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完美版)_第1页
夜莺的歌声(完美版)_第2页
夜莺的歌声(完美版)_第3页
夜莺的歌声(完美版)_第4页
夜莺的歌声(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专题:战争与和平12.夜莺的歌声

夜莺又名黄鸟,体长二十五厘米左右,它不但模样漂亮,且善鸣啭,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夜莺

杜鹃又名布谷、郭公,属于夏候鸟,也就是说它们夏季在我国境内繁殖,秋季迁往印度和我国南方温暖地区越冬。杜鹃的体形有点像鸽子,只是更细长些。它们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常常隐在茂密的树上鸣叫,声音响亮,但很少会让人看见。可谓“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杜鹃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时代背景德国

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德国

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又突然进攻前苏联,妄想三个月征服前苏联。苏联德国

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又突然进攻前苏联,妄想三个月征服前苏联。苏联

于是,对前苏联狂轰滥炸,萧条的景象充斥着人们的双眼。

阿道夫·希特勒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5个师,4300辆坦克,47000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80架飞机,共计550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

12.夜莺的歌声生字学习削喂哨挺斯甩踢枪防鬼汉滚毁惯xiāowèishàotǐnghuǐshuǎitīqiāngguànfángguǐhàngǔnsī屑挺拧蘑鬼呻吟宛xiètǐngnǐngmóguǐshēnyínwǎn口哨

喂食斯文踢球烧毁习惯

滚开甩胳膊两挺机关枪

鬼子以防万一沉寂轻蔑耷拉木屑蘑菇呻吟宛转凝神拧下来钉钉子木塞堵塞剥削

削木头多音字:削塞我会多音字削Xiāo削皮、削笔Xuē

削皮、削笔钉dīng钉锤、钉鞋dìng钉扣子1.小组内轮流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找一找,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3.读了本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夜莺”有怎样的印象?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队埋伏圈全歼德国兵的故事。概括主要内容要抓住几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事但不一定都要同时出现抓类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课文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对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夜莺”有怎样的印象?机智勇敢

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组合作:

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形式概括。每部分写了什么?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1)诱敌(2)带路(3)歼敌(4)再诱鱼骨图《夜莺的歌声》诱敌带路夜莺的歌声事情发展顺序林中传信密林歼敌村口再等(一)学习第一段,讨论问题

1、从红色的字词可以看出什么?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黑色、烧焦”点明战斗刚刚结束。“全”表现了法西斯入侵苏联给村庄带来的破坏程度。“垂头丧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破坏。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

看课文第一部分(1-24),你们觉得小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响了起来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夜莺”已经发觉敌人,经过思考,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埋伏圈,消灭敌人。说明他很机智,会引诱敌人。理解课文“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一语双关的句子或段落: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看似小孩子天真的话语,再加上一系列顽皮的动作,在不易察觉中戏弄、谩骂敌人。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2)“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从红色的字可看出什么?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从“快活”可看出什么?“快活”是指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理解课文“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这里的蠢东西是骂的小孩。反映了军官相信了小孩是天真无邪的,以为小孩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骂军官自己。实则小孩是知道意思而故意这么骂的。人物特点的句子或段落:理解课文“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军官的威逼利诱人物特点的句子或段落:

2、在给敌人带路时,小男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体会: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

小夜莺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反映了他的机智。为什么要强调“好像”?小夜莺在胡扯,答非所问,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顾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体会:“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2、在给敌人带路时,小男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的机智勇敢,使敌人渐渐放松了戒备之心,取得了敌人信任。在理解问题的时候抓人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等)!如果你是那位德国军官,从你一碰到这个孩子起,你会想什么?尽量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我一走进沉寂的村庄,听到宛转的夜莺声,我想()。我看到这个男孩(),听到他(),我觉得()。在路上,男孩(),我想尽管山林越来越密,也()。分角色读课文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夜莺:“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军官:“你这个坏家伙!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夜莺:“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军官:“蠢东西!”军官:“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夜莺:“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这部分写了小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取得敌人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小结

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云杉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学习第二部分:看看这一部分又是怎样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提示:这部分直接写“小夜莺”的文字多不多?既然如此,那又怎样来表现的?“小夜莺”以歌声为游击队传递敌情。

游击队员听到小夜莺的叫声,知道他已经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说明了,小夜莺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3、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说明我会总结虽然在这一部分里关于“小夜莺”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与此相关的人物来进行分析理解。这种描写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间接描写。

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中尉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了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

学习第三部分:游击队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全歼敌人。我会总结这一部分里面,对“小夜莺”的描写也很少,只有一句话。但同样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力量使他这么机智勇敢呢?“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有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色上衣,坐在原来那海岸边削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往往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察觉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说明

看看课文的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发现了什么?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小说语言的前后照应这是一个()的男孩。夜莺的歌声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理解课文夜莺的歌声侧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为什么要描写出这样一位军官?烘托主要人物理解课文鱼骨图《夜莺的歌声》诱敌带路夜莺的歌声事情发展顺序林中传信密林歼敌村口再等战争的歌声小孩(

)军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