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目录一、社会的互联网化 PAGEREFToc370151659\h41、泛在的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PAGEREFToc370151660\h42、信息如海,平台为王 PAGEREFToc370151661\h7二、互联网经济:市场化、个性化 PAGEREFToc370151662\h91、互联网精神:开放、透明、平等 PAGEREFToc370151663\h92、世界是透明的:更市场化 PAGEREFToc370151664\h103、规模化满足个性需求:加粗的长尾,更大的蓝海 PAGEREFToc370151665\h104、互联网经济特点:颠覆性创新 PAGEREFToc370151666\h12三、互联网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 PAGEREFToc370151667\h131、渠道变革:电商冲击到O2O PAGEREFToc370151668\h13(1)电商具有价格优势,导致渠道的扁平化 PAGEREFToc370151669\h13(2)线上和线下融合:O2O PAGEREFToc370151670\h16(3)传统业态的应对 PAGEREFToc370151671\h18(4)电商平台:又见硝烟起 PAGEREFToc370151672\h192、新的产品运营:创意者的春天已经来临 PAGEREFToc370151673\h203、互联网金融:加速市场化进程,消除信息不对称 PAGEREFToc370151674\h214、主要行业影响的简单评价 PAGEREFToc370151675\h22四、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 PAGEREFToc370151676\h231、信息平台之争白热化,传统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价值将被发现 PAGEREFToc370151677\h232、移动终端的中低阶化,三四线城镇和农村市场应用成为热点 PAGEREFToc370151678\h243、买手公司兴起,个性化需求的规模效应出现 PAGEREFToc370151679\h244、更符合互联网精神,基于社交关系的“生态圈”营销模式出现 PAGEREFToc370151680\h245、创意公司的春天,制造业继续向个性定制发展 PAGEREFToc370151681\h256、互联网向生活服务业的渗透,大健康产业尤其重要 PAGEREFToc370151682\h267、溯源技术、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追求产品安全的高端产品领域 PAGEREFToc370151683\h268、商业地产需求将减少,房地产的级差变小 PAGEREFToc370151684\h269、2023年传统产业逆袭,关注企业是否具有“互联网精神” PAGEREFToc370151685\h27一、社会的互联网化1、泛在的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最初就是以文本(数字化)、图像、声音为对象的信息交互工具。与传统的信息交互工具相比,互联网具有高速传输、广泛送达、大容量、高保真的特点。互联网具有低成本,省时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是最高效的沟通工具。互联网可以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信息技术驱动的结果,每个阶段都带来联网终端数量的增加,带来互联网产业突变式的发展。2023年中国网民数量为5.6亿,而移动网民数量为4.2亿。资料来源:CNNIC第一代互联网实现了企业上网。互联网的兴起的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PC导致的计算机成本大幅度下降也推动了第一代互联网的发展。2023年也盛行电子商务,不过,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当时的电子商务是商务的电子化,或者是信息化。典型的应用ERP软件,主要是内部的信息沟通,以及BTB的信息交互。第二代互联网实现了个人随时随地的上网。移动互联网的标志性产品是智能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终端得以发展是因为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后,可以支持大容量的移动数据流。智能终端具有便携的上网的优势,几乎可以达到24小时在线。智能终端是和个人身份、位置信息绑定最紧密的信息终端,所以,移动互联网上诞生了很多创新应用,代表性产品,微信开创了移动社交新时代。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仍在提升过程中,而主要的增长方向是中低阶智能手机。这类手机的用户是中低收入者(或者偏向农村地区),老人和学生,而针对这些用户群的应用值得关注。第三代互联网则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物体上附着传感器,感知信息,并通过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网络。物联网本身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2023年就出现了智能家居概念,这就是家用电器的物联,但是,由于成本和应用价值的问题,智能家居一直没有走进寻常人家。由于云计算、传感器、微距通信技术的成熟,成本大幅度降低(今天一个射频标签RFID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达到0.5元/只),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开展的条件将逐渐成熟。物联网不仅仅是物体接入互联网,国内正在积极推行的信息化,将使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具备融入互联网的基础,也就是说社会正被互联网化。