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无上瑰宝。对于它,正像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指出的:“人们已经说过了千言万语,大概也还有万语千言要说。”而在这已经说过的千言万语之中,最精辟的要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写的两句话:“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所作的最言简意赅的概括。那么,《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王国维先生曾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红楼梦》的悲剧,就既非第一种蛇蝎坏人所造成的悲剧,也不是第二种意外的变故所造成的悲剧,而是第三种由于人物之地位和相互矛盾关系所造成的悲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是必然意义而非偶然意义上的悲剧,因而我们才可能从一部小说所写及的一个家庭的败落,联想到一个阶级、一个社会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以宝黛爱情为例,宝玉之所以选择黛玉而非宝钗,既不是因为门第,也不是因为美貌,更不是因为一般意义上的脾气,而仅仅是因为黛玉从来不和他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同样,黛玉之所以只钟情于宝玉,也只因为他是大观园内唯一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正因为他俩的爱情是建筑在共同的具有叛逆因子的思想性格基础之上,因而他俩的爱情才最终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在这里,传统的浅薄而外在的“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已经为新的追求内在思想性格一致的爱情婚姻观所替代,这种爱情婚姻观不仅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而且即使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曹雪芹在小说开卷第一回就借石头之口表白说:他所写的《红楼梦》,乃是其“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小说里发生的故事,也是“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甚至是小说人物的许多对话,也“句句都是耳闻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在我国小说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这样直接、这样真实地写作家亲身的经历,它反映了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深化,即《红楼梦》所写,完全是作者家族和作者本人所亲历的生活,这种生活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因而从这种生活中所提取的人物和故事也是鲜活的,没有任何前人的作品可供依傍的。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红楼梦》的情节都是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提取的:日用起居、饮食筵宴、亲友往来、社会交游……作者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不平常的意义,使自己的笔墨“不涉于淫滥”,因而平淡无奇之中处处洋溢着生活的诗情,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情节的结构艺术上,《红楼梦》也一反传统小说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而采用了一种远更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形式。它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庭作为圆心,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是根轴线,而这个家族与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上至封建最高统治者,下至州县等地方官吏乃至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作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各色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青春命运悲剧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纬线;纵横交错,便构成了如同地球仪般的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形式,而由这些纵横交错的轴线和经纬线所支撑起来的圆面,则是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生活。《红楼梦》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长城”和“金字塔”,它犹如一座丰碑,雄踞于我国古典文学的峰巅。在这座丰碑上,不仅深烙着它对过去文化遗产的历史性继承,而且镌刻着它对我国文学发展所作的创造性贡献。(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泽厚所言“大概也还有万语千言要说”,这既能说明《红楼梦》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也可以看出它巨大的文学价值。B.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红楼梦》突破了因恶人或意外而造成偶然性悲剧的窠臼,首次表现了悲剧的必然性。C.因为“怜才爱色”的传统爱情模式是浅薄而外在的,所以追求内在思想性格一致的宝黛爱情婚姻才具有了进步的意义。D.《红楼梦》不依傍前人的任何作品,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开创并深化了我国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曾说《红楼梦》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既是对《红楼梦》最精要的概括,也是本文阐述的总纲。B.《红楼梦》深刻的悲剧精神体现在它是以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来预示腐朽的封建阶级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C.传统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上都是单一线形结构形式,直到《红楼梦》才创造出纵横交错、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形式。D.本文以“总一分—总”的逻辑结构,从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两个角度,阐述《红楼梦》的创造性价值和突出地位。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楼梦》对于传统超越与突破”的一项是()A.《红楼梦》严格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由合而离、由盛而衰、由欢而悲的历史过程。B.《红楼梦》以新的情爱观,描写宝黛感情生活的风风雨雨,以及宝、钗、黛之间爱情纠葛的曲曲折折。C.《红楼梦》纠正以往小说的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炼隽永的文学语言,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D.《红楼梦》中晨昏之定省,儿女之私语,愚妇之口舌等情节,在作者笔下都显示出其独特的迷人魅力。4.王蒙说:“文学本身并不能产生文学,只有生活才能产生文学。”请结合材料从选材和情节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A2.C3.C4.①在选材上,《红楼梦》尤其强调以亲身经历的生活为创作基础,发扬了现实主义原则。②在情节上,《红楼梦》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艺术魅力,通过圆形结构展现时代的社会生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首次表现了悲剧的必然性”说法错误。从第四段“《红楼梦》的悲剧,就既非第一种蛇蝎坏人所造成的悲剧,也不是第二种意外的变故所造成的悲剧,而是第三种由于人物之地位和相互矛盾关系所造成的悲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是必然意义而非偶然意义上的悲剧”可知,文中并没有说《红楼梦》首次表现了悲剧的必然性。C.“因为‘怜才爱色’的传统爱情模式是浅薄而外在的,所以追求内在思想性格一致的宝黛爱情婚姻才具有了进步的意义”强加因果。从文中第五段“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可知,两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D.“开创并深化了我国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中“开创”无中生有。从第八段“在我国小说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这样直接、这样真实地写作家亲身的经历,它反映了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深化”可知,《红楼梦》只是深化了我国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传统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上都是单一线形结构形式”说法过于绝对。