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2.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认识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表及里,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现状,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一段话“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二)、(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多媒体出示四组材料,讨论完成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存在的黑暗现象,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兴起:简言之,新文化运动就是,一本杂志,一所大学,一批大师,一场地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抢答以上内容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多媒体图片:北大讲坛的教授,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内容师:引导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然后逐一展开分析。生:填表格(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学生思考: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材料二: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提出该口号?批判旧道德存在什么倾向?多媒体出示: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材料出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自主阅读教材,掌握新文学三个代表及作品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探究学习】多媒体出示四则材料,学生讨论完成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积极:1、多媒体出示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领域变化:总结最大的功绩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在受到民主和科学洗礼后,在得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北京的青年学生最先走上街头握紧了爱国的拳头。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人们思想得到启蒙,1923年,大连建立了工人阶级的进步团体——大连中华工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总结2、为后来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3、促进了科学文学的发展。(3)局限性: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李时岳多媒体出示答案,学生记忆背诵评价:实质:积极: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最大的功绩)2、为后来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3、促进了科学文学的发展。消极:1、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2、仅局限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到大众中去。多媒体视频播放音乐据胡适诗歌改编的歌曲<兰花草>,体会白话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二)后期的新文化运动【探究学习】阅读最后一目,归纳总结三个事件?一个人物?三种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何特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1、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2、代表人物: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3、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能力提升】1、总结阶段特征多媒体出示思考:假如时光倒流,在1915年的中国上海,你可能听到哪些思想言论?(提示: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政治:民主共和、专制独裁经济:实业救国、提倡国货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尊孔复古社会生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止缠足、剪辫易服【能力提升】2、单元总结,出示表格: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背景代表阶级、派别核心主张层次第一次鸦片战争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第二次鸦片战争李鸿章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甲午战争,瓜分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制度八国联军侵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袁复辟尊孔陈独秀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四、当堂检测

五、板书设计:《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上课时采取多种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分析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示范课,教师准确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注重精讲、点拨,创设新材料、新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辩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了轻松高效的教学氛围。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知识结构清晰,过渡自然,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状态良好,师生配合到位,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评测练习: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4.如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②民主共和③民主和科学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6.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1、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地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数量(单位:所)3141276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