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从远古《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后来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近代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场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向往的地方,而今天我们就一同穿越历史,走进那“大漠穷秋塞草腓”的盛唐边塞,去聆听那“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战争悲歌——《燕歌行》《燕歌行》高适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了解诗人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诗歌精湛的语言,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文化传承与思考:理解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学习戍边战士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

边塞军旅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见长。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常见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情感。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修辞方面:①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常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手等手法。③

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作者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边塞诗的特点:意境雄浑壮阔、感情激昂、气势奔放解题:《燕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歌行体”。

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歌,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

引,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守珪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燕国摐金征戍

旌旆

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功勋yānwēi•yíjiéshùzhùchuāngjīng•pèijìféixūn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注意把握情感。

本诗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请你根据诗歌内容把这首诗分为战斗的四个阶段,并简要概况各阶段的内容。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róng出塞sài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shù之事,因而和hè焉。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代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

汉将jiàng辞家破残贼。汉代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儿本自重横héng行,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

天子非常赐颜色。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樅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

旌旆pèi逶迤碣石间。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

单chán于猎火照狼山。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出师(1-8句):边烽突起,慷慨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山川萧条极边土,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

美人帐下犹歌舞。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

孤城落日斗dòu兵稀。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失利(9-16句):力尽关山,轻敌战败(揭示失利原因)

铁衣远戍shù辛勤久,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城南欲断肠,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征人蓟jì北空回首。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庭飘飘yáo那可度,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

绝域苍茫无所有。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dǒu。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被围(17-24句):被围不归,两地相思(刻画相思之苦)

相看白刃血纷纷,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

死节从来岂顾勋xun。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死斗(25-28句):死斗心愿,怀念李广(突出壮志豪情)

再读品味1.请你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概况本诗的感情基调,并结合诗句谈谈原因。战事惨烈苦环境恶劣苦相思离别苦苦

战事惨烈苦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敌人实力强大,战争残酷、无休无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伤亡惨重。

环境恶劣苦①“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也写出了战士们作战环境的险恶。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和战败后的困苦。③“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边塞战场总是战云密布,彻夜不息的警报声都渲染出战况惨烈,军情危急的气氛。选取大漠、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写出了边塞秋末衰败、凄凉的自然景色。渲染了肃杀、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相思离别苦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飙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飘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这是绝望的相思。足见战争之残酷,士兵之痛苦。

思考: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自然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寻欢作乐

本诗多处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来突出诗歌的主旨,请你找出来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对比①出师时的铺张扬厉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的对比。诗人用“金伐鼓”“旌旆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与下文惨败的悲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②战士和将领的对比。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战士何等质朴勇敢!而带兵将领却侍宠贪功、纵情声色,“岂顾勋”一词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③李广和将领的对比。诗人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的名将李广来讽刺时下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的指挥将领。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本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反映,批判将帅自负轻敌、骄纵享乐批评朝廷过宠边将、用人不当,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

名家点评

既苦征战,则思古之李牧为将,守备为本,亦庶几哉!

--《唐诗解》

“高适既肯定具有自卫性质的边塞战争,又同情出征将士的辛苦,从而希望出现李牧那样的良将来镇守边塞,完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任务,这就是《燕歌行》的真正主题。"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文本小结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情境默写1.在本诗中,“

”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2.在本诗中,“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故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本诗中,“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4.在本诗中,

两句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5.在初唐时期,战场上建功立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本诗中,“

”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6.在本诗中,“

”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7.在本诗中,“

”两句写出了军队时刻处在戒备当中。8.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在本诗中则是,“

”的凄凉与悲壮。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单于猎火照狼山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胡骑平陵杂风雨

9.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

”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君不见沙场征战,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龙城飞将: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