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_第1页
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_第2页
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_第3页
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_第4页
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堰市国土空间技术前言2016年4月,原《十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技术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截至目前已执行四年时间。原路退距、山体生态保护等城市规划管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验,结合十堰实际,从国土空间布局、指标体系、管控要求等出技术规定,重点突出对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城市承载力控制,突管控要求,并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对充电桩设置、轨道交第一篇一般规定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用地分类 2第三 第二篇国土空间规划第四章总体规划 22第五章专项规划 29第六章详细规划 36第七章城市设计 45第三篇城市用地规划第八章规划用地布局 47第九章规划用地条件 51第十章规划配套设施 53第四篇交通及市政公用设施第十一章交通规划 61第十二章管线及管廊工程 88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施 119第五篇建筑工程 第十六章建筑退让 150第十七章建筑体量 155第十八章建筑面积 157第十九章地下空间……………162第六篇城市风貌特色第二十章城市景观 167第二十一章游憩公园 175 第七篇城市保护规划第二十三章生态保护 183第二十四章历史文化保护 186第二十五章防灾与减灾 189第八篇监督实施第二十六章建筑工程监督 196第二十七章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 205第二十八章信息平台建设 212第一篇一般规定第一章总则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中遵照执行。超出技术规定的具体事项应第二章用地分类种一级分类(表2.1):一级分类(19类)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分类及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用途分类对照一览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暂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一级二级三级12345其中501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树达到合大类中类小类类别名称地茶园02种植园地橡胶园其他园地森林沼泽地灌木林地——E2农林用地——1202设施农用地67要用途的道路(含机耕道)动中心、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站(街道),公RA——R1一类居住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地A22文化活动设施用地1006农村道路1104坑塘水面1107沟渠0701城镇住宅用地0702农村宅基地0802新闻出版用地0807文化设施用地2————其中70802地AB地——2——89地地地MWS地地教练场等用地地地地UG地——具体用途的城市建设用地————地————6——1001铁路用地1003公路用地1008港口码头用地1007机场用地1009管道运输用地——0901军事设施用地0902使领事馆用地0904宗教用地0906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903监教场所用地0906殡葬用地——0602采矿用地地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草本沼泽、苔藓沼泽和内陆盐沼等E——0603盐田——0303红树林1108沼泽地1105沿海滩涂1204盐碱地1205沙地1206裸土地1207裸岩石砾地0404其他草地1101河流水面1102湖泊水面1103水库水面地下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表达方式,应根据土地利用属性对应表指地下道路设施、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地下公共人行通道、地下交通场站、地下停车设施等指地下人行通道及其配套设施指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给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排水、环卫等市政公用功能的设施,包括地下市政场站、地下市政管线、地下市政管廊和其他地下市政公用设施指地下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配气管线、再生给水输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等指用于统筹设置地下市政管线的空间和廊道,包括电缆隧道等专业管廊、综合管廊和其他市政管沟指地下通信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等设施指除以上之外的地下设施一级二级UG0其中UG1008UG1UG1112UG1113UG7UG8类别名称地下道路与交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公用设施地下市政管线地下市政管廊地下人民防空其他地下设施用地性质以地块主要规划用地性质为主,兼容其他性质用地原则上对以住宅建设为主的商住混合用地,其商业用房宜在一个临街面集中、独立设置。对单栋混合用地临街多层住宅建筑裙房不应超过三层;规模较大的商业兼容居住用地,商业用房与住宅用房宜分离建设,一般不宜采用楼下商业、楼(一)中心城区以内腾退的工业用地、仓储和批发市场用地,应按规划进行调整,搬迁后的用地应优先安排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中小学、幼儿园、养老、医疗卫生、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二)医院、学校周边的可利用建设用地,应优先保证医院、学校扩建使用,严格控制教育、医疗、电力、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改变用地性质用于其他项目建设。大、中专学校及职业学校外迁后,其用地应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和第三章测绘基本规定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一)数字线划图(DLG)电子数据应当满足数字线划图的入库标(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市域范围内的重大项目选址、重大方案比选等宜选用1:5000或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项目选址、方案比选、城市设计、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 (DLG)。地下管线和普通建(构)筑工程规划设计、规划定点等宜选(三)规划监督测量使用的数字线划图(DLG),比例尺应采用1:500(四)原图内主要地貌或居民地及设施、交通、水系、管线等地物3.3技术要求为图根控制点,即为直接供测量使用的控制点,简称图根点。图根控制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图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确定,平坦开阔地区图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1222255511211点位中误差(mm)平坦地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m)注:1.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高程中误差(高程中误差(cm)23点位中误差(cm)57主要建(构)筑物一般建(构)筑物地块界址线的位置、形状、数量,计算地块相关面积,并绘制地籍图的专业测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工作3.3.2.3(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以国家等级控制点为基础,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布设的原则,逐步测定本测区的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碎部测量和要素采集。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有三角为基础,按照操作规范,完成测区内相关地形地物的特征点数据采集工作。所有数据采集完成后,由内业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关系,运用专用符号描述地籍及有关地物、地貌要素,形成地籍图。地籍图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要素和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加以选择。