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熊明遇《罗茶疏》成书年代考_第1页
明代熊明遇《罗茶疏》成书年代考_第2页
明代熊明遇《罗茶疏》成书年代考_第3页
明代熊明遇《罗茶疏》成书年代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熊明遇《罗茶疏》成书年代考

作者写了《明代熊明玉洛意茶》(见《农业考古》2009年第2期),并对明代熊明玉罗意茶的创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因受内容、篇幅和材料的限制,未能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文中仅仅通过《罗岕茶疏》引言中的一段话——“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产,脱尽凡茶之气。……主人因念不及遇君谟辈一品题,而吴中豪贵人与幽士所购,又仅其中驷。主人得为知己,因缘深矣。旦暮行以瓜期代,必不能为梁溪水递。爰授之笔楮,永以为好”,笔者认为要考证熊明遇《罗岕茶疏》的成书年代,最重要的依据仍然是上文所述的《罗岕茶疏》引言中的一段话——“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产,脱尽凡茶之气。……主人因念不及遇君谟辈一品题,而吴中豪贵人与幽士所购,又仅其中驷。主人得为知己,因缘深矣。旦暮行以瓜期代,必不能为梁溪水递。爰授之笔楮,永以为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处——“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产,脱尽凡茶之气”。这句话告诉我们《罗岕茶疏》是熊明遇在他任长兴知县第六年的时候写的。那么,熊明遇任长兴知县第六年,到底是哪一年呢?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搞清楚熊明遇担任了几年长兴知县,其起止时间如何,他担任长兴知县的时间是按实年计算的,还是按虚年计算的。关于熊明遇始任长兴知县的时间,《进贤县志》、《江西省志》及《明史·熊明遇传》均语焉不详,无具体时间。而同治《长兴县志》,熊明遇的两部文集——《绿雪楼集》和《文直行书》,熊氏后人编的《后方熊氏宗谱》以及章士鸿的《文直先生传》则说法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熊明遇是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始任长兴知县的。《长兴县志》(清同治十三年修、光绪十八年增补本)卷十九《职官表》持此说。这一说法被后人采用。如谢文柏主编的《顾诸山志》,其附录中收录了蒋伯良点校的《罗岕茶疏》一文,蒋伯良在《罗岕茶疏》的编者按中指出熊明遇是“万历三十三年任长兴知县”,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也沿袭此说。此种说法是错误的。笔者查到了很多条材料,现仅举其中一条予以反驳:清初南昌人黎元宽在为熊明遇之子熊人霖所撰的《太常寺少卿熊公鹤台墓志铭》中提到,熊明遇的独子熊人霖出生于长兴:“公讳人霖,字伯甘,鹤台其别号。……而亲宫保大司马坛石(注:熊明遇号坛石,官至兵部尚书)公之子。……公则独子也,而蚤智,母夫人朱产公长兴,适宫保作邑浮屠合尖时。”二是认为熊明遇是万历三十年(1602年)始任长兴知县的。这在《熊氏后方宗谱》中有记载,在熊明遇的文集中亦多处提到。笔者已经撰文进行了考证,不再赘述。三是时人章士鸿的观点。熊明遇去世后,章士鸿为熊明遇作传——《文直先生传》。“文直”是熊明遇的私谥。《传》中提到:熊明遇“辛丑(二十九年,1601年)赐进士第,观吏部政,出入视目。太宰(注:太宰指吏部尚书)孙公器之。十二月授浙江长兴知县,选择而使也。壬寅(三十年,1602年)之任,奉王太君往。”以上关于熊明遇始任长兴知县的三种说法中,第一种说法是错误的,而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又略有出入,但后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前者实际上说的是正式上任的时间,后者则交待得更详细和具体,既有授官时间,亦有正式上任时间。但从熊明遇的两部文集来看,在谈到任职长兴知县时,都习惯提正式上任时间——万历三十二年(壬寅年,1602年)。这在下文中会提到。因此笔者认为,关于熊明遇始任长兴知县的时间应以第二种说法为准,即万历三十二年(壬寅年,1602年)。至于熊明遇是何时离开长兴知县任上的,正史、方志及《熊氏后方宗谱》均无具体时间,但熊明遇的两部文集及章士鸿的《文直先生传》中却有提及,一致认为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如熊明遇在《敕封先太孺人王行略》一文中曾提到:“戊申以仪部(即礼部)征,过里”。