第九段原文为“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并没有说“传统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上都是单一线形结构形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A.从第七段“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可知,选项属于“《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B.从第五段“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可知,选项属于“《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C.文中没有讨论《红楼梦》语言特点,所以选项不属于“《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D.从第九段“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可知,选项属于“《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第七段“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第八段“在我国小说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这样直接、这样真实地写作家亲身的经历,它反映了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深化,即《红楼梦》所写,完全是作者家族和作者本人所亲历的生活,这种生活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因而从这种生活中所提取的人物和故事也是鲜活的,没有任何前人的作品可供依傍的”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在选材上,《红楼梦》尤其强调以亲身经历的生活为创作基础,发扬了现实主义原则。从第九段“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第十段“《红楼梦》的情节都是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提取的:日用起居、饮食筵宴、亲友往来、社会交游……作者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不平常的意义,使自己的笔墨“不涉于淫滥”,因而平淡无奇之中处处洋溢着生活的诗情,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在情节上,《红楼梦》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艺术魅力,通过圆形结构展现时代的社会生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祝福(节选)鲁迅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硫,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唤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镇旧习陈俗“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依旧没有改变。B.选文中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迂腐、顽固、守旧的封建理学卫士形象。C.祥林嫂临终前对“有没有魂灵”的追问,是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封建社会鬼神信仰的怀疑与挣扎。D.“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主要是我不能接受鲁四老爷不冷不热的态度,不如到别处过年。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叙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B.“间或一轮”精准捕捉了祥林嫂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运用心理描写预示人物命运。C.选文有关雪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为小说抹上了悲剧的色彩,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D.小说注重展现社会环境,如对准备福礼过程的描写,反映出鲁镇浓重的礼教氛围。7.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横线处语句。(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2)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8.《西方叙事学》中说:“人物视角就是叙述者借用人物的眼睛和意识来感知世界”,本文以“我”的视角对鲁镇的见闻展开回忆,请结合文本分析“我”的作用。【答案】5.D6.B7.(1)用倒装强调祥林嫂用于乞讨的碗是空的、破的,表现出她乞讨艰难和命运的悲惨。(2)用反语写出无所依靠而活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8.①从情节设计看,“我”是线索人物,又是悲剧的见证者,展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剧命运;②从叙述视角看,以“我”在鲁镇的所见所闻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③从思想主旨看,“我”对祥林嫂的痛苦和疑惑无能为力,显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主要是我不能接受鲁四老爷不冷不热的态度,不如到别处过年”错,我”决计要走,因为“我”是一个新派知识分子,能看清社会的黑暗,心中有所不平,对封建守旧派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憎恶,而且下文提到的遇见祥林嫂的事,使“我”不安。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心理描写”错,眼珠“间或一轮”是神态描写。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句(倒装),表示强调,“空的”强调其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艰辛,“下端开了裂”强调其乞丐身份的长期性。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艰辛。(2)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①从情节设计看,“我”是线索人物,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以我的眼光,来描述祥林嫂的遭遇,所有的一切围绕“我”的所见所闻展开,展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剧命运,我”在文中起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从叙述视角看,以“我”在鲁镇的所见所闻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在这一出悲剧里“我”是一个旁观者,又是一个在场者;“我”直接面对了祥林嫂最后的悲剧,见证了鲁镇众人对祥林嫂的嫌弃、排斥和冷漠。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③从思想主旨看,“我”的心理感受、自我反思考验着、提醒着读者的良知;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我”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显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敝,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息。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A地B草C昧D群E雄F竞G起H攻I破J乃K降L草M创N为O难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指督察,现代汉语“董事”“校董”中的“董”字也有这样的意思。B.振,指威吓,与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字意思不同。C.覆,指推翻,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D.怀,指怀有,与《岳阳楼记》中“则去国怀乡”的“怀”字意思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指出了一个历史现象,自古承继天下者,大都是功成前心怀忧惧,功成后骄傲自满,道德衰败,以此来告诫唐太宗。B.魏征认为如果统治者不怀仁德,用严刑峻法威吓天下,则会招致百姓表面顺从而内心不服,故赢得民心才能天下安定。C.房玄龄因为与李世民一道征讨天下,九死一生,所以他才认为草创最难,而魏征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保持基业更难。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因为草创已成往事,而守成需要与大臣一起谨慎对待,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2)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13.你认为君王如何才能做到“守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9.DHL10.C11.D12.(1)(百姓)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2)(魏征)担心一旦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然陷入危亡的境地。13.①大功告成后能坚持到底;

