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设计编制课件_第1页
土地规划设计编制课件_第2页
土地规划设计编制课件_第3页
土地规划设计编制课件_第4页
土地规划设计编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第一部分规划内容和程序第二部分项目工程规划第三部分项目规划案例第四部分项目规划设计成果第五部分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

规划内容和程序项目规划:

规划定义:在特定目标(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下,依据一定的规程、规范和法律规定,进行工程方案布置和选择,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标准,而进行的工程项目择优过程。

规划目标:通过对项目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合理确定项目区田块的组织形式,确定土地平整布局方案,系统配置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提出土地产权调整方案和项目实施措施,以达到高效合理利用土地。一、项目规划的地位在整个项目运作程序中,项目规划起着龙头控制作用。表现为:(1)项目工程的建设标准和内容。(2)方案的合理性比较。(3)经济效益分析。二、项目规划的作用(1)是项目的全面落实与核实。地点、范围、规模、基础条件、权属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否满足新增耕地率;项目合法性分析:土地整治规划、城市规划、农林水规划、公路规划等。(2)是可研方案的深化与细化。可研是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与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不一。(3)是工程设计的依据。三、项目规划解决的问题1、定性

项目建设性质、土地用途、工程的新建或改造、建设规模、工程建设等级。2、定位项目范围、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建设内容和位置。3、定时

建设期限、时序。4、定量

各项工程建设内容和标准,投资预算。四、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程序1、前期准备与立项(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3、项目实施和管理。4、竣工验收。五、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程序1、前期准备2、项目分析3、拟定规划标准4、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5、土地权属调整6、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7、规划实施方案8、规划方案论证(一)前期准备1、成立组织机构。2、实地踏勘。

3、收集资料与图件。

4、拟订初步规划方案。

实地踏勘的主要内容

1、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确定的项目位置、规模、类型及性

质,核实项目是否符合项目管理办法;2、熟悉项目区总体地形条件,确定灌溉水源位置及灌溉方式,了解项目区排水条件和承泄区情况,确定排水方案;3、实地落实主体工程位置和沟渠的走向、布局等,初步分析主要工程措施的技术经济合理性;4、了解项目区现有基础设施状况;5、了解项目区气象、水文、河流、工程地质、土壤等资料;6、了解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种植结构、农田防护等);7、了解客土源供应,以及三材供应情况等。基础资料

1、气象:包括降雨、径流、气温、蒸发、风速、特征暴雨等;

2、水文:地下水分布和开采量,河流多年径流量、泥沙资料等;

3、工程地质:区域地质,地层岩性,主要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

4、土壤:项目区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土壤改良措施;

5、现有工程:现有水利工程现状、设计情况等(包括水库、机井、干

渠、泵站等特征流量、水位、控制范围等),现有道路标准和长度,

现有电力线路电压等级、容量和走向等;

6、灌溉水源:区内可利用水源情况,包括可供水量、水质等;

7、灌溉制度: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最好采用当地水利部门采用的经

验数据、试验站资料等;

8、建筑材料:建设项目的常用材料和供应情况,有客土利用的应确定

客土源位置及储量;

9、植被:项目区主要植被、作物种植,适宜树种等;

10、相关部门规划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包括水利、交通、林业、农业、

电力、城建等部门,做好部门之间的衔接。(二)项目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权属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2、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发、复垦必需)

对象:耕地。因子: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障情况、有无限制因素。

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5、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兴建给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经济收入等;不利影响包括:施工因素、农村居民点拆迁、地下水升高等。(三)拟定规划标准1、新增耕地率

2、田块设计标准

3、灌溉保证率

4、防洪标准

5、排涝和排渍标准

6、道路标准

7、建筑物设计标准(四)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1、土地利用布局

2、灌溉与排水工程3、田间道路工程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5、其他工程

6、工程特性表项目特性表主要内容一、项目概况 二、建设目标 三、工程建设内容(一)土地平整工程(二)灌溉与排水工程(三)田间道路工程(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五)其他工程四、设备购置 (五)土地权属调整1、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

1) 用地结构平衡计算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的成果表达,整理前按行政村统计地类,整理后按片区统计地类。2) 地类统计按三级分类法,名称要规范,使用部版三级地类规定的名称及代码。编制整理前后土地利用对比表。3) 对比分析土地整治前后各种用地变化情况。