物联网最终将实现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的互联网化,并与智能控制技术融合变成为智慧地球。2、信息如海,平台为王信息如海。当世界被网络化后,数据来源越来越多,数据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的海洋——大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是泛在的网络,每一次信息交互都被记录保留,这在传统模式下很难想象。海量信息下,有效使用和传递成为一个难题。信息使商业活动更有效达成。大数据中蕴含着用户偏好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后,对于有效的传播尤其重要,因而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信息技术已经使每个用户以个性化的界面进行互动已经成为可能,而大数据技术使这种个性挖掘得以现实,这是个性化的营销。优衣库天猫店最大的价值不是销售数字,而是利用该店铺数据可以精准地指导实体店开在哪个区域,这是信息指导下的资源配置。大数据分析并不缺数学人才,而是缺乏能够将数据建立商业逻辑的人。当然,这个价值链上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信息本身。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是有价值信息的掌握,信息平台是产业资本的投资热点,也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主要的信息终端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量还将增长,其用户群向中低阶群体渗透。智能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未来也将是面向个人的物联网应用的主要载体,所以APP仍将信息平台的主要战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电视智能化将提高电视的交互能力,平台价值将提高,围绕智能电视平台的争夺已经开始,成为市场的关注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传统产业中也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电信、银行、电网、医疗等领域的信息都具有商业价值,不过,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这类信息被严格保密。但是,如果有一个APP吸引用户使用,收集这类信息,这类信息的价值发现将具备可能。信息平台可能来自一个小的创意,如美国的家庭能源管理者Nest。Nest在每户安装温度感应器,并记录下用户用电数据,成为家庭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电网在夏季高峰期发出避峰要约,用户如果错开高峰用电就给与电费优惠,以避免电厂启动昂贵的备用电站,而用户则节省了电费。二、互联网经济:市场化、个性化互联网具有低成本,省时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是最高效的沟通工具,这是互联网经济更具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互联网化以后,经济世界将发生一些重要变化。1、互联网精神:开放、透明、平等开放、透明、平等的互联网精神在面向个人的时候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开放精神体现为信息交流没有时间界限也没有地域界限,也体现在人们的思维的开放上,可能也会体现在企业边界的打破、行业边界的打破。透明精神体现为全球范围的信息都清晰可见,而为了有效传达信息内容也力求精准,从而使得点到点的精准化信息交流变得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开放和透明,使得原本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理念的平等的精神,在物理上变为可能。平等精神指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比尔盖茨曾说“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上的价值观,也烙印于互联网经济。2、世界是透明的:更市场化互联网世界是透明的,网上商品信息清晰可见。互联网上,用户接收信息的不再受到地理的局限,信息如海,任何商品如果想受到关注,就应该对产品信息有精准的描述,否则很容易被大量商品信息所淹没。今天,各种比价网站使商品对比变得非常容易,产品差异,尤其是价格差异很容易辨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标示度高(更透明的表述)的产品在网络上可以高速传播。客户的弱粘性,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的是,互联网上用户选择不同商家的时候,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完成,经济和时间成本都极低,这使得互联网下的用户选择更方面,流动性远高于传统模式。未来随着传统经济互联网化的演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成本都将更低,我们还将看到用户粘性继续变弱,而对于具体行业而言,用户粘性的惯性思维,都需要重新审视。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透明+用户弱粘性是在微观上改变供应能力,消费者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做选择,都指向更为充分竞争、也就是更市场化的经济。互联网对于低效、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领域都具有变革能力。3、规模化满足个性需求:加粗的长尾,更大的蓝海互联网经济将在实现规模运营的同时,满足个性需求。