选出来的,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训练,很可能陷入可悲的境地。他们因学术经历而被任命,之后却再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学校的扩大要求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求资金等各种支持发展的资源,他们在为保持发展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奋斗时,也越来越深深地卷入了筹集资金和事务的苦役。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扩张的主客观因素B.大学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C.大学管理者陷入困境的原因D.选拔大学管理者的最佳途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提出大学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得大学更难管理,并由此推出大学的管理者可能陷入的种种困境。结合选项可知,C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表述,当选。A项主体为大学,偏离“大学管理者”这一主体,排除;B项为过度推断,文段只是在强调大学管理者遇到的困难,而并非强调其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排除;D项“选拔”一词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大学本身的发展壮大让学校很难管理,耗尽大学管理者的才智,接着讲了大学管理者自身缺乏管理方面的训练,也让他们陷入可悲的境地。文段属于并列结构,主要讲了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让大学管理者陷入管理困境。主体是“大学管理者”。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谈及到文段主体词“大学管理者”,且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主体词“大学扩张”与文段“大学管理者”这一话题主体不符。B项“应具备的素质”和D项“最佳途径”属于无中生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引出问题—分析原因的结构,原因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概括此部分内容。文段由“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发,引出了大学管理难的问题,并从大学管理者的出身、缺乏管理训练、学术与学校发展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管理者陷入管理困境的原因,C项概括恰当。A项未提到“大学管理者”这一主体,B、D两项的“素质”和“最佳途径”文段均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C。22.我国北方的住房屋顶通常建成(

),这是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建筑材料、保温保暖,还可以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A.圆顶B.尖顶C.平顶D.柱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建筑知识。第二步,我国北方的住房屋顶通常建成平顶,这是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建筑材料、保温保暖,还可以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并且北方的房屋因为年温差大,冬季冷,风沙大,房屋修成平顶,便于保温,同时,北方建筑也多背风而建,窗户背风而开。因此,选择C选项。23.七大洲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其中面积最小的是南极洲。(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常识。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故表述错误。24.软件按功能划分为:A.系统软件、应用软件B.编译软件、应用软件C.实用软件、教学软件D.通用软件、局域性软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第二步,软件是计算机程序、程序所用的数据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集合。软件按功能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因此,A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①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②应用软件是和系统软件相对应的,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2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影剧院不抽烟,不喧哗吵闹,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环境道德。(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含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必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题干所述是社会公德的表现。故表述错误。26.将10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各50个放入一个袋子中,从袋子中取出若干个小球,想要取得的小球颜色至少是三种,每种的数量至少10个。至少要拿出(

)个小球,才必定符合要求。

A.100

B.113

C.143

D.173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最不利构造。

第二步,找到最不利的情况:两种颜色的小球全取出,其他8种颜色的小球分别取出9个,有50×2+9×8=172(种),答案为最不利+1,即173种。

因此,选择D选项。

27.对某公司新员工的人口统计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男员工学历都为硕士,有些硕士是化学专业的,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不来自福建,有些男员工来自福建。根据上述结论,判断可能为真的是:A.有些男员工是化学专业的B.所有的硕士都来自福建C.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为硕士D.有些来自福建的员工不是化学专业的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所有……都……”,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男员工→硕士②有的硕士是化学专业的③化学专业→¬福建④有的男员工来自福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③逆否后与④建立递推关系可得“有的男员工不是化学专业”,与“有些男员工是化学专业的”为反对关系,由“两个有的至少一个为真”可得“有些男员工是化学专业的”可能为真;B项:②③建立递推关系可得“有的硕士不是来自福建”与“所有的硕士都来自福建”矛盾,即“所有的硕士都来自福建”必为假,排除;C项:②换位可得“有的化学专业的员工是硕士”无法确定“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为硕士”真假,但“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为硕士”可能为真;D项:“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不来自福建”换位可得“所有来自福建的员工都不是化学专业的”可以得到“有的来自福建的员工不是化学专业的”为真。因此,选择ACD选项。C选项中另外一个思路:④换位可得“有的来自福建的是男员工”与①建立递推关系可得“有的来自福建的是硕士”,换位可得“有的硕士是来自福建的”与③逆否后得到的“福建→¬化学专业”建立递推关系可得“有的硕士不是化学专业的”,无法确定“所有化学专业的员工都为硕士”真假,但可能为真;28.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展览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则是指居民住宅周边、公园、医疗区周边、写字楼、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办公点为主的区域。故表述正确。29.贝氏拟态是指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物种的现象;攻击拟态是指捕食者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自拟态是指同种群体中某些个体不合天敌口味而使后者不加害其他个体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上述现象的是(