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分为不同等级,最房产测量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图根控制测量一致,末级相房产要素测量可采用野外解析法、全野外数据采集法等方法。测量内容有界址点、丘界线、房屋及其附属设施、道路交通、水域和其他相测量方法)。房产图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产分户面积等测算。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房屋产权面积系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共筑面积。各类面积测,取中数作为最后结平方米为单位,取至房屋建筑面积测算需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房屋筑面积;穿过房屋的通道和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面积,门梯间、电梯(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房屋间永久性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玻璃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属永久性建筑有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依坡地建筑的房屋,房屋建筑面积测算需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与房屋相连有上盖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棚等;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房屋的天面、挑台、天面上的花园、泳池;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利用引桥、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独立烟囱、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与房屋室内不相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m2)一二三房产变更可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并根据变更申请,现场实施分户管线、地貌、境界、植被与土质、注记、直角坐标网、图幅接边、图廓(二)元数据文件录入及图历簿的填写。元数据文件及图历簿应能全面、正确反映每幅地形图的编绘过程。应详细记载所编图幅的数学基础、平面控制点坐标、数据源、数据分层、图幅编绘说明、图幅接边、(三)地形数据采集。地形数据采集包括基本数据资料预处理、制作综合参考图、地形数据的取舍与概括、地形数据接边等。接边处因综合取舍而产生的差异应进行协调处理。经过接边处理后的要素应保持相(四)印刷原图制作。印刷原图制作包括地形数据符号化编辑、地图接边、地图图廓尺寸确定、地图整饰和地图分色等。地图图廓尺寸应(一)地图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三)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①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②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③航道水深、船构形式和河底性质;④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四)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的具体形状及属性(用于公共服大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和燃气设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气象台站、天气雷达站和水文观测站(网)等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对人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民用设施;监狱、劳动教养所、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救助管理站和安康医院等公共安全相。(五)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的属性:重要桥梁的限高、限宽、净空、载重量和坡度属性,重要隧道的高度和宽度属性,公路的路面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三类”“五级”。“三类”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五级”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第四章总体规划(一)城镇空间: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二)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三)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一)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三)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包括城镇集中建成区、城镇有条件(一)规划要求。蔬菜作物生产区域,农业科研、教学基础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好,正(二)划区定界。正面:永久基本农田标识、保护区所在的乡(镇)村、四至范围、示意图、面积、责任人、基本农田“五不准”等政策规定,明确标识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监督、举报电话等。标识应统一设置在标志牌左上投资规模、新增耕地、项目承担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工期、示意图、比例尺、图例及县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直接责任人和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右下方。(2)规格要求:(一)对以下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应纳尽纳:结合实际将有必要实施严格保护的各类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沙化土地封(二)确定红线边界。及土地利用现状相衔接,综合分析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结合经态系统完整性,以地形、地貌、植被、河流水系等自然界线为依据,充分与相邻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进行衔接与协调,开展跨区域(三)人为活动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7.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一)评价分析。护适宜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明确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城镇开发的地水平和产业结构、城镇发展阶段和城镇化水平,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口和用地规模。以运用城市设计、大数据等方法,(二)边界初划。域确定为城镇集中建设区。现状建成区,规划集中连片的城镇建设区和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国家、市确定的重大建设城镇有条件建设区,做到规模适度、设施支撑可行。城镇有条件建设区要影响、与城镇空间联系密切的山体、河湖水系、生态湿地、风景游憩空间、防护隔离空间农业景观、古迹遗址等地域空间。要做好与城镇集(三)划定入库。行政管辖边界、保护地界、权属边界、交通线等界线,将城镇开发边界落到实地,做到清晰可辨、便于管理。城镇开发边界由一条或多条连续、(一)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二)对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叠加分析,确保各类专项规(三)对各县市区、各乡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三条控制线”进行叠加分析,确保其不违反十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三(四)对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规模、开发强度等强制性(五)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一经批准,需及时汇交至全市国土第五章专项规划(一)遵循上位规划,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三)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四)相关性原则,专项规划之间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五)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远期相结合。