这首先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商家可以不受地理区域限制,收集低密度的用户需求,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且用户销售成本也没有明显增加;而在传统模式下,仅仅柜台展示的铺货成本就可能导致成本急剧增加。其次,由于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快速的双向传播,预定模式得以采用,厂商可以扩越时间收集用户需求,预定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精准的库存控制,低成本而快速地实现个性化定制销售。未来,在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之下,小规模定制的生产成本有机会下降成本,走向极致就是《创客》所描述的个体制造时代。用户至上,可能是每个行业的口号,但是,只有在互联网经济下,个性需求才能够有效实现,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将推动个性需求的被动觉醒。个性需求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可以获得更高附加值的蓝海。互联网经济下我们将看到传统模式的二八定律将被颠覆,加粗的“长尾”就是更大的蓝海。受这个趋势影响最大的将是哪些时尚和个性差异大的产业,如3C、服饰、传媒。低成本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模式方面都进行采用新模式。新模式的基础是信息在各个环节快速的流通,这可能需要整个运营流程的信息化,也指向更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长尾理论(TheLongTail)(克里斯·安德森):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长尾需求并不总是个性化的需求,更准确的长尾特征应该是低密度的需求分布,我们相信农村市场,包括三四线城市,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长尾市场。4、互联网经济特点:颠覆性创新过去的1年,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被高度重视,大量企业也纷纷触网。已经被广泛认知的是电商冲击以及互联网经济的主战场在长尾市场,多数人认为互联网经济并不影响大多数产业的核心功能。我们认为这并不全面,也可能比较危险,互联网不只是效率工具。互联网经济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特点。这是因为新模式没有沉没成本,所以,不会有改良式变革的想法,而是全新的创新;新模式具有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通常采用轻资本的方式运作,因为信息贯通而减少不确定性;新模式的信息沟通效率极高,在网络的虚拟化环境中运营,具有快速传播能力。新经济模式并不野蛮,反而是在精准控制下的理性的颠覆创新。三、互联网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影响早在2023年就从BTB的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我们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所以,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基于个人消费者的业态会出现的变化。1、渠道变革:电商冲击到O2O渠道不仅仅涉及批发和零售业,实际上也包括大多数的个人购买产品的销售环节,包括服饰、3C、家电、家具等众多产品。(1)电商具有价格优势,导致渠道的扁平化B2C近年来增长迅猛,交易规模不断增加。2023年全年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249亿元,较2023年增长135%。2023年BTC+CTC交易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为6.29%,其中BTC占比为2.05%,2023年这些比例分别为4.24%和1%。显然,电商零售业务渗透率处于高速提高的阶段。电商销售渗透率提升的原因主要是电商采用扁平化结构,且运营高效,其价格相较传统厂商具有显著的优势。尽管消费者可能还因为便利等原因选择电商,但是,价格是电商最有力的武器。以典型的T恤衫为例,专柜销售、天猫大牌和陶品牌成交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传统商家无法与电商竞争的原因:传统商场和电商的扣点差异比较大,以服装为例实体店接近20%,而电商品牌店约在5%;另外,在运营管理方面电商也费用更低,极具效率优势。零售商品受电子商务冲击的程度,取决于产品加价幅度、产品标准化程度以及重复购买的频度。通常而言,产品加价较高,从出厂价到零售价差异大的产品更容易被电商冲击,典型产品如服饰;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或服务)更容易被电商冲击,典型的是金融产品、传媒产品、旅游产品、3C产品;重复购买的产品,品牌认同度高的产品,典型产品如服饰、日用品。而不受影响的领域,主要是单价昂贵、个性化,追求现场体验的商品,典型的是奢侈品。2023年电商在不同品类上的渗透率差异符合上述分析。电商渗透率仍在持续提高的过程中,除了用户和商家接受度提升以外,还因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还在改善,如电商物流成本可能在菜鸟网络建成后有明显下降,而导入更多品类。(2)线上和线下融合:O2OO2O将线上营销与线下消费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独立线上与线下的不足,能够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消费体验,消费者更乐意接受。