)。A.无刺的雄蜂在形态上与有刺的雌蜂相同,以保护自己B.无毒的金斑蛱蝶在颜色、花纹上都与有毒的金斑蝶相似C.竹叶青蛇的颜色与翠竹非常接近,难于辨识,便于保护自己D.垂钓鱼的背鳍形似蠕虫,引诱其他鱼类近身取食以便将其捕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贝氏拟态:“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物种的现象”;攻击拟态:“捕食者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自拟态:“同种群体中”、“某些个体不合天敌口味而使后者不加害其他个体的现象”。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无刺的雄蜂无毒,在形态上与有刺的雌蜂相同,符合“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物种的现象”,符合“贝氏拟态”定义,排除;B项:无毒的金斑蛱蝶在颜色、花纹上都与有毒的金斑蝶相似,符合“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物种的现象”,符合“贝氏拟态”定义,排除;C项:竹叶青蛇是有毒的,在颜色上与翠竹接近,属于有毒的物种在颜色上模拟无毒物种,不符合“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物种的现象”,不符合“贝氏拟态”定义,也不符合其他定义,当选;D项:垂钓鱼的背鳍形似蠕虫,符合“捕食者模仿其他生物”;引诱其他鱼类近身将其捕杀,符合“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符合“攻击拟态”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0.如图所示,△ABC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IBFD和四边形HFGE都是正方形,已知AI=1cm,IB=4cm,问正方形HFGE的面积是多少?A.cm²B.cm²C.cm²D.cm²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几何特殊性质类。第二步,设正方形HFGE的边长为x,由四边形IBFD是正方形可知,ID=DF=IB=4cm;由三角形相似定理可知,△EHD相似于△DIA,则,即,解得。第三步,正方形HFGE的面积为cm²。因此,选择C选项。31.麻雀:动物:生物链A.豆浆:早餐:豆制品B.开水:纸杯:便利品C.发卡:首饰:妆扮品D.钢笔:电脑:办公品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题干麻雀属于动物,二者为种属关系,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麻雀和动物都属于生物链的一部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豆浆可以作为早餐食用,但二者并非种属关系,并且早餐不是豆制品的组成部分,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B选项:开水不属于纸杯,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C选项:发卡是首饰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发卡”和“首饰”都属于“妆扮品”,分别与“妆扮品”构成种属关系,而题干是组成关系,对应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相比于其他选项,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都是包容关系,所以该项更合适,当选;D选项:钢笔和电脑都属于办公品,但是钢笔和电脑之间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2.成语“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古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想到的是时间轴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又提示了我们道理与知识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由是而知,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意识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反映B.要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C.知识道理在时空里是相对的D.运动和静止是可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由横线前“由是而知”可知,此空总结前文。由“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可知,此空应表示对“刻舟求剑”深入探究之后传达的“道理”。前文指出古人对“刻舟求剑”的认识更多的是时间轴意义,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这个成语传达出的道理与知识是不同的,紧接着由一个反问句引导出传达的道理:船是运动的,剑掉落河中,即由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我们应从状态的变化中来理解船和剑的关系。因此填入的语句应表示“要从状态的变化中理解船和剑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空缺处句子位于末句,应能概括出“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前句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是对“刻舟求剑”误区的阐释,即“刻舟求剑”的人没有认识到刻了痕的船在动,仍然用静止的思维来找剑,显然是行不通的。故“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应是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的“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与此相符。A项论述意识与物质的反映关系,与运动无关,排除;C项,“道理”应着眼于启发层面,知识道理的相对性不是“刻舟求剑”要传递的道理,排除;D项,“刻舟求剑”强调的是要用运动而非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而非说明二者的相互转化,排除。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横线位于尾句中间,由“这才是”可以看出,所填句子是由前文深入探究“刻舟求剑”后所得出的真正的“道理”。分析前文可知,文段首先提出了古人对“刻舟求剑”的认知主要基于时间轴意义,接着进行转折,指出道理与知识是不同的,后文由一个反问句引出真正要传达的道理,船是运动的,在“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时无法再用静止思维去寻找落剑,即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问题,B项是对这一道理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强调意识,无中生有,排除;C项对应文段开头古人的观点,忽略了转折之后重点强调的运动,无法体现故事揭示的道理,排除;D项阐述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化关系,仅是文段阐述的知识,而横线处重在强调道理,故不及B项直接明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明道理”与“学知识”》33.(

