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8.1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人体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一70%。体液的大部分在细胞内部,是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占体重的40一45%,称为细胞内液;小部分在细胞外部,约占体重的20一25%,总称为细胞外液。后者包括组织间液(约占15—20%)、血浆(约占4—5%)、淋巴液和脑脊液等。2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以区别机体生存的外环境。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稳态: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动,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意义: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先决条件。3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8.2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1.血液是由血细胞悬浮在血浆构成的

血液是一种广义的结缔组织,由液体的细胞间质——血浆,与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血浆绝大部分是水分,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无机盐和蛋白质等。4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血液

血细胞(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55%)5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要手段。

维持稳态: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防御机能: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止血机能:含有凝血因子。6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⑴血浆

血浆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在正常人体内,血浆量及各种成分只是存一定的范围内略有变动。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因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不同而略有变动,无机盐类浓度的变动范围则很小。血浆量及各种成分的相对恒定是维持血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7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血浆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8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血浆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有血浆蛋白产生一小部分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对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9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血浆蛋白可分成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起很大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与血液凝固有关。球蛋白主要起抗体的作用,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⑵血液的细胞成分:血液通过离心分离可以分成血浆和有形成分。有形成分又可分为上层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的红细胞。10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11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4.血管破损时血液凝固可以堵塞漏洞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形式

由多种凝血因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映形成的。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12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⑵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重要作用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⑶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钙离子和因子ⅩⅢ的催化下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13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5.输血时必须血型相符⑴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⑵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14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⑶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⑷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学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15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ABO血型

1.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集原B决定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AB型: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O型: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2.检测方法:根据有无凝集现象检测16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Rh血型定义: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Rh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称为Rh因子。类型:Rh阳性和Rh阴性17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8.3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1.血液在人的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18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⑴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达全身各部毛细血管,在此与周围的组织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变为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多的静脉血,最后汇集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19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⑵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各级分支进入肺泡壁周围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20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⑶血流方向

在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统称房室瓣。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在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统称半月瓣。这些瓣膜随着心室的收缩或舒张而启开或关闭,阻止血液倒流。有些患者的心脏瓣膜闭锁不全,会有部分血液倒流。21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2.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收缩。由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推动血液流过全身各部分,心脏起着肌肉性泵的作用,而心脏和静脉管中的瓣膜则决定血液流动的方向。每次心脏搏动,由收缩到舒张的过程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cycle)。22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3.起博点决定心脏搏动的节奏

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搏动70次,终生不停。每次心脏搏动包括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时将心室中的血液喷射到动脉管中去。在人的一生中心脏的活动不能有片刻的停息。心脏有节奏的不断的搏动是维持我们全身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3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心脏有充足的血液供给。最先从主动脉分支出来的动脉就是供给心脏血液的两条冠状动脉,它们给心脏细胞送来氧和营养素。如果冠状动脉阻塞会给心脏的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24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哺乳动物的心肌分化出一类心肌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这类细胞大多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26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4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窦房结100次/分,房室交界50次/分,浦氏纤维25次。27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窦房结→心房肌及功能上的优势传导通路→左、右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28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1)心脏起搏点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其含P细胞和过渡细胞。P细胞是自律细胞,过渡细胞将兴奋传播到相邻心房肌细胞。29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2)结间束及兴奋在心房室内的传播心房肌的传导速度为0.3m/s,优势传导通路传导速度较快(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连接左、右心房,传导速度可达1m/s,使左、右心房可以几乎同时收缩。30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3)房室结的单向传导和延搁作用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约为0.02-0.05m/s),兴奋传导约需0.1秒,延搁时间延长,避免了心房和心室收缩的重叠,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4)浦肯野系统兴奋的传导浦肯野细胞传导速度可高达1.5-4m/s,兴奋传导仅历时0.03秒,可几乎同到达心室各处内壁,对于心保持心室肌的同步收缩是十分重要的。31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4.血管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血管(vessel)是一系列复杂分支的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及企身。

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

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32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最大阻力。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仅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其外有一薄层基膜,通透性很大。是血管内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静脉:和对应的动脉血管相比,血管口径较粗,故容量较大。管壁较薄,故易扩张。33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5.毛细血管网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是指在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一套微细的血管系统(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等)中的血液循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来进行的.34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6.人体血压的测量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类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Ⅰ级高血压140—15990—99

Ⅱ级高血压160—179100—109

Ⅲ级高血压≥180≥11035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7.高血压和粥样动脉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体血压超过140/90mmHg就算是高血压,高血压既普遍又具有潜在的危险。

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病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吸烟、情绪障碍和精神压力等。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36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高血压不治疗会引起心脏的劳损,因为心脏要加强收缩才能把血液泵过狭窄的血管,长期下去,常引起心脏肥大,有可能引起衰竭。此外持续的高血压会损害微动脉,使肝、肾、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高血压最主要的病损器官是心、肾、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中风是晚期高血压病的三大合并症。37血液与循环专题知识

粥样动脉硬化是动脉内膜中沉积含胆固醇的脂肪,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的扩大和增多,造成动脉管径变窄,使血流受阻,甚至堵塞;血管壁弹性降低而使血压升高;内膜破坏,因而引发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中的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