2、土地权属调整基本原则1)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则,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2)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4)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5)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

类别名称整理前整理后增减量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耕地(01)水田(011)

水浇地(012)

旱地(013)

小计

园地(02)果园(021)

茶园(022)

其他园地(023)

小计

林地(03)有林地(031)

灌木林地(032)

其他林地(033)

小计

…………

(六)项目投资预算与效益评价1、编制依据2、投资预算3、社会效益4、生态效益5、经济效益效益评价指标1、社会效益(对项目区农业、农村、农民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人均新增耕地面积、生产条件改善、收入增加、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利用率、生产力、土地利用可持续能力等)2、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程度、解决土壤退化效果、灌溉水质改善程度等)3、经济效益(产出包括新增耕地产值、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产出增加、经营成本的节约等,项目纯收入、投入产出率、项目投资回收期)(七)规划实施方案

1、工程建设内容

2、单体工程设计3、施工组织设计4、建设机构

单体工程设计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3、机井工程设计(水源工程建设)4、道路工程设计5、建(构)筑物设计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7、农田防护林设计8、典型田块设计9、工程量统计汇总(八)项目规划方案论证

1、论证程序

2、地方论证

3、专家评审

4、设计评审第二部分:项目工程规划一、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原则1、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2、工程配置要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能直接为项目区土地利用服务;3、工程布局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4、项目工程总体布局要为项目施工创造有利条件;5、尽量保持权属界线的完整性。规划思路

1)土地利用布局应以土地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为基础,在满足项目可研批复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区内土地利用;此外,尚需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并明确各用地类型及其相应的准确位置和面积。2)工程布局主要是为确定土地利用方案提供工程保障,应按照规划标准确定工程建设内容,确定土地平整、灌排系统、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等工程总体布置。3)土地平整应按项目区自然条件,划分适宜的土地平整类型,确定各类型土地平整方法,提出土方调配方案,安排土方转移的起始点位置和运输路线,计算工程量。4)灌排系统的总体布局应首先根据水资源分析(灌溉保证率)结果,进行水源工程数量和位置确定,分区提出灌溉和排水方式和主体工程布置方案,介绍灌排沟道的布局走势。5)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应提出工程形式、防护类型及布置。6)提出渠沟路的建设等级、长度和建筑物数量等规划指标。二、田块与土地平整1、

土地平整的目的使土地更适宜于作物发育生长,方便耕作和管理,便于灌溉和排水,保持水土和保蓄肥力。2、制定土地平整方案的原则(1)要从整个项目区的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角度来综合考虑;(2)土地平整要尽量降低工程量,减少投资;(3)土地平整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注意就地取材的方便;(4)地下水位高或盐碱地的平整,应考虑排水和治理盐碱地的需要;(5)土地平整应注意与土壤改良结合起来进行。3、计算方法网格法;横断面法;散点法;实物量等其它方法。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灌溉保证率(二)水土资源分析(三)设计灌水率(四)排水标准(五)建筑物设计内容和标准(六)井灌区规划渠道灌溉系统图(一)灌溉保证率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灌溉设计保证率因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不同,多介于50~95%之间。一般缺水或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低一些;而丰水或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高一些。(二)水土资源分析1、需水量计算

与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制度、作物灌溉制度(灌水定额、灌水量、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灌溉保证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2、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可以利用的一切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来水,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既有补给又能开采出来的稳定开采量)。

3、水资源平衡

需水量<可供水量,水资源满足要求。水资源分析中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

1、灌溉保证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

2、工程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工程规划需要,没有水工程措施的水量不能计入水资源平衡分析的可供水量中。

3、采用作物的灌溉定额分析作物需水量时,其可利用水量不再包含降水量,该水量已计入作物的需水量中。

4、工程取水以地表水利用为主,限制地下水开采。

5、在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三)设计灌水率灌水率是根据全灌区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计算制定的,利用它可以计算出灌区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如某种作物种植面积占灌区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为a,其某次灌水定额为m(m3/亩),则该作物本次灌水所要求的灌水率为:

(m3/s/万亩)

式中:T―本次灌水延续的时间(d);

t―每天灌水时数,一般自流灌区按24h/d计,扬水灌区按20~22h/d计。(四)排水标准1、渍涝成因

(1)地形;

