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标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讲述的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情分析本课所涉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开发区、开放区等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学年有意识的训练,具备一定的搜集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后家乡巨变,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等图片或音像资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伟大的历史转折》评测练习1、这个城市里的公务员都偏爱在名片的左上角印上一个标志:一头拖着扒犁的牛,前蹄抬起、后蹄猛蹬。毫不夸张地说,这头牛的形象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这座城市是:()A.深圳市B.上海市C.珠海市D.北京市2、1978年12月以后,我国所走的道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B.开始建设社会主义C.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人民公社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⑤广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在我国最先“分田到户”,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是在()A.湖北省幸福村B.江苏省华西村C.河南省临颖县D.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5、曾在1974年至1975年间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前总统乔治•布什说:“我相信,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奠定邓小平这种地位主要是因为:A.粉碎“四人帮”B.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三个代表6、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谈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本单元的其他课节所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科教文体事业、民主法制建设、对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情况。第一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通过后两个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来体现的,而后两个子目又是第一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一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卓有成效地开展,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格局逐渐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伟大的历史转折》效果分析一、教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课通过设置一些教学环节如合作复习、自主学习、知识归纳等,充分实现了教学方式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源,丰富了授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地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知识落座环节,打牢基础知识环节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有趣很有必要,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任务就是如何让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打牢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知识落座环节,走走停停,这样就能使知识得以落座。四、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在讲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时,结合当地乡镇企业的代表如双阳企业、沙土食品等,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史实相结合的分析能力。《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反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通俗,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二、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生生合作探讨。本课我强调运用合学教育中的问题引领性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如“合作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在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几个方面的相似之处”。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本课中,我尽量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设计一些过渡语或者过渡问题,此外为了突出历史教育的思想性,我设计了一些环节如“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生生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的模式。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本课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介绍不够。此外,针对问题性活动,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机会来回答,这一点做得很不够。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重点是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指导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教学难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试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合作复习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过程——与西方国家、亚非拉国家广泛建交导入新课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70年代的中国取得了比外交方面更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讲授新课一、结束内乱拨反正,改革春雷震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出示材料:记忆中的农村:1976年全国农村每个社员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数据来自2008年08月26日《人民网》,《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记忆中的城镇: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数据来自2008年08月26日《人民网》,《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的遵循”----华国锋得出结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2、自主学习一请结合视频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知识落座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12月地点

北京内容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工作重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重大决策:改革开放4、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

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3、提出问题,合作归纳: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在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头遍哨子我不买账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二、希望田野呈春意,开放窗口显国威----对内改革头遍哨子我不买账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出工一窝蜂,田里打吊工。

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

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依据材料,分析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弊端有哪些?农民缺乏自主性,生产积极性低出示凤阳县歌谣(这种弊端在安徽凤阳县表现更甚):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自主学习二请根据以下问题,阅读课本60、61页。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体制首创在什么地方?这一经济体制有什么积极意义?3、“红手印”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出示图片《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和《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4、出示材料:小岗村第一年就显出了惊人的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人民公社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年份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1976110口35000斤230斤32元1979115口132300斤800斤200多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一: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5、出示有关农业专业化、乡镇企业图片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三、希望田野呈春意,开放窗口显神威----对外开放

1、出示强汉、盛唐、大清对外交流图片说明:国家的强盛需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引出邓小平的话,从而得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目的: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61-63页,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例,提供图片、文字材料,并结合视频让学生思考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以身边触手可及的事例为例,让学生明白,对外开放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多变化。知识落座 伟大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12地点:北京内容: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重大决策:改革开放4、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内改革(农村)对外开放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