)主题工程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的支线工程,是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对外连接的唯一陆上交通干道。A.鱼山大桥B.岑港大桥C.响礁门大桥D.桃夭门大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A项正确,鱼山大桥连接鱼山岛和岱山本岛,其主题工程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的支线工程,是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对外连接的唯一陆上交通干道,全长8.815千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B项错误,舟山岑港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于1999年9月26日开工建设,2001年7月28日贯通。岑港大桥跨越岑港水道,连接岑港和里钓岛,是舟山本岛伸展出来的第一座桥梁。C项错误,响礁门大桥是舟山市大陆连岛工程中的第二座跨海大桥,跨越响礁门水域,连接里钓岛与富翅岛,东南向与岑港大桥相连,西北向与桃夭门大桥相衔接。D项错误,桃夭门大桥是舟山跨海大桥五座桥中的第三座大桥,系双塔双索面特大型混合式斜拉桥。桃夭门大桥跨越桃夭门水道,连接富翅岛和册子岛,全长888米。故正确答案为A。34.微生物组在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超乎想象,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这其中有一个道理,就是微生物之间能够互相协作,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更加稳定、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并赋予微生物组具有超越单个微生物的更为强大的功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A.美国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正是为了在所有的生态系统、大自然及人造世界里推动最前沿的微生物科学研究B.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近年来在蓬勃发展,其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也逐年快速递增C.将多种微生物一起培养,其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都大为提高,其对某些有害化合物的降解效率也提升了D.酿酒微生物场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资源,可以从中发掘高效纤维素降解霉菌、高乙醇合成酵母等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微生物组在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超乎想象。论据:微生物组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微生物之间能够互相协作,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更加稳定、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并赋予微生物组具有超越单个微生物的更为强大的功能。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论点说的是微生物组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作用,该项说的是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内容,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B项:论点说的是微生物组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作用,该项说的是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市场份额,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多种微生物一起培养,微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提高,对有害化合物的降解效率也会提高,指出微生物之间相互协作确实可以发挥更为强大的功能,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D项:论点说的是微生物组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作用,该项说的是酿酒的微生物可以合成酵母,并没有涉及多种微生物是否合作,是否有更强大的功能的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微生物组在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超乎想象。论据:①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②微生物之间能够互相协作,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更加稳定、更加有效发挥作用,并赋予微生物组具有超越单个微生物的更为强大的功能。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国家微生物组计划”在做微生物研究,但无法确定微生物组是否可以起到论点论述的作用,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农药和肥料的市场份额提升,与微生物组的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多种微生物一起培养的生物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很高,而且可以降解有害物质,说明确实是由于微生物间的相互协作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只提到了酿酒微生物场所提供的微生物资源可以起到的作用,但是并没有说明微生物组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作用,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观点,即题干的最后一句话。要支持这一观点,只需说明微生物组比单个微生物的功能更强大即可。题干结论:微生物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更稳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赋予微生物组具有超越单个微生物的更为强大的功能。A项,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逐年快速递增,与微生物组的功能无关,排除。B项,“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说明微生物组相较单个微生物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此项为无关项,排除。C项,“推动最前沿的微生物科学研究”也无法说明微生物组具有超越单个微生物的更为强大的功能,此项为无关项,排除。D项,说明多种微生物一起培养具有比单个微生物更为强大的功能,增加了新的论据,支持了题干结论。故本题选D。35.小李和小明举行投篮比赛,小李全投中的概率是75%,小明全投中的概率是70%,问投篮比赛中两人只有一人全投中的概率是多少?A.0.225B.0.175C.0.3D.0.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第二步,两人中只有一人全投中有两种情况:小李全投中,小明没有全投中的概率为75%×(1-70%)=0.225;小明全投中,小李没有全投中的概率为(1-75%)×70%=0.175。则只有一人全投中的概率为0.225+0.175=0.4。因此,选择D选项。36.有89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7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4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4升、9升,如要使所派车辆运完货物耗油量最小,则最小耗油量是:A.141升B.162升C.181升D.193升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两种车型的运输效率不同,要使耗油量最小,应优先使用运输效率高的车型,若出现最后一车装不满,则表明有浪费的情况,要依次减少运输效率高车型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没有浪费的情况,并比较此时哪种实际耗油量最少。装满的情况下,大卡车每运1吨货物耗油14÷7=2升,小卡车每运1吨货物耗油9÷4=2.25升,因此尽量用大卡车运货。89÷7=12......5。若大卡车13车次,需要13×14=182升油,且最后一车没装满有浪费。若大卡车12车次,需要小卡车2车次才能运走剩下的货物,有浪费。若大卡车11车次,剩下的12吨货物刚好可以用3车次小卡车运走,此时耗油量最小为11×14+3×9=181升。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第二步,大卡车每吨货物的耗油量为14÷7=2(升),小卡车每吨货物的耗油量为9÷4=2.25(升),所以要使耗油量最小,应尽量安排大卡车运送,并且没有空载。第三步,设使用大、小卡车运送的次数分别为x次、y次,可得7x+4y=89,由于89为奇数,4y为偶数,则7x一定为奇数,故x一定为奇数,所以x的最大值可取11,此时y=3,即最佳方案为大卡车使用11次,小卡车使用3次,最小耗油量为11×14+3×9=181(升)。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大卡车平均每吨货物耗油2升,小卡车平均每吨货物耗油2.25升,因此首先尽量安排大车运送,并且使得空载量尽量小。此时对应的最佳方案为大卡车运送77吨,小卡车运送12吨,两类车型运送车次分别为11次、3次,耗油量为。故正确答案为C。37.欧姆的定义是一段电路的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时,这段电路的(

