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教材课件_第1页
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教材课件_第2页
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教材课件_第3页
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教材课件_第4页
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岩石力学第九讲:复杂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原理2一、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应力:

1、巷道围岩应力:弹性变形应力分布塑性变形应力分布采区巷道的围岩压力规律3

2、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一般在煤壁前4~8米,影响范围为40~50米。少数可达60~80米。应力集中系数为2.5~3。

工作面倾斜方向固定支承压力范围一般为15~30米。少数可达35~40米,峰值一般距煤壁15~20米,应力集中系数为2~3。

在拐角区要形成应力叠加,应力集中系数可达5~7。

4采空区工作面5

煤层拐角处叠加支承压力63、采动引起的底板应力分布:一侧采空两侧采空影响深度为1.5~2B影响深度为3~4B压力传递影响角一般为30~40度巷道支护理论新奥法(奥地利L.V.Rabcewich)能量支护理论(苏联M.D.Salamon)联合支护理论(陆家梁、郑雨天)松动圈支护理论(董方庭)主次承载区支护理论(方祖烈)关键部位加强支护理论(何满潮)围岩强度强化理论(侯朝炯)再造承载层理论1、新奥法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稳固的支撑整体。2、能量支护理论应力充分不会释放原岩内储存的部分能量,如果围岩释放的能量大于支护结构吸收的能量,巷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损毁。3、联合支护理论“先柔后刚,先让后抗,柔让适度,稳定支护”,多种方式的联合支护。4、松动圈支护理论支护结构载荷来自于松动圈自重载荷,松动圈岩石破碎变形释放的能量,深部围岩变形释放的能量,松动圈越大,支护越困难。5、主次承载区支护理论主承载区围岩承受一定的张拉和压缩,其主要支撑作用;次承载区巷道围岩经过加固后形成的承载区域,起辅助支撑作用。大断面巷道围岩加固技术。6、关键部位加强支护理论一次支护一柔性支护为主,对巷道卸压,二次支护一关键部位刚性支护为主,整体加固巷道围岩,控制巷道围岩继续变形,控制巷道围岩达到最大塑性承载力。7、围岩强度强化理论提高围岩强度,减小巷道围岩应力和采用合理的支护技术。巷道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通过合理有效的巷道支护提高围岩强度、减少岩体应力。支护技术围岩强度岩体应力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应力:在连续介质力学里,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

强度与应力的关系强度(界限值)岩块的强度:可承受压、剪或低值拉应力,以剪切破坏为主

岩体强度:介于结构面、岩快之间。满足无拉力准则(受拉处即破坏)

岩体结构面(1)如何提高围岩强度:巷道布置在稳定岩层中;布置锚杆,强化围岩强度(锚固体);围岩注浆,提高岩体强度;封闭、疏干、防风化,防止围岩碎裂、强度降低。强度应力巷道支护方式分类(支护载荷,支护对象)被动支护(巷道金属支架)作用:给围岩提供支护阻力;使用高强度可缩金属支架,控制和适应围岩变形。主动支护(锚杆支护)

作用:强化围岩强度;围岩强度强化理论、高强(超高)强度锚杆、动态系统设计方法、高应力下的锚杆支护技术。

σ3σ3σ1σ1将锚固区域岩体作为锚固体,根据岩石的基本性质知道:岩石的三向抗压强度大于双向抗压强度,且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的强度提高。岩石σ1σ1σ3σ3三向应力在锚杆支护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围岩注浆加固可提高其强度和变形模量、根本改善围岩的变形规律。前苏联的研究资料表明,注浆后砂岩强度增加50%~70%,粉砂岩和泥质岩增加2~4倍,岩体中岩石强度的增大使支护载荷减小2/3~4/5。刷帮揭露帮部实际浆液扩散情况:顶板裂隙多平行于巷道走向(轴向),在一定条件下表层以张裂为主;两帮在同一岩层内裂隙以劈裂为主,在层面附近产生滑移,在层理面附近明显发生渗透性变化,使得环向渗透性明显小于轴向与径向。(2)如何减小岩体应力选择巷道布置位置从时间、空间上减少巷道承受支承压力影响;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合理设计煤柱尺寸;减小最大水平应力的影响;巷道卸压:跨采卸压;开槽卸压;松动爆破卸压;卸压峒室卸压强度应力29煤柱的应力分布:一侧采空煤柱很宽煤柱较宽煤柱较窄形成:

Ⅰ——破裂区

Ⅱ——塑性区

Ⅲ——弹性区

Ⅳ——原始应力区

巷道一侧或两侧布置巷峒

巷道一侧布置巷硐后效果示意图31卸压巷硐卸压:

卸压巷硐位置巷道一侧——被保护巷变形减少70—90%;巷顶————被护巷移近量为原来1/7—1/12;宽面掘巷——矸石带填充,隔离,效果好。一侧卸压顶板卸压宽巷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