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对比同一类型的诗,发现其特点,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通过抓关键字品味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望天门山》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课题
1.谈话导入
我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有一位诗人,他一生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歌颂山河美景的名诗,素有“诗仙”之称,他就是——李白。
2.简介李白
今天,我们就跟随李白去天山门游览一番。出示课题
3.读懂课题
(1)指导读好停顿,望/天门山望就是——往远处看的意思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天门山在哪?是一座怎样的山?
二、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李白眼中的天门山风光如何呢?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好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生展示读,随机正音
3.引导:读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感,还要读出它的韵律美。
三、圈画景物,练习想象
1.借助工具,了解诗意
(1)利用字典,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自学古诗。
(2)交流反馈:
预设: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回是回旋的意思。
出是耸出来的意思。
孤帆是单独一只船的意思。
2.找出景物,练习想象
(1)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
(2)山怎样,水又是怎样?自由想象画面
景物
楚江()的()
碧水()的()
青山()的()
孤帆()的()
日()的()
四、品关键词,想象画面
1.同学们,李白的诗就像一幅画,请在每行标出关键词品一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景物关键词想象画面
楚江()的()
碧水()的()
青山()的()
孤帆()的()日()的()
预设:
景物关键词想象画面
楚江()的()断高高的天门山似乎被汹涌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
碧水()的()回汹涌的长江流到这里的时候,激起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
青山()的()出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时,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
孤帆()的()日()的()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飘来。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我们通过品读关键词,仿佛看到了诗人看到的壮丽景色。
2.区分景和情句子,串联想象
(1)诗人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欣赏到了别样的风光,那么,哪些诗句写出了山川气势,哪些诗句写诗人行船时的感受呢?你能找出相应的诗句吗?
内容对应诗句
(1)交流:
内容对应诗句
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行船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现在你能把画面串联起来,想象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吗?
预设: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五、拓展资料,感悟诗情
1.当年李白25岁,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一心想报效朝廷,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四川,乘船奔赴江东,行至天门山时,由于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在李白的眼里,这青山好像出来都在欢迎他到来,此刻他的心情(激动、高兴)
景物关键词想象画面诗人心情
楚江()的()断高高的天门山似乎被汹涌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激动、高兴望着如此壮丽的景色,他多想说:
碧水()的()回汹涌的长江流到这里的时候,激起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
青山()的()出诗人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时,看到了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
孤帆()的()日()的()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飘来。
2.此时,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他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他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此时,他多想说:
预设: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祖国山川是如此地雄伟壮丽。
3.江水澄澄,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红日喷薄,李白的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你感受到了他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景物关键词想象画面诗人心情
楚江()的()中断高高的天门山似乎被汹涌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激动、高兴望着如此壮丽的景色,他多想说:________________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碧水()的()回汹涌的长江流到这里的时候,激起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
青山()的()出诗人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时,看到了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
孤帆()的()日()的()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飘来。
5.总结
(1)回顾学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2)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悟诗情来学习古诗。
6.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个方法自学其他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断回出来
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悟诗情
第2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块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现在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师:我们通过解诗题,读节奏,抓关键字,想画面,悟诗情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师: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个方法,学习另一首古诗,去领略西湖美丽的风光。
板块二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著名的景点就要数西湖了,宋代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交流解诗题:诗人和朋友在西湖的小船上饮酒,起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师: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相当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师:你会读了吗?“潋滟”很难读、亦、宜”字音相近,要注意读对。
师:你划好节奏了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它有三种读音,表示①涂。②揩,擦。③除去的时候,读mǒ,表示涂抹,泥(nì)的时候,读mò,表示①擦。②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的意思的时候,读mā,你能分别给它们组组词吗?
生:
mǒ(抹药)
mò(抹石灰)
mā(抹布)
师:一起读读句子吧!妹妹是个淘气包,拿着画笔在墙上乱涂乱抹(mǒmā),妈妈拿着抹(mǒmā)布跟在她后头,擦得满头大汗。
师:你都圈出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是怎么样的?
师:“潋滟”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闪闪,银光闪烁,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师:空蒙是什么意思?(迷茫的样子)
师:你标出了哪个关键词,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可以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
师:孩子们,在你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西湖的雨天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想象说话: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
师:是啊,下雨了,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跃着优美的舞蹈,蒙蒙细雨好像一层面纱遮住了她那害羞的脸。
师:你也像老师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雨中的西湖美景吗?