(一)分析对外交通系统构成以及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关系,明确(二)确定客运交通走廊、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等级和规模,确(三)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方(四)规划城市道路干路网组成和功能等级,研究城市防灾减灾和(五)货运交通分布,确定货运交通走廊;(六)规划步行、自行车交通组织模式,提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七)提出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和总体布局原则;(八)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一)明确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二)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三)明确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四)明确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五)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一)确定污水处理能力。对污水量进行水平年预测和污水量地域分区预测,确定污水厂总处理能力,对污水厂规模、数量,占地,位置区,规划污水干管的位置、走向,(二)确定排水系统。分别按照排水系统和汇水区,规划雨水干管的位置、走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管道,提出解决城镇内涝积淹水(三)确定再生水利用。对再生水规模、再生水厂数量、占地、位,提出出水水质控制目标的规划建议。(一)确定电网规划思路、原则与总体目标;(三)根据各电压等级和电力线路廊道的原则、技术要求,确定电(四)明确站址和线路廊道的保护和管理要求,明确电网设施站址(二)确定电信居所交换区界,接入网机房(光交接点)位置及服(三)确定有线电视分中心、管理站及接入网机房(光交接点)位(四)确定地下通信管道的布局,主干路由和主要配线路由以及管(一)预测热负荷。划定供热区域、确定热源规划原则、热源的位置、供热能力、供热参数、供热量、热源用地范围,其他能源可以利用(二)明确供热管网。确定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管网规划、管网(三)确定供热系统控制。明确规划范围内的环保措施、环境与减(一)确定总体构架。估算耗气水平,确定气化范围及供气规模;确定燃气输配系统,确定用气高峰系数和高峰小时用气量、确定调峰措(二)确定各类用地布局。确定液化气站点的规模、数量、布局原(三)确定安全规划。确定建构筑物的防火等级、消防间距、消防(一)确定规划目标。合理预测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适龄人(二)确定规划标准。确定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均用地、(三)确定规划布局。综合平衡小学、初中和高中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对小学、初中和高中进行布点,提出中小学校选址要求,明确中小(一)结合城镇未来发展及城镇更新等情况,系统梳理重大项目及潜力用地,按照各街道划分情况对全市的文化和体育配套设施进行精准(二)分层级评估全域文化体育配套设施布局现状情况;依据文体设施相关配置标准,分级分析供需情况;结合城镇更新情况及发展要求进行文体设施布局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制定出布局要求与指引。(一)规划预测。对医疗卫生设施的需求、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科(二)分级分类对医疗设施进行规划布局;(三)制定医疗卫生设施近期建设规划以及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一)重点突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和空间布局,对规划新建(独立占地)的养老机构应制定图则,明确用地边界;(二)拟定实施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拟定城市绿地建设各项规划指标,包括各层级的森林覆盖率、(二)提出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体现城市特色风貌;(三)确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各类绿地提出规划策略和规划要(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五)确定远近期规划期限和分期规划目标,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原(一)根据垃圾的性质特点,明确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方案,明确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分级、处理工艺与建设标准,根据垃圾源距垃圾处理(二)明确公共厕所、生活垃圾收集点废物箱的设置标准,提出规(三)提出新建垃圾收集站布局原则与方案;(四)科学布局环卫车辆保养场站。针对车辆清洗站、环境卫生车(一)明确发展目标;(二)确定商业业态;(三)确定布局结构;(四)制定实施方案。(一)确定规划目标;(二)确定规划布局方案;(三)制定实施计划。(一)明确社区生活圈建设标准;(二)指导各级生活圈的有序实施;(三)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四)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内容。(一)消防重点保护区域规划;(二)消防站规划;(三)消防给水规划;(四)消防通信规划;(五)消防车通道规划。(一)将适宜建设区划分为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二)明确利用类型;(三)确定竖向整合要求。(一)明确规划总目标和规模、分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二)明确管廊建设区域;(三)合理确定控制中心、变电所、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一)确定城市蓝线划定标准,包含河道、水库、滞洪区和人工湿(二)划定城市蓝线;(三)提出蓝线管理要求及措施。5.2.21〔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退二进三)专项规划〕(一)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二)优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三)明确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四)开发建设时序安排。(一)确定保护目标和原则;(二)提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和措施建议;(三)划定保护范围;(四)提出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利用要求和措施。(一)停车发展战略;(二)停车分区发展策略;(三)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四)城市公共停车设施规划;(五)路内停车位设置要求;(六)近期建设规划。(一)明确城市总体防护要求;(二)人防规划目标与原则;(三)城市人防工程需求分析;(四)城市人防工程布局规划;(五)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六)人防工程连通规划。(七)人防疏散规划。第六章详细规划(一)综合统筹。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二)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国家、省市有关生态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自然山体保护和土地出让的政策法规,(三)规划衔接。与规划范围内单独编制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四)突出重点。城市核心区、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地区、重要道路沿线地区、交通枢纽周边地区、其他重要发展区等城市重点地区应开文物保护单位等;控制预留地下空间利用的通道和接口,对城市形态和研究论证功能定位和功能调整,优化用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有序疏解居住人口,增加绿地等公共空间,保护传统风貌区、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强制性内容应包括土地开发强度、城市公共资源和设施的配置、各(一)土地利用控制。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包括用地类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地区,应确定地下交通辅助空间和地下停车场(库)等规划控制要求。