O2O最早受到关注是因为团购模式,不过,近期的产业关注点,已经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传统商家希望以O2O应对电商的冲击。我们认为传统电商采用O2O可以借助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传递商品信息,有效推送广告,提高购物效率,节省时间。微信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业务平台,所以,近期传统商场纷纷入住微信的平台。微信移动电商平台"微购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商品交易,即"微购物",主要包括商品管理、订单管理、页面管理和渠道管理四个模块;第二,用户营销,即"微客多",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素材管理、营销群发三个模块;第三,智能客服,即"多客服",主要包括消息相关设置、工号权限设置两个模块;第四,数据挖掘,即"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用户统计、营销群发统计、渠道数据统计、多客服相关统计四个模块。传统零售借力"微购物"将迎重要变革机遇:第一,新增营销渠道,拓展客流边界,减弱电商冲击;第二,消费流程简化,消费习惯变迁,影响深远;第三,商业经营的重心转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加用户粘性,倒逼零售差异化商品经营,为买手制提供实现可能;第四,改变商业业态布局,以电子价签逐步代替实物陈列,增加体验式消费占比,实现物业格局差异化。电商公司进入O2O,则是通过线下实现商品体验,以及建立品牌形象。电商运营的线下实体店与传统商家的实体店在效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业务达成率方面,由于客户意愿已经在线上基本确定,所以这些电商体验店的订单达成率较高;另外,我们发现电商实体店会采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更有效的运营。美乐乐正是这样一家公司。美乐乐源自BTC家具网站,现已成为集装修、建材、家居于一体的O2O电商。美乐乐体验店快速扩张,线下体验馆已经超过240家。O2O将涉及同品同价这个比较困扰的问题。对于电商和传统模式下的买手公司,同品同价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平台型的渠道公司,同价则比较困难,因为,不同模式下成本存在显著差异,利益补偿机制无法实现。妥协性的方法是,把线上做为一个特殊渠道做库存处理,或者,线上采用独立品牌。(3)传统业态的应对渠道变革影响的是传统业者,包括任何具有实体店零售性质的公司,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都需要融入其中,通过微信平台的O2O只是最初的一步,线上导入。传统渠道公司需要采用各类信息技术,包括借用电商的经验提升其运营效率,尤其是提升用户体验,节约购物时间;有品牌力的渠道,可以向买手文化转型,这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O2O;发展现场服务类业务是应对电商冲击的必然选择,包括做线下体验渠道。对于有消费品牌的公司,最重要的应该是进行渠道的扁平化改造,提高信息化水平。这不仅仅是应对电商的冲击,也是适应我们后面提到的灵动生产的需要。对于品牌商而言,可能会因为其自身已经在渠道投资方面背负沉重的负担,难以做出正确决策,机会给与先行者。(4)电商平台:又见硝烟起未来电商平台的格局,将是综合平台(少)+专业平台(多)。这是因为互联网具有更为显著的规模效应,大平台的优势更明显。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直营类模式都在嫁接平台模式,增加产品的品类,以提高规模效应,争取做综合性电商。大型综合平台中,最有希望的是天猫、腾讯、苏宁、京东。2023年以前B2C市场上是天猫一家独大,仍将是第一阵营。随着腾讯在微信上的巨大成功,其电商平台也将进入第一阵营。苏宁云商是新进入者,也是2023年排名前10的电商公司中唯一的传统业态转型者,电商平台将是苏宁的二次创业,为了迅速提高其运营规模,又见硝烟起。2、新的产品运营:创意者的春天已经来临小米手机能够最好的描述互联网经济下的制造业生态变化。小米的成功固然与其“硬件+内容+服务”的产品创意相关。但是,销售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小米销售,运用了线上预售将销售费用降至最低,同时收集大量用户订单完成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同时预售方式使其实现低库存。在小米的产品运营方式中,主要的创业风险都可以控制在低水平,唯一的条件是需要一个好的构想。小米能够成功的制造环境是灵活制造能力,以及社会化的电子产品供应链。在电子产品领域这都不是问题,小米找的是专业化的外包大厂富士康,零配件则中国有全球最强大的配套能力。乐视电视是几乎完全一样的另一个例子。互联网下的这种新的产品运营方式将带来创意公司的春天。个性制造的最终理想形态是,完全的个性定制,也就是创客的世界。这可能需要在柔性生产技术方面有更突破的进步,3D制造目前还只能在高成本实现个性化生产。我们认为时尚类消费品是最适合这类运营模式的领域,而成功的关键在于,需要高效流畅的信息系统,以及创意的来源。另外,价格波动可能比较大农产品也属于适合采用这种销售模式的领域,不过可能需要有信誉度的公司运作。3、互联网金融:加速市场化进程,消除信息不对称金融行业也是国内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金融服务业的销售过程是完全的信息交互,也是最适合以互联网方式运营的业务。按理,金融行业应该已经适应了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行业。但是,不巧的是,金融业也是市场化程度较低,同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互联网的影响不可不察。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余额宝”,在技术角度看,是通过集合众多客户的资金,把存活期的资金变成可以短期投资的资金,而获得更高收益。