)为1Ω。A.电容B.电荷C.电阻D.电极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国际上以欧姆作为电阻单位。欧姆的定义是一段电路的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时,这段电路的电阻为1Ω。因此,选择C选项。A项:电容亦称作“电容量”,是指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D项:电极是电子或电器装置、设备中的一种部件,用做导电介质(固体、气体、真空或电解质溶液)中输入或导出电流的两个端。输入电流的一极叫阳极或正极,放出电流的一极叫阴极或负极。电极有各种类型,如阴极、阳极、焊接电极、电炉电极等。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38.当人疲累,缺氧时就会出现打哈欠的生理反应。一项研究显示,打哈欠跟认知能力相关,认知能力越强,打哈欠的时间越长。若下列各项均为真,哪项不能作为支持上述的论据?A.人类打哈欠的时间比大猩猩更长B.成年人打哈欠的时间比儿童和婴儿更长C.处理棘手问题的人打哈欠的时间比在电视机前放松的人更长D.成年女性比成年男性打哈欠的时间更长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作为支持上述的论据”,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打哈欠跟认知能力相关,认知能力越强,打哈欠的时间越长。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人类的认知能力要强于大猩猩,所以打哈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论据。因为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要强于儿童和婴儿,所以打哈欠的时间更长,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C项:增加论据。处理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更强的认知能力,而在电视机前放松的人认知能力则相对较弱,所以前者打哈欠的时间更长,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D项:不明确项。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之间是否有认知能力的差别不明确,因而无法确定认知能力和打哈欠之间是否有关系,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39.“命运”古人称之为“天命”,这种相信命运的观点在哲学上叫“宿命论”,它________人吉凶祸福,寿数贵贱等等一切遭遇都是命运注定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________听天由命,随缘自适。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扬

鼓吹B.宣传

吹嘘C.信奉

认为D.提倡

主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的句子介绍了“宿命论”的观点内容,该空应与“宿命论”搭配。A项“宣扬”指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可以与某种观点搭配,符合文意。B项“宣传”指对群众说明讲解,侧重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C项“信奉”指信仰敬奉,主语为人,搭配不符合要求,排除C项。D项“提倡”是指出事物的优点,让大家使用或实行,侧重于引导、带头使用或实行,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文段仅一句话,都是对“宿命论”观点内容的解释,第二空应与第一空语义呼应。“鼓吹”指宣传提倡,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40.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目前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B.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C.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D.应适时预防“超限效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为讲述故事—引出话题—得出结论的结构,归纳结论是解题关键。文段首先以马克·吐温的故事引出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这一概念,然后说明目前的“冰桶挑战”慈善项目也应避免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一效应。文段强调的是慈善娱乐化的分寸问题,B项的“弱化明星作用”非文段重点,排除。由“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可知,文段并未完全否定“冰桶挑战”的作秀,而是强调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背离了慈善的初衷,排除A。C、D两项相比,D项笼统地说要预防“超限效应”,脱离了“做慈善”的背景,不如C项恰当。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中前半部分都在讲一个关于马克•吐温听演讲的例子,并把事例中的现象总结为“超限效应”。接着通过类比的方式提出目前的“冰桶挑战”也同样有这种现象存在,强调“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最后详细论述冰桶挑战该怎么样去做才算圆满。可以判断整个文段是“分—总”的行文结构,主要是强调“冰桶挑战”项目应避免类似于演讲的作秀。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文段首先用马克·吐温的例子介绍“超限效应”的定义,即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接下来引出“冰桶挑战”项目这个话题,并通过“应”提出对策,要警惕过度娱乐化。尾句进行补充说明,“这场跨国接力”即指代“冰桶挑战”项目,强调其要留下慈善真精神而非以作秀结尾。故文段的重点强调“冰桶挑战”应警惕过度娱乐化产生的作秀行为,对应A项。B项:“明星”非文段强调的重点,且“慈善”范围扩大,文段强调的是“冰桶挑战”,排除;C项:“慈善娱乐化”范围扩大,文段谈论的主题词为“冰桶挑战”,排除;D项:“适时”强调时机,而文段强调的是不要过度娱乐化而作秀,未强调要挑合适的时间,且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冰桶挑战”,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冰桶挑战: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41.①每至黄昏,天气允许,我总要去公园散步一小时②当我迎着落日行走时,常被它晃得睁不开眼,一副半梦半醒的模样③而与它背行时,夕阳就是架在肩头的探照灯,照得脚下金光灿灿④夏天太阳落得迟,也落得久长,西边天涌动的深深浅浅的晚霞⑤忽而堆积起来,像一炉金红的火;忽而又四处飞溅,像泣血的泪滴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③②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④⑤②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四个选项都是用①作首句,①的后面跟③或者跟④,但是③中含有转折的词,而①与③无转折关系,所以①的后面应该跟④,排除A