(二)公益性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益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教间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一)地域完整。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二)界线稳定。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定,其“四至”界线应明确、稳定,经过划定的编制单(三)规模合理。编制单元面积一般以100—200公顷为宜,用地功能相对单一的地区宜适当划大,用地功能相对混合的地区宜适当划小;城市新区宜适当划大,旧城区、城市中心区等宜适当划小;城市特色风貌区、风景园林、历史街区等待定意图区的编制单元划分,应有利于保(四)编码统一。编制单元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统一的(一)地块分街区(坊)和基本地块两级,前者一般由城市道路系统中的支路或其他因素分隔形成,是街区(坊)图则的成图单元;后者在街区(坊)基础上细分并赋于各种指标要求的地块。(二)基本地块划分考虑因素:样性生态环境、乡土气息、自然地貌形态和田园景观。明确生态空间管制要求,提出村庄生态环境修复和整治,优化乡村河涌、林地、山体、绿道(一)设施农用地管控。直接用于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直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规模化粮食生产(1)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钢结构棚架、温室大棚、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以及农田中的生产看护房(单层、占地小于15平方米)。(2)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的辅助生产的设施保设施用地,农产品晾晒、临时存储、分拣包装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用地(占地面积不超过400平米),用于村间、田间交通运输,宽度不超过8米的农村道路。(3)配套设施用地:是指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4)以下用地不能作为设施农用地:(1)附属设施用地:但最多②规模化畜禽养殖: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2)配套设施用地: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或本地主要的作物品种种(二)乡村旅游的用地管控。以下使用的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可按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途及功能、未固化地面、未破坏耕作层的生态景观和栈道用地,按实际办理征收(收回)和农转用手续,按现用途管理。景观平台、品鉴室、停车场等,允许各地按规定办理预留城乡建设用地(三)其他产业用地管控。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合理安(一)宅基地自建住房。按照上位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复合、使用方便、集中村社服务中心”。(三)基础设施。(1)村庄主路是联系各自然村的道路,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6米,(2)村庄支路主要承担自然村内部交通,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3)街巷主要为宅前屋后通道,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米,建筑物(1)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优先采用城镇给水管网延伸供(2)村庄集中式给水工程的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3)供水管线宜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布置,村庄供水可布置成枝mm,集中居住(2)城镇污水管网易于覆盖的村庄应优先收集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3)村庄内涝防治宜结合周边区域整体考虑,条件困难时,可针对(1)村庄的电力应由城市电网提供,生活用电标准参照本标准基础设施部分执行,集中居住点内需要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设置必要的供电设(2)村庄通信服务应纳入城市通信系统,集中居住点内需要集约化(1)在不具备管道燃气的村庄采用液化石油气瓶装供气,液化石油(2)瓶装供应站宜选择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避开地基沉陷、雷区等不利地形,站址不受洪水、山洪的威胁。瓶装供应站的服务半径宜为1~3Km。(3)Ⅰ、Ⅱ级瓶装供应站不应设在村庄内,可独立设置在村庄外绿地或与燃气场站合建,四周设有不低于2米的围墙。Ⅲ级站可将瓶库设置在除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及裙房外与建筑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Ⅲ级站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米,与次(4)Ⅰ、Ⅱ瓶库应设置液化石油气泄漏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集中(5)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住宅间距不小于15米。(1)5000人以上的村庄应设置义务消防值班室和义务消防组织,(2)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村庄道路对外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3)结合村庄供水管网设置消防栓,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1)村域范围内的原有河道水系原则上予以保留,严禁损害、侵占(2)保留利用村庄现有自然水系、岸线和临水建筑环境,形成自然(1)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各类古建筑、历史建筑、近(2)保留利用村庄内部的古树、祠堂、名人故居、碑牌、井台、渡(3)保护村庄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好历史文脉和乡(2)整合现有村民住宅形式、体量、色彩及高度,加强村民自建房建筑立面管控,形成“整洁协调、别具特色”的村庄建筑风格及景观特(5)挖掘和提炼村庄自然、人文要素符号及传统乡土建筑特色,兼顾村民实用和现代审美,结合村庄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形成特色鲜明第七章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可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一)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及关联区域整体编(二)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内局部地区或地段(三)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内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要求(四)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的风貌特色、公共空间、夜景照明、天际线、城市色彩、环境景观设施等特定要素编制的城市设总体城市设计主要包括制定总体城市设计目标,确定城市风貌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城市景观风貌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城市立区段城市设计主要包括现状分析与特色定位、区段空间结构、景观风貌引导、公共空间引导、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引导、交通引导、环境景观设施引导、重要节点设计和实施策略等内容。推荐区段城市设计规建筑群体与单体、环境设施、地下空间、实施措施与建议等内容,可根专项城市设计主要以问题或目标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特定风貌要素或特色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与设计,如公共空间专项设计、夜景照明专项设计、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城市色彩专项设计和环境设施专项设计等,突出体现不同类型要素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第三篇城市用地规划第八章规划用地布局(一)不得在有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建(二)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必须满足有关安(三)对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降低噪声和光(四)对土壤存在污染的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办公楼的基地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段,应避开产生粉尘、煤(二)城市办公楼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造,(一)博物馆选址宜地点适中、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完备,并应(二)不应选择在环境污染的区域内,应远离易燃、易爆物。