不过,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银行的活期利率进行了错误定价,这是储户拿回原属于自己的利益。人人贷以及众融模式,则蕴含着改变金融基本规则的力量。人人贷让资金的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平台公司仅仅收中介费用,这和银行的借贷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当然人人贷目前局限于一些小额客户,并不影响银行的主流客户)。众融则蕴含着动摇券商投行业务的模式。这些创新模式,在从小额到大额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专业技术的瓶颈,但是,不能忽视互联网在技术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力。4、主要行业影响的简单评价我们这里以简表的方式对主要行业受互联网影响进行评价。四、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互联网对于经济渗透的进程仍在持续过程中,我们这里对于行业的重要的趋势进行猜想,力求严谨思考下的大胆推测,但求有所助益。1、信息平台之争白热化,传统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价值将被发现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是有价值信息的掌握,信息平台是产业资本的投资热点,也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主要的信息终端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量还将增长,其用户群向中低阶群体渗透。智能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未来也将是面向个人的物联网应用的主要载体,所以移动APP仍将信息平台的主要战场。2023年电视智能化将提高电视的交互能力,TV的平台价值将提高,围绕智能电视平台的争夺已经开始,盒子成为市场的关注点。传统产业中也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电信、银行、电网、医疗等领域的信息都具有商业价值,不过,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这类信息被严格保密。但是,如果有一个APP吸引用户使用,收集这类信息,这类信息的价值发现将具备可能,美国的家庭能源管理公司Nest正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2、移动终端的中低阶化,三四线城镇和农村市场应用成为热点中低阶智能手机的用户群是三四线城镇和农村等中低收入者,以及老人和小孩。移动互联网也将同步向这些群体渗透,尤其是农村地区将是应用拓展的重要区域。这就使得将近65%的中国人口,也就是真正的长尾市场变为可能。原来因为地理的原因,基本不可能到达的长尾末端市场将因为开放、透明和平等的互联网精神而一下子变得平坦了。3、买手公司兴起,个性化需求的规模效应出现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以卖方式为主导方式,其典型模式是商场提供场地(收取租金),厂商租用柜台,雇用营业代表推销其产品。中国的这种商业主流形态使其粘性不足,核心业务能力局限于推销环节,在电商冲击中面临压力较大;而相比之下美国零售公司在这次冲击中仍表现出比较好的适应能力。未来中国的零售业将更多买手式的公司。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个性化需求的规模效应变得可能,针对买手的制造和服务有了经济性。4、更符合互联网精神,基于社交关系的“生态圈”营销模式出现线上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消费选择其实是一个更困难的任务。而线上购物与实体店购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在线上被诱导消费的可能大大低于在线下的销售。我们认为新的基于用户体验的营销方式可能兴起,其平台应该是具有强大社交功能的各类APP,而微信目前是最好的平台。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可能具有生态圈的特征,所谓的生态圈,又称商业生态圈,指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各个角色因为有社交关系,从而关注其所在的价值平台的整体特性,通过平台撬动社交圈参与者的能力,使这一系统能够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利益。5、创意公司的春天,制造业继续向个性定制发展小米手机是典型的创意公司成功案例,其成功的基础是预售模式。小米手机成功的基础是创意(获得预订量),但是外包的电子制造也是关键(外包帮忙搞定低成本制造),而预售模式则使产品的库存水平可以达到精准的程度,使品牌创业的库存风险得以比较好的控制。我们已经看到小米、乐视、刚刚看到同洲,还将看到更多的3C和服饰公司采用这种模式,创意公司的春天到来。制造业的更高形态是个性化定制(CTB),这需要对小订单有更好的响应能力。这将是服饰类产业的蓝海,独特的产品总能获得更好的溢价。未来可能会出现具有制造资源整合能力的平台,这既可能是大的外包制造厂商,也可能是网络平台,届时是创客经济。新模式将侵蚀传统思维厂商的市场分额,受益者除了新品牌商,还有就是开放的外包大厂。6、互联网向生活服务业的渗透,大健康产业尤其重要生活服务业是信息化程度最低的领域。智慧生活可以通过降低搜索成本、提高安全性、节省排队等各种方式,提高这些领域的服务效率,带来更好的体验。生活服务业本身是高度碎片化的活动,是个性服务,但是互联网支撑下,这类业务可以规模化运营,甚至更适合有信誉度的公司运营。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监理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领域,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发生变化。