以上所列举的材料中,只有章士鸿写的《文直行书传》和熊明遇所撰的《敕封先太孺人王行略》中同时提到了熊明遇任长兴知县的起止时间,其余的材料或只有熊明遇始任长兴知县的时间,或仅有熊明遇离开长兴知县任上的时间。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材料也同时提到熊明遇任长兴知县的起止时间呢?答案是肯定的。关于熊明遇在长兴任知县的起止时间,熊明遇本人在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年,1617年)上的《丁巳请告疏》中说得非常清楚:“臣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三十年(1602年)除授(即拜官授职)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知县,三十六年(1608年)行取礼部主事”。笔者注意到,关于《罗岕茶疏》的成书年代,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如丁以寿先生认为《罗岕茶疏》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前后。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之所以会产生分歧,就在于碰到了年份的虚年和实年问题,“为邑六年”,到底是按虚年算呢,还是按实年算?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一问题并不难。首先要看古人常用虚年还是实年,其次还要看熊明遇本人习惯用虚年还是实年。既然已知熊明遇担任长兴知县的起止时间,自然就能弄清熊明遇一共任了几年长兴知县。这个年份到底是指实年还是指虚年。再联系《罗岕茶疏》写于到任长兴知县的第六年,那么就可推知《罗岕茶疏》的写作时间。诚然,年份有虚年和实年的理解,但古代通常用虚年。而事实上,熊明遇本人在提到年份时也习惯用虚年。熊明遇在其著作中,多处提到自己担任长兴知县长达七年。如他在《绿雪楼集》中的《琴草·盗贼课》一文中提到“余壬寅(万历三十年,1602年)至长兴,……。余令长七年无善状,……”。下面我们再来看《罗岕茶疏》引言中的另一句话——“旦暮行以瓜期代,必不能为梁溪水递。爰授之笔楮,永以为好”。这句话同样透露了《罗岕茶疏》的成书年代,它告诉我们《罗岕茶疏》写于熊明遇离开长兴知县任上之前。“旦暮”同旦夕。指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瓜期”本指瓜熟的时候,后指任职期满换人接替的日期。“瓜期代”指“瓜代之期”、“瓜代有期”。“瓜代”一语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意思是说,春秋时齐襄公派遣连称、管至父两个人戍守边关葵丘,那时正当瓜熟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瓜代”本指瓜熟时赴戍,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后世则用“瓜代”表示任期已满换人接替,用“瓜代有期”比喻换人接替的日子快要到来。“梁溪”本是水名,为流经无锡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源出于无锡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相传东汉时著名文人梁鸿偕其妻孟光曾隐居于此,故而得名,历史上梁溪为无锡之别称。无锡在明朝为常州府的属县。“水递”一词,则与唐朝宰相李德裕有关。据说李德裕在浙西、淮南两地任职时,习惯用常州无锡惠山寺的泉水煎茶。惠山寺泉水在陆羽和张又新的排行榜上都名列第二。当李德裕回到京师长安当上宰相后,仍然用的是惠山寺泉水。长安离常州有数千里之遥,李德裕煎茶用的泉水通过驿站一站一站的接力递送,千里送水,人称水递。可见,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熊明遇考虑到自己长兴知县任期满后,朝廷会派人前来接任,自己早晚要离开长兴,这样就喝不到用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泡的罗岕茶了。因此,在离开长兴之前写下《罗岕茶疏》一文,“永以为好”。那么,《罗岕茶疏》引言中提到的“旦暮行以瓜期代”具体是指什么时间呢?文中没有详细交代。但是我们从熊明遇的文集——《文直行书》中《敕封先太孺人王行略》一文中可以找到线索和答案。说起来还与明代的朝觐制度和官吏考核制度有关。熊明遇在《敕封先太孺人王行略》一文中曾提到:“丁未朝王,瓜近,单车之邑。戊申以仪部(即礼部)征,过里”。这里有必要把明代的“朝觐”和官吏考核制度解释一下。明代的官吏考核分“考满”与“考察”两种。