(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一)展览馆的位置、规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二)应位于城市社会活动的中心地区或城市近郊、利于人流集散(三)交通便捷且与航空港、港口或火车站有良好的联系。(四)大型展览馆宜与江湖水泊、公园绿地结合。充分利用周围现(五)基地须具备齐全的市政配套设施(包括水、电、燃气等)。(六)利用荒废建筑改造或扩建也是馆址选择的途径之一。(一)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二)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三)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四)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五)地形力求规整,以解决多功能分区和多出入口的合理布局。(七)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的场所。(一)一般在居住区内设置,考虑学校的服务半径及学校的分布情况(二)根据当地人口密度、人口发展趋势和学龄儿童比例选定校址。平坦地段。(四)有足够的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五)学校布点应注意学生上、下学安全,避免学生穿行主要干道。(六)应有安静、卫生的环境,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七)避免交通和工业噪声干扰。(八)避免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化学污染,并避免各种生物污染;避免电磁波等物理污染源;不应毗邻危及师生安全的危险品库、(九)避免学生发育中影响身心健康的精神污染(闹市、娱乐、精神(十)校园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通过。(十一)鼓励教学区和运动场地相对独立设置,并向社会错时开放工业用地布局应遵循空间集聚和用地集约原则,相对集中布局形成(一)一类工业用地宜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工业区或产业区,允许(二)二类工业用地应单独布置,不得与居住、公共设施等其他功能区相混合,并与其它非工业用地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符合相关的防护(三)十堰市城区一般不布局三类工业用地,因环保需要确需布局(四)新型产业用地布局遵从相关规定。(一)物流仓储用地宜分类集中布置,并符合消防和安全的有关规。(二)物流仓储用地选址应满足防洪、防涝及地基承载力等要求,避免对居住及其它用地造成环境影响(如噪音、异味、粉尘等)。(三)物流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疗养院、医院、学校等环境质量(四)物流仓储用地应依托港口、机场、铁路、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进行布局,综合协调内部交通与城镇交通的关系,尽量减少对(五)一类、二类物流仓储用地内可布置为仓库管理服务的简单分库。(一)选址应远离城镇中心区及人口密集地区,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灾、防爆的要求;除配置少量必要的安全管理用房外,严禁(二)石油库选址应远离机场、重要交通枢纽、重要桥梁、大型水(三)冷库应选址在卫生条件良好、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同时应(四)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储存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第八章的有关规定;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仓库的选址和设计应满足消防和环保的第九章规划用地条件分为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表9.1):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后退用地边界距离、停车泊位、地块交通出入口方(二)引导性指标一般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艺术风(三)对于特定意图区,根据实际情况,某些引导性内容应转化为积(㎡)度(%)高(M)(台)(%)率务务社贸市农超老务施养服设收房圾用垃集幼儿园业理房物管用(㎡)社区文体活用房动用房室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限定上限指标,应符合《城市居住规划表商服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限定上限指标,并按《商服用地建筑密容积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限定上限指标,并按《公共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低、多层中高层高层≤40%≤35%≤30%≤2.0≤3.5≤4.2对未列入表中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按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要求确第十章规划配套设施居住区分级分为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居住小区(10分钟生活圈)、居住组团(5分钟生活圈)和居住街坊。800~1000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区步行距离(m)(套)居住街坊--300~1000(一)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和居住组团(10分钟生活圈)配套(二)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街道办事处等服务设施宜联合建设并形成街道综(三)居住组团(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宜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四)旧区改建项目应根据所在居住区各级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规模与住宅建筑容量;当不匹配时,应增补相应的配套布置以下4项设施: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集中布置以下3项设施:街道办事处(独立地段应酌情设置)、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独立占地的8用房、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独立占地的4项公配设施项人活动场地、室外健(一)教育设施。施的主干道。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幼儿白天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房不应设在5层以上。托儿所、幼儿园主要生活用房(寝室、活动室、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第3.2.8条规定),并应布置在最好朝向,中小学普通教室应满足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二)卫生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5~10万人的居住区(三)文化设施。5~10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四)体育设施。5~10万人居住区应配建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用(五)养老设施。5~10万人的新建居住区应配建养老院一处,每处养老院的规模宜为200~500床,用地面积3500~22000㎡,建筑面积园、小学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养老院老人居住用房应满足冬至日2小时的日照标准。已配建养老院的居住项目,不再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六)生鲜超市或菜市场。达到15000人的居住区必须设置生鲜超(七)公交设施。依据相关专项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公交车站,(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包含社区党组织工作用房、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居民文体活动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新建委会工作用房中包含警务室用房。