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各类指标,而这些信息与医院或护理联网后,将使用户健康多一层保证。在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并可实现收费的产业。7、溯源技术、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追求产品安全的高端产品领域网络销售一直以低端产品的形象出现,但是,我们认为网络可以承载的大容量信息,可以提高产品的透明度。比如,在食品领域,可视化的溯源技术可以满足中国内地对食品安全的强烈诉求,可以成为打造高端食品的有利武器。8、商业地产需求将减少,房地产的级差变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导致对商店和金融零售终端场合的需求的降低,直接的影响是相对削减对于商业用地的需求;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善边远地区的购物和生活环境,最终的影响,商业地产面临需求压力,住宅需求的级差将减小。地产的金融属性可能更强,互联网经济只是起作用的因素之一。9、2023年传统产业逆袭,关注企业是否具有“互联网精神”传统产业的出路在于Internet-inside,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是否具备开放、透明和平等的互联网精神,能调整营销策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改变运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凡是拥有了互联网精神的先发公司将取得优势。从投资角度看,重点关注核心业务不受损的行业,比如个性时尚消费品,典型者是服饰产业。传统行业可能出现的逆袭明星值得深入研究。

2023年IPTV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 3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 3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 4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 6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7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 7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 8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 9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 9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 9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 11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 12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我国“三网融合”方案提出、试点已有多年,从目前三网融合进程中来看,电信系更占优势,IPTV是电信系进入视频领域重要的成功战略。电信系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网络上开展IPTV视频业务也非常平滑。我国拥有超过4亿多电视用户,网络用户近2亿,宽带网络用户为IPTV的潜在客户。三网融合试点的第一阶段(2023-2021年)已经收官,即将迈入推广阶段(2022-2020年),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已经包括全国大部分重要省市,覆盖人口超过3亿。在电信、视频网站、广电等各利益方的参与下,我国IPTV用户数已从2022年的470万户发展到了2021年底的2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预计未来两年仍将有40%-50%的增速,2022年底用户数有望达到3400万的规模。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带宽决定着IPTV是否能够实现高清内容的传输,进而决定IPTV的用户体验。今年四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22专项行动的意见》:目标2022年新增光纤入户覆盖家庭3500万户,同时宽带接入水平将有效提升,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70%。各省级网络运营商也反应迅速积极,出台相关规划。IPTV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动宽带升级服务的重要卖点。运营商的推广积极性高。例如2020年上海电信发布的"二免一赠一极速"的"城市光网"计划,与百视通联手推出IPTV3.0视频业务,共同发力高清IPTV业务。电信与百视通的合作使得此次宽带升级实施顺利,上海IPTV用户也发展到了百万规模。而带宽约束被打破后,高清点播也将成为IPTV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从IPTV存量的广度上来看,我国IPTV当前的区域性明显,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仅江苏一省就已经发展了430万的客户规模,占比18.9%。这种情况与中国电信在发达地区宽带基础建设优异相关。西部和北部地区市场依然广阔,有待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发力。