②得志后不可纵情傲物;

③安逸时能常怀警惧之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群雄”为主语,“竞起”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所以DH两处断开;“草创”作“为难”的主语,主语前断句,L处断开。故选DHL。【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B.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的意思都是“振动、挥动”。句意: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挥动手臂,一声号召。C.“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覆压三百余里”中“覆”的意思是“覆盖”。句意: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覆盖了三百多里地。D.“去国怀乡”的“怀”意思是“怀念,想念”。句意:就必然怀有松弛懈怠之念。/离开国都,思念家乡。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错误。由原文“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可知,唐太宗认同房玄龄的话,但是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覆”,颠覆;“深”,深切;“朽索”,用朽烂的绳索;“其”,怎么。(2)“生”,出现;“骄逸”,骄奢淫逸;“端”,苗头;“践”,陷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可知,大功告成后能坚持到底;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可知,得志后不可纵情傲物。结合“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息。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安逸时能常怀警惧之心。参考译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贞观十年(636),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们说:“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乘着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算难。然而得到天下之后,志趣变得骄傲放纵,百姓想安宁地过日子,但徭役却无休无止,百姓穷困潦倒而国君却不停地奢侈享乐,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引起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九死一生,所以他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如今辅佐我治理国家,担心一旦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然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他看到守业的艰难。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我考虑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魏征说:“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享乐的时候,就必然松弛懈怠,古代圣人之所以能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安逸的时候能常常怀有警惧之心,难道说这是容易的吗?”(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宋孝宗乾道二年,词人因谗言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篇点题,勾勒出了青草湖上水波不兴的画面。B.“表里俱澄澈”既写出了洞庭月下的清亮明洁,同时也寄寓深意,是全词的主旨所在。C.“孤光自照”一句写作者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知的孤独彷徨心境。D.作者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浩渺无限的自然融合,展现了恢宏意境,抒发了豪迈气概。15.赏析“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中“冷”和“稳”两字的妙处。【答案】14.C15.(1)“冷”字写出了词人从岭外北归,泛舟湖上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表明词人萧瑟的心境。(2)“稳”字写出了词人稳稳地泛舟湖上,应和了“更无一点风色”,也能看出作者秉持内心的旷达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表现了不为人知的孤独彷徨心境”错误。“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所以“冷”字写出了词人北归泛舟湖上的真实感受;结合注释“宋孝宗乾道二年,词人因谗言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可知词人的处境,“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所以这“冷”不仅仅是躯体感觉之冷,更是心境之冷,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稳”字写出了词人稳稳地泛舟湖上,应和了“更无一点风色”;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也能看出作者秉持内心的旷达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大同社会美景图。(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虽然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4)《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咏而归④.鼎铛玉石⑤.金块珠砾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⑦.戎马关山北⑧.凭轩涕泗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舞雩、鼎、铛、砾、嬴、轩、涕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全球来看,人们每周耗费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间达到了30亿小时。在美国,数字媒体每天都会吞噬11个小时的时间。人们a()地认为网络游戏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因为过度沉迷游戏导致的悲剧故事b()。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称,一名韩国男子在连续玩了50个小时的在线视频游戏后突然毙命。他的死亡在同类事件中只是c()。①。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一种名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强烈刺激造成的,它是大脑中愉悦的主要药物。每当我们冒险、期待回报或遇到新鲜事物时,就会分泌多巴胺。电子游戏通常充满冒险、奖励和新奇,是装扮成操纵杆的多巴胺分发器。而且,②,当你的手机嗡嗡响着,提示你收到一条信息时,你有想马上看一看它在说些什么的冲动,也是多巴胺的作用。你在查看信息过程中获得的一点点快感,③。互联网的几乎所有用途,包括网络游戏、搜索、上社交媒体、发短信,也都是多巴胺驱动的。17.请在括号内补写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7.a理所当然(不约而同)

b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c沧海一粟(微不足道)18.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一种名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强烈刺激,它是大脑中主要的愉悦药物。19.①电子游戏会让人上瘾

②不仅仅是电子游戏

③还是多巴胺的作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认为网络游戏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推断人们对此的认识基本相同,故可填写“理所当然”或“不约而同”。“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发生的事情本身合乎道理(非情理),不容怀疑。“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第二空:依据“过度沉迷游戏”推断很多人目前是这样的状态,故可填写“不计其数”或“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第三空:依据“死亡在同类事件中只是”推断这个事件只是同类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显示,故可填写“沧海一粟”或“微不足道”。“沧海一粟”:意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结构混乱,“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一种名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强烈刺激造成的”句式杂糅,可修改为“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一种名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强烈刺激”或“这种上瘾是一种名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强烈刺激造成的”;二语序不对,“愉悦的主要药物”应改为“主要的愉悦药物”。【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依据“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推断前文说的是电子游戏会让人上瘾,故可填写“电子游戏会让人上瘾”。第②空,依据“你的手机嗡嗡响着,提示你收到一条信息时,你有想马上看一看它在说些什么的冲动,也是多巴胺的作用”推断除了电子游戏,手机信息也有类似的作用,故可填写“不仅仅是电子游戏”。第③空,依据“每当我们冒险、期待回报或遇到新鲜事物时,就会分泌多巴胺”“获得的一点点快感”推断阅读手机信息给我们的快感也是因为有多巴胺,故可填写“还是多巴胺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含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的,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_________________。20.画横线的句子若改成“疾病接连不断,我的身体不堪重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1.请为文末补上一个恰当的结尾,要求使用包含逻辑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答案】20.①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豁达乐观的态度。②采用了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