儿所、幼儿园中的幼儿生活用房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且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托儿所部分应布置在一层。三个班及以上的托儿所、幼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场地应日照充足并采取分隔措施,场地(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0.5~1.2万人应配置老年人(四)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设置卫生服务中心的居住区不再设置卫生服务站。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五)小商品和农副产品超市用房(小超市)。居住户数在1000户(小超市),服务半径不超过300m。(六)体育健身。0.5~1.2万人居住区应设置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及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七)生活垃圾收集站。居住人口规模大于5000人的居住区及规模的应优先设置于地面一层、二层,且设置于一层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设置(二)便民店。0.1~0.3万人的居住街坊应按建筑面积50~100㎡,设置便民店,经营项目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销售、日常维修等便民利(三)文化体育健身。新建居民小区社区居民文体活动用房配置不(四)公共厕所。居住规模200~1000户时,需专门配建建筑面积(五)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生活垃圾收集点应采用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收集点可采用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方式,采用混合收集垃圾容器间时,建筑面积不应小于5㎡,采用分类详细规划中未明确兼容性的居住用地可配套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建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配套商业设施建筑面积按相关(一)居住区配套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停车场应单独设置,2.商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机动车停车场(库)宜采用地下停车、停3.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应具备公共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标(车位/100㎡建筑面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5(二)居住用地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10.2.1之规(一)新建住宅用地的机动车停车应以地下停车为主,除建设专门立体停车库外,地下停车位不得以立体停车位计算;地面停车率,一般(二)地面应考虑非机动车停车位、共享单车停放点及电动车充电(三)建设用地停车位应满足表10.2.1的规定。建建筑使用功能普通住宅(含安置房)住宅保障性住房幼儿园学校中小学12345场场馆(不包括设在学校内体育场 工业、物流仓储会展中心大型体育场(馆)其他体育场(馆)码头、机场座座63.宿舍建筑配建停车位标准按照所服务的建筑功能(如工业等)确定。参(四)停车泊位大于50辆的,出入口不少于2个,出入口间距不少(五)停车场(库)出入口不宜沿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设置。出入于80米;停车场(库)地下出入口起坡点前引道长度不得少于(六)(停车场低影响开发设计)地面停车场规划设计时宜配套布地面公共停车场的硬化地面应优先选用透水铺装,并配建蓄水模块等蓄(七)新建居住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应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级速级速级速级速快速路主干路干线道路次干路集散道路第十一章交通规划按照城市道路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特征,城市道路应分为干线道路、支线道路,以及联系两者的集散道路三个大类;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中类和八个小类。各类道路主要设计指标应符合表类路路路路路为城市长距离机动车为城市长距离机动车出行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为城市主要分区(组团)间的中、长距离联为城市主要分区(组团)间的中、长距离及分区(组团)内部主要为城市分区(组团)间联系及分区(组团)内部中等距离交通联系为干线道路与直线道路的转换以及城市内为短距离的地方性活动组织服务(km/h)60~8020~40高峰小时服务交通量推2400~9600—度路(m)25~40车道数(条)4~82为短距离的地方性为短距离的地方性活动组织服务的街坊内————街坊路作为城市支路的补充,计入路网密度统计,街坊路红线宽度推广街区制,优化交通路网布局。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如下:(一)城市支路一般适用单幅路的横断面型式。需分期实施的城市(二)城市次干路一般适用单幅路或两幅路的横断面型式。(三)城市主干路一般适用三幅路或四幅路的横断面型式。(四)城市快速路适用双幅路或四幅路的断面型式。(五)道路横断面布置应体现公交优先原则,有条件的道路宜设置(六)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布置应与道路承担的交通功能及交通方式(七)设置公交港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等可参考下表11.1.1,并根据横断面设置原12345(米)序序号6789(米)计算行车速度(km/h)车道宽度(m)—3.25~3.5公共汽车停靠站—3(一)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5m;(二)非机动车专用路、非机动车专用休闲与健身道、城市主次干道路种类行驶车辆类型最小净高(m)推荐高度(m)≥5≥3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极限值,受地形定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纵坡设设计速度(km/h)一般值(%)极限值(%)3466788567845设设计速度(km/h)坡段最小长度(m)设设计速度(km/h)纵坡(%)45676778最大坡长(m)平面交叉口视距红线范围内不得有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如有AAAAA/AAAA/A、A1、BA1、BB、DB、C、DC、D支路D、E(一)道路相交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70度(特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街坊路不宜与城市主干路相交。支线道路不宜(二)平面交叉口应进行红线展宽预留,包括进口道和出口道展宽,(一)道路立体交叉应当符合路网整体布局,有利于提高路网的整(二)立体交叉的选型,应当根据交叉口设计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地形、地质和地下管线等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分(三)一条道路建造多处立体交叉的,应当保持交通线路的连续性,(四)立体交叉匝道口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设计小时交通流量较大,互相干扰造成交通阻塞影响正常运行的,可以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五)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间的最小净距离应当符合表11.2.2.3规行车速度(行车速度(Km/h)最小净距离(m)(六)立体交叉口引道、高架桥、地道引道起坡点外70米内,不得。(七)对于规划为菱形立交(主线下穿或上跨)的节点,主线应进次干路以上的道路交叉口,一般应予以拓宽渠化,支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拓宽。道路拓宽宽度一般为红线两侧各拓宽3~5m,渠化段量取。(一)十堰城区宜以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二)城市中心区应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路权,加密城市公共交通网三)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应设置专用公共交通路权。(一)国家铁路及城际轨道系统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并与城(二)国家铁路及城际轨道,对线路和客、货运车站的功能调整,必须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便进行相应的用地调整和城市配套设施(三)市域范围内规划的国家铁路及城际轨道,需要对线路廊道、。