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题分享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瞿小松《MongDong》B.刘媛《土楼回响》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答案】C2、探戈舞的节奏特点是()A.三连音B.附点C.后十六D.切分音【答案】D3、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A.教学目标、教材内容B.教学目标、学生特色C.学生特色、教材内容D.教材内容、教学策略【答案】A4、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的作品。A.罗西尼B.威尔第C.普契尼D.小约翰?施特劳斯【答案】B5、下列属于合唱中女高音声部的是()A.BassB.TenorC.SopranoD.Alto【答案】C6、民间流行的丝竹乐不包括()。A.江南丝竹B.西安鼓乐C.潮州弦诗D.福建南音【答案】B7、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舞蹈音乐体裁是()A.阿勒曼德B.探戈C.哈巴涅拉D.波尔卡【答案】A8、某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唱一首歌时,请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之美,之后为学生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最后带着学生演唱歌曲。上述案例中体现了音乐课程核心素养,下列选项中,对于核心素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B.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情感表达C.审美感知、实践体验、文化理解D.人文内涵、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答案】A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C10、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时,老师说:“在平静的音乐中,时不时会出现一声突响,这种突响一共出现了几次?”这一教学活动突出了哪一种音乐要素()A.力度B.速度C.节奏D.音高【答案】A11、在欣赏广东中山咸水歌《对花》的时候,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老师关注模仿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A.学生跟着录音演唱B.学生在视唱完歌谱后昕演唱录音C.边听音乐边用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D.边听歌曲边划分乐句【答案】A12、创立“音乐会序曲”的是()。A.舒曼B.勃拉姆斯C.门德尔松D.肖邦【答案】C13、音乐结构中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基本单位是()。A.乐段B.乐句C.旋律D.节奏【答案】A14、“在《多姿的线条》一课中,老师示范傣族孔雀舞中典型的‘三道湾’动作,并分析讲解其基本的舞蹈特征”,此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自主探究法C.体验法D.小组讨论法【答案】A15、下列属于日本传统乐器的是()A.三味线B.伽倻琴C.甘美兰D.马林巴【答案】A16、下列属于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是()A.欣赏法B.律动法C.演示法D.参观法【答案】B17、下列剧目与《贵妃醉酒》属于同一剧种的是()A.《霸王别姬》B.《西厢记》C.《牡丹亭》D.《天仙配》【答案】A18、下列选项中,关于奏鸣曲的描述有误的是()。A.奏鸣曲式适于表现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以及戏剧性的发展B.呈示部维持在主调不会转调C.展开部是奏鸣曲中调式最不稳定的部分D.再现部需要回归奏鸣曲的主调【答案】B19、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第一回旋曲》B.《西藏音诗》C.《牧歌》D.《内蒙组曲》【答案】D20、马老师在“音乐与舞蹈”模块的社交舞教学中,播放探戈与华尔兹的舞蹈片段,让学生讨论二者的异同。他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比较法C.练习法D.音乐与戏剧表演【答案】B21、画家莫奈所属的美术流派风格和下列哪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类似()A.比才B.德彪西C.斯特拉文斯基D.勋伯格【答案】B22、采用冼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A.《黄河》B.《梁山伯与祝英台》C.《长江之歌》D.《草原英雄小姐妹》【答案】A23、乐队训练是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指导学生民族管弦乐队排练时可以用来定音的乐器是()。A.二胡B.笙C.古筝D.琵琶【答案】B24、爵士乐起源于()A.肯尼亚B.美国C.巴西D.印度【答案】B25、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根本就是“数,,美就是数的和谐与比例,例如,音乐的音高、节奏都是依照数量的比例组成,各种不同数量的比例会产生不同的美。”此观点属于哪个美学学派?A.形式主义B.自然主义C.表现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A26、下列治法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实则泻之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答案】C27、格里格是()音乐家。A.挪威B.英国C.捷克D.奥地利【答案】A28、下列选项中,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的是()A.音乐风格与流派B.音乐体裁与形式C.音乐创作与表演D.音乐与社会生活【答案】D29、《中花六板》属于江南()。A.丝竹乐B.打击乐C.管弦乐D.拉弦乐【答案】A30、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是()A.斯宾塞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A31、成年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范围小于A.20U/LB.30U/LC.40U/LD.50U/LE.60U/L【答案】C32、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采用了复调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来表现A.《森吉德玛》B.《民族解放交响曲》C.《中国狂想曲》D.《台湾舞曲》【答案】A33、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音乐教学评价没有采用()。A.静态终结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D.评价对象的研究与交流【答案】A34、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A.《刘胡兰》B.《白毛女》C.《赤叶河》D.《小二黑结婚》【答案】B35、圆舞曲是一种节奏鲜明而轻快的舞曲,它常用的节拍是()。A.3/4、3/8B.2/4、2/8C.4/4、4/8D.6/4、6/8【答案】A36、下列乐器中,不属于广东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A.云锣B.高胡C.扬琴D.秦琴【答案】A37、下列人物中,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是()。A.贝多芬B.莫扎特C.贝尔格D.斯特拉文斯基【答案】D38、下列选项属于音乐剧的是()。A.《美丽人生》B.《爱乐之城》C.《罗马假日》D.《音乐之声》【答案】D39、《西班牙舞曲》是哪部舞剧第三幕中的一首乐曲?()A.《吉赛尔》B.《鱼美人》C.《天鹅湖》D.《葛蓓莉娅》【答案】C40、下列哪两个音为F宫七声雅乐调式的偏音?()A.BEB.bB?EC.B?bED.bB?bE【答案】A41、亨德尔的《弥赛亚》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A.欢乐美B.崇高美C.戏剧美D.悲剧美【答案】B42、古希腊时期的吹管乐器是()A.双簧管B.大管C.阿夫洛斯管D.黑管【答案】C43、()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A.李叔同B.沈心工C.曾志忞D.蔡元培【答案】A44、“音乐课上,李老师首先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赫哲族民俗风情资料,再让学生欣赏民歌并模唱,师生讨论其音乐特点,最后在《乌苏里船歌》的音乐中结束课程。”上述教学过程没有涉及的音乐课程领域是()。A.感受与欣赏B.表现C.音乐与相关文化D.创造【答案】D45、《春节歌舞》以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为教学全线,以音乐为切入点,综合了舞蹈、表演、美术、主持与乐编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年文化”的教学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教学观点的是()。A.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B.音乐与戏剧相结合C.音乐与舞蹈D.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答案】A46、()是日本一种古典市民艺术,形成于17世纪。A.歌舞伎B.甘美兰C.板嗦哩D.伦巴【答案】A47、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属于“证”的是A.小便频数B.眩晕耳鸣C.气虚血瘀D.鼻流清涕E.干咳少痰【答案】C48、()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A.亨德尔B.巴赫C.莫扎特D.海顿【答案】C49、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叫作“音程的转位”。减五度音程转位后成为()A.纯五度B.增四度C.纯四度D.增五度【答案】B50、“老师在竖笛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独自练习,把握演奏的要领,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巩固”,上述教学方法的优点是()。A.增强合作性B.加强竞争性C.培养独立性D.提高趣味性【答案】C大题(共10题)一、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线条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主要目标】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教学过程】1.导入(略)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二、高中音乐鉴赏课《情感之声》(课时45分钟)一、导入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3分钟)二、教学步骤1.欣赏歌曲《母亲教我的歌》(4分钟)2.介绍曲作者、创作背景、讲述音乐中的故事(6分钟)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各部分主题(IO分钟)4.