宽带及光纤业务作为中国电信目前最为核心的一块领域,其市场领先的优势由来已久,相比而言,覆盖了大部分北方省市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性是行业的最大变数。2021年以来,两家公司都在宽带业务方面积极发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1年中国移动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18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端口32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家庭超过120万户。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IPTV最直接的竞争者是各地的有线电视。价格上来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公益属性导致其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化程度低、升级换代困难,“三网融合”中竞争能力弱的原因。IPTV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而有线数字电视的广播网采取的是HFC或VOD网络体系,基于DVDIP光纤网传输,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带来的问题是如要实现视频点播和双向互动则必须将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从技术角度看,IPTV成本较高,难以与有线电视比拼价格。但IPTV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而与宽带的捆绑销售能够大大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各地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下,IPTV与宽带捆绑营销,对于用户来讲,更像是宽带赠送的增值业务,收费模式则可以订制,包月、按频道等,灵活而更有针对性。而“三网融合”进程中的电信系宽带接入商的强势,使用户在互联网光纤一线入户后,较为自然的选择IPTV作为电视方案。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由于电视内容播控属于国家宣传范畴,监管较为严格。根据广电总局43号文规定,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牌照由中央电视台持有,而分平台牌照由省级电视台申请。广电总局要求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各地分平台来达到“可管可控”的方针。与央视的合资公司正式落地将解除市场对百视通IPTV业务政策性风险的担忧。过去拥有IPTV全国性运营牌照四家分别是:上海文广(百视通)、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18日,百视通和央视IPTV合资公司“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中央级集成播控平台。其中百视通股权占比45%。合资公司同时减少了与地方台和有线网运营商的沟通成本。IPTV的发展对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冲击最大,43号文再次强调IPTV总分二级播控平台的落实,城市台丧失了内容的运营主导权,收入分配权掌握在省平台手中;而IPTV是网络运营商直接抢占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客户。CNTV在广电系统内有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公司一方面与CNTV合资成立全国集成播控平台,另一方面在与中国电信为主的网络接入运营商的的长期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市场经验。长期的市场运营环境使电信运营商在产品推广、业务计费、系统维护、客户服务方面有相对广电系统比较显著的优势。百视通合作心态开放,在与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的长期合作中积累了市场经验。从历史上看,在IPTV市场的第一轮抢占中,机制灵活的百视通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迅速地抢占了市场;而具有显著资源和内容优势的CNTV却受体制制约,用户开发非常缓慢;IPTV市场最终形成了以百视通用户为主体的局面,为统一播控平台合资公司中具体条款方案的商定创造了条件。百视通与其它牌照商也有较多合作,如2021年5月,百视通与国广东方宣布启动互联网电视业务全面发展合作,利用其国际资源加快自己的国际化策略。百视通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1)一体机:2020年4月,百视通联合海尔推出卡萨帝电视。此外,公司与康佳、三星、夏普均有智能电视方面的合作。2)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21年1月,百视通与联想共同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随着产业竞争的激烈,最终影响用户选择的还是内容之本。百视通注重在影视内容上的投入,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约为3-5亿,持续的投入建成了较大的网络视听版权库,节目总量超过40万小时,其中高清节目总量超过5万小时,覆盖了70%的热播剧和国内外强档电影。以美国的Netflix为例可以看到精品内容的重要性,2022一季度年Netflix业绩大幅超预期,自制剧和独播剧是重要推力,根据Netflix的统计,平台上最为热播的top200部剧中有113部为独有,尤其是2月1日独家上线13集的自制内容“纸牌屋”受到热捧为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百视通7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IPTV业务,2021年该项业务营收达到14.2亿,同比增长73%。