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2.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3.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

4.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

5.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B.2个层片C.3个层片D.4个层片

6.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7.第一次把植物营养体型称为生活型的人是()

A.洪堡德B.瓦尔明C.达尔文D.奥德姆

8.风对动物的主要直接作用是()。

A.影响动物的取食、迁移等行为活动B.影响动物热能代谢C.影响动物水分代谢D.影响动物的繁殖

9.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10.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11.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气相型的是()。A.磷B.钾C.碳D.铁

13.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14.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5.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16.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17.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为()。

A.最大增长率B.最小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最佳增长率

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9.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叫做

A.他感作用B.他毒作用C.毒作用D.抑制作用

20.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21.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22.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23.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都不是()

24.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5.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6.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27.海洋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压力

28.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29.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30.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的自动调节分为内分泌调节、行为调节和()

A.土壤调节B.气候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3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32.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34.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36.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37.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

3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39.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

40.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

4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4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生物群体环境

B.可以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超级生物

C.生物地理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同义语

D.某些生态系统为封闭系统

43.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A.蘑菇B.酵母C.小麦D.水稻

44.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45.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

46.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腐屑生物

47.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48.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49.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

50.顶极—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二、填空题(20题)51.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52.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

53.用间接的测量方法测量次级生产量的计算公式是:动物的净生产量=摄入的能量-______。

54.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分为______两个基本层次。

55.在______土壤中容易引起钾、钙、磷、镁等元素的缺乏。

56.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______。

57.______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58.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59.种群在某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为______。

60.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61.以______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62.______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

63.森林草原为内陆______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64.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______、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65.单元顶级学说又叫______,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

66.在着丝粒内表面的配对结构域发现了与染色单体有关的蛋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7.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级只有一个,这是唯一由所决定的顶级。

68.群落交界处是______,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换的地点。

69.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可能成为______因子。

70.“青蛙吃昆虫”,这种种间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72.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A.正确B.错误

7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A.正确B.错误

74.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是周限增长率。()

75.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A.正确B.错误

76.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77.天然气是属于可再生能源。()

A.正确B.错误

78.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A.正确B.错误

79.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A.正确B.错误

80.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之为功能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2.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8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84.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85.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式。

五、论述题(5题)86.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87.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88.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89.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90.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六、单选题(0题)91.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A

6.D

7.B

8.A解析:四项中只有A项是风对动物的直接作用,其他三项中风只起间接影响的作用,故选A。

9.A

10.A

11.D

12.C

13.D

14.C

15.B

16.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

17.C

18.C

19.A

20.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21.A

22.D

23.A

24.B

25.A

26.D

27.B

28.D

29.D

30.D

31.C

32.D

33.C

34.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5.A

36.C

37.A

38.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39.C

40.D

41.B

42.D

43.B

44.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45.A

46.B

47.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48.C

49.D

50.D

51.种群

52.宽(或广)

53.呼吸消耗呼吸消耗

54.自养层和异养层自养层和异养层

55.酸性酸性

56.富营养化

57.墒墒

58.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59.生态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60.生理辐射

61.生态系统

62.生境生境

63.半湿润半湿润

64.乔木层乔木层

65.气候顶极理论

66.

67.气候气候

68.生态交错区

69.限制限制

70.捕食捕食

71.N

72.B

73.A

74.Y

75.A

76.Y

77.B

78.B

79.A

80.A

81.(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2.(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83.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84.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5.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

86.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87.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

88.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