介绍西洋乐器种类并听辨其音色(IO分钟)5.让学生讲故事(9分钟)6.课堂小结(3分钟)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上面教学案例,描述自己的观点。【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虽然是以鉴赏《情感之声》为教学内容,但是忽略了《情感之声》本身,过多地关注了课程以外的知识,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在教学中没有突出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三、案例:高中的一节音乐鉴赏课,内容是《马太受难曲》。上课开始,老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查阅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及十二平均律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多数时间用来讲授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等。以上构成了这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学生欣赏一遍《马太受难曲》后结束课程。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1)本案例虽然以《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为教学内容,但忽略了音乐本体,夸大了与乐曲相关的文化比例,淡化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本学科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曲解了“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该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不是本末倒置,无限度地外延与拓展,将音乐课上成历史课。(2)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拓展相关文化.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音乐本体的教学上,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四、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五、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对象】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胶州秧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3.通过对胶州秧歌基本的组合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略)【答案】(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拧、碾、抻、韧、扭”这五种特点。教学难点:胶州秧歌动作、体态的学习。教学过程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我们既了解了胶州秧歌的基本旋律,义初步了解了胶州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特点并且也学跳了一把,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实践探索一下,下次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心得体会。(2)此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适当得体,教学过程顺序得当,老师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并能够主动教授胶州秧歌的动作舞步,说明教师还是精心地进行课程准备。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展示表演的环节的时候,还邀请了小组代表进行舞蹈编创情况的说明,最后邀请了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表演。音乐课程标准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条理念也说了要注重个性化发展,但是我们的音乐课不是为部分尖子生开设的专业课,尽管这个课是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选修课,我们也要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展示六、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答案】《青春舞曲》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歌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三、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七、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课程名称】《海的百态》【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海的百态》【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答案】这个课例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上述案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从教案来看,本课展开部分内容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在欣赏、编创上都有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抓住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3)在编创环节采用多种编创形式,全班分组练习等,学生实践的形式丰富,这些都体现新课程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基本理念.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展开环节过于简单,聆听不够深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充分地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探究做准备。课例中每一个乐曲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2)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例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德彪西的《大海》和肖邦练习曲0p.25N0.12——《大海》进行聆听,并没有对比分析不同音乐作品对于大海描写的不同。(3)编创环节过于复杂,编创的选择过多,教学过程有些头重脚轻。(4)展开阶段过于单一化,使得课堂气氛死板。(5)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综上所述,该课例要建议教师丰富、充实欣赏环节。深入讲解知识点,完善评价体系,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他评充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安排教学,针对以上所存在的不足,具体给出的建议为:首先,调整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在课程的展开环节,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欣赏油画,提问学生大海的风景是怎样的接着,聆听这首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绪与情感来进行更好地展开教学。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其次,调整教学活动的详略,应该先来聆听肖邦练习曲0p.25N012,分析乐曲的曲调特点和所表达的作品音乐形象,再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详细分析德彪西的《大海》,并总结不同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大海的不同特点。八、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欢乐颂》欣赏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掌握小切分节奏。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音频请同学仔细聆听音乐片段,然后思考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2.讲授新课(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770年l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l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后,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的,1823年创作完成。【答案】这个课例一方面在环节设计上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述案例中设计较好的环节有:(1)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拓展了贝多芬的生平,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编创法等形式。(3)从教案上来看,本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结构较为完整。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分类。(2)学唱环节中只学唱了一次,不够深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应该多让学生听。(3)在教学难点的设计上不合理,没有在教学环节突出解决教学难点,如小切分节奏.应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有趣味性的教学。(4)创作表演环节,教师只让部分学生加入教学活动中来,没有面向全体学生。(5)教学中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一堂好的课程应该体现师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可以在教唱环节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将自评、互评及他评相互结合,围绕新课程理念安排教学。九、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答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3.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2.教学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