截止2021年末,公司IPTV用户数已达1600万,同比增长60%;ARPU值增长8.3%,达88.62元/年。不同于网络视频用户,电视用户转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大。根据CSM和艾瑞的调查,IPTV用户有较高的忠诚度,基本养成了较为稳定的收视习惯,优酷和PPS一周之内所有访客平均使用天数均不如IPTV。而IPTV丰富的点播内容和互动性,更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存量客户的价值效应即将凸显。IPTV的收入模式包括:用户基本收费、高清、广告、按部点播(PPV)、增值服务等方面。过去,用户基础收费一直是IPTV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外IPTV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协同效应的增强,将实现收入模式由基础服务费向多样化增值业务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IPTV业务ARPU值。宽带提速和智能终端推动增值业务的发展。随着带宽约束逐渐被打破,高清点播将成为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年报显示,百视通2021年已在上海等地发展50万高清用户。而OTTTV等智能终端的引进,也增强IPTV的服务扩展能力,有助于多样化的增值业务的引入。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用户认可,开始贡献收入。在业务开展前期,直播功能延续了用户的传统收视习惯,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活跃用户比例的提升,用户对IPTV操作熟悉程度越来越高,点播模式成为最主要的收视方式,且所占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能够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转变,特别是高清、按部点播等功能发展潜力巨大。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将有广泛的发展空间。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OTT((OverTheTop,泛指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是2021-13年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中最热门的概念。2021年6月,百视通在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中率先发布自主研发,具有高清、智能、3D功能的OTT机顶盒“小红”;11月份,百视通宣布获得国内200万端、国内最大规模OTT牌照序列号审批;12月份,百视通OTT获得放号,首批规划突破100万。目前国内机顶盒市场产品丰富,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百视通小红、华数彩虹等产品充分竞争,Tplink、PPTV等厂商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大多数电视盒子、一体机制造商和视频网站着重抢占入口,期许只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缺乏有差异化的独有版权内容,繁华过后必然大浪淘沙。我们认为,在平台端拥有内容优势的乐视盒子和百视通小红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与乐视盒子、小米盒子主打互联网营销不同,我们预计百视通小红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推广,在用户订阅费用落实上会较有优势。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OTT对于IPTV来说是继承中的演进,两者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IPTV、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OTT,新的概念和术语背后是不同利益方为谋求市场拓展所寻求的不同切入点产生的不同称谓。OTT目前依然处于基础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培养新用户、推动机顶盒和智能电视的销售量仍是大多数厂商的首要目标。而IPTV的增值业务已经历经多次变革,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多款应用都经过了用户考验。我们认为仅有产品的OTT,既达不到广电总局“可管可控”的要求,也难以发展可靠的付费模式,只能靠硬件微薄盈利,难以形成产业。作为最早进军OTT的企业之一,百视通团队提出“借鉴IPTV收费经验进行OTT运营”,布局“一云多屏”搭建了百视云平台。百视通的“云电视”平台采取动态码率等技术,可以同步对接IPTV专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NGB、WIFI等各类网络,可服务IPTV、智能电视OTT/一体机、PC、手机/PAD等各类终端,能够初步实现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集约化运营。百视通最近于电信日推出的高清IOTV版本的“小红”则是一种综合OTT与IPTV功能的新型产品,意图将IPTV的成熟商业模式和付费优势与OTT的创新能力形成互补,从电信的渠道大力推广。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