(一)城市轨道系统规划应与国家和省级的轨道交通规划、城市用(二)城市轨道线路和车站设置,应考虑线路功能、沿线用地规划、(三)城市轨道线路的管控要求应划定控制保护地界,保护轨道工程结构和运营安全。对于进入轨道控制保护地界内的非轨道建设项目,在规划报批前应经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论证,征得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单位:米)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侧,每侧宽度高架车站和区间桥梁结构外侧,每侧宽度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侧,每侧宽度高架车站和区间桥梁结构外侧,每侧宽度物外边线的外物外边线的外,每侧宽度规划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平行通过或线路偏离段规划线路专项研究确定(四)城市轨道的线路和站场布置可结合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停车场和车辆段应开展选址规划进行控制预留,同时宜考虑上盖综合开发提升土地价值。用地控制规模应结合规划研究确定,规划控宜靠近车站设置。每条运营线路宜设一个定修车辆段,当线路长度超过车场的用地面积宜按10hm2座~20hm2/座控制,综合维修基地用地宜按(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交通设施应结合站点所在区位和周(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通道、车站及附属设施用地均应满足建(一)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应保证候车乘客的安全,方便乘(二)交叉口附近设置的公交停靠站间的换乘距离,同向换乘不应(三)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改建交叉口在出口道布设公交停靠站确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公交线路的停靠站设在进(四)交叉口公交停靠站的纵坡度不应大于2%;山区城市地形条件(五)当公交停靠站设置在进口道,且进口道右侧有展宽增加的车展宽车道作一体化设计;当进口道右侧无展宽增加的车道时,停靠站应(六)当公交停靠站设置在出口道,且出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站在干路上距对向进口车道停止线不应小于50m,在支路上不应小于(七)公交停靠站按其设置的位置分为路中式停靠站和路侧式停靠站两种,按几何形状分为港湾停靠站和直线式停靠站,公交停靠站的布1.干路交叉口应采用港湾式停靠站,支路交叉口宜采用港湾式停靠3.无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的道路,可沿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停靠(八)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图所示)应符合下列规定:1.停靠站候车站台的高度宜为0.15m~0.20m;站台宽度不应小于(九)当多条公交线路合并设站时,应根据公交车到站频率、站台(十)快速公交站台应与常规公交站台分开设置,应采用港湾式停(十一)交叉口附近立交桥匝道出入口段不得设置公交停靠站。(十二)当进口道公交车流量较大时,宜增设公交专用车道,其宽(十三)出口道公交专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0m,其起点距对侧进口道停止线延长线的距离,应大于进入该出口道的右转车变换车道所需(一)交通繁忙、行人流量大、禁止随意停车的地段,应设置出租(二)停靠站应结合人行系统设置,方便上落,同时应减少对道路(三)停靠站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宜采用直接式或港湾式。(四)大型商业、住宅区或办公建筑可利用后退空间设置出租车、城市道路的功能,不(一)道路绿化布置应便于养护;(二)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三)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四)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五)干线道路交叉口红线展宽段内,道路绿化设置应符合交通组要求,城市景观道路可在下表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城市快速路宜根据道路行规划设计。两侧布置公共建筑项目的,应考虑设置辅道或在其他道路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化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其他主次干道景观绿化带控制宽度按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合本地长势良(一)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二)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四)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五)服务设施系统: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六)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规章标识、警告标识(一)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应当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进行无障碍设计。(GB50763-2012)进行无障碍设计。(三)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水运交通相关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外,尚应(一)新建、改建桥梁修建宽度不应小于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桥梁(二)新建、改建桥梁应满足防洪要求,应考虑管线的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同步建设的,应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可燃、易燃、易(三)桥梁比例采用黄金分割比:1.对于多层立交,上下层桥面净空推荐采用黄金分割比0.618:1(一)隧道位置选择以地质条件与路线总体走向为首要控制因素,尽量避免穿越严重的不良地质地段,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层中,洞(二)隧道土建设计体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三)隧道结构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不渗不漏,经济合(四)隧道衬砌设计综合考虑各项条件,并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五)隧道防排水设计严格按照“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六)注重水保、环保与洞口景观设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七)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隧道内需设置与隧道交通量、重要性相适应的运营管理监控设施,各系统具有可扩充成有机统一的交(九)各级公路隧道照明设置条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在城市快速路上、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交通枢纽区、大型公建区设置的行人过街天桥或者地道,原则上应设置自动扶梯或无障碍电(二)因公共交通需要,建筑之间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应符合下列规定:求为准。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车道数8行车道宽度(m)2×15.0一般值45路基宽度最小值42(最小值42度(m)度(m)(m)右侧路缘带一般值最小值一般值43286422336080604030206442222212×7.52×7.02×3.752×3.52×3.52×3.252×3.03.55.5.533332222(m)径(m)一般值最小值一般值极限值视距(m)最大纵坡(%)最小坡长(m)径(m)极限值一般值(m)334575110754030206567890507050352520(一)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二)一条公路,可以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者选用同一公路等(三)预测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拟建干线公路的,应(四)干线公路应当选用二级及其以上等级公路。