下雨了,西湖____________。
生:下雨了,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小雨蒙蒙地下着,飘飞在小桥四周,使小桥好似缠上了一条白色的玉带。
下雨了,西湖的山更加朦胧,它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暖暖的雨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扬起一片泥土的芳香。
下雨了,西湖的花儿更加美丽,花儿在蒙蒙小雨中跳舞、唱歌,那声音把人都诱住了,那舞姿把人都迷住了。
下雨了,西湖的船更加神秘,雨给她戴上了一层飘扬的头罩,让人们看不清船上到底是什么。
师:是啊,所以诗人说,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就是西施,她是谁呢?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西湖是景,西子是人,一个景,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
生:西施的故乡在浙江诸暨,西湖在浙江杭州,很近,她们都是美人,都有个西字,所以西湖又叫——西子湖。西湖的晴天如同西施浓抹,西湖的雨天如同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西湖都很美。
师:那你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师:难怪诗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你读出了苏轼的心情当然是——激动,高兴
师: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板块三
师:让我们把西湖美景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师:古往今来,西湖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文人墨客更是在此留下了很多诗句,我们来看其中的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湖楼醉书》。
第3课时
《望洞庭》
课时目标
1.认识“庭、未、盘”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会写“镜、未、磨、遥、银、盘”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品味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3.课件出示学法:
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悟诗情
4.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最后一首诗。
二、应用方法,迁移学诗
1.出示学习单,自主学习
1.解诗题洞庭湖:2.读节奏: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景物关键词想象画面诗人心情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3.汇报学习情况
我们已经领略了洞庭的雄奇壮丽,西湖的西子神韵,我们再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脚步去——
(1)简介刘禹锡
(2)解诗题:位于湖南省北部,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读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正音:庭是后鼻音,盘是前鼻音
②多音字“磨”
磨
mó(消磨)
mò(磨坊)
这块磨(mómò)盘被打磨(mómò)得很光滑。
③停顿指导
(4)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景物
湖光秋月(和谐)
潭面(平静)
山水(青翠)
白银盘(大)青螺(小)
(5)整首诗都是围绕哪个关键字来写的?你标出来了吗?
景物关键字
湖光秋月(和谐)和
潭面(平静)
山水(青翠)
白银盘(大)青螺(小)
①“和”是什么意思?和谐,和美
②想象说话:什么景色是那么和谐呢?
景物关键字想象画面
湖光秋月(和谐)和
潭面(平静)
山水(青翠)
白银盘(大)青螺(小)
预设: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
③出示平静的湖面图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清冷的月光洒在平静如水的湖上,湖面就像一面还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④远远地望着青翠的山水,诗人又有怎样的想象?
A诗人遥望的山指什么?水又指什么?
B诗人把洞庭湖比作什么,把君山又比作什么?
师补充资料:都说,八百里洞庭,洞庭湖的面积2579.2平方公里,湖中就君山,君山的面积0.96平方公里。
C数字比较,学生说感受。
预设:洞庭湖非常辽阔,相比较下,君山显得很小。
D末句改成“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好吗?
小结: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心想:
怎不叫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呢?洞庭湖宁静,祥和,湖中的君山犹如青螺,真是不忍离去啊!
E感情朗读
三、阅读链接,对比升华
链接雍陶《题君山》,对比阅读升华美
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无数。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学生读一读,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就好像是——美如仙女,楚楚动人
2.交流两位诗人不同的比喻,表达出相同的感受———君山的秀美
3.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及情感
4.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四、指导书写,交流学习所得
1.指导书写“镜、未、磨、遥、银、盘”
(1)归类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镜、银上下结构的字: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寻常痤疮的临床护理
- 生涯发展指导课:《规划的人生更精彩》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 买卖房过渡合同范例
- 人防工程租赁合同范例
- 2025年餐饮服务员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个人月度工作总结模版
- 2024年太阳能组件生产装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总结模版
- 保险推广合同范例
- 个人桑蚕养殖合同范例
- (三模)合肥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生物+昆一中2025届高三联考试卷及答案(九)
- 陕西、山西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
- 《油气井套管工程检测技术》课件
-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新课标二卷第九题说题 课件
- 2024年铁总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雇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地法律顾问合同协议
- 广东省清远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清远二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