“考满”是指在官员任期内定期举行的考核。无论内外官,每任满三年举行一次,任职满三年为初考,六年为再考,九年为通考。其中地方府州县官由各级长官考核,然后再经布政司、按察司考核,吏部考功司复考。考核的结果分为称职、平常和不称职,根据这一结果,决定官员的升留和降职。“考察”是不论官员的任职时间,对所有官员的定期考核,并根据考察结果作出相应处置。“考察”又分“京察”和“外察”。京察是针对全体京官的考察,一般六年举行一次;外察是对京城以外地方官员的考察,又称为“大计”。分为巡视考察与朝觐考察两种形式。其中朝觐考察即是指京外的地方官员,每三年(辰、戌、丑、未年)由布政使率其府、州、县正官到北京,接受朝廷考核。朝觐官员不论路途远近,都限于上年十二月初十日前到北京郊外择地而居,二十五日进入京城。先由布政使和按察使在城外找一处地方,集中官员,初步考核,并且进行答辩;第二年正旦朝觐皇帝,朝毕分地区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进行正式考察,奏请定夺。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丽以八法”,即查其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处罚方式主要包括责令致仕、冠带闲住、罢为民、降调等。此外,还有“罚俸”、“追夺诰封”等行政制裁。上文中提到的“丁未朝王”、“瓜近”反映的就是明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朝王”指的是考察中的朝觐考察,“瓜近”反映的是考满制度。“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好是朝觐之年,按照朝觐的有关规定,熊明遇必须于丁未年的上一年即丙午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从浙江长兴赶到京师参加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朝觐考察。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初一(1607年1月28日)朝觐皇帝,随后进行正式考察。另外,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也是熊明遇任长兴知县的第六年,离他六年考满时间已近。可见,熊明遇在丁未年正月(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1月28日—2月28日)就提到自己六年考满时间已近,很快就会由别人来接替自己的长兴知县职务。从而也就产生了《罗岕茶疏》引言中所说的“旦暮行以瓜期代,必不能为梁溪水递”的遗憾,以及“爰授之笔楮,永以为好”的写作念头。当然,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正月离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他行取礼部主事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罗岕茶疏》会不会是熊明遇写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离任之前呢?笔者认为不可能。因为熊明遇二十三岁任长兴知县,离任时才二十九岁。作为一个血气方刚、处事果断的青年官吏,他不可能拖上一年多才写《罗岕茶疏》,这与熊明遇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是格格不入的。因此,《罗岕茶疏》应该写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他从北京朝觐回长兴不久。而且这一时间与他在《罗岕茶疏》中所说的“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产,脱尽凡茶之气”的时间也是吻合的。再根据《罗岕茶疏》第二则的“凡茶以初出雨前细者佳,惟山山罗山解立夏开园”,可以判断《罗岕茶疏》应作于丁未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熊明遇“为邑六年”,到北京朝觐回到长兴不久的立夏之后。总之,《罗岕茶疏》中的一段引言透露了《罗岕茶疏》的写作时间。通过对引言中提到的“为邑六年”及“旦暮行以瓜期代”分别进行考证,都可断定熊明遇的《罗岕茶疏》写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立夏以后。《罗岕茶疏》有两个刊本,一是熊明遇的《绿雪楼集》本,最早刻于明天启年间。二是《文直行书》本,最早刻于清顺治十七年。《罗岕茶疏》分别选入《绿雪楼集》的《琴草》和《文直行书》的《文集》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