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1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2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3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4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三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物质构成的奥秘

1.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

蜜还黏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氢气C.蒸储水D.金

3.对CO?、C2H2、H2co3、Ca(HCO3)2>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C2H2、H2co3都是有机物B.C0r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D.H2C0rNa2cO3溶液都显酸性

4.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的“天幕”用国产高锐封闭索编织而成。钮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原子内有23个电子B.机的元素符号为“V”

C.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D.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Na和SB5和c6c

C.NaCl和CuSO4D.C和Cl2

6.“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像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像元

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钱属于金属元素,m=3B.像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Ga+3

C.保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D.像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1相同

7.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拆分,原子不可拆分

C.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8.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是

用镀金铝丝编制的。铜、金元素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和铝都属于金属元素B.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

C.金、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9.下列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10.之前考古学家面对各种各样的废墟、遗迹、化石的年代测定一筹莫展,只能

根据一些残存的史料加以猜测推断。终于,化学家们交给了历史学家一把宝贵

的“历史刻度尺”,从此考古学家拥有了科学的武器-碳-14!碳-14原子核中含6

个质子与8个中子。碳-14得到应用要归功于美国科学家利比。二战中,利比参

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战后利比参与到研制放射性武器和放射性防护

的军工研发中。他得知另一位科学家科尔夫发现了宇宙射线会产生碳-14,他立

刻理解到,活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碳-14和

碳-12的比例同大气一样,但是当生物死后,没有新的碳-14补充进来,而残留

在体内的碳-14会不断地衰变,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那么

对比活的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和死的生物化石中碳-14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

生物化石的年龄。I960年利比因此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碳-14对年代

测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由于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它一般用于6万

年以内的年代测定,所以用来测定人类历史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于类似元谋

猿人这种170万年尺度的测定,碳-14就不准了,需要用钾-氤测定法。

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是o

A.碳-12B.碳-13C.碳-14D.氢-1

(2)有关碳-14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B.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

C.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D.碳-14是由美国科学家利比发现的

(3)碳-12(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碳-14(即质子数为6、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种元素,理由是

(4)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或"不相似”)。

11.下图中①、②、③是氟元素、硫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C粒子的符号:;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___________周期。

(2)若D粒子是一个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

(3)①与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0

(4)上述A、B、C、D四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o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进行实验】图I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

的现象是,此实验说明了O

(2)【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n所示),并进行

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酗溶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麟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

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O

(3)【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o

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比改进前有哪些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③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

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n所示装置虽然能够证明

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III和图IV所示

装置。

①按照图in和图w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②对比图III和图w所示的装置,说明了

13.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

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储水的小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NaCl溶液'a、'。,溶液NaOH溶液淀粉溶液鸡蛋清

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Nd溶液CC1:溶液9溶液碘水浓硝酸

小烧杯中的现象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无现象无现象

【实验分析】

(1)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o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

【反思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

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

的现象是o

【拓展延伸】

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

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这种“高密度液态水”本身仍然是水,所以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选

C.

2.答案:A

解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正确;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C、蒸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D、金由金原子直接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Ao

3.答案:C

解析:A、C2H2是有机物,H2co,是无机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C0?属于氧化物,H2cO,是酸,不是氧化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C、Ca(HCC)3)2、Na2co3都属于盐,正确,符合题意。

D、H2cO3是碳酸,其溶液显酸性,Na2c0,溶液显碱性,错误,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C。

4.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

为2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子数为23,此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V”,此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钢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此选项说法错误;

D.由钢的元素名称可知钢带“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Na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错误;

B、CH,和C%分别是由甲烷分子、分子构成的,错误;

C、NaCl和CUSO4都属于盐,分别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构成的,正确;

D、ClZ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线带“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1=2+8+18+m,m=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的阳离子,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Ga3+,故选项说法错误。

C、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像元素的位置

应该在Z处;或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线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

核内质子数为31,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像原子的位置应该在Z处,故选

项说法正确。

D、同一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线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1相同,故选

项说法正确。

7.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时可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

过氧化氢分子,选项正确;

D、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只有质子,选项错误;

故选:Co

8.答案:C

解析:A、金和铝都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金元素的

信息可知:金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9,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故B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金元素的信息可

知:金原子、钥原子的原子序数分别为79、4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金原子、铝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79、42,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

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故D正确。故选C。

9.答案:B

解析:A、图示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表示负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表示镁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1)A

(2)CD

(3)是;质子数相同

(4)相似

解析:(1)以碳-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的

1/12进行比较,得到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选A。

(2)A、相对原子质量々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8=14,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错误。

D、科尔夫发现了宇宙射线会产生碳-14,错误。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12和碳-14是同种元素,因

为质子数相同。

(4)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1.答案:(1)Ca2+;四/4

(2)16

(3)CaE,

(4)AB

解析:(1)质子数=原子序数,20号元素是钙元素,C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

数,表示钙离子,钙离子是钙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2

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Ca2+;钙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钙元素在元素周

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2)若D粒子是一个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该粒子是其原子得到2个电

子后形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8+8-2=16;

(3)①为氟元素,③为钙元素,①与③形成化合物为氟化钙,氟化钙中钙元素

显+2价,氟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CaE;

(4)A、B、C、D四种粒子中A、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均是原子,化学性

质相似,C、D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均是离子,化学性质不相似。

12、(1)答案:酚醐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烧杯丙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烧杯甲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

使酚献溶液变红色,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答案:滤纸条上的酚献点从右至左依次变红

解析:图II实验中可观察到几分钟后滤纸条上的酚献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3)答案:①在试管下方放一张白纸;②节约药品;③酚献溶液与浓氨水滴反

7

解析:①若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可在试管下

面放一张白纸。②改进后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

目的。③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

了红色,可能是浓氨水和酚麟溶液滴反了。

(4)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