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故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4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来着重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新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阅读写作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乡景、人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具体分析文中的“变”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这些“变”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教学思想1、 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任务了解作家作品。识记文中生字词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变”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古诗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唐·王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1、笼罩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凉”故乡的变化让“我”感到悲凉。2、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景变人变(闰土、杨二嫂)心情变合作探究,具体来看看这些变化故乡的景:神异的图画——萧索的黄村闰土:小英雄——木偶人杨二嫂:豆腐西施——市侩小人心情的变化:失望→希望问题探究,把握文章主旨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故乡》里景物的变化,人的变化,作者心情的变化,从中概括出了闰土的形象,并探讨了人物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课后作业问题一:本文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问题二:闰土和杨二嫂形象的变化是作者“悲哀”的源头吗?板书设计14故乡环境:经济上的贫困闰土:精神上的折磨“我”失望→希望14《故乡》学情分析鲁迅作品向来主题丰富,意蕴深刻。而《故乡》这篇小说,更是被无数人解读过无数次的佳作,甚至日本的国文教材也把《故乡》的教学当作重头戏,设置了十一个大课时。对于这样一篇小说,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应该去学些什么呢?我们又要引导孩子们从哪些方面去欣赏、感受这篇小说的魅力呢?初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真正让孩子愿意读、读进去,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必须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与作品中的人物经历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们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这才是小说阅读的真正的意义。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东都镇初级中学2020.1014《故乡》效果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此教学设计以作者感情基调展开,切入到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抓住了教学的兴奋点,学生学得很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是一个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上,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而老师则成为一个指路人。教学工具上,借用了多媒体,让学生更能直观的接受知识,而且借助多媒体也能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景的变化、人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完成。不足之处是在读、悟过程中学生理解的还较为肤浅,课堂生成不好。另外讲授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导致教学流程不够流畅,学生表现不够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切入不够明确,对文章的感情基调的把握,由于学生未能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仅仅两段文章的朗读,未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导致时间浪费,教学流程堵塞。2。学生学情了解的还是不够准确。情感基调的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等都没有设想的那样顺畅,对学生学情有一定的高估,还有小小组形式使得个别原本上课比较积极地学生表现机会不足,无法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今天的课对人物分析进行的深入探究,表格形式还是非常有效,精读描写中年闰土的语言,学生的反应良好。说明细读文本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但是如何实践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东都镇初级中学2020.1014《故乡》教学反思《故乡》是鲁迅小说中的代表作品,也是初中教材中比较重要的一篇教读课文。统编教材把这篇小说编入了九年级上册课本中,也是考虑到了这篇小说的代表性,以及思想内容的深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在七八年级积累的小说阅读知识基础上,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阅读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化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后面紧跟的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则更加明确了阅读小说的主要方向——通过梳理情节和赏析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而“课标”中对于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这个要求来看,对于小说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感悟和体验,并有一定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们以往的小说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描写的作用三大要素来设计,通过这三大要素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答题”,小说的主题,也基本上是沿袭多年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故乡》这样的小说,有太多太多的优秀教学设计和名家教学实录。我也查阅了很多优秀案例,发现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会在一个“变”字上作文章:以“变”为课堂教学主线,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比人物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小说的主题。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这样的设计是非常保险的,因为可以保证课堂主线明晰,主题突出,而且易于设计学生活动。我也精心设计了类似的教案,但一节预习课,改变了我的思路。根据我事先设计的预习案,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针对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下了自己的初读感受。第二个任务是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环节在以往的预习中也是有的,但基本上不会改变我的授课思路。这次把学生的预习学案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提问很广泛,也很深刻。有不少问题直指小说阅读的核心任务。《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教材编排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而知识不系统往往是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实这是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对立了,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新课改是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主要的教学理念是:1、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小说就是要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小说的艺术美。欣赏鲁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具体到学习《故乡》这篇小说就是(1)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2)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这是本文的重点。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文中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若说把握起来还较容易的就是“闰土”,这个人物在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而且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杨二嫂”及“我”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性格成因相当复杂,且文中介绍不多,但能否准确掌握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与把握好主题有较大关系。因此,本文的难点:第一,引导学生把握“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引导学生把握“我”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理解文中关于“希望”的含义突破难点时,单纯凭借老师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应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的确不明白时再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法选择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教法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目标。教法学法大同小异,因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也就也大体用类似的方法学。1、比较法:与古诗词中游子怀念、眷恋故乡的情感比较,思考故乡变化原因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3、以写促读法:初步感知全文后,写简短的读后感,体悟作者的思想。4、自主学习法:“闰土”形象学生可自主分析5、讨论法: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讨论。6、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希望”部分,熟读成诵,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一)诗词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好处:1、温故知新,语文味浓。2、操作方便,简便易行3、反差强烈,引发思索。)(二)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为理解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分析小说1、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2、人物:(1)闰土:在小学出现过,而且刻画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故学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学习重点。(2)杨二嫂:协作质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突破学习难点。A、对小说的社会环境解析(对比闰土看瓜所言)——世风日下缘于经济凋敝,人穷志短。B、杨二嫂是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嘴快、手快、脚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谣中伤)。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3、主题: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东都镇初级中学2020.1014《故乡》教材分析《故乡》是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故乡》以“我”回故乡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来着重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东都镇初级中学2020.1014《故乡》测评练习命题人:时间2020.1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A.阴晦(huì)愕然(è) 獾猪(guàn) 五行缺土(háng)B.秕谷(bǐ) 黛色(dài) 惘然(wǎng) 神色鄙夷(bǐ)C.模样(mó) 嗤笑(chī) 寒噤(jìng) 潺潺水声(chán)D.折本(zhé) 瓦楞(léng) 髀间(bì) 细脚伶仃(dī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A.祭祀 惶恐聚族而居萧索悲凉B.瞌头 拣择 松松爽爽 无关紧要C.世面 蓬隙 自以为功 辗转恣雎D.潮讯 隔膜 愿望茫远 一望无迹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排卧)着几个(萧索萧瑟瑟缩)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凄凉悲凉悲哀)起来了。(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铲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立)起一个大竹匾,(抛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松),那鸟雀就(罩藏)在竹匾下了。4.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B)A.鲁迅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英雄,可眼前的中年闰土却如此麻木。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的理想色彩。D.著名演员濮存昕在董卿制作的金牌栏目“朗读者”中声情并茂地朗诵《野草》,让更多的人听到了鲁迅的声音。5.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课内精读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回答问题。6.选文第1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了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的生活困苦和劳动艰辛。7.闰土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暑假培优练:传送带模型 -2025高一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新解读《GB 31144-2014木工机床安全 手动式摇臂锯》
- 视觉界面设计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1-6章 导论-实验研究
- 老年人热水袋应用课件
- 浪潮继续教育方案
- CN120209125A 单克隆抗体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应用
- 老年人安全防护规范课件
- 三角形及其性质(14个高频考点)原卷版
- 老年人保健身体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农业合作社成员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025版)导言课课件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共4个单元含有教学计划)
- 前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69080
- 项目领导班子竞聘面试评分表
- 大分子自组装课件
- 开业筹备倒计时行动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