(2)外水顶托;

(3)排水设施;

(4)土质。2、排水措施

(1)平原区排水;

(2)受外水顶托或沿河低地区排水;

(3)改善土壤蓄水排水条件。3、排水标准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重现期为5~10年一遇(频率P=20~10%)的暴雨作为排涝设计标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标准。允许排水时间,不少地区采用一日暴雨两天或三天排除,三日暴雨三天或五天排除为标准。

4、地面排水系统的布置以明排为主,结合有暗管、竖井排水。(五)建筑物设计内容和标准a)控制水量与水位的建筑物:水闸

b)交叉建筑物:渡槽、倒虹吸、涵洞

c)联接建筑物:跌水和陡坡

d)量水建筑物:量水堰

e)交通工程:桥梁、路涵

f)建筑物设计要点建筑物设计要点1、满足田间灌水、分水要求。

2、满足排水、泄水要求。

3、满足地面交通要求。

4、建筑物设计尽量定型化,方便施工。

5、注意各部位协调连接。

6、满足指导施工、招投标需要。7、建筑物设计标准满足《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1.机井位于地块一侧,控制面积较大且地块近似成方

形。这些布置形式适合于单井出水量60~100m3/h,

控制面积150~300亩,地块长宽比≈1的情况。

常布置成:“圭”字形布置;“丌”形布置。

2、机井位于地块一侧,地块呈长条形,可布置成“一”

字形、“L”形、“T”字形。这些布置形式适合于单井

出水量20~40m3/h,控制面积50~100亩,地块长宽

比不大于3的情况。

3、机井位于地块中心时,常采用“H”形布置形式。这种

布置形式适合于单井出水量40~60m3/h,控制面积

100~150亩,地块长宽比不大于2的情况。当地块长

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长一字形布置形式。(六)井灌区规划四、道路工程规划(一)农村道路分类(二)道路规划原则(三)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

道路分级主要联系范围沟渠结合级别行车情况路面宽(m)路基宽(m)高出地面高度(m)田间道经营中心到田块斗农沟渠拖拉机3-43-40.3-0.5生产路田块之间生产作业农沟渠不行机动车1-21-20.3土地整治项目区道路规划指标道路规划原则1、道路规划既要考虑当前人、畜力运行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动力机械通行的要求;2、各级道路要做好衔接,形成网络,特别是保证村庄之间及村庄和项目区之间的连接,保证与上一级道路的衔接;

3、尽量缩短道路修筑长度、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布局时,要与沟渠相结合,以利于耕地内部规划;4、道路宽度根据当地主要机具类型和运输任务大小而定。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1、

平原:与田块、沟渠、护路、护沟林结合。

(1)沟-路-渠形式:道路布置在灌溉和排水沟之间,有利于田间灌水和排水,但机械进入田块需修桥跨越沟渠。该方式使用最多。

(2)沟―渠―路形式:道路布置在田块位置高的一端,道路不积水,便于加宽和进田作业,但渠道向田间灌水需修建交叉建筑物。

(3)路―沟―渠形式:道路布置在田块下端低位置,位于排水沟一侧,灌水与机械进入田块方便,但田间向排水沟排水受道路所隔,需修建涵洞。

2、

丘陵山区:斜线、“S”形、“之”字形、螺旋形。沟、路、渠典型布置图五、农田防护工程(一)农田防护林1、林带结构(1)紧密型结构林带(2)稀疏型结构林带(3)透风型结构林带2、林带方向3、林带间距4、林带宽度

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2倍田边到林缘的距离行距一般为1.5m,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m。(二)水土保持林

1、梁峁顶防护林

2、坡面防护林

3、沟头防护林。

4、沟底防护林(三)治坡治沟工程1、治坡工程一般以顺着等高线修建各种不同形式的梯田。如梯田、地埂、隔坡梯田、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等。2、治沟工程(1)沟头沟头工程包括沟头埂、截流沟、排水沟等。(2)沟底工程A、谷坊,主要是巩固沟底侵蚀基点的小坝。B、小水库,用一拦蓄沟中洪水,保护沟底其他工程及发展灌溉和水产。C、淤地坝,用一拦泥淤地。第三部分:

