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技术操作规程(SOP)_第1页
声门下吸引技术操作规程(SOP)_第2页
声门下吸引技术操作规程(SOP)_第3页
声门下吸引技术操作规程(SOP)_第4页
声门下吸引技术操作规程(SO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准备】患者信息、神志及配合度。【操作流程】间歇声门下吸引流程说明图所示解1.护士准备2.物品准备PDA、气囊测压仪、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痰液收3.环境准备4.核对身份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清醒患者可用反问方式核对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能预防和降低VAP发生 (续表)流程说明图所示解7.评估气管导管评估患者气管导管深度及固定松紧度8.调节气囊压力使用气囊测压仪监测并调整气囊压力为25~30cmH2O评估患者,按需进行气管内吸痰及清除口咽、鼻咽部分泌物10.放置治疗巾将治疗巾放置于患者颈侧,声门下吸引管下方按照七步洗手并戴手套消毒声门下吸引导管开口处 (续表)流程说明图所示解13.连接痰液收集器将声门下吸引导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14.调节吸引负压1.持续吸引:20~30mmHg2.间断吸引:60~80mmHg将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痰液收集器的另一端进行声门下吸引吸引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并观察是否有引无引流液继续引出后将负压吸引装置与痰液收集器断开,并用纱布包裹保护痰液收集器 (续表)流程说明图所示解19.调节气囊压力30cmH2O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识别患者信息22.洗手记录记录声门下吸引时间、引流液量及性状、有无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1.检查气管导管:操作前检查气管导管固定情况及深度,确保导管位置正确。2.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声门下吸引时会导致患者恐惧、焦虑、刺激性呛咳的发生,从而可能引起患者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根据患者的配合程度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3.保持合适的气囊压力:患者体位改变和吸痰操作等会影响气囊压力,因此应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每4小时使用测压仪监测并调整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气囊压力过高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压缺血坏死,压力过低易使气囊上滞留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的间隙下行至下呼吸道引起VAP。4.保持吸引管通畅:在每次吸引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如无分泌物吸引出,可向吸引管腔内注入空气2ml,以检查其通畅性。5.预防气道黏膜出血:持续吸引容易引起黏膜干燥,严重者出现出血。吸引负压过大也会出现压力相关性黏膜损伤出血。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间断或持续吸引方式及合适的吸引负压。6.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日更换痰液收集器,如吸引量多时应及时更换,并在吸引间隙期用纱布包裹接头。7.间歇声门下吸引时间间隔: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