项和B项。第二步,对比C项和D项。发现它们的区别就是⑤的位置,⑤的描述刚好与④中的晚霞相对应,所以根据话题一致原则,⑤应该接在④的后面。选择D项。因此,选择D选项。42.雾霾

对于

相当于

害虫

对于

)A.天气;农田B.防范;防治C.污染;作物D.沙尘;昆虫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雾霾”是一种“天气”,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害虫”危害“农田”里的农作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防范”与“雾霾”属于动宾关系,“防治”与“害虫”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污染”导致“雾霾”,“害虫”侵害“作物”,前后二者均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D项:“雾霾”与“沙尘”都是天气状况,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有的“害虫”是“昆虫”,有的“昆虫”是“害虫”,二者属于交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43.对于深圳市用人单位新招聘的聘任制公务员,下列情形中,除(

)外,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A.委任制公务员转为聘任制公务员的B.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为聘任制公务员的C.聘任制公务员转任的D.曾任本市行政机关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对调任、转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为聘任制公务员或委任制公务员转为聘任制公务员的,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据此,A、B、C项均属于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D项不属于此情形。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深圳市对于公务员试用期的特殊规定。《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对调任、转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为聘任制公务员或委任制公务员转为聘任制公务员的,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第二步,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第30条第3款规定,对调任、转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为聘任制公务员或委任制公务员转为聘任制公务员的,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可见D选项不在“用人机关不得约定试用期”的范围内。因此,选择D选项。44.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常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小张学习方程式知识后,认为数学太难,对物理也不感兴趣了B.小李高中时数学和语文都学得很好C.小学数学的学习基础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D.小明小时候学习过素描,长大后成为流行歌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②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张认为数学太难了,对物理也不感兴趣,未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符合定义;B项:小李数学和语文都好,未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不符合定义;C项:小学数学基础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小学学习对中学学习有促进作用,并且学习的都是数学内容,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符合定义。D项:小时候学素描,长大后成为歌手,未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4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

)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6个月B.1年C.2年D.3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常识。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故正确答案为B。46.某市出租车采用分段计价办法:2.5千米及以内收费5元,超过2.5千米按每千米1.5元计价,每次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某位乘客要到的目的地与上车点距离13.5千米,则这位乘客应付(

)。A.21.5元B.22.5元C.23.5元D.25.5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意可得,超过2.5千米所需费用为元,则该乘客行驶13.5千米,所需费用元。故正确答案为B。47.某种衣服利润率为40%,后因销量不佳,降价10%出售,随着旺季的来临,又涨价6%出售,则此时的利润率约为:A.45%B.42%C.37%D.3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第二步,设某种衣服的成本为x,则利润率为40%x,则售价为x+40%x=1.4x,根据题意降价10%出售,旺季来临又涨价6%,,则此时售价为1.4x×(1-10%)×(1+6%)=1.3356x,此时的利润率为=0.3356≈34%。因此,选择D选项。48.折戟沉沙铁未销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离别A.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B.怀古;故人西辞黄鹤楼C.出游;三千越甲可吞吴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折戟沉沙铁未销”表达的是“怀古”之情,与“场所”无明显逻辑关系;“千古兴亡多少事”表达的是“怀古”之情,与“离别”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折戟沉沙铁未销”表达的是“怀古”之情,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故人西辞黄鹤楼”表达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