项目规划案例案例一:灌溉保证率和水土资源分析

(1)灌溉水源和灌水方式分析

项目整理区面积677hm2,主要水源有:渠道年供水160万m3,水库水68万m3,其它为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18万m3/km2。除地下水为管道灌溉外,其它为明渠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85和0.7。

(2)灌溉设计保证率

有30年降水量资料:1974~2003年,最大为1075.1mm,最小为329.4mm,平均为703.6mm。经频率分析,P=75%为1993年,降水量590.3mm,P=50%为1987年,降水量691.4mm。

(3)计算作物需水量

对应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作物灌溉需水量:P=50%为159万m3;P=75%为225万m3。

(4)可供水量分析

考虑水利用损失,渠道水和水库水净供水量为159.6万m3,其它需要地下水补充,最大净供水量为103.58万m3

(5)水资源平衡分析

P=50%保证率需要渠道水和水库水综合利用,P=75%保证率需要渠道水、水库水、地下水三水综合利用,其中地下水取水量76.94万m3。案例二:初步规划方案的形成1、项目概况(1)规模与批复:338公顷,新增耕地27.96公顷,新增比例为5.27%。(2)土地利用现状(3)地形:项目区属平原地形,海拔最高处29.2米,最低处高差在24.97,相差不到5米,地势平坦。(4)水资源:项目区平均降水量1065㎜,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植物繁衍生长,同时可补充水塘、河流、地下水,干旱时可从府河、县河中提水灌溉,也可抽取地下水补充。土地利用现状类别名称面积(公顷)占总面积的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耕地(01)水田(011)209.2161.90旱地(013)50.5214.95小计259.7376.8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坑塘水面(114)35.7510.58沟渠(117)10.493.10小计46.2413.68交通运输用地(10)公路用地(102)7.482.21农村道路(104)6.431.90小计13.914.12住宅用地(07)农村宅基地(072)2.560.76小计2.560.76其他土地(12)盐碱地(124)15.564.60小计15.564.60合计338.00100.00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

地类整理前面积整理后面积耕地增减情况田埂12.918.34+4.57农村道路6.439.56-3.13坑塘水面35.7535.750.00沟渠10.4912.88-2.39农村宅基地2.562.560.00废弃公路7.484.28+3.20盐碱地15.560+15.56合计91.2250.15+17.81项目踏勘后的初步结论(1)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具备(区位、交通、地形、气候);(2)新增耕地潜力基本能够保证(土地利用结构、来源);(3)灌溉用水取决于干渠来水。项目区内涉及两个乡镇的用水调配非常重要。问题分析与规划思路(1)新增耕地潜力来源(2)填方土源(3)居民点发展用地预留(4)灌溉水源与水资源调配(5)排水工程(6)道路布局案例三:土地平整方案比较项目总规模439公顷,开发后耕地面积400公顷。从实地踏勘情况看,项目区西北部的芦苇地地面高程较高,一般在2.6m左右;项目区北部为废弃的坑塘,地面高程较低,一般在0.5-2.1m左右;在芦苇地和盐池周围布有较多的挡水土坝。方案一:采用整个项目区按同一高程设计,设计高程为2.09米。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案二:根据高程不同进行分区平整。分7个分区93个地块平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

总面积其他草地河流水面坑塘水面内陆滩涂盐碱地439.004.2736.4790.7231.71275.83方案比较方案挖方(万m3)填方(万m3)人工费(万元)机械费(万元)直接费(万元)工程施工费(万元)方案一13113222708730882方案二505119669687830案例四:灌溉方式比较某项目总面积776公顷,整治后耕地面积589公顷。根据该项目区域的特点,有三种灌溉方式可供选择:低压管道灌溉、半固定式喷灌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⑧各类防渗材料防渗效果比较直接费、设备购置费与年折旧费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工程直接费与设备购置费(万元)综合使用年限(年)年折旧费(万元/年)半固定式喷灌485.931048.6固定式喷灌662.622033.1低压管道灌溉309.231817.2年运行费表

灌溉方式灌溉定额(m3/mu)水利用系数用水量(m3/mu)单位成本(元/m3)年提水费用(元/mu)人工费(元)半固定式喷灌2800.93110.45139.9543290固定式喷灌2800.9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