(一)高速铁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设计速度(km/h)350m4.8(二)城际铁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设设计速度(km/h)(三)客货共线铁路正线应当符合下列规定:线别间线别间路段设计速度(km/h)区间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V4.4V≤120三线及四线区间的5.3站内正线间-5.0-注:区间直线地段两单线铁路并行引入车站时的最小线间距应根据装设信号机和通行(四)重载铁路正线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间线路间距(单位:米)区间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区间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m)--III级铁路、IV级铁路按照有关设计规范执行。(一)车站分布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满足远景线路年输送能力的要求。(二)高、快速铁路主要客站应布置在中心城区内,并宜与普通铁路客(三)车站间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1.高速铁路站间距离宜(四)车站规模:铁路客站的规模应根据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HH≤600模3.设有与其他交通设施间的换乘区域、城市通廊的站房,换乘区域、城(一)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噪音、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含铁路、道路两用桥,下同)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二)禁止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淘金:有关部门依法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划定的禁采范围大于前款(一)设计速度12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重载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二)设计速度120km/h以下的客货共线铁路与公(道)路的交叉宜设(三)铁路与铁路、公(道)路及管道立体交叉应遵循下列原则:1.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公(道)路等设施立体交叉时,宜采用高速铁较高等级线路上跨通过。3.铁路与公(道)路立体交叉时,宜采取铁路上跨的方式。(四)铁路与铁路、公(道)路立交桥的净高和净宽应满足相关铁路、公(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值汽车及大型农机通道机耕和畜力车通道人力车和人行通道3.0m)2.5(五)铁路上跨公(道)路时,铁路桥跨设置应满足相应道路对净空和(六)跨越铁路、道路及通航河流的铁路有砟立交桥上应设置防落网;公(道)路跨越铁路的立交桥上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并在跨越地段七)铁路与铁路、公(道)路立体交叉,应综合考虑地形、相关设施的排水系统。准、航道选线、航和(一)新建港口作业区应当设置绿化带与外界隔离,绿化带宽度宜大于。(二)码头的设置应根据功能、输运方式等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规模,的码头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估,对环境影响大的码头应做环境影(三)大型货运港口应优先发展铁路、水运集疏运方式,并应规划独立(一)有充分的机场用地,合理设置跑道位置。(二)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机场的要求。准点为圆心,半径55公里含)范围构成的区域。详见附图一:《十堰武(一)保证飞行安全,满足必须的安全技术要求。(二)合理配置运行设施,满足功能需要。(三)建设规模及设施设备配置坚持合理、适用、客观实际原则,以降低(四)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发展空间。第十二章管线及管廊工程(一)市政管线工程设施应当满足防火、防爆、防洪和抗震等安全设防(二)市政管线工程设施一般不得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和塌陷等不良(三)市政管线工程设施的防洪、排涝等级,不得低于所在地区设防的(四)编制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一)各类市政管线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1.有综合管廊的路段沿线管线应入进入。(二)各类市政管线从道路红线向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一般为:力沟槽、给水配水管线、中水配水管线、燃气低压管线、电压管线、热力管线、电力排管、给水输水管线、中水输水管(三)各类市政管线应当沿道路、公路、铁路、河渠中心线平行敷设或(四)城市支路各类市政管线宜单排布置。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应双排(五)工程管线布置应短捷、转弯少、减小与道路、铁路、河道、沟渠(六)敷设市政管线与道路绿化种植,按照先敷设后种植的原则进行。已经种植的,市政管线敷设应当调整空间位置。人行道下敷设树相互影响。(八)市政工程管线需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地铁、人防设施、主管部门同意,采取相应的保护或者安全措施,并。(九)下列地区设置市政管线,应当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管线名称管线名称d≤200mm排水管线低压燃气通信次高ABAB排管沟槽给水管线d≤d>200mm200mm中排水水管管线线燃气管线低压AB压ABDN≤300mm0.4DN>1.01.5热力管线4.0直埋排管以下以下通信管线直埋排管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二)敷设各类市政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最小水平净距,一水d≤200mmd≤200mm排水管线燃气低压力管通信照明地≤35KV5KV市政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最小水平净距(单位:米)物(堤坡地面杆高的最高杆(塔)高(塔高缘或者篱笆通信照高压铁塔基础边K>V35KV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6666(塔)高(塔)高(三)各类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满表12.1.3-3各类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单位:米)KV以下边导线3KV~10KV边导线35KV~66KV边导线边建(构)筑物----下的净市政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单位:米)(含人行道下)给水污水热力燃气通信管线电力管线再生水序号管线名称管线雨水管线管线直埋保护直埋保护管线5道6(二)各类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须符表12.1.5-2市政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单位:米)铁路(轨顶铁路(轨顶)3KV~道电力管线注:1架空电力线及架空通信线与建(构)物及其他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为最大计算城市供水采用集中供给体制,城市内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作为自备水标(m3/d)mmd)(万m3/d)5~1010~3030~50水厂附属建筑物面积,应当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确定,并符合表水水厂规模(万m3/d)生产管理用房(m2)地表水厂化验用房(m2)其他用房(m2)生产管理用房(m2)地下水厂化验用房(m2)其他用房(m2)10~20400~500160~180600~700180~250100~120450~60020~50500~700180~200700~900250~300120~150600~8005~10300~400110~160500~600150~18080~100350~45012.2.4〔输水管(渠)〕(一)原水输送宜选用管道或暗渠(隧洞)。当采用明渠输送原水时,(二)输水管(渠)的根数及管径(尺寸)应满足给水规模要求。宜沿(三)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的(四)自备水源或非常规水源给水系统严禁与公共给水系统连接。积给水规模(万m3/d)5~1010~3030~50用地面积(m2)2750~40004000~75007500~10000。(一)水源。可靠性、稳定性生危害。2.以城镇污水作为再生水水源时,其设计水质应根据污水收集区域现状3.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再生水水源时,其设计水质可按污水处理厂的。(二)设计水量。2.农田灌溉用水量可按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用水量指标及灌溉面积确(1)娱乐性、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量可按水体容量除以换水周期确定。(